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97699935
资源大小:13.9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2、学习文章的写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4、品味议论性散文既睿智又形象,既理性又富有感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难点: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2、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品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资料补充: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年1970年),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 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 物的分析等。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 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罗素、爱因 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 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2、背景链接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 慧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 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我们降临 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 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 我为什么而活着? 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 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请大家闭上你的眼睛,想想苍茫浩瀚 的宇宙,想想这流逝的青春,用心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而活着?读音释义:1、濒(bin)临:接近;靠近。2、俯瞰口吟门):俯视,从高处往下看。3、遏制:制止;控制。4、肆意:任意。二、总体探究,脉络梳理题目解读我为什么而活着,题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表明文章 的主要内容将围绕作者的人生追求展开。(-)朗读课文,说说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即爱情,知识,同情心 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1、这三种追求,哪一个让他更执着、更痛苦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明确同情心让罗素更执着、更痛苦。从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是同 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可以看出。2、认真朗读第2段,说说寻求爱情的原因?(1)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 的其他一切。(2)因为爱情解除孤寂一一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 的深渊。(3)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3、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第二个方面,实际上就是说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 列主义等。(1)了解人的心灵;(人)(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4、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 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他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 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 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5、其中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同情心,也是最重要的)爱和悲悯,为什么 是最重要的呢?如果没有爱和悲悯,那么我们片面追求爱情、知识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追求爱情会 产生爱情恐怖主义;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二)文前面讲生活的苦难,结尾却说'我觉得我活的值得,应该怎样理解?结合罗素的人生了解(1)罗素胸怀广阔,勇于担当,要为解除天下百姓的苦难而活着, 因此付出辛苦是值得;(2)罗素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因此痛苦的生活是值得;(3)苦 中伴随着乐,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4)虽然罗素最终没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 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三)结构总结:全文采用的结构是一一总一一分一一总。明确结构:总-分-总。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 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 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 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三、精读课文,感悟精彩句子(1)对于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 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从这一长句可以感受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宽广博大的心灵,包括个人情感,治学追求 和博爱精神,这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2)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 边缘。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这三种感情比作飓风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 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甚至绝望。(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 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四、研读课文,探究写法(1)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章采用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作者认为,他活着的三个理由 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 情。分层阐述,条理清晰。(2)用词准确,饱含深情。例如,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以上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 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3)直接说理,简洁明了。文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直抒胸臆,以其内在的思想力量打动人心,立意高远,令人折 服,是哲理散文的典范。五、课堂小结:当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罗素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我们 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是符合 社会的进步要求的六、作业:学习了这一课文 我们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区别 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有所不同。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 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候的追求有是什么? 为题,写一篇想像性随笔。板书:为全人类而活-一为真善美而活渴望爱情(带来狂喜、摆脱孤寂、构造美好生活)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领悟自然科学参透社会科学)同情苦难者(不幸的儿童、可怜的老人、无辜的平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