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doc
-
资源ID:97652124
资源大小:1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doc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背景和特点。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背景和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各国国家利益的调整战后重建与发展2.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的爆发北约与华约的成立3. 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崛起全球化进程中的两极格局演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背景、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2. 教学难点:雅尔塔体系的作用、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及全球化进程中的两极格局演变。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背景、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崛起。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全球化进程中的两极格局演变。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第一课时: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背景和特点第二课时: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第三课时: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上)第四课时:两极格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下)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战后的国际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和背景。2. 新课导入:讲解雅尔塔体系的作用和冷战爆发的原因。3. 案例分析:分析冷战时期的国际冲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两极格局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加深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理解。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掌握了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2.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九、课后拓展1. 让学生研究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了解中国在两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论文和著作,拓展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认识。十、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建议。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3. 知识掌握:通过考试或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理解程度。4. 综合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过程补充和说明: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冷战时期的重要国际冲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通过分析这些冲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深刻理解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斗争。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两极格局对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七、作业布置补充和说明:作业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冷战时期国际冲突的世界历史影响,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拓展阅读,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学术研究的能力。八、教学反思补充和说明: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特别是对于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教师应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九、课后拓展补充和说明:教师应推荐高质量的文献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分析,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十、课程评价补充和说明:课程评价应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