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附解读).docx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附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 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 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 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 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 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 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 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 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 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 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 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 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 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 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 创造愿望。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 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 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 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 色,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 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 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 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 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 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认识自然美和 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 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 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 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 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第四学段(79年级)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 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 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 想和情感。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 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 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多角度欣赏 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 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 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调查、了解美 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 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内容标准是本标准中最具体、丰富的部分,为了便于阅 读,对其基本特征和结构作如下说明:1 .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 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 79年级。2 .如何处理四个学习领域在课时总量中比例关系的建议。3 .对内容标准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4 .对四个学习领域的范围、意义、学习目标及教学方式的说 明。5 .分学段提出各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以及相关教学活动建议 和评价建议。一、内容说明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 地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部分组 成。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 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 习方式。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 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 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总 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完整 过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俵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 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 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 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 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 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 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 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 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 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 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 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 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 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 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 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 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 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 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 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 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 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 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 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 以恒的工作态度。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 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 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 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 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 创造欲望。【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 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 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 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通过欣 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 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 术发展概况。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 审美能力。(1-9'FA'3. 1.3.2)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 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 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最基 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 评价的主要依据。应该说明的是,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 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 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 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 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 精神。【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 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 三个层次: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和欣赏评述)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美术与 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 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 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 力。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 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 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 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 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 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己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 育体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 国加入WTO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 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调整了课程结构,更 新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培养目标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 进,进行了调整。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 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 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 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 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见图表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较(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 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 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 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 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 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一味地 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 导向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 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 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 性的。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 自己的感受。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 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教学活动建议: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 讨论。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 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 皮影戏的表演片段。 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 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这样,“课标”就具有了弹性,给 予课本的编写(特别是校本课程)和教师的教学更大地发挥空间。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大纲”刚性太强,基本上是以开列 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 具有较强的限制性。现列出2年级的“教学内容”作为比较。(见 图表二)(三)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 探究性。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 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 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见图表三)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由于学习 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 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 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 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 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 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 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 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 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 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 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 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 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 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 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 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 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 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 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主要区别则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 计应用注重功能性。“欣赏 畔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 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的 一个难点。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 “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 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 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中,寻找美 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 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 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 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 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 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四)强调课标实施的可行性1、为了帮助教师领会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课标提供了具 体可操作的案例(各学习领域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 地进行教学。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和爱好。a.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 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 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标中(1-2年级“造型表现” 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条。b.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 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 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如课标中(5-6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教学活动建议第一、三、五条。美术新课标与大纲相比较:大纲在“教 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涉及了 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没有课标具体,更没有提供具体的案例,以便教 师在教学活动中举一反三。【二】、美术新课程性质决定学科中心的转变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 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那美术教学工作的中心应该是“育 人”。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在教学活 动中:(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 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 这是以教定学。弊端有三:其一,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潜 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其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教师上“假课”、“花课”。其三,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 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今 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 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 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而让学生去模仿 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 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 让学生通过感知一一探究一一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 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 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 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根本的任务: 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 宽容的教学氛围。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 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二、转变学习方式,探索美术教学改革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学的 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一】树立新的理念“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 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传统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 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学习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 有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 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体性、能 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现代学习方式称为发现式,是美国心理学 家布鲁纳的理论,它强调自主、探索、发现,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 能动性、自主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 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 灵活,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 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 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发展更具 有战略意义。在过去的美术课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所采用的多是接受式的学 习方法,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法都受着这种单一学习模式的 牵制,素描知识、色彩知识、工艺知识和绘画步骤都是以一种定论形 式呈现的,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了不少多变的教学方法,但“传 授和接受”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学生的头上。【二】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 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对应学生接受学习的被 动性而言的,被动式学习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要我学”,这是一种 基于外部因素的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它的优点 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 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动性的学习还体现在 学习的责任上,学习是谁的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明确 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的生活、 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有这样一节小学美术课,用瓜果蔬菜制人和小动物。课前教 师要求学生先凭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制作一个小动物,材料不限。大多 数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这一课外的作业。上课时,教师首先选了几件 学生制作得有特色的小动物给予表扬,并普遍给其他完成作业的同学 予鼓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引 导学生观察、讨论,对各种动物的外形、动态、色彩、基本结构及生 活习性,都作了较为充分的认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用蔬 菜、水果制作的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将它们 拆散,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研究:一是这些动物的每一个 部件是采用那些手段做成的?二是小动物是如何组装完成的?这两 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观察、探究兴趣。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 就有了三个发现:一是采用了洋葱、胡萝卜、白萝卜、捧瓜、茄子、 苹果等瓜果蔬菜为制作材料;二是使用了切、挖、削、害I、刻和 接的制作手法;三是用了牙签、火柴棍、大头针等衔接材料。有了主 动的学习探究过程,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按捺不住的跃跃欲试的表现 欲望。教师的这堂课讲得少,既没有去讲制作步骤、方法,也没有进 行示范,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兴趣昂然,制作 出的小动物的种类及生动有趣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更可 喜的是,这堂课还产生了相当好的持续效果,后来学生在课后还制作 了不少作品,这位老师还为学生组织了一个小型展览。(二)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另一个特征这也是一个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学习被视为“我要学”,那么 独立性学习就体现了 “我能学”。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新课程理念 与创新一书中摘引了一段小学生中流传的儿歌,它充分表现了学生 “我能学”的自信心: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看不行,争取明天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互相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认真思考和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儿童独立性的欲望是很早 就萌芽的,儿童在1-2岁时,就产生了一种自己的独立行为,如:大 人给他洗澡,他却要自己边玩水,边洗澡;大人要扶着他走路,他硬 要自己走,而且根本不怕跌跤;大人给他喂饭,他即使有时往鼻子里 送,也还是喜欢自己来。当然,值得强调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 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应该有一种动态发展观点,从教与学的关 系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 到独立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的作用逐步转化为学生的 独立能力,两方面的着力大小在不断转化,最后是学生基本或完全独 立。如果不在动态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只是用单一的接受模 式培养学生,即使学生成为教师心目中的“一件件精美工艺品”,其 结果都是千人一面,即同一模式。几十年前,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 丰子恺先生画过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漫画上一位辛辛苦苦的工 艺匠人,正“精心”地用一个模子不停地制作一个个完全一样的鸡的 工艺品,这幅漫画对旧的教育作了一个绝妙的讽刺。(三)现代学习方式的第三个特征是独特性姑且把它称之为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 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方式,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其个性的体现,适合个性的学 习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就拿学习中的“记忆”来说,有些学生在 记忆时是琅琅有声地诵读;而另一些学生则是默默地背诵,有些学生 却喜欢两人在一起一问一答,有些则干脆写一遍。这些都是个性学习 的表现。有一节优质课,课题是瓶花剪贴,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用彩色 纸剪贴一幅插在瓶子里的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给学 生以自我展示其独特个性的机会,如:自己设计花瓶的形状,自己选 择喜欢的花和颜色,也不着意去强调构图。在作业时,教师巡视发现 一位后排的同学动作很快,较短的时间内已将作业完成,但瓶花却都 集中在纸面的下半部分,上面是显得很空,因此,教师让同学们停下 来,动动脑筋,帮助这位同学提出修改方案。发言的同学很积极;有 的说可以在画面的上半部补贴花;有些说干脆是把上面部分的白纸裁 掉;还有一位同学说最好另外贴一张。教师和同学虽然热心,却忘记 了这位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后来这位同学没有采纳任何人的意见, 自己在瓶花上面空白的部分,补贴了两只彩蝶。其实这就是这位同学 在自主的情况下的创新。他既解决了构图的问题,还由室内空间延伸 到了室外空间,使作业显得更加生动。可惜这幅作业直到下课也没有 被教师发现。(四)体验性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特征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即有活动、操作、实践、调查、 经历和探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应该动脑子想,而且还要 眼睛看,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手画、做,体现出身体的参与, 达到亲身体验,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 生命成长的需要。我曾经看过一节美术录像课,是由贵阳市南明实验小学的赵宏教 师执教的,课题是五年级的神奇的溶洞世界,由于学生积极参与, 较好地让学生进入体验性的学习,因此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学生与教 师课前动手搜集溶洞照片,在课堂上自己布置一个小型的溶洞图片展 览,并分组参观,教师还通过放录像,将学生带入了亚洲第一溶洞贵 州的“织金洞”,接着教师启发学生用语言描述在洞中看到的钟乳石、 石笋、石柱、石帽的形状和色彩,进而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耳听的同 时,闭目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溶洞天堂”,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让学 生经历了眼看、耳听、口述、心想、手做的亲身体验过程,虽然教师 花在技法和构图上的指导时间很少,却产生了很好的作业效果。学生合作作业(分组或全班)后的成果分享,也是心灵体验的一 种好的形式。一位美国小学低年级的教师,上一节画肖像的美术 课,他没有要求学生带任何绘画工具,教师自己带了一大张白纸和一 盒彩笔。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句话是问同学们“想不想给班上的一位 小朋友画一张像",大家齐声回答:“愿意! ”教师随即又问:“班 上那一个同学的样子最突出,最有特点? ”同学们互相张望了半天, 最后眼神全都集中在一位前排的小同学身上。这位同学卷卷的头发, 脸呈三角形,红朴朴的面颊,中间有些雀斑。教师接着说:“XX小 朋友,大家都很喜欢你,你能为大家做模特,让大家画一张像吗? ” 这位小朋友开始有些腼腆,后来慢慢地走了出来。教师先将纸铺在地 上,叫这位小朋友在纸上躺下,请一位小朋友顺着这位小朋友身体的 周围,画出轮廊,然后,教师将这张有简单外形轮廊的纸贴在墙上, 同学们一下子哄笑起来。教师接着说:“每个小朋友都请认真观察一 下我们的模特,看看他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每人上去画几笔,看谁 画得好? ”这时,有的学生摸摸模特的卷发,有的指指他脸上的雀斑, 先先后后地开始在纸面上描绘,不一会儿,这张有外轮廊的像开始“一 塌糊涂” 了,有曲线、有直线、有红色、有绿色,当这张集体合 作的肖像完成时,确实是“一塌糊涂”,但奇怪的是非常像这位小同 学的样子,老师非常高兴,表扬了大家,每一个小朋友都乐呵呵的, 分享着合作的成果,幼小的心灵得到了一种感悟。(五)现代教学中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问题性问题性学习方式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 题的方案。它的模式是:提出问题一形成假设一拟定计划一验证假设 一总结提问。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 亲身体验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技巧。这种学习 模式理论上是借鉴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吸收入了杜威的“五步 教学法”和布鲁姆的“发现法”它强调的是教师只替学生设置探究的 情境,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是“探究者”教师只是“引导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 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 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基本理念(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 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 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 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 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 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 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 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 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 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 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 者”和“顾问”。美术教学中,教材提供的有现成的知识,但也有大量必须探索的 问题。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 赏、评术;综合、探索,都包含了问题性:造型应该如何去表现?设 计中的创意怎样才能有新意?欣赏中学生对作品的自我认识,综合中 的“探索”本身也就是问题的探究。一位美国的小学美术教师在上欣赏梵高的作品一课时没有介 绍梵高的生平,他的代表作和风格,因为这些基本上已是定论的知识。 教师在堂上提出了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画中的笔触一条一条的象什 么?这些笔触中各种方向的规律变化使你产生怎样的感觉?你可以 用同样的方法试着描绘一组静物或风景。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因此讨 论热烈,试画效果也不错。至于前面谈到有关梵高的定论知识,教师 要求学生在计算机网上去查阅一下就行了。学习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与学”的关系,虽然这里谈到的多偏 重在学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师的得法引导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战 略性、方向性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战术,即教法则比较灵活,教师 运用的空间是很广的。三、构建新型的美术学科评价观念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评价就是要量化,评价就是要看成果。其实, 评价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作出价值判断。你上街去买东西,如果这种 商品价格不贵,质量又好,你会觉得这商品价廉物美。评价美术作品 时,不单看作品物体画得象不象,构图好不好,而是多方面的看待美 术作品中学生是如何构思、如何创造的。教育评价的本质其实是对教 育的过程、行为及结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教育效果需要整体综合 评价,象我们现在组织的青年歌手大赛这些活动,都设立了综合素质 的评分,这表明越来越注重歌手的综合素质,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素 养。看美国教师的评价制度,它既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及绩效的评价, 又包括对课外教学辅导工作和个人言行举止、态度的评价。在英国,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 手段,它十分重视自我评价与评价会谈这些形式的结合,强调教师在 评价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前我国正进行新课程的改革,课程评价 也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 更重要的评价理论、方法、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一】传统评价与现行评价的对比传统的评价有它的利弊之处,首先它是以学生为单一的对象,只 是在对学生学习后,用考试方法得出成绩,然后,进行评价,以至于 把其它综合素质也混合一体进行评价,某位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感觉 上他是一个好学生,那么他在其它方面也“应该都行”,这是评价中 的感性偏差,可称为“感性评价”,较容易走进这个误区。其次,在评价活动中,评价以专家说的为主,盲目追求“专家门 诊”,一位教学专家和儿名教学人员到一所学校听美术课,课后,学 校领导请这位专家和其他教学人员谈谈对这节课的评价,专家先说了 12个字:”教学目的达到,过程安排合理”,紧接着一位教学人员 补充了6个字:“提问合理得当”,这时又有一名教学人员又补充了6个字:”学生作品丰富”,象这样一些随大流的评价方式,我们还 是少采纳为好,学生回答问题都要有自己的观点,那专家、评价人员 更应拿出独特的见解,对教师、学生进行良好的良性发展的指导。传统教学评价也有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引用的地方,比如说:相对 评价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具体说,就是在一组评估对象内部进行相 比较,全国各地区经济、文化有它的不同情况。每年的高考就是个很 好的例子,每个省的取分线根据自己考生的情况而定,北京、上海等 地区的取分线较高,贵州省的取分线较低,这就是相对而言,对全国 的学生进行相对评价,我们的专家、教研员到较偏远的村小学去评课, 那评价的尺度就要根据当地条件来确认,不能以发达地区学校的标准 来要求。绝对评价是根据情况,制定统一的标尺,还是以每年的高考 为例,为了对学生有一个衡量尺度,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基本上统一 了全国的考试试题,试题就是对学生的一个绝对评价、传统评价还有 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等,但主要目的都是为 了选拔。素质教育下的评价改革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是 当今教育教学评价理念、方法、手段的一个重要转变。就象我们看世 界杯足球赛一样,不仅进球要精彩,比赛的过程也一定要有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