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docx
-
资源ID:97703315
资源大小:15.9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案.docx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2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3 .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教学重点: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难点: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 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 记录着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谢道福的聪明才 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它又将会给我们讲述哪一个少年聪慧的故事呢?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读准下列汉字的音。 不(fbu)惭(c6n) 舍(shQ.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1)期行:相约同行。(2)舍去:顾而离去。 (3)去,离开。 (4)乃:才。则:就,便,那么。顾:回头看。君:对别人的尊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9)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0)尊君在不:不,同“否”。1 .作者简介: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 .齐读课文。3 .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合作解决,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4 .强调重点词语:与友期行(约定)(4)门外戏(玩耍)则是无信(信用)5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2)太丘畲去(舍弃)(5)尊君在不(同“否”)(8)下车引之(拉,牵拉)去后乃至(才)相季而去(舍弃)入门不顾(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二)深层探究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 .“尊君” “君” “家君”各指什么?明确: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2 .“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 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3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 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 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 辞严的批评后,他“惭” “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4,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 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 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5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 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便对方明 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 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6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示例: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三)主旨梳理:四、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开端期行一不至一舍去一乃玉发展上父友:问元方:答高潮I父友:怒一非人哉 工元方:日无信无礼尾声:父友: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针锋相对据理驳斥正直不阿聪慧明理五、拓展延伸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民无信不立。(孔子)(大仲马)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业)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六、作业:完成课后题第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