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药理课程改革.docx
-
资源ID:9764694
资源大小:22.9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药理课程改革.docx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药理课程改革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药理课程改革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选择同一老师授课的两个班级进行比照探讨。比照班采纳传统授课方式;试验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根据病人的诊疗流程和用药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构建5个学习情境、13个学习单元、56个项目任务,每个单元用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将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授课后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试验班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并对两个班终结性考核成果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班终结性考核中期末理论成果和综合实训考核成果均显著高于比照班;实验班101.0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101%教师认为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氛围。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药理课程改革,适应目前高职教改要求,更加注重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logy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 of vocational clinical major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conduct comparison study of two classes with the same teacher. To us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control classes; conduct work process-based curriculum reform in experimental class, and design course cont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tien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drug process, and build five learning contexts, 13 learning units, 56 project tasks, and integr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each unit with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oject. After class 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class and the teachers about clinical training and internship with education and compare the summative assessment results of two classes.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training assessment scores of experimental clas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class ; 101.00% of 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class think that their self-learning ability is improved, 101% of the teachers think that they create a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tmosphere. Conclusion: The pharmacology curriculum reform of vocational clinical major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adapt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high-end skilled expertise, and can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化;临床医学专业;临床用药;课程改革;工作过程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clinical medicine;clinical medicine;curriculum reform;work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6-431112-0236-03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化作为高等教化的一个特别类型,具有高等教化和职业教化双重属性,以培育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特地人才为主要任务1。国家中长期教化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化,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育模式。高等职业教化课程改革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实践实力培育2。药理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专业核心平台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人为分割,致使高职教化特色不特。根据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化特色的课程改革的突破口3。我们结合药物基本理论、临床岗位需求、执业医师资格要求及我院学生实际状况,主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并通过教学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我院临床医学专业2010级的一个班为试验班,另一个班为比照班。两个班均为中学毕业的统招生,试验班男生23人,女生27人;比照班男生24人,女生26人,年龄1921岁,学制三年。两班入学时成果、已修课程、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课程改革方法 比照班采纳传统教学方法授课,采纳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的由芦靖、叶莉主编的药理学教材;试验班采纳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授课,采纳自编教材。两班均为73学时。课程改革由药理教研室全体老师和试验老师、临床见习和实习的带教老师共同参加,1人授课,其余跟踪评价,两班均由同一老师授课。 1.2.1.1 课程标准制定 在充分进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岗位和西药房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面对市场、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化理念进行课程设计。实践引导理论,实践与理论由原来的1:3改为1:1。构建以工作过程的依次为主线的项目课程,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1.2.1.2 课程内容开发 课程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根据病人就诊依次和药物治疗工作流程设计,并参考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将课程内容从简洁到丰富、从单一到综合,形成一系列彼此联系、层次渐进的项目序列。构建了5个学习情境、13个学习单元、56个项目任务。5个学习情境包括临床见习药物治疗过程、依托临床典型病例亲自完成制定治疗方案-选药-开处方-视察疗效-防治不良反应-调整用药方案的基本用药循环、角色扮演、动物试验、临床实习用药过程。13个学习单元包括药物基础、传出神经系统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血液系统疾病用药、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泌尿系统疾病用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用药、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肿瘤治疗用药、中毒治疗用药。其中药物基础单元有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等3个项目任务;传出神经系统用药单元有激烈胆碱受体用药、阻断胆碱受体用药、激烈肾上腺受体用药、阻断肾上腺受体用药等4个项目任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单元有麻醉用药、冷静催眠用药、抗惊厥用药、抗癫痫用药、抗帕金森病用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抗精神失常用药、镇痛用药、解热镇痛用药、抗痛风用药、兴奋中枢用药、复原大脑功能用药等12个项目任务;心血管系统用药单元有抗高血压用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用药、抗心律失常用药、抗心绞痛用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用药等5个项目任务;血液系统疾病用药单元有促进凝血用药、抗凝血用药、抗血栓用药、抗贫血用药、促进白细胞增生用药、扩充血容量用药等6个项目任务;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单元有镇咳用药、祛痰用药、平喘用药等3个项目任务;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单元有治疗消化性溃疡用药、调整消化功能用药等2个项目任务;泌尿系统疾病用药单元有利尿用药、脱水用药等2个项目任务;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用药单元有兴奋子宫平滑肌用药、抑制子宫平滑肌用药等2个项目任务;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单元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运用、甲状腺激素的临床运用、抗甲状腺用药、降血糖用药、性激素类药物运用、避孕用药等6个项目任务;感染性疾病用药单元有抗化脓性感染用药、抗结核用药、抗麻风病用药、抗真菌用药、抗病毒用药、抗寄生虫用药、抗变态反应用药等7个项目任务;肿瘤治疗用药单元有抗恶性肿瘤用药、调整免疫功能用药、基因治疗用药等3个项目任务;中毒治疗用药单元仅有特别解毒用药1个项目任务。每个项任务设计上述5个学习情境。每个单元结束后,先用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将全部内容串联在一起,然后选择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的药理模块和临床疾病药物治疗部分进行考核。 1.2.1.3 教学方案设计 根据明确任务-安排-决策-实施-限制-评价等六大步骤组织教学。首先老师依据工作过程确定任务,再明确为了实施工作任务,必需要做什么。课前从布置任务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学医院相关科室见习、收集资料、自学课程相关内容;课上首先学生展示课前任务完成状况,进行案例探讨或角色扮演,老师与学生共同点评,老师再答疑解惑、提炼总结,如此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其次,每个项目任务的学习均让学生先学会选什么药物、如何应用此药,再明确为什么用此药物、如何监测和防治不良反应、留意事项是什么,即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实践引导理论;第三,变更传统理论与实践分别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学问与临床实践或动物试验融入到每一个项目任务中一起完成,教、学、做、评一体化。 1.2.1.4 教学方法实施 教学过程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教学方法主要采纳项目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辅以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场景教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专业网站、协助教学系统等协助手段,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探讨。多种教学方法和协助措施的综合运用,变更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爱好,克服其依靠、懒散心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实力。 1.2.2 评价方法 课程进行过程中由授课老师、带教老师、学习组进步行形成性考核,包括出勤、课上表现、试验操作、处方分析、阶段性考核、见习表现、实习表现等,突出职业行动、专业内容、职业情感、关键实力的综合评价;课程结束后由未授课的4名专职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综合终结性考核,包括期末理论考试和综合实训考核,期末理论考试尽可能采纳执业医师考试题型和历年真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和解决药物治疗问题的实力,两个班采纳相同试卷考核并统一标准,最终将总评成果进行比对。此外,采纳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试验班学生、医院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学生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向医院带教老师发放问卷18份,收回18份,有效收回率均为101%。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纳SP10.0进行u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两班综合终结性考核成果比较 期末理论考试成果比较:比照班分,试验班,两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实训考核成绩比较:对照班分,实验班,两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试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见表1。 3 探讨 3.1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引导、组织、答疑解惑的协助作用。例如在学习抗心绞痛用药时,课前先组织学生到教学医院心内科见习,然后全班分为8个“诊疗小组”,老师精选710个真实病例,各组抽签选择病例,以病例的药物治疗为项目任务,课前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心绞痛的病机、表现、诊断、治疗及相关的药物学问,通过小组内头脑风暴法为本组病例选择药物,通过思维导图法制定用药方案。课堂教学时,在高仿真病房借助多媒体、药物、高仿真模拟人等协助手段,综合模拟演练用药方案实施、限制、评价等环节,老师采纳苏格拉底式提问4进行必要的引导,增进学生主动思索的意识。最终由其他组成员和老师进行评价和补充。课程改革初期,部分学生并不适应新的授课方式,他们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方式,但很快接受并喜爱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101.0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实力,86.0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爱好。 3.2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实力 医学类高职教化,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任何学问上的缺失和技术上的失误都会严峻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职业实力要求很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通过实践引导理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5,使学生在完成详细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建构专业学问体系,发展相应的职业实力。由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教上实现了“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在学上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会,做学结合”,学生的操作实力得到很大提高。用人单位调查显示学生刚参与工作要经验一段“发呆期”,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上下级关系因缺乏沟通而变得不和谐,甚至僵化惊慌,而这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大忌,因此,教学中对学生沟通沟通实力培育就非常必要。从表1不难看出,学生的团结协作、沟通沟通、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应变实力、岗位适应等实力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专业实力、方法实力、社会实力于一身。 3.3 提高了老师的自身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要有最前沿的专业学问、最新的诊疗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须要老师必需具备“双师素养”。许多年轻老师经过努力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主动申请临床进修学习,创建机会外出短期业务培训,以增加临床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养;许多高年资老师通过订阅专业期刊杂志、参与学术会议等方式加强学习,丰富自身内涵。另外,授课前不仅要备学问,还要备学生,熟识每位学生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授课过程中,建立班级反馈小组,通过定期座谈,探究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解决问题、弥补不足。参加课改的老师均认为自身素养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3.4 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诊疗过程对接、职业教化与终身学习对接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教学情境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6,注意的不是结果,而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根据工作过程的须要来选择学问,以工作过程为坐标,将陈述性学问与过程性学问、理论学问与实践学问整合7,并以过程性学问为主,同时参考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考核时大量采纳历年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临床医师身份进入学习状态,增加学生见习、实习机会,培育学生主动主动、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最大限度地贴近临床,消退学生进入临床后的不知所措。医学学问更新和诊疗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学会终身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前必需自主合作学习、动手收集资料,课堂参加模拟或探讨,学习方法渐渐得到完善,学习潜能不断得以开发。结果显示73.22%的医院带教老师认为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临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部.教化部关于推动高等职业教化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化科学发展的若干看法S.教职成202212号文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化教学质量的若干看法S.教高202216号文件. 3姜大源.职业教化学基本问题的思索J.职业技术教化,2022,27:9-10. 4黄晓明,沙悦,王玉,等.住院医师如何进行临床教学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2,32:1115-1117. 5王慧玲,金玉忠,张骞云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化,2022,11:77-78. 6于丽娜.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路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化,2022,6:127-128. 7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化,2022,1:42-44.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