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外部环境分析 .doc
工商管理学院结课论文论文题目: 华为的外部环境分析 2015-2016 学年 1 学期 课程名称: 现代企业管理 任课教师: 王永伟 班 级: 140802 学 号: 8 学生姓名: 杨 强 完成日期: 2015/12/10 华为的外部环境分析摘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的,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为深入了解华为的发展战略,本文主要使用用PEST分析法对其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关键词:华为 PEST分析法 外部环境引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其总部在深圳。华为的支撑平台主要是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华为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现在逐步成为全球品牌领先企业。华为公司一直致力于企业创新研发,2014年研发投入408亿元, 20052014年十年间累计研发投入1900+亿元,在全球拥有16个研发中心,76000名研发员工。到2015年,华为成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并且华为现有员工170000名,在世界五百强中排名第228位,华为在20多年的时间里发展如此迅速,与其战略发展密切相关,又与公司外部环境的把握离不开。一、 政治、法律因素(political/legal segment)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在这宽松的市场条件下,一大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华为公司1987年成立,正巧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对于企业初期发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优势,并积极相应“走出去”战略,拓展海外市场。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完善,政府对其职能也在进行改革。首先,实行政企分开,充分给予公司、企业经营自主权,在市场上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其次,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给企业发展提供了较的自由,华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加上政府的简政放权条件下,获得巨大的发展优势。3.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出口的限制越来越少,华为在此基础上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任正非曾跟随国家领导者到国外考察,通过考察习得的内容与华为本身相结合。随后华为与IBM合作,建立自己的管理框架。通过与IBM的合作,华为学习西方公司的最佳实践,引入了最佳的全球化视角,由此华为更加容易开辟海外市场。4. 在经过了“思科诉华为案”、“华为诉沪科案”等几个著名的案件之后,华为公司对内部法律资源进行了一次整合,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华为的所有法律成员组成的法律部,加强了华为的法律意识。使华为在以后的发展中不再处于被动状态。思科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的一场官司中,华为从一开始发表“尊重知识产权”的低调反应到积极应诉,从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到提供技术专家和强有力证人的证词,华为都表现得理性而现实。此外,华为公司还有其专门的华为基本法,这充分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华为超强的法律意识,不仅是对华为内部员工,而且涉及华为外部竞争对手之间的争端解决。5. 华为国际化进程中,受到国外法律政策的限制和一定的技术壁垒,如2012年美国对华为和中兴展开的关于其国家通信安全的调查。6. “十二五”规划中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政府信息化的大力投入、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全面的医疗信息化升级,将成为网络市场需求的主要推动力。二、 经济环境(economic environment) 1. 19922003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逐渐完善,在整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有力地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高,推动经济起飞。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大背景下,华为公司抓住这一趋势,稳步向前发展,逐步走出一条阳关大道。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渐完善,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2008年经济危机也在增长的情况下平稳度过,华为依托中国稳定的市场条件,自由的竞争环境,获得较快发展。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应对贸易保护、绿色壁垒等贸易障碍的处理更加有实力,增强了华为海外市场竞争的实力。3. 华为一直走低成本路线(成本领先战略)。在消费者业务领域,获得客户的一致认可,市场进入加速发展。华为对智能手机的销售,由中低端逐步过渡到中高端,跻身全球第一阵营。华为逐步在世界消费者范围内获得一致好评,这成为华为继续开发创新的坚强后盾。2014年华为公司的“华为+荣耀”双品牌运作,坚持精品策略,在多个国家成功进入智能手机第一阵营,华为品牌旗舰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P7全球发货400多万台,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Mate7在高端旗舰手机领域人气攀升,供不应求;荣耀品牌创立一年以来,以互联网为渠道,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台。4.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为华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大契机。通信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为华为的发展也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三、 社会文化因素(sociocultural segment)1. 人口变化。目前全球人口大约有7,348,163,042人,中国就有136782万人,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对智能手机的需求量特别大,在未来几十年内,全球老龄化情况十分突出,世界人口年龄分布成倒金字塔型。2. 社会态度价值取向。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比较青睐于性价比高的产品,对产品销售售后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当中,充分考虑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等因素。从现在华为智能手机销售结果来看,其P系列和荣耀系列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3. 收入分布。一直以来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越来越大,说明到现在收入差距比较大。4. 教育。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教育快速发展,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进行扩招,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上升,文盲比例一年比一年少。人们购买产品也越来越注重其环保、高效。四、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segment)1. 大数据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据”的时代,我们打电话、用微博、聊、刷微信,我们阅读、购物、看病、旅游,都在不断产生新数据,“堆砌”着数据大厦。大数据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须臾难离。2015年5月,习近平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说,“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2. 信息化。信息化的趋势保证“华为”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信设备行业通过提供迅速、快捷的通信工具,成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效而经济地获取并使用信息成为几乎所有行业的重要竞争优势来源。世界著名电信咨询公司Ovum预计到2012年,全球手机用户总数将达到49.9亿,销售收入将增长到1.019万亿美元,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增长将更为迅速。作为移动设备供应商的“华为”如果能顺势而为,将具有广阔市场前景。3. 未来5G技术。华为的4G设备被广泛部署,2014 年承建全球186个400G核心路由器商用网络,华为与全球20家领先运营商开展NFV/SDN集成服务的联合创新,华为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视为其转型期可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5G技术是目前通讯技术的顶端,而华为也看准了5G网络日后的发展,在2014年11月6日,华为宣布投资6亿美元在5G网络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之上,并给出了商用5G网络的应用时间:2020年。移动网络从2G到3G再到4G,使人们的网络生活大幅度改变,相信未来5G技术的推出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一场网络信息变革。4. ICT技术。ICT业务是中国电信针对大客户所提供的重要转型业务。ICT业务包括:系统集成、视频监控(包括全球眼等)、VPN、灾备等应用业务。ICT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综合信息服务提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包括互联网、多媒体、IT专业服务等业务,近年来,ICT凭借网络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ICT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移动性、云计算、大数据和社区化等新趋势正在引领行业开创新的格局;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互联网正在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重构。未来30年是企业逐渐拆除传统数据中心、向混合云迁移的30年。华为构建基于公共云服务技术的混合云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并协助运营商建设公共云,共同把握云服务的巨大机会。5. 专利费用越来越高,技术投资风险巨大,而且技术商用化程度低。世界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五、 总结外部环境是一个变量,不为人为控制,但是企业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对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同时结合内部资源与能力的分析,综合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道路。希望华为公司能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对现有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积极应对,不断发扬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国际上走出具有华为特色的企业发展道路。华为,中华有为。参考文献: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年报,2013年,2014年2. 华为基本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83. 华为企业PEST分析4. 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八国集团,21世纪初5. 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