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doc
2014年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标志是(A )A. 理想国 B.政治论 C.大教学论 D.世界图解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是(C )A. 理想国 B.政治论 C.母育学校 D.世界图解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4.1923年,(C )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A.蔡元培 B.张雪门 C. 陈鹤琴 D.陶行知5.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其创建者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陈鹤琴 B.劳工幼稚园 陶行知 C.香山慈幼院 张雪门 D.江西实验幼师 陈鹤琴6.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是(C)。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7.教育的基本功能是(B)。 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自然环保的功能8下面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9.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A)。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B.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与家庭功能10.下列关于教育效益、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三者关系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D )。A.教育本质决定教育功能 B.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 C.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本质 D.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效益ACDCD CBCAD二、名词解释题1.最近发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3.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三、简答题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答: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汲取了以往和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发展的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是十分可贵的。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奉献给父母与儿童的良好教材,对母育学校的实施作出了完整的论述。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创立学前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尝试。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答: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括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答: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的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办学前教育立法。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答: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四、论述题1.你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哪些学前教育方面的问题,你希望学习哪些学前教育知识或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培养学前儿童行为良好习惯方面,需要学习哪些学前教育学知识或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答:习惯,就是在每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和不良好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有是不大容易去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我国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过:“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的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需要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幼儿园环境设计、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的家庭社区工作”等知识或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前儿童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作为家长,一定有“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2.以自身为榜样,统一要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所以成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的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与孩子之间的约定制度要一致统一要求。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步骤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步骤4:是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步骤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步骤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就会在班里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一致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2.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答:学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直接的物质产品与投入相比较,也不能直接以国民收入怎增长来衡量,学前教育投资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投入产出比较结果来表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数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单位投入的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毕业人数/学期教育投资总额 边际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增加的毕业人数/学前教育投资本期增加数 第二,质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本级教育成本收益率=本级受教育者与前一级受教育者的收入差别/本季教育费用。五、材料分析题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致力于其研究与宣传工作,全球学前教育处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阶段。结合案例,运用学前教育学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经过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到20世纪中叶之后进入了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理论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影响下也有了较大发展,学前教育学开始从一门新独立的学科逐渐成为一门体系完善的学科,其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人新阶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学前教育学工作者开始逐渐摆脱以往那种以生物学观点解释学前教育的现象,强调儿童的本能或遗传的作用和儿童自发的发展的局限,开始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教育与社会的生产方式密切联系,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观点;二是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特别是儿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学科为学前教育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如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动力的研究,对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的研究,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研究都提供了心理学基础。我国在解放后,学前教育理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总结我国过去学前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并学习前苏联以及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学奠定了基础。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们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发展已有学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学前教育评价以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等等。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健全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学前教育学。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请从学前教育功能角度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答案要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个人而言,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表现在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个体的发展及其将来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学前教育能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学前教育能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总之,学前教育对个体的功能,是要照顾学前儿童,帮助其健康地成长;对社会而言,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表现在学前教育具有经济功能,能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减轻家长养育学前儿童的负担,直接解放了劳动力,从而为发展经济服务;学前教育具有政治功能,能促进政治的民主化;学前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能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对于基础教育乃至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学前教育具有家庭功能,对家庭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C) A.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将来的智力发展优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 B.学前儿童情绪表现为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C.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D.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2.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这是哪一种教养方式的结果?(C)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3.教师作为儿童学习范例的榜样均具有某些特征。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榜样所具有的特征?( D )A.教师的威望 B.教师真诚的关心、帮助、指导 .类似性 .教师具有缄默、深思的性格4.指导幼儿园开展工作的纲领性目标是(A )。A.学前教育总目标 B.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C.短期目标 D.活动目标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园“双重”任务的内容?(D)A.保育 B.教育 .为方便家长服务.赢利6.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C )。A.自觉性低 B.自制力弱 .注意力分散 .坚持性不强7.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 A )A.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B.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 C.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 D.表现性教学和体验性教学CCDA DCA二、名词解释题1.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2.范例:指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典型事例,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一种方法。3.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体验性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为基础来考虑教学问题,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包括艺术审美活动、科学探索活动、语言阅读活动、社会活动等;表现性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为基础进行教学的一种类型。它以学前儿童在教学中的表现活动为重点,目的是让儿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参与活动,并展示自己的各项能力。包括健康活动、语言讲述活动、教学活动、绘画、手工、音乐活动等。4.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5.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进行构造和建筑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三、简答题1. 家庭教养方式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子女性格分别有什么影响?答:(1)溺爱:家长过分疼爱孩子,有求必应,时时照顾,事事包办。这样,孩子的依赖性严重,动手能力差,自信心降低,独立意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利于将来的发展。(2)专制: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附属物,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进行干预,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经常训斥或惩罚。父母与子女之间是“管”与“不管”的不平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3)民主: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奖励与惩罚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交流与沟通,父母既爱护孩子,又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民主型家庭中的儿童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4)放任: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虽进行交流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采用这一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发展的不成熟,具体表现为儿童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对道德规则的遵守、同伴关系等方面发展有偏差。2.简述我国幼儿园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答:我国幼儿园工作应坚持下列原则:1.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2.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3.保教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5.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3.学前儿童智育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智力与知识智能的关系。答:知识与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知识的贫乏不利于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4.学前儿童德育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答: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简述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答: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有:主动性原则、渗透性原则、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教养结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6. 幼儿园教学活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答: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四、论述题1.论述你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理解。答:(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学前教育的任务不是为儿童将来的特殊职业、特殊劳动做准备,也不是培养什么专家的教育,而是为学前儿童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不能盲目地追新求异。(2)学前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包括:学前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协调发展;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学前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3)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教育要允许根据每个学前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不同的学前儿童在不同的方面能够实现自己有特色的发展。2.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答:(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是促进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应提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上午、下午可有较长的游戏时间(30-40分钟),也可有较短的游戏时间。根据时间的不同,可组织适合的游戏。(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游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必备空间条件。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在室内、户外设有游戏的固定场地。(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游戏材料、玩具是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儿童做游戏离不开玩具。要使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动,必须配备适合的、充足的玩具。玩具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教科书,是他们的生活伴侣,因此发展游戏必须准备游戏材料。五、材料分析题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参考答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教学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各儿童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儿童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儿童懂得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具体观念。在次案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手工剪纸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但类似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适合在学前小班进行。小班儿童刚离开家道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适合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语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到了中班,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因此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何处,说明原因。进入大班后,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能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增加语言讲解成分,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作业3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A)。A.幼儿园 B.儿童 C.家庭 D.教师2.一个儿童即使在家里表现得很“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但在幼儿园的环境中,他为了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也不得不学会和别的儿童共同分享玩具、食物以及教师的关注。这体现出了幼儿园环境的(A)作用。A.制约 B.启迪 C.激励 D.调节3.幼儿园环境能够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这体现的是幼儿园环境的(D )作用。A.制约 B.启迪 C.激励 D.调节4.学前儿童对于植物和小动物常常会有很强的兴趣,但如果只饲养一种小动物,久而久之,儿童就会感到厌倦乏味。这就要求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来说必须是(C )。A.熟悉的 B.舒适的 C.富有新意的 D.贴近自然的5.学前儿童对于自身的言行缺乏评价能力,习惯于从周围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所设计的幼儿园环境应该是(D )。A. 富有新意的 B. 贴近自然的 C.满足活动需要的 D.具有鼓励作用的6.教师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动。这说明幼儿园环境具有(A )特征。A.隐蔽性 B.可控性 C.教育性 D.复杂性7.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 )。A.发展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配合性原则8.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属于活动空间设计的哪种形式?(A )A.开放式 B.区隔式 C.秧田式 D.封闭式9.观察能力是教师对教育对象由外表到内心的一种(B )。A.直觉能力 B.认识能力 C.随机能力 D.自然能力10.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A.一般项目 课前计划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B.课前计划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C.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D.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AADCD AAABA二、名词解释题1.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2.同伴互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3.教历研究: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时间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4.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的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一种话语方式。5.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三、简答题1. 什么样的幼儿园环境是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答:(1) 安全和健康;(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2.什么样的幼儿园心理环境是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答:(1)教师能满足幼儿的各种合理需要;(2)教师能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3)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4)教师能对幼儿表现出种种支持的行为;(5)教师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幼儿的活动;(6)教师能为幼儿提供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7)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能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8)幼儿园能对游戏和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整合;(9)教师能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10)教师能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4.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答:(1) 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5.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沟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答: 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答:一般而言符合以下标准的环境是学前儿童比较喜欢的:1熟悉的环境;2舒适的环境;3富有新意的环境;4贴近自然的环境; 5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6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2.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具有哪些角色。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如: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如: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影响和感染学前儿童,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支持儿童独立自主学习;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4)教师是学前儿童养护者。“养护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教师是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教师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和环境。(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如: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等。(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如: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五、材料分析题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答案要点: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的环境布置往往是按老师的理解由老师完成,即使幼儿参与也是一种“受动式”、“小面积”的参与,即儿童参与环境创设一般得经过教师的同意,按教师的意图,甚至是教师说,幼儿做。陈鹤琴先生主张“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做教师的应该学会如何领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其含义:改变教师包办代替创设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努力使幼儿自主创设物质环境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使幼儿能根据活动需要,积极主动地创设学习、生活的环境;使环境趋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环境真正成为幼儿所想、所表达、所活动的空间。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2)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3)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4)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院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5)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作业4一、单项选择题1.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A)。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C.过渡期的存在 D.儿童智力发展需要2.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D)。A.小学化 B.突击性 C.单向性 D.整体性3.社区教育起源于( B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4.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B)。A.家长会 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5. 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D )A.12岁B.14岁C.23岁D.03岁6.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ADBBDD二、简答题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答: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学前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2.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答:志愿者,可以负责部分教育活动。家长俱乐部。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根据幼儿园教学计划可在适当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展服务。3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答:(1)优化社区学前教育的功能;(2)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3)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4.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答:(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在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5.简述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答:各国幼小衔接实践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的过渡模式: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国外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共同特点是: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幼儿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符合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使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都能了解衔接阶段儿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三、论述题1.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帮助解决?答:面临的问题:、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教育内容的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如何做: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第一培养主动性;第二培养独立性;第三发展人际往能力;第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2.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怎样坚持非小学化的原则。答: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四、材料分析题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可以自由发挥)答案要点: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那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先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和原则入手来分析此题。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学习轻松,以后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