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竞争力的对策探讨.docx
关于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压力过大,从专业发展的现状、毕业生自身、社会、学校等方面对影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缘由做了一个粗浅的探讨, 就如何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 就业竞争力 对策 一、影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竞争力的缘由浅析 1.从专业的发展的现状来看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和运筹学与限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专业。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近500所高校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但相当多的院校存在着办学阅历不足,师资力气匮乏,以及办学条件、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首先,专业定位不明确。由于该专业是由老的计算数学或应用数学专业改造而成,因而存在照搬旧专业培育模式的现象,许多学校要么是以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为发展方向,要么是以计算机科学作为发展方向,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培育要求及就业市场的需求。 其次,课程体系混乱。由于专业定位不明确,因而造成了课程体系混乱,有的是开的计算数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有的则完全根据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课程体系开设,更有的是开设一部分数学,一部分计算机,一部分管理课程,造成该专业看似是“什么行业都能胜任”的万金油,实则是“蜻蜓点水”,影响学生的就业。 再者,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仍旧比较薄弱,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 (1)理论多,实践少。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则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论证环节和补充而被摆在了次要地位。造成学生埋怨所学课程过于枯燥,没有实际应用,学习的主动性也不高。只有书本的学问,没有实际的应用经验,严峻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当前如“ 雨后春笋”般呈现的各种IT技能培训班,能在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驾驭肯定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顺当就业,靠的就是强化的实践,这很值得高校的思索与借鉴。 (2)没有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完成课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环节,只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最终一个学期分散到一些企业去实习,这在肯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践活动的质量和综合实力培育。 2.从毕业生自身来看 首先,缺少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高校生迈入社会的第一个规划,职业指导专家施华锋说,职业规划是高校生进入社会前应做的关键工作。没有职业规划,人生没有方向,做好这个规划有助于帮助高校生清楚定位。假如不做好职业规划,人生就会没有方向。高校生在求职时,应当尽量客观地谛视自己,充分分析自己的专业、爱好、爱好、特长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再者,对于高校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实力。对个人而言,就业实力包括专业实力与市场实力两个部分。专业实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学问、技能与看法等资产以及他们运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而市场实力取决于他们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找寻工作的特定环境,特殊是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在专业实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看法型资产是高校生专业实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实力为代表的学问技能型资产是专业实力的基石。在市场实力方面,为找寻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高校生必需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殊是高校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详细的职责要求,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实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需改进自己的展示实力。所谓展示的实力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高校生如何把自身的各种资本、实力的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明白自己的价值。如何把自己所拥有的专业实力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测试的方式表达给市场。 3.从社会来看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始终是就业市场兴盛发达的生命线。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学生会比照用人单位的标准,不断完善自己。相反,学生会陷入无目标的迷茫状态。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社会一般认可程度不高。甚至不少用人单位把“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各类聘请会以及网上聘请会对专业需求的数据来看,指定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单位微乎其微。甚至报考国家公务员几乎通不过专业审查。这些社会现象严峻打击学生的学习热忱。越是工作找不到,越是不情愿学习;越是不好好学习,工作越是找不到。长此以往,必定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4.从学校来看 首先,学校在某一领域内学术探讨水平集中体现了该领域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往往会优先考虑在本事域社会影响力大的学校。譬如:浙江理工高校的服装、纺织这两个专业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专业积淀、广泛的校企联合。因而,这些毕业生供不应求。相反,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新兴学科,处于发展期。老师在该领域的探讨尚且刚刚起步,更别提成果了,这在肯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择业的困惑,影响了就业竞争力。 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质量凹凸同样也影响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看法、工作方式、工作成效等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很大。就业指导人员坚持“就业指导四年一贯制”的原则,促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精确定位,有效规划,就能使学生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亦然。 二、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宽口径、有侧重”,着力构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长效机制 信息与计算科学涵盖面很广,敏捷度大。但是在专业方向选择和课程的开设上应有侧重点,不能“四平八稳”。 首先,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培育应当遵循“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强基础”指深厚的数学基础不能减弱,这是与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信息与管理专业的最大区分。培育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模型实现的实力。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参与国家的数学建模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育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宽口径”指基于本科教化的特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尤其是与管理类、计算机类的交叉。“重实际”指在教学中,老师应当联系实际,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 其次,依据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生供职的行业来看今后该专业可以朝三个方向发展:侧重于信息科学方向、侧重于计算科学方向、侧重于经济管理方向。至于侧重于哪个方向,完全由高校的软、硬件条件确定。 再者,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学问的更新是日新月异,课程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依据社会的需求可适当的开设一些与社会接轨的课程。 2.增加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实践环节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身的实践性极强。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以及教学环节当中都应当紧密联系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实际,特殊是学科最新发展与高新技术的实际,加强学生的数学建模、数学软件应用、计算机编程等实践实力的培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环节可由数学试验、课程设计环节构成。 首先,数学类试验。数学类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离散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值分析、运筹学、数据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运筹学、数据分析都可以开设相应的试验课程,其目的:一是通过试验课, 驾驭常用的数学软件( 如Matlab、SAS 等) 的运用, 加深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二是训练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三是以相应的数学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训练学生的算法设计与编程实力。 其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可开设数据库开发与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分析课程设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开发与设计课程设计主要训练学生的数据库设计和开发实力。数据分析课程设计主要训练学生数据分析实力。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主要训练学生的图形图像处理综合实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处理方向开设,主要训练学生的开发和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实力。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不同的课程设计,为以后的顺当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走校企联合之路 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能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较好地统一起来,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单位在人才培育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学问为主的学校教化环境与干脆获得实际阅历、实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育过程之中,它突破了我国现行近乎完全在校内进行的单一的人才培育模式,使学校与社会、老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鉴于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认可程度低的状态,高校可以开拓实习基地,主动与企业联手,实行“订单式办学”。所谓“订单式办学”是指企业须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培育、输送什么样的人才。一方面,支配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熬炼他们的思维分析实力、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动手操作的实力很有好处。一旦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完成任务。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觉得相关的理论学问不再深邃难懂。同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能起到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的作用,使学生渐渐养成视察问题、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些企业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开拓就业市场。同时学校依据企业的需求,能刚好调整办学思路、培育目标。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有效提高就业率 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当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1)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上好就业指导课。依据学生的详细状况,不断充溢案例,不断补充教案,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安排、分阶段地进行择业指导,敬业指导,创业指导。让学生做一个有打算的应聘者,要学生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用工。学会自我介绍,自我举荐,驾驭面试的一般常规技巧,实施应聘摸拟训练。以让学生顺当渡过试用期为目标,把实习试用期可能出现的状况讲透。强化听从意识,纪律意识,平安意识,强调遵纪遵守法律,提倡吃苦耐劳,干就干好的职业意识。坚决学好技术,要靠一技之长谋生、发展的信念。可以在大一刚入校的时候就开设相关课程,从一点一滴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 (2)做好就业市场调查,坚持跑出去,多跑劳务市场,收集信息。多跑企业,了解企业的景气度,摸准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留意发展势头快的新兴行业,新兴企业,摸准就业趋向拓宽就业渠道,以宽促活。与企业保持信息往来,刚好把学生专业状况介绍给企业,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举荐给企业。同时也把企业的状况介绍给学生,使企业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详细起来,让学生心目中有2-3个目标企业,在就业时以备自主选择。 (3)除了上好就业指导课程和供应信息以外,职业指导办公室还应当供应一对一的学生职业规划的询问,帮助毕业生修改简历,以及进行面试技巧的培训等。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驾驭面试技巧,职业指导办公室还可以请一些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进行模拟面试的表演,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更清楚地了解不同行业面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5.确立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目标在上高校时就应当考虑,第一,有职业目标作为学习指引的人,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因而在学习的方方面面表现都是主动的、突出的,无论是学习的看法、面对困难的钻研、拼搏精神,还是承受压力的实力、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各方面,表现都更主动,与没有目标的人完全不一样。除了在学习中,有职业目标的人,在生活中也会有更主动的心态,能够主动地从生活中吸取职业发展的动力与资源。其次,有了职业目标,就有了价值推断的标尺,符合目标的事情,有困难也要克服去完成;不符合目标的事情,再有诱惑力,也肯定不去做。这样,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就很清晰了,做事不会患得患失。职业目标明确的人则不会沉迷在消极的心情与事务中无法自拔。第三,有了职业目标,在高校的生活和学习中就可以有目标的朝目标职业迈进。信息产业是一个充溢高薪机遇的行业。为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开发自己的“软技能”是必不行少的。在学好自己专业学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可以通过相关的认证考试,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争取做“又红又专”的专业化人才。对于一个高校生来说,须要考取三类证书:第一类就是高校英语四、六级证书,因为这是许多企业的敲门砖;其次类就是本专业的相关证书,与信息相关的认证主要有:网络认证、数据库相关的认证、开发技术相关认证、经济管理相关的认证等等;最终一类就是考一到两个本专业以外,但是自己又较感爱好的专业的证书。 参考文献: 1高胜哲,董宇峰.加强实践环节探讨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J.高校数学, 2022,23(1):13-15. 2李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浅析.科技资讯J,2022,(32):153-154. 3李维屿,汪红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几点探讨J.甘肃科技,2022,25(4):168-169. 4李珍宝. “理工结合”理念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 2022,9(1):273-273.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