区长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docx
区长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 篇一: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1严以用权不逾矩 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是关键。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就能为人民造福,滥用权力就会损害群众权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驾驭着或大或小的权力,“修身”和“律己”主要是为用好权。如何做到严以用权?我们邀请基层党员干部探讨。 织密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 制度是规则,敬畏制度才能不越红线、不逾规则。严以用权关键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给权力运行划“红线”、布“雷区”,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笼子”要严密牢固。权力具有自然膨胀性和腐蚀性,没有“笼子”约束不行,“笼子”不严密牢固也不行。要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界定每个职能部门及每个岗位职责与权力边界,规范和明确权力运行程序、环节、过程、责任,而且要做到可执行、可考核、可问责。“笼子”要透亮。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开,让违规行为“无处藏身”。“出笼”要严惩。要让“笼子”通上“高压电”,增加制度执行力,既要有严的制度,又要有严的执行,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 例外。不管什么人,“出笼”必受惩,不搞“网开一面”和“下不为例”。 心中有戒不任性 心有戒尺,方知凹凸。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领导干部心中要有戒尺,把手中的权力用当其时、用得其所,才能一身干净、为官有为。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其所能造福一方,胡作非为将权倾人亡。要心存敬畏,对待权力决不能趋之若鹜,更不能徇私枉法、以权谋私,要始终有平常之心、戒惧之意,淡泊名利、坦然处置,筑牢慎权慎行的防火线;要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则的底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置于群众监督的阳光下。 有多大权力就要担多大责任,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作为。要扎实履职尽责,以焦裕禄、谷文昌等先进模范为镜,发扬“老黄牛”精神,能担重任、敢涉险滩、勤于耕耘,积跬步才能见长效;要甘于奉献,着眼地方长远发展,要甘于追求潜绩,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究竟,守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后世政声。 答好用权“三问” 弄清“权是什么”,明确公仆身份。为民谋利是权力的王道。权力是服务人民的工具,不是个人享受的工具。如何用好权力,本质上是用权为公还是用权为私的问题。自古以来的历史说明,为 官只要用权为“公”,就会得到人民的赞扬和敬重,否则,就会让群众不耻和诟病。 明白“为谁用权”,担起肩上责任。职务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要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决、旗帜显明。 懂得“怎么用权”,遵从法纪规则。对手中的权力,要有敬畏之心,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 遵守规则不能无所作为 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化推动,干部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少了,但少数干部却出现了为官不为的“权力休眠”现象。有的认为条条框框多了,束手束脚,为官越来越难,干脆“为官不为”;有的认为“油水”没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脆懒得去干,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严以用权和干事创业不是对立关系,严以用权是为了更好干事。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遵守规则不能无所作为。纪律、规则挺在前,不是让干部用权时缩手缩脚,而是要在纪律规则内办事。 做党的好干部的确“不易”,越是“不易”,就更应倍加珍惜、严以用权。 治理“权力休眠”必需出重拳、用重典。对那些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的干部,有效的方法是“不换思想就换人”,让“权力休眠”者“休息”,腾出位置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2-“畏、慎、敬权 依法治国,必先从严治党;从严治党,首在从严治吏;从严治吏,重在从严用权。领导干部严以用权,必需念好“畏、慎、敬”三字诀。 畏权如用火。 权如火,可伤人,也可助人,关键看我们如何相识权,如何运用权。一些领导干部,一朝大权在握,便忘了党纪国法和为官初衷,自以为权大于法,把权力异化为换取私利的筹码。为此,不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吃拿卡要,大搞权钱交易。如此,无异于惹火烧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领导干部要畏权如用火,充分相识公权私用的危害,时时自警、到处自省、事事自律,管住自己的欲望,管好手中的权力。 慎权如履冰。 权力有大小,亦有边界。一些领导干部胆怯枪打出头鸟,用权便不敢太“用劲”,干事创业能做非常做八分,可做可不做的坚决不做,最终错失了发展良机。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为了引起上级关注,用起权来又太“任性”,凡事能做八分做非常,大工程大项目行要上,不行也要上,搞一大堆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多数。以上两种状况,都是用权无度造成的。所谓慎权 ,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手中权力,把握好权力的运用范畴,既不胆小怕事,又不任性妄为,力争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作出最好的决策,让权力发挥最大功效,为人民带去更多福祉。 敬权如布雨。 权力来自人民,故而也必需用之于民,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其带来的好处。畏权,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不出事;慎权,是让权力在允许范围内充分运作,确保做对事;而敬权,则是要求领导干部充分相识手中权力的神圣性,把权力当做为人民服务的平台而非满意一己私欲的工具,让权力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去运行,并最终做成事。领导干部应敬权如布雨,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以最干脆、最好用、最科学的方式,解决人民群众最急迫、最 篇二:“严以用权”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提纲(20220929) “严以用权”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提纲 2022年9月30日 一、对“严以用权”意义的理解和相识 习近平总书记“严以用权”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白新时期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是各级领导干部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个人修养的毕生追求,为我们的工作供应了重要依据。其中,“严以用权”就是要求干部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以用权”要求中,严以用权直指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用权就能为民谋利,为民造福;滥用权力就会损害群众权益,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只有严以用权,才能不逾规则。 严以用权,要用之为公。常言道“公生明、廉生威”,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强调的都是用权为公。权力是人民给予的,行使权力必需为人民服务,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官越大、权越重,为人民服务的担子就越重,越应当做出成果。用权为“公”还是为“私”,一直是区分当“公仆”与做“老爷”的分水岭,鉴别清官与赃官的试金石。今日,更是检验党员 干部、特殊是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权力、宗旨观念强弱的显著标记。自古以来的历史说明,为官只要用权为“公”,就会得到人民的赞扬和敬重,否则,就会让群众不耻和诟病。 严以用权,要行之有规。权力的边界就是法制,权力运行要遵循法律的轨迹,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法无授权不行为”,任何级别的领导干部都没有法外之权。简政放权,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这些改革措施的推动,都是为了让权力之手规则起来。要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界定每个职能部门及每个岗位职责与权力边界,规范和明确权力运行程序、环节、过程、责任,而且要做到可执行、可考核、可问责。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并要让“笼子”通上“高压电”,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不管什么人,“出笼”必受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时刻警示和告诫自己。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只有不踩“黄线”、不越“红线”,才能担负起执政为民的重任。 严以用权,要用之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古代封建士大夫尚有如此忧民的朴实情怀,作为以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更应甘当人民公仆。要树立“权为民所赋”的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民众满足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 严以用权,不僭越,守规则,从里里外外规范权力运行,让领导干部掌权不迷失,方能顺民众之 所愿,应民心之所盼,以过硬作风, 担改革重担,增进人民福祉。 二、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新形象 权力是把双刃剑,“挥”之不慎可能会伤及自己;权力是一团炙热的火,“燃”之不察可以将自己焚毁;权力是一泓激流的水,“掘”之不疏会招致灭顶之灾。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安排、苏荣等人由于用权不慎而走向犯罪深渊的典型案例,就是深刻而沉重的教训。 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我认为做到“严以用权”,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新形象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树立正确权力观。必需深刻相识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来自人民,只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能使权力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才能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相反,假如在权力行使问题上搞小集团主义、特权主义,甚至将权力视为谋取一己私利的工具,不仅背离了党的宗旨,而且会滑向腐败的深渊。 二要把权力当成负担。苏联解体不久,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就说过一句话,他说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权力是负担的时候,政权就稳如泰山了,权力一旦变成乐趣,一切就完了。这个话假如不是因为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丢掉政权,雷日克夫是说不出来的。国家解体了,丢掉政权了,他就体会出来了。权力成为负担,就是我 们的各级领导、掌权者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人民工作,生怕我们的工作出毛病、人民的利益受损失,这样我们党才能稳如泰山。假如把权力当做乐趣,拿着权力吃喝玩乐,甚至贪污腐败,那一切就差不多了。雷日科夫的话可谓入木三分,对于我们有着很强的警示意义。 三要依规用权。用权为公,可以赢得人民赞誉和敬重;用权谋私,很难避开身败名裂的下场。正是因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所以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需依法依规用权,严格遵守规范和制约权力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正无私地行使权力,任劳任怨地履行职责,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四要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最简单产生腐败。有力的监督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爱护。我们肯定要正确相识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特殊要时时刻刻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老醇厚实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主动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三、在严以用权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比照焦裕禄等先进典型,通过深化查找,结合自身实际,我认为 在严以用权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须要刚好订正: 第一,群众观念不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是焦裕禄同志的真实写照。反观自己,虽然树立了群众观点,但关切群众、深化群众不够,真心为群众着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是很高,公仆意识和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加。 其次,工作激情和主动性有所减弱。工作方法简洁,只安于表面,认为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洁,缺乏创新精神。 第三,对待不正之风抵制不够坚决。对下属的请吃,顾及面子,做不到严加拒绝。参与公务接待、会议款待等活动,注意场面、排场,对经费运用把关不严,有超标状况的发生。 第四,担当意识不足,敢抓敢管的意识差。在工作中由于胆怯得罪人,所以存在刻意回避冲突和问题的状况,好面子,怕麻烦,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是坚持向学善思、刻苦钻研。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努力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形成学习的常态,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把理论学习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与重点难点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不断把学习的成果转变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 篇三: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严以用权当心中有戒 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 严以用权当心中有戒 领导干部和一般群众的最大不同莫过于手中有权、肩上有责。如何对待权力,怎么运用权力,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三严三实”专题的重要内容。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定、按法律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做廉洁自律的“清白人”。 知道权从何来,才懂得权如何用。共产党人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定了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必需时刻醒悟地相识到,权为民所赋,利必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关切作为指向,以群众满足与否作为权力行使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准,是权力姓“公”的政治属性使然,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盼所在。 严以用权首先必需严格端正权力观。中心纪委近期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中,违规配备运用公车问题最为突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仍旧在滥用权力。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权力不是来自组织信任和人民重托,而是自己可以随意运用的“私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言行上唯我独尊,作风上专断浮夸,生活上奢侈享乐。这些现象,无不折射出权力观的偏差、扭曲甚至倒置。正本才能清源。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入手,转变用权 理念,真正相识到即使身居高位头上仍有戒尺,越是位高权重,为人民服务的担子也就越重。不能甘做“糊涂官”、只当“太平官”,要主动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思想到行动,真正将行使权力的价值目标回来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 严以用权,单靠觉悟不保险,要有制度才管用。用法律明确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必需完善党内法规建设,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构筑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轨道。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带动权力规范运行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国务院正在根据“法无授权不行为”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的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的任性空间越来越小直至完全“驯服”。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有效的防火墙。确保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还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最广阔群众的监督。要尽快推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公开,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