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doc
-
资源ID:97595499
资源大小:14.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doc
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含义,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道具等。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出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2. 讨论:让幼儿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引导他们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3.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们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情感。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也能做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设置“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标志,提醒幼儿注意。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认识。2. 关注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六、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视频课件、道德故事书籍、角色扮演道具。2. 环境准备:轻松、和谐的活动室,适当布置以营造活动氛围。七、活动过程:1. 视频观看:播放一个关于分享和尊重他人物品的动画视频,引发幼儿兴趣。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幼儿之间互相尊重物品的故事,引导幼儿讨论。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幼儿园或家庭中遇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场景。4. 情景讨论: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幼儿讨论在拿别人东西时的心情和后果。八、活动延伸:1. 家园联系:通过联系手册或线上平台,与家长分享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监督和引导幼儿。2.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公共场合,如图书馆或公园,引导他们尊重公共财物。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理解和应用。2. 家长反馈:通过问卷或访谈方式,收集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行为表现的反馈。3. 同伴评价:鼓励幼儿互相评价在活动中的表现,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十、活动反思:2. 幼儿反馈:倾听幼儿对活动的感受和建议,以此作为下次活动的参考。3. 持续跟进:制定长期计划,持续关注和引导幼儿在社会行为上的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活动目标: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含义,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二、活动准备:教具准备要充分,故事课件、图片、道具等要提前准备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四、活动过程: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以及拿别人东西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六、活动准备:教具准备要细致,视频课件、道德故事书籍、角色扮演道具要根据活动内容精心选择。七、活动过程:视频观看和故事分享环节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为后续讨论和角色扮演打下基础。八、活动延伸:家园联系和社会实践环节要落到实处,确保幼儿能够在家庭和公共场合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九、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家长反馈和同伴评价,全面评估幼儿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理解和应用。本次教案以“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为主题,通过故事、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理解并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活动准备要充分,环节设计要紧凑,确保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家园联系和社会实践环节是活动的延伸,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配合,确保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幼儿能够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养成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