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简介 .ppt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与临床路径简介与临床路径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胃脘痛临床路径介绍胃脘痛临床路径介绍2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一、胃脘一、胃脘痛中医痛中医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标准流程标准流程二、胃脘二、胃脘痛中医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临床路径住院表单单三、临床路径实施及治疗三、临床路径实施及治疗评估评估四、四、胃脘胃脘痛中医痛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临床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一)适用对象(一)适用对象(一)适用对象(二)诊断依据(二)诊断依据(二)诊断依据(二)诊断依据(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四)标准住院日为(四)标准住院日为(四)标准住院日为(四)标准住院日为21212121天天天天。(五)进入路径标准(五)进入路径标准(五)进入路径标准(五)进入路径标准(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六)中医证候学观察(七)入院检查项目(七)入院检查项目(七)入院检查项目(七)入院检查项目(八)治疗方法(八)治疗方法(八)治疗方法(八)治疗方法(九)出院标准(九)出院标准(九)出院标准(九)出院标准(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分析分析分析(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脘痛(TCDTCDTCDTCD编码:编码:编码:编码:BNP010BNP010BNP010BNP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ICD-10ICD-10ICD-10编码:编码:编码:编码:K29.502K29.502K29.502K29.502)(二)诊断依据1 1 1 1疾病诊断疾病诊断疾病诊断疾病诊断(1 1 1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参照:参照: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疗共识意见疗共识意见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200920092009,深圳)、,深圳)、,深圳)、,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识意见识意见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20092009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200220022002年)制定。年)制定。年)制定。年)制定。(2 2 2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参考:参考: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胃炎共识会议,胃炎共识会议,胃炎共识会议,2006200620062006)(二)诊断依据2 2 2 2证候诊断证候诊断证候诊断证候诊断 参照参照参照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及及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病分会,病分会,病分会,2009200920092009,深圳)。,深圳)。,深圳)。,深圳)。胃脘痛(慢性胃炎)常见临床证候:胃脘痛(慢性胃炎)常见临床证候:胃脘痛(慢性胃炎)常见临床证候:胃脘痛(慢性胃炎)常见临床证候:(1 1 1 1)肝胃气滞证)肝胃气滞证)肝胃气滞证)肝胃气滞证(2 2 2 2)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3 3 3 3)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4 4 4 4)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5 5 5 5)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6 6 6 6)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证(7 7 7 7)胃络瘀阻证)胃络瘀阻证)胃络瘀阻证)胃络瘀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参照参照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十一五重点专科重点专科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协作组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1 1 1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脘痛(慢性胃炎)。2 2 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为为为21212121天。天。天。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1 1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脘痛(TCDTCDTCDTCD编码:编码:编码:编码:BNP010BNP010BNP010BNP010)、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胃炎(ICD-10ICD-10ICD-10ICD-10:K29.502K29.502K29.502K29.502)的)的)的)的患者。患者。患者。患者。2 2 2 2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伴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可以进入本路径。可以进入本路径。可以进入本路径。3 3 3 3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合并重度胃黏膜异型增生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 1 1 1)血常规)血常规)血常规)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潜血。潜血。潜血。(2 2 2 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 3 3 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4 4 4 4)凝血四项。)凝血四项。)凝血四项。)凝血四项。(5 5 5 5)心电图、胸部)心电图、胸部)心电图、胸部)心电图、胸部X X X X线片。线片。线片。线片。(6 6 6 6)腹部超声。)腹部超声。)腹部超声。)腹部超声。(7 7 7 7)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8 8 8 8)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1 1 1 1必需的检查项目必需的检查项目必需的检查项目必需的检查项目(七)入院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胃壁细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胃壁细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胃壁细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胃泌素、胃壁细胞抗体、胃蛋白酶原;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胞抗体、胃蛋白酶原;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胞抗体、胃蛋白酶原;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胞抗体、胃蛋白酶原;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沉;缺铁贫血影;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沉;缺铁贫血影;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沉;缺铁贫血影;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沉;缺铁贫血6 6 6 6项、项、项、项、血清叶酸维生素血清叶酸维生素血清叶酸维生素血清叶酸维生素B12B12B12B12;胃动力检查;心肌酶;胃动力检查;心肌酶;胃动力检查;心肌酶;胃动力检查;心肌酶等。等。等。等。2 2 2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八)治疗方法(1 1 1 1)肝胃气滞证:疏肝理气。)肝胃气滞证:疏肝理气。)肝胃气滞证:疏肝理气。)肝胃气滞证:疏肝理气。(2 2 2 2)肝胃郁热证:疏肝清热。)肝胃郁热证:疏肝清热。)肝胃郁热证:疏肝清热。)肝胃郁热证:疏肝清热。(3 3 3 3)脾胃湿热证:清热化湿。)脾胃湿热证:清热化湿。)脾胃湿热证:清热化湿。)脾胃湿热证:清热化湿。(4 4 4 4)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5 5 5 5)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6 6 6 6)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7 7 7 7)胃络瘀阻证:活血通络。)胃络瘀阻证:活血通络。)胃络瘀阻证:活血通络。)胃络瘀阻证:活血通络。1 1 1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八)治疗方法2 2 2 2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穴位及方法。及方法。及方法。及方法。3 3 3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单位的实际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单位的实际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单位的实际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单位的实际情况可选用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中药情况可选用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中药情况可选用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中药情况可选用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敷、中药TDPTDPTDPTDP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疗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疗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疗离子导入、胃肠动力治疗仪等疗法。仪等疗法。仪等疗法。仪等疗法。4 4 4 4护理:辨证施护。护理:辨证施护。护理:辨证施护。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 1 1 1胃脘部胀、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胃脘部胀、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胃脘部胀、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胃脘部胀、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2 2 2 2胃脘部部压痛等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胃脘部部压痛等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胃脘部部压痛等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胃脘部部压痛等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1 1 1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并发或合并出血、贫血、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并发或合并出血、贫血、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并发或合并出血、贫血、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并发或合并出血、贫血、HPHPHPHP感染、严重焦虑及抑郁时,需进行相应检查和治感染、严重焦虑及抑郁时,需进行相应检查和治感染、严重焦虑及抑郁时,需进行相应检查和治感染、严重焦虑及抑郁时,需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2 2 2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 3 3 3住院期间出现其他新发的严重疾病时,退出本路住院期间出现其他新发的严重疾病时,退出本路住院期间出现其他新发的严重疾病时,退出本路住院期间出现其他新发的严重疾病时,退出本路径。径。径。径。4 4 4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出本路径。出本路径。出本路径。临床路径实施及治疗评估临床路径实施及治疗评估18治疗评估费用评估费用评估费用评估费用评估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中医特色评估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中医特色评估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中医特色评估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中医特色评估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临床路径实施20临床路径实施21临床路径实施22临床路径实施23临床路径实施24临床路径实施25临床路径实施26临床路径实施27治疗方法应用情况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序号序号 评估指标评估指标1 1治治疗疗方方法法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口服401401例(例(100%100%)2 2中成药口服中成药口服231231例(例(57.6%57.6%)3 3特特色色治治疗疗(针针刺刺、艾艾灸灸、中中药药穴穴位位贴贴敷敷、中中药药穴穴位位注注射射、穴穴位位埋埋线线、足足浴浴、拔拔罐罐等等)366366例(例(91.3%91.3%)4 4中药注射剂静脉点滴中药注射剂静脉点滴8282例(例(20.4%20.4%)5 528中医特色评估序号序号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结结 果果1 1中药饮片使用率(中药饮片使用率(%)100%100%2 2中成药使用率(中成药使用率(%)57.6%57.6%3 3特色疗法使用率(特色疗法使用率(%)91.3%91.3%4 4辨证施治率(辨证施治率(%)100%100%5 5中医药治疗的比例提高情况(中医药治疗的比例提高情况(%)0 0(之前已(之前已100%100%)29总体效果评价主症改善情况主症改善情况:胃脘痛胃脘痛(401(401例例):痊愈:痊愈286286例例(71.3%),(71.3%),显效显效5757例例(14.2%),(14.2%),有效有效5858例例(14.5%)(14.5%)。痞满痞满(378(378例例):):痊愈痊愈198198例例(52.38%),(52.38%),显效显效7878例(例(20.63%20.63%),),有效有效102102例(例(26.98%26.98%)。)。体征(胃脘部压痛)改善情况体征(胃脘部压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共治疗前共247247例有胃脘部压痛,其中痊愈例有胃脘部压痛,其中痊愈153(61.94%),153(61.94%),显效显效4848例(例(19.43%19.43%),有效),有效4646例(例(18.62%18.62%)。)。30诊疗费用情况表序号序号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结结 果果1 1单病种次均费用(总费用)单病种次均费用(总费用)8991.478991.472 2单病种日均费用(总费用)单病种日均费用(总费用)385.9385.9元元3 3单病种治疗费用比例(单病种治疗费用比例(%)11.7%11.7%4 4单病种药物费用比例(单病种药物费用比例(%)59.2%59.2%5 5单病种中药费用占药物费用比例(单病种中药费用占药物费用比例(%)75.6%75.6%6 6单病种中医特色疗法费用比例(单病种中医特色疗法费用比例(%)12.6%12.6%7 7单病种耗材费用比例(单病种耗材费用比例(%)8.4%8.4%8 8单病种检查费用比例(单病种检查费用比例(%)17.1%17.1%31患者满意度调查治疗费用治疗费用合理合理352例(例(87.8%)一般一般49例(例(12.2%)不合理不合理0例(例(0%)治疗疗程治疗疗程满意满意333例(例(83%)比较满意比较满意68例(例(17%)不满意不满意0例(例(0%)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满意满意365例(例(91%)比较满意比较满意36例(例(9%)不满意不满意0例(例(0%)接受路径情况接受路径情况接受接受374例(例(93.3%)不完全接受不完全接受27例(例(6.7%)不接受不接受0例(例(0%)诊疗服务诊疗服务满意满意381例(例(95%)比较满意比较满意20例(例(5%)不满意不满意0例(例(0%)32胃脘痛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胃脘痛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方案说明 本方案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本方案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本方案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本方案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协作组专科协作组专科协作组专科协作组20 20 20 20 余家协作组成员单位梳理的诊疗余家协作组成员单位梳理的诊疗余家协作组成员单位梳理的诊疗余家协作组成员单位梳理的诊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并通过国家中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并通过国家中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并通过国家中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委员会审核形成的,经过医药管理局专家委员会审核形成的,经过医药管理局专家委员会审核形成的,经过医药管理局专家委员会审核形成的,经过417 417 417 417 例慢性胃炎住院患者的验证,结果表明该诊疗例慢性胃炎住院患者的验证,结果表明该诊疗例慢性胃炎住院患者的验证,结果表明该诊疗例慢性胃炎住院患者的验证,结果表明该诊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具有较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具有较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具有较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医院名称医院名称进入路径人数进入路径人数完成路径人数完成路径人数出现变异人数出现变异人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82826262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42422222 2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柳州市中医院252520205 5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202020200 0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262625251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181818180 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252525250 0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院202020200 0广西自治区瑞康医院广西自治区瑞康医院212121210 0天津市中医药研院附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院附医院151515150 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2018182 2宁夏自治区中医医院宁夏自治区中医医院161615151 1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21212120 0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222221211 1湖北省荆州市中医院湖北省荆州市中医院242424240 0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181818181 1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232323230 0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181818180 0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12119192 2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212121210 0汇总汇总4174174014011616(一一一一)诊断诊断诊断诊断1 1 1 1、疾病诊断疾病诊断疾病诊断疾病诊断2 2 2 2、证证证证候诊候诊候诊候诊断断断断(二二二二)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治疗方案1 1 1 1、辨证辨证辨证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2 2 2 2、针灸针灸针灸针灸治疗治疗治疗治疗3 3 3 3、其他其他其他其他疗法疗法疗法疗法4 4 4 4、护理护理护理护理(三三三三)疗效评价疗效评价疗效评价疗效评价1 1 1 1、评价评价评价评价标准标准标准标准2 2 2 2、评价评价评价评价方法方法方法方法(一)诊断1 1 1 1、疾病诊断、疾病诊断、疾病诊断、疾病诊断2 2 2 2、证候诊断、证候诊断、证候诊断、证候诊断1、疾病诊断参照参照参照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华(中华(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诊疗共识意见诊疗共识意见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200920092009,深圳)及,深圳)及,深圳)及,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200220022002年)年)年)年)制定。制定。制定。制定。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纳呆、胁胀腹胀等。纳呆、胁胀腹胀等。纳呆、胁胀腹胀等。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难以根治。难以根治。难以根治。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1、疾病诊断参考参考参考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200620062006,上海),上海),上海),上海)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等等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西医诊断西医诊断西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标准标准标准1、疾病诊断 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出。出。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粒状或结节样。粒状或结节样。粒状或结节样。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出血等。出血等。出血等。内镜诊断内镜诊断内镜诊断内镜诊断1、疾病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根据需要可取根据需要可取根据需要可取2 2 2 25 5 5 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对对对HpHpHp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病理诊断2、证候诊断参照参照参照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华(中华(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200920092009,深圳)及,深圳)及,深圳)及,深圳)及中中中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200220022002年)年)年)年)制定。制定。制定。制定。2、证候诊断(1 1 1 1)肝胃气滞证:)肝胃气滞证:)肝胃气滞证:)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苔薄白,脉弦。苔薄白,脉弦。苔薄白,脉弦。(2 2 2 2)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弦或弦数。弦或弦数。弦或弦数。(3 3 3 3)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脉滑或数。脉滑或数。脉滑或数。(4 4 4 4)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白,脉沉弱。白,脉沉弱。白,脉沉弱。2、证候诊断(5 5 5 5)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舌淡苔白,脉虚弱。舌淡苔白,脉虚弱。舌淡苔白,脉虚弱。(6 6 6 6)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7 7 7 7)胃络瘀血证:)胃络瘀血证:)胃络瘀血证:)胃络瘀血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瘀斑,脉弦涩。瘀斑,脉弦涩。瘀斑,脉弦涩。(二)治疗方案1 1 1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2 2 2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针灸治疗3 3 3 3、其他疗法、其他疗法、其他疗法、其他疗法4 4 4 4、护理、护理、护理、护理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1 1 1 1)肝胃气滞证:)肝胃气滞证:)肝胃气滞证:)肝胃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治法:疏肝理气。治法:疏肝理气。治法:疏肝理气。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香附,枳壳,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香附,枳壳,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香附,枳壳,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甘草。白芍,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甘草。白芍,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甘草。白芍,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甘草。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2 2 2 2)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清热。治法:疏肝清热。治法:疏肝清热。治法:疏肝清热。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选用柴胡,赤芍,青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选用柴胡,赤芍,青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选用柴胡,赤芍,青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选用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甘草。丹皮,栀子,甘草。丹皮,栀子,甘草。丹皮,栀子,甘草。中成药:加味左金丸等。中成药:加味左金丸等。中成药:加味左金丸等。中成药:加味左金丸等。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3 3 3 3)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治法:清热化湿。治法:清热化湿。治法:清热化湿。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选用黄连,半夏,陈皮,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选用黄连,半夏,陈皮,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选用黄连,半夏,陈皮,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选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白蔻仁。茯苓,枳实,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白蔻仁。茯苓,枳实,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白蔻仁。茯苓,枳实,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白蔻仁。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4 4 4 4)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治法:健脾益气。治法:健脾益气。治法:健脾益气。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党参,炒白术,茯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党参,炒白术,茯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党参,炒白术,茯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木香,法半夏,炙甘草。苓,陈皮,木香,法半夏,炙甘草。苓,陈皮,木香,法半夏,炙甘草。苓,陈皮,木香,法半夏,炙甘草。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5 5 5 5)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治法:温中健脾。治法:温中健脾。治法:温中健脾。推荐方药: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选用黄芪,桂枝,推荐方药: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选用黄芪,桂枝,推荐方药: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