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作业设计方案.docx
-
资源ID:97483764
资源大小:43.0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作业设计方案.docx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亲手搭建球棍模型,深入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2. 学会观察和分析球棍模型的结构特征;3.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二、作业内容:1. 制作球棍模型:学生需使用教师提供的模型材料(如小球、细棍等),按照规定的比例制作一个简单的球棍模型。要求模型尽可能的准确,且制作过程安全。2. 观察模型结构:制作完成后,学生需仔细观察并描述模型的形状、结构,以及有机化合物可能存在的各种连接方式。同时,学生需思考这些连接方式可能对物质性质产生的影响。3. 分析分子结构:根据观察结果,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所搭建模型的分子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应能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化学键类型以及分子的空间构型。4. 讨论与总结:学生需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分析结果,并总结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异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一节课),以保证学生的制作和观察过程不受到干扰;2. 学生在制作模型时应确保安全,避免使用过粗或过于细的棍子,以防止意外伤害;3.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模型时,应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4. 小组讨论时,每位同学应积极参与,尊重其他同学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制作成果、观察记录、分析报告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2. 教师可设置一定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量化评价;3. 对于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结果,认真分析自己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学生应积极寻求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共同改进和提高学习效果;3. 教师可通过反馈结果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程度,以便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包括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作业反馈进一步优化教学。二、作业内容:1. 制作模型: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知识,使用提供的球棍模型自行组装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如烷烃、烯烃、醇、醚等。要求尽可能地组装出不同的分子结构。2. 观察与分析:在组装完毕后,学生需仔细观察自己所制作的模型,分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并尝试总结规律。3. 空间构型模拟:尝试用球棍模型模拟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理解有机分子的构象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4. 问题解答:针对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关解答,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解决问题。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2. 细致观察: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模型,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细节。3. 总结归纳:鼓励学生通过本次作业总结所学知识,归纳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规律。4. 报告提交:学生需将作业过程和总结以报告的形式提交,报告中需包含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理解和思考。四、作业评价:1. 报告质量:评价报告的逻辑性、准确性和总结的全面性。2. 模型完成度:评价学生所制作的模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体现出所对应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3. 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能否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解决问题,以及在组装过程中是否具有创新思维。4.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不断优化教学。2.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3. 集体讨论:组织班级同学进行集体讨论,分享彼此的作业经验和收获,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同时,通过作业反馈,教师将获得教学改进的依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