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说课稿教案 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97616633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说课稿教案 教学设计.doc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 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其组成部分。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 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尊严。2. 使学生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按劳分配的定义、特点和意义1. 按劳分配的定义2. 按劳分配的特点3. 按劳分配的意义第二课时: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其组成部分1.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2. 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3. 分配制度的运行机制第三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1.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3. 分配制度的发展趋势第四课时: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按劳分配的实施情况2. 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第五课时:课堂讨论1. 讨论我国分配制度的优点和不足2. 探讨改进分配制度的措施和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按劳分配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其组成部分3.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难点:1. 按劳分配的意义和必要性2. 我国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和运行机制3. 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 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认识。3. 采用提问、回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观点阐述和问题解决能力。4. 课堂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分配案例,引发学生对分配制度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按劳分配的定义、特点和意义,以及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其组成部分。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以及分配制度的发展趋势。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按劳分配的实施情况,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5. 课堂讨论:讨论我国分配制度的优点和不足,探讨改进分配制度的措施和建议。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的教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2. 案例素材:收集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分配案例,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3.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分配制度相关信息,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按劳分配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 第二课时:讲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其组成部分。3. 第三课时:阐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4. 第四课时: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5. 第五课时:组织课堂讨论,探讨改进分配制度的措施和建议。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十、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整理笔记。2.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一个分配案例,分析其按劳分配的实施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3. 思考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准备课堂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按劳分配的定义、特点和意义补充和说明:1. 按劳分配的特点:按照个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体现劳动的价值和贡献。这一特点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2. 按劳分配的意义: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二、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其组成部分补充和说明:1.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福利分配、财产分配等。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补充和说明:1.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必要性: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激发劳动积极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适应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案例分析补充和说明:1. 案例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案例,如企业内部的按劳分配实践、社会福利分配等。2. 分析方法:从劳动数量、质量、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五、课堂讨论补充和说明:1. 讨论内容:我国分配制度的优点和不足,改进分配制度的措施和建议。2. 讨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本教案围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主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其组成部分,认识按劳分配的特点和意义,探讨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配制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