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下名校期中考试语言文字运用精(三).docx
-
资源ID:97467459
资源大小:46.91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高一下名校期中考试语言文字运用精(三).docx
2024高一下名校期中考试语言文字运用精选(三)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史湘云还没搬来贾府长住前,袭人按宝玉吩咐给湘云送盒吃的,不过简单两个小食盒:新鲜的红菱和鸡头,桂花糖蒸新栗粉糕。一个小食盒,只淡淡说一句红菱和鸡头,不过几个字,背后就带了特定的产地、时令、历史传承和食用方式。中国的语言表达始终讲究 ,不懂的人听了并不在意,但懂的人自然赞叹,知道这是“早秋苏州四角水红菱直送北京”,所以名贵。我们现在有物流和电商,贾家那时只有运河。但是在贾家,春天有南京时兴吃的芦蒿和枸杞芽儿,秋天有螃蟹、水红菱、桂花糕和鸡头米,冬天有鹿肉和羊羔肉;早上吃茶泡饭,宴席上有茄鲞;喝酒有苏州的惠泉酒,下酒菜有糟鹅掌、糟鸭舌;点心盒子里有螃蟹小饺儿、牡丹花样的精致小面果、松子鹅油小花卷,真是 。这是什么?这就是随便积累的关于吃的讲究。非三代富极,很难有这样的见识。贾府的食不厌精,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大鱼大肉、 ,而是讲究“时鲜”二字。不到时令不吃,而到了时令,就挑产地最好、质量最佳的吃。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耐人寻味 数不胜数 山珍海味B耐人寻味 应有尽有 饕餮大餐C含蓄蕴藉 应有尽有 山珍海味D含蓄蕴藉 数不胜数 饕餮大餐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C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D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0分)“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消费者认为, A 。然而,“零添加”并非事实。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能进到人们的餐桌并吃到嘴里,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剂。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安全和美味并非只有纯天然一个标准。食品生产和加工一大目的,是让食品营养充分发挥价值。有部分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才让食品添加剂声名狼藉。今天,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万种,可谓五花八门,因而中国只批准了2000多种,不到十分之一。这些食品添加剂有些目的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不用反而不行。例如,香肠和腊肉会使用一点亚硝酸盐以防腐,其作用主要是克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肉毒杆菌可以产生肉毒素,毒性强于砒霜。显然,在肉类加工中使用一点亚硝酸盐是合理的,否则,会产生肉毒素,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厂家已经是在故弄玄虚了,把有些并不需要使用防腐剂的食品说成“零添加”,如腌渍食品(高盐)等。因此, B ,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文中第二段加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答案】18C 19D 20构成:由三个“有”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表达效果:从春天、秋天、冬天三季讲述贾府的食材,凸显了贾家在吃上的讲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含蓄蕴藉”,含蓄不露,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语境强调中国的语言表达讲究含蓄不露,故选“含蓄蕴藉”。第二空,“应有尽有”,形容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语境指点心多而齐备,故选“应有尽有”。第三空,“山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饕餮大餐”,形容“丰富的,丰盛的,大量的”等意思。语境与“大鱼大肉”并列,强调贾府的饮食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珍贵和丰富,故选“山珍海味”。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时鲜”表强调。A.“行状”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引用。C.“不列颠尼亚”表示特定称谓。D.“慢板”表强调。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春天有南京时兴吃的芦蒿和枸杞芽儿,秋天有螃蟹、水红菱、桂花糕和鸡头米,冬天有鹿肉和羊羔肉”,“春天有”“秋天有”“冬天有”,连用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排比。“春天有”“秋天有”“冬天有”,从春天、秋天、冬天三季讲述贾府的食材,凸显了贾家在吃上的讲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21A就是食品中没有添加剂 B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 22“因而”改为“而”删掉“目的”“克制”改为“抑制”【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此处是消费者对“零添加”的看法,和后文为转折关系,结合后文“零添加并非事实”“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剂”可知,消费者对“零添加”的看法是没有任何添加剂,故此处应填“就是食品中没有添加剂”。B处,后文“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解释的是怎样判断食品安全,因此该句可填“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不合逻辑,“因而”表因果,而语境前后是转折关系,改为“而”;“目的是为了”语意重复,删掉“目的”;“克制生长繁殖”动宾不搭配,“克制”改为“抑制”。二、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除了吃春饼,这一天还要“啃春”,好像残冬是顽石一块,不动用牙齿啃噬它,春天的气息就飘不出来似的。我们啃春的对象就是萝卜,萝卜到了立春时,柴的比脆生的多,所以选啃春的萝卜需要费一番周折,既要看它的模样,又要看它是否丰腴,汁液是否饱满。很奇怪,嘴里就会荡漾着一股啃过春后才有的恰似春天草木复苏的清香的气味。立春一过,离清明就不远了。人们这一天会挎着篮子去山上给已故的亲人上坟。篮子里装着染成红色的熟鸡蛋,它们被上过供后,依然会被带回到生者的餐桌上,由大家分食,据说吃了这样的鸡蛋很吉利。而谁家要是生了孩子,主人也会煮了鸡蛋,把皮染红,送与亲戚和邻里分享。所以我觉得红皮鸡蛋走在两个极端上:出生和死亡。它们像一双无形的大手,一手把新生婴儿托到尘世上,一手又把一个衰朽的生命送回尘土里。所以清明节的鸡蛋,吃起来总觉得有股土腥味。18.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3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19.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啃春”引号的用法一致的是(3分)( )A.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B.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C.包身工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D.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对于春笋,有人表示担忧:“不食嘴馋,食之胃寒。”所谓胃寒,是指那些原本胃肠功能比较差的人,在“贪吃”春笋后,出现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是因为其中含有一些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分。比如,含有大量草酸和粗纤维,还含有单宁(鞣酸)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它们加在一起,对胃肠就是一个严峻考验了。买过鲜笋的人会发现,竹笋虽然有鲜味, 。如果直接切丝烹调,会感到苦涩难咽。这个涩味,很大程度上是草酸带来的。草酸可以与舌头表面黏膜的蛋白质发生作用,使蛋白质凝聚而引起涩感。草酸不仅伤害动物的消化道,也会降低各种消化酶的活性。然而,草酸可以帮助嫩嫩的笋尖抵抗病菌和昆虫的伤害,并让动物们不敢一下子啃食太多。这就给了竹笋更多的生长机会,长成高大的竹子。同样,蔬菜涩味越重, 。比如菠菜、韭菜、马齿苋、番杏等,都是这样。人们日常吃的小白菜、油菜、芥蓝、西蓝花等蔬菜,草酸含量是很低的,因此吃不出明显的涩味。20.下列句子中的“成分”和文中画横线的“成分”,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B.目标和理想是成长的核心成分。C.建国初期,城市居民成分可以分成很多类。D.红楼梦不是作者的自传,但总有自传的成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案】18.啃过春后,嘴里就会荡漾着一股清香的气味,恰似春天草木复苏的气息。19. D20.C。例句亦作“成份”,指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的物质或因素。A、B、D项的意思和例句的含义相同。C项的“成分”指根据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主要生活来源的性质划定的阶级属性。21. 竹笋对胃肠不友好;但也有一种浓浓的涩味;则草酸含量越高。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 。当时实验室设备简陋,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但任务时间又很紧迫,屠呦呦为了加快提纯速度,甚至用水缸取代实验室常规提取容器来提取青蒿乙醚提取物。没有防护装备的科研人员接触大量对身体有害的有机溶剂, ,屠呦呦也得上了中毒性肝炎。“现在往回看,确实太不科学了。但当时就是这样。即使知道有牺牲有伤害,也要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前院长张伯礼说。为了确保青蒿素用于临床的安全性,屠呦呦甘当“小白鼠”,以身试药,住进了东直门医院。她向领导提交志愿试药报告时铿锵有力地说道:“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对于她的选择,丈夫李廷钊既心疼又理解:“一说到国家需要,她就不会选择别的。她一辈子都是这样。”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1请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构成。(3分)22. 如果以“蒿草青青”为题写一篇人物评论,请结合材料,写出两个具体的评论角度。(3分)【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20. 科研环境十分艰苦;出现了各种程度的病状。21.比喻(1分),本体是屠呦呦,喻体是“小白鼠”(1分),相似性是都是检测药效的实验体(载体);或:都是用来测试检验药效的(1分)。【比喻1分,喻体1分,相似性1分。】22. 成就突出;勇担重任;坚持奉献。【一点2分,两点3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融融的,润润的,仿佛刚刚画完一般。画卷随着我轻盈的行走和流盼的目光徐徐展开,一步一画,一眸一景,帧帧撩人心扉,柳条吐芽, ;海棠浴露, ;桃花满树,朵朵云霞。樱花则一边开,一边落,向着似有似无的风儿,飘洒着片片幽婉的情思。黄莺儿在花枝上一边跳,一边叫,像是在寻找着什么,又像是发现了什么,不断地把新的消息告诉我。鱼儿绕着刚刚出水的几根芦草,款款游动,时隐时现,偶尔也轻盈地跳出水来,荡出一圈淡淡的涟漪。燕子低低地掠过湖面,清越地鸣叫着,激起了人心底一丝丝清凉的喜悦。几只野鸭子结着伴儿悄悄地从水雾中钻出来,在刚刚拂到水面的柳条下穿来穿去。这一幅幅图画让人激起创作的冲动。18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点点鹅黄 红玉颗颗 B点点鹅黄 颗颗红玉C鹅黄点点 颗颗红玉 D鹅黄点点 红玉颗颗19下列句子中的“让”,与文中加点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巾帼不让须眉,中国女性也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崭露头角。B张弛笑容满面地把来宾让到贵宾席就坐,显得彬彬有礼。C三月,广袤的淮北平原让浩荡的春风染上了醉人的绿色。D人工智能Sora模型的横空出世让许多业内人士惊叹不已。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可以改成:“雨后的苏堤,如一幅刚画完的古雅清新的水墨长卷。”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0岁至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四岁孩子的词汇量应该在16002000,五岁是22003000,6岁的词汇量应该在30004000。因此,作为家长, ,正确引导。那么,影响孩子语言表达的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是性格方面的内在因素,这会造成幼儿的个体差异;其次, 。如父母生性腼腆,缺乏环境去刺激孩子语言表达的欲望等。如何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呢?首先要创设一个宽松、舒适的语言环境,家长要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进行干预和评价,为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提供条件。其次,家长不做孩子的“代言人”,想让孩子能够毫无障碍地表达自己,就应当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其多鼓励,多表扬。除此之外, ,这是孩子“会说”的重要渠道。在一定时期,故事对他们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而且幼儿能够从故事中获得很多的启发和知识。“会说”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最有效,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幼儿记忆力,更能够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不含否定意思的假设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答案】18答案:B(这两处所填的句子应该和后面的“朵朵云霞”偏正式结构保持一致。)19答案:D(文中的“让”为动词,意为“使”,与D项中的“让”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中的“让”为动词,意为“逊色,亚于”;B项中“让”为动词,意为“邀请”;C项中“让”为介词,用于被动句,相当于“被”。)20答案:原文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音律和谐;原文将“仿佛刚刚画完一般”放到最后,更能突出苏堤在经过雨的洗礼之下古雅清新的特点;原文用叠词“融融的”“润润的”,具体表现出雨后苏堤空气湿润、景色宜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苏堤的喜爱之情。(每点1分。)21答案: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是家庭环境的外在因素还要多让幼儿复述故事(每句2分。第处答“是环境方面的外在因素”亦可,只答“是外在因素”不得分;第处答“还要让幼儿学会讲故事”亦可,答“听故事”不得分。)22答案:家长如果要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宽松舒适的语言环境,鼓励他们自由主动地表达。(体现假设关系且不是否定句1分,“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2分,“创设宽松舒适的语言环境”“自由主动地表达”2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 ,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如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也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历史文献表明,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可谓 。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翻译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证实。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个选项中引号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葫芦谐音“福禄”B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C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D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作为“对立幻象”存在于红楼梦全书的叙事之中的。甄士隐是人世间与太虚幻境的连接点,_,他们两人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印证了太虚幻境与贾府是虚实相映的。看似虚幻莫测,_,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体验。而作为“对立”呈现的形象,_,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的超然出世的人物,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后者在前者的眼里是虚无,前者在后者的眼里是疯癫,二人最后在觉迷渡口相遇,如同开头在葫芦庙比邻而居的情况一般。二人所经历过的世间纷扰都像是南柯一梦,梦醒之后的再次相遇则暗示着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原点:甄士隐已悟道成仙,冷眼旁观世间百态;贾雨村却因贪赃枉法,终被削籍为民。这时甄士隐已然超脱,甄士隐出现时的身份是“老仙长”,甄士隐是作为贾雨村精神导师出现的,甄士隐对贾雨村进行点化使之体悟人生真谛,从而使得二者又在对立中回归了统一。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22请将文段中画波浪线的短句改写为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50个字。(4分)【答案】18浑然天成(严丝合缝)不谋而合司空见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空,此处指葫芦上下两个球体是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可填写“浑然天成”“严丝合缝”等成语。第空,语境指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的认同是一样的,可选“不谋而合”。第空,根据语意,此处可填写表达“很常见”意思的成语,填写“司空见惯”“屡见不鲜”等成语均可。另外,题干要求填写成语,要注意成语的特定内涵,不可随意编词造词。19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每修改正确一处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位于主语的前面,“我国人民”应放在“不仅”后面。二是主客体倒置,不是“葫芦对有共同的情感基础”,而是“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2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一带一路”是特定称谓,其他三项表示强调。故选C。21贾雨村是人世间与贾府的交汇处;实则真实可感;他们又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推断补写能力。要补写横线处的语句,首先应考查横线处前后的语境。开头第一句“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作为对立幻象存在于红楼梦全书的叙事之中的”为本语段的总说,之后即将两人进行对比,句式应为“甄士隐贾雨村是”;从后文“他们两人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印证了太虚幻境与贾府是虚实相映的”中的“同一个时代”“太虚幻境与贾府”得出,若“甄士隐是人世间与太虚幻境的连接点”,那么贾雨村当为“人世间与贾府的连接点”,如此,“同一个时代”才得到了落实,“太虚幻境”与“贾府”才能相互照应;考虑到语言的变化,“连接点”可换成“交汇处”等词,故第处填写:贾雨村是人世间与贾府的交汇处。处前文“看似虚幻莫测”,根据语意逻辑和关联词的照应规律,后文应为“实”;再看后文“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体验”,可以推知处为“实则真实可感”。处前面一句已经明示后文将论述“对立,呈现的形象”,处后又分别论述“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的超然出世的人物,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根据当中的关键词“代表”“人物”,可以推知处为“他们又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22这时贾雨村在以“老仙长”、精神导师身份出现的已然超脱的甄士隐的点化下,体悟了人生真谛。(内容完整2分,长单句的形式2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用简明准确连贯的语言进行句式转换的能力。首先确定主干句“贾雨村体悟人生真谛”,然后根据内容及成分确定剩余的不能独立成句的成分:“已然超脱”“老仙长身份出现”“精神导师”作定语,加在“甄士隐”前;将“在以老仙长、精神导师身份出现的已然超脱的甄士隐的点化下”整体作为状语。六、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陈毅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吧,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月1日,已经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科学也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所以我特地屈驾前来,请齐先生出山,为发展新中国的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齐仰之 你们真的要兴办药厂?陈毅 人民非常需要!齐仰之 希望我也陈毅 当然,否则我怎会深夜来访?齐仰之 (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这陈毅 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齐仰之 不不不,陈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在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也许我这个知识分子有着不少酸性陈毅 我却有着不少碱性,这样你我碰在一起就中和了!齐仰之 (大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你的光临没想到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也起了化学变化!陈毅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哟!18.文中画横线句子,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我特地屈驾前来,请齐先生出山,为发展新中国的医药事业做出贡献!B.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C.陈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D.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哟!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蜘蛛结的“八卦图”,既复杂又美丽,即使工匠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如此匀称。传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从蜘蛛结网中获得灵感,发明了直角坐标系。笛卡尔希望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但几何图形是直观的, ,要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当他看到蜘蛛在墙角结网时,豁然开朗:可以用两面墙和天花板之间的交线,来确定蜘蛛的位置,于是直角坐标系应运而生。我们如果仔细观察蜘蛛结网的过程就不难发现,蜘蛛构建完蜘蛛网基础框架后,会从最外圈盘旋着向中心结网,构成一条螺线,而这种螺线被数学家称为对数螺线。对数螺线向着中心绕,而且 ,但似乎又永远不能到达中心,而且距离呈有规律的分布。蛛丝被称为强度最高的天然丝,跟同样粗细的钢丝相比,蛛丝的强度是后者的5倍。如果铅笔粗细的蛛丝结成网,其张力就可以阻止波音747这种大型喷气式客机起飞。而且 ,直径为人类头发1/30的蜘蛛丝,拉长两倍以上才会被拉断。 20.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案】18A【解析】“屈驾”是敬辞,用以称别人来临。此处不符合语境。19应改为“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人)也起了化学变化!”【解析】句子的主语应该是“我”,在语境中省略了,而不是“你的光临”,所以宜将“没想到”提前;“我这个”后面缺乏一个中心语,所以加上“的老朽”或“的人”等。(改对一处得2分,改对两处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20. 将蜘蛛网比作“八卦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蜘蛛网复杂美丽的特点;(2分)同时,将蜘蛛网结构与直尺、圆规构图做对比,凸显出了蜘蛛网的匀称之美,极具艺术感染力。 (2分) 21. 代数方程是抽象的 越绕越靠近中心 蛛丝的韧性也极高(每句2分,共6分) 八、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洛南和丹凤相接的地方,横亘着无尽的山岭,蜿蜿蜒蜒,成几百里地。大凡群山有势,众水有脉,四面八方的客山便一起向莽岭奔趋了。回抱处就见水流,走二十里,三十里,水边才有了一户两户人家。人家门前屋后,绿树细而高长,向着头顶上的天空拥挤,那极白净的炊烟也被拉直成一条细线。而在悬崖险峻处,树皆怪木,枝叶错综,密密匝匝,使其沟壑隐而不见;白云又忽聚忽散,时远时近,幽幽冥冥,如有了神差鬼使。山崖之间常会夹出流水,轰隆隆泻一道瀑布。潭下却寂寂寞寞,水草根泛出的水泡,浮起,破灭,全然_A_。而路呢,忽而爬上崖头,忽而陷落沟底。常常要_B_了,又常常一步过去,却峰回路转,别一个境界。莽岭山脉将两个县截然分开,使得两县靠得如此近,来往又如此远!出奇的是就在莽岭主峰左四十里的地方,竟有一条沟接通了两县的隔阂。沟里十六家分两县户口,但丹凤人住的有洛南的地,洛南人耕的有丹凤的田。十六户人家,几乎不知他们都是住在哪里,偶尔转过山嘴,一个黑石崖缝里就长出一搂粗的老松来,老松之后,那突出而空悬的岩石下,突然就有了人家,房顶却是有前半边,没后半边,那半边就是石岩,屋地也一半是土,一半是凿入的石洞,凡到此者,无不 C 。随着过往行人多了起来,十六户人家又共同筹资修起山路,他们说:“这条沟说不定还要修火车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古书上讲:山深如海;真是越走越深不可测。”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3分)A.处 B.处 C.处 D.处20.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0分)(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参观古建筑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句宣传,“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不使用一根钉子,全靠榫卯结构”这是真的吗?木作当中最常见的结构方式榫卯,广泛运用于中式建筑、家具及其他木制构件上。通过凸凹部分的拼插嵌接,将不同的部分连接为一体。 A ,凹进去的叫卯。榫卯的结构运用非常普遍,比如面与面、点与面、点与点以及构件组合等,通过凸凹的交错扣合,组成既牢不可分又难以撼动的木结构作品。木建筑本身具有较好的刚度、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等特点,较为牢固。除此之外,中国的先民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实践,因地制宜,在榫卯结构的建筑中运用力学原理,使得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还具备了一定的抗震。除了牢固以外,外形的不断改进,各种雕刻工艺的加入,使得 B 。但是,古代的木结构建筑 C ?这其实是一个误解。阿房宫赋中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钉头磷磷”四字,代表着着在唐人杜牧的认知里,盛大恢弘的宫殿里会使用大量的钉子,钉帽裸露在外,还成为了一种华丽的装饰。除此之外,还有大小连檐钉、白版钉、搏风版钉、葱头圆钉、猴头钉、圜盖钉、拐盖钉等。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相应的序号并写出改句,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 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答案】18.A.无声无息/悄无声息 B.走投无路 C.瞠目结舌 (每处1分)19.B(放在处,是对前文路的蜿蜒曲折的总结,衔接更紧密。)20.以短句为主,句式参差错落,节奏明快。(语言特点“句式”1分,表达效果“节奏明快”1分) 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增强了表达效果,“密密匝匝”写出了树木稠密,“幽幽冥冥”,渲染了幽静的氛围。(语言特点“叠词”1分,对应的效果分析1分)21.凸的部分叫榫 (“凸的部分”1分,榫1分)传统榫卯(建筑)具有观赏性/艺术性/美观性(榫卯/传统建筑1分,观赏/艺术/美观1分)真的“不需要一根钉子”吗(反问语气1分,钉子1分)(共6分,每句2分,意思相同的其他语句酌情给分,每句不超过12个字)解析:第空,由“通过凸凹部分的拼插嵌接”“凹进去的叫卯”以及本文段的中心话题“榫卯结构”可知,此处可填“凸的部分叫榫”。第空,由空前“外形的不断改进,各种雕刻工艺的加入”可知,是增强了传统榫卯的工艺,且本段中心论述的是榫卯结构,所以此处可填“使传统榫卯具有观赏性”,或填写“艺术性、美观性”等意思相近的语句。第空,由空后的问号可知,此处应填写一个问句,又由材料第1段引出的问题“中国的木结构建筑,不使用一根钉子”是真的吗和后文引证的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建筑上钉帽众多的内容,可知此处作者要论证的是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并非完全不使用一根钉子,故此处可填“真的不需要一根钉子吗”或意思相近的语句。22.除了牢固以外,中国的先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改进,因地制宜。使得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还具备了一定的抗震能力/效果。(第句中“改进、实践”语序不当。第句成分残缺添加“能力”。答出1点2分)九、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网络视听领域,小体量、快节奏的内容呈现方式受到用户青睐,微短剧_ ,进入大众视野。微短剧看似只是短视频的剧集化或长视频的浓缩版,实则在视听语言、内容逻辑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影视类别。微短剧的出现,开辟出一条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的新渠道。短小精悍的微短剧,单集时长不超过15分钟,最短甚至不足60秒,在有限的篇幅内高频呈现剧情亮点,悬念感强,情节紧凑。不论是横屏还是竖屏,关键都在质量水平。小体量、快节奏、高密度等特点,使微短剧迅速受到观众欢迎,形成网络视听新的“流量高地”。微短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在创作各环节强化精品意识,以小切口讲好故事,提高质量。无论是剧情铺陈还是镜头叙事,无论是编导演还是服化道,无论是后期剪辑还是特效制作,只有各个环节做到 、完美无缺,整体才会有好的呈现。优秀的影视作品,无一不是各环节创作者 、通力合作的成果。微短剧的策划立项、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宣传推广,需要更多优秀人才支撑。让有创意、懂技术、有情怀的人才投身微短剧行业,为观众带来更多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精品佳作。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答:_19根据材料内容,提取整合主要内容,为“微短剧”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70个字。(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思念一场雪从树叶还没有落光开始。日光朗照,地气煦暖。人们看向天空的眼神有了些期待,默念着:小雪就要来了。初雪撵着小雪节气而来。那一天,风也潮润,云也低沉。不经意间,草垛上、树枝上甚至墙头草上,都传来沙沙声,那是雪的脚印。听雪的人高兴地跑过大街,一路汇报着:下雪了,下雪了。大地还是热的,那些雪粒子芝麻粒大小的落地就化。有风的冬日,村庄很安静,连狗儿也不叫,天地间只有风声。柴门扭得吱吱呀呀,玉米秸垛窸窸窣窣,槐树豆叮叮咚咚,白杨树笔直而向上的枝丫就像竖琴,被风刮奏着。总得有一场鹅毛大雪才对得起冬天的想念,天地都被扯不开的“芦花”填满了。芦花雪是数朵雪花粘在一起,像一只只柳叶船,硕大仍不失轻盈。它们飘荡在天空,慢慢落在稀疏的篱笆、草垛上,落在毛茸茸的干扁豆藤上,落在月季花干透却未凋零的花骨朵上那样自然,那样和谐,好似它们的到来就为这样的相依,就是为给那些枯木干藤开一季花。雪成了藤上的花、花上的蕊、蕊上的蝶。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调整语序,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落在篱笆上、草垛上、干扁豆藤上和花骨朵上”,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2文中有三个AABB形式词语:“吱吱呀呀、窸窸窣窣、叮叮咚咚”,说说它们和“吱呀、窸窣、叮咚”相比,表意上有什么不同。(4分)答:【答案】18示例:应运而生(应时而生) 尽善尽美(十全十美) 齐心协力(齐心合力)(每空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皆可)19微短剧是单集时长不超过15分钟、最短甚至不足60秒,小体量、快节奏、高密度,高频呈现剧情亮点,悬念感强,情节紧凑的一种新兴的网络影视类别。(5分,酌情给分)20听雪的人高兴地跑过大街,一路报告着:下雪了,下雪了。大地还是热的,那些芝麻粒大小的雪粒子落地就化。(画横线句子主要有两处语病:一是用词不当,可将“汇报”改为“报告”;二是语序不当,应将“芝麻粒大小的”放在“雪粒子”之前。每处修改正确2分,其他改法酌情给分)21原句运用排比,连续使用三个相同的句式“落在上”,突出强调了雪落在不同的枯木干藤上,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原句单独成句,多用修饰语形容篱笆、草垛、干扁豆藤、花骨朵等,表现枯木干藤的具体形态,更具形象化。改句只是平淡的描述,无以上效果,因此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每点1分,答满三点得4分,意对即可)22三个AABB词语表示声音的连续不断,突出冬日的风势猛烈,更形象地反衬出村庄的安静。三个AB词语,语意轻,声音短促。三个AABB式词语“吱吱呀呀、窸窸窣窣,叮叮咚咚”与“吱呀、窸窣、叮咚”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每点1分,答满三点得4分,意对即可)十、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最近,一位网友用美声唱法翻唱各种流行歌曲的短视频走红网络,最高单曲播放量突破1.6亿次,引起全网关注。就常理而言,阳春白雪似乎和下里巴人“势不两立”,除非下里巴人能够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升级,最后跻身阳春白雪之列。可下里巴人转化为阳春白雪,往往又是以失去大量受众为代价的,这仿佛已是艺术史上一条 的定律。当然,艺术发展的规律并非一成不变,它无时无刻都受时代和科技的影响下。在如今这个短视频时代,雅俗之间的隔离墙正在慢慢消解,取而代之的是“雅俗共屏”。以上述网友为代表的一批有情怀、懂艺术更懂互联网的“后浪”们,正努力推动高雅艺术放下“高冷”的身段,并让其逐渐在大众中“走热”。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