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
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农村马路建设状况,促进农村马路健康有序发展,我们于近期就我市农村马路建设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调研认为,近几年,特殊是“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市抢抓党中心、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掀起了建设农村马路的热潮,农村交通发展日新月异,马路路况水平、通达深度、路网等级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势令人激昂。农村马路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农村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刚好制定规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马路的建设步伐。 (一)农村马路建设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市共筹措建设资金638101.8万元(其中中心及省补助资金29073.4万元,自筹资金34827.4万元)。共下达通畅工程安排项目733个,1673公里,通达项目22个,42.8公里,渡改桥项目21个(其中永久性桥梁16座,人行桥3座,码头改造2处)。到目前为止,已实际完成通畅工程750个行政村,通车里程达到1737.95公里,通达工程完成91.3公里,通达率达到101%,通畅率达到82%,渡改桥项目完成永久性桥梁14座,人行桥3座,码头改造2处,在建桥梁2座,已完工85%的工程量。全市20个乡镇750个行政村通了水泥马路。 (二)提高了农村马路的通行实力,极大地便利了广阔农夫的出行。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成的农村马路水泥路面已达1800多公里,全市乡镇通畅率和行政村通畅率均达到了101%.形成了便捷通畅的农村马路网络,极大地缩短了乡与市、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便利了人民的外出。同时也极大地便利了与周边市市的通行。交通的便利不仅增加了市域经济的辐射实力,而且也带动促进了乡村经济城乡统筹发展。 (三)加快了农夫群众致富的步伐。“要想富,先修路”,我市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有相当一部分村座落在山上,在未通马路前,农夫出行只能靠步行,农产品的外运和生产资料的运入只能依靠“肩挑背负”,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连续几年的农村马路建设,给农村群众致富插上了翅膀,当地的农产品和土特产便可以刚好走出山门走向大都市了,这样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从而达到加快农夫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四)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农村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设好农村马路,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村马路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但调查也发觉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总体布局不是很合理,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目前我市的农村马路硬化大部分是以以前的机耕路为基础,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与布局,大部分只考虑自身出行便利,导致部分农村马路存在坡大弯急、车辆难行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段成了“断头路”、“迂回路”. 二是配套资金缺口很大,导致相当一部分村因农村马路建设负债累累。上级对我市农村马路建设的资金补助标准很低,4.5米路基的每公里仅补助17万元,3.5米路基的每公里仅补助12万元,资金缺口少的在20万元/公里以上,多的则达30万元/公里以上,除了国家投入的这部分资金以外,由于我市财政状况不佳,无力支配配套资金,只有极少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配套了少量资金,因此,落实缺口资金的压力只能全部由村级担当了。为了彻底变更村民出行难的现状,许多村便不惜举债建设,对于一些负债运转的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是建设质量总体不高,相关配套设施不到位。由于农村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在大规模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对质量监管尤其是现场质量监管难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聘用的当地农夫工,缺少施工阅历,对砂石级配和水灰比的规范要求知之甚少,操作中很难把握到位。而村干部和村民义务监督员既缺乏专业实践阅历,又未接受过特地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想监管却难以监管到位,导致部分项目存在质量隐患。从技术等级来看,农村马路普遍等级低,道路宽度不够,按规定,3.5米的硬化路面应当每隔肯定距离设置会车处,但有相当一部分村为了降低成本而没有按规定设置,一到车流量大时便造成车辆堵塞。同时,道路硬化以后,与之相配套的路肩基本没有配套到位,大大降低了通行实力,在路窄、弯急、坡陡处没有设置相关交通标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导致存在不少平安隐患。 四是没有完善的管养措施。由于我市尚未出台农村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加上市、乡(镇)村三级财力有限,无法有效保证管养所需资金,管养人员没有落实到位,通村马路除部分路段设置水泥墩限制重车通行外,大都处于失管失养状态。部分群众护路、养路、惜路意识淡薄,在马路上乱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如湄江到七星的通乡马路建成以后,由于一些严峻超载的大货车长期自由通行,致使马路长期超负荷运行,严峻损坏了马路路面,在短短几年内,该马路已是面目全非。 五是农村马路建设中没有履行招标程序的项目普遍存在。由于农村马路建设资金国省补助严峻不足,要求村级自筹资金比重较大的特别性,有相当部分项目便没有经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而是由村级组织自行确定施工单位。加之大部分村的当时上报并经批准的补助里程小于实际设施的里程,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承包项目,便承诺只要村级筹措自筹资金,国省补助由其向交通部门争取,而交通部门的安排是早已定下来了的,调整的可能不是很大,于是便出现了许多已经实施了项目却得不到国家的补助,导致部分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无法到位,从而引发一些新的冲突。 六是农村马路建设的审批程序不规范,利用率很低,侵占耕地的现象很严峻。我市农村马路建设的高潮已经掀起,已经到了村与村,组与组,甚至户与户之间的相互攀比,于是,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民便不管国家的补助能否到位,也不经过交通、国土、规划部门的批准,便自行筹资动工修建马路,这样,势必造成耕地的侵占以及马路的私有化,而一些私有化的马路平常基本上没有车辆通行,这样势必造成马路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公共资源的奢侈。 三、建设好农村马路的建议及看法 (一)要加强领导,亲密协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议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马路建设的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定期探讨、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乡镇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特地抓的工作责任制,负责农村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指挥协调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扬力度,为农村马路建设供应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建设顺当推动。要进一步对农村马路建设实行统筹支配、科学规划,当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抓紧做好“十二五”农村马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超前谋划,突出重点。仔细总结阅历,制定切实可行的“十二五”农村马路建设规划。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连接,使规划得到上级的认可,确保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主动向上反映状况,争取国家对我市“十二五”建设规划的规模和总量确定后,依据各地实际将资金支配到详细项目上。要根据国家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做好乡镇和建制村通畅工程、农村马路的升级改造工程及断头路和联网路建设工程的编制工作。增大农村马路建设项目向边缘地区倾斜力度,优先支配主干村道马路的规划建设,确保能够解决更多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二)多方筹资,政策配套,为农村马路建设供应资金保证。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马路建设的关键因素。可实行“上级部门补助一点,农村群众筹集一点,在外人员捐献一点,联系单位赞助一点”的方法,建立国家、省、市扶持、乡(镇)主体投资、社会融资、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农村马路建设筹资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将交通、扶贫、农开、退耕还林、土地开发等项目中所用于农村马路建设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标准一样,项目资金从一个口子出,工作同步,避开同样的建设,出现不同的补助标准和项目重复实施的现象发生。 (三)细心组织,加大监管力度,为农村马路建设供应质量保证。一是严格按规划和设计施工。市交通职能部门要严格统一勘测和编制规划,全部项目,特殊是新建项目,必需报市人民政府核准后方可实施,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项目,除由国土、规划等部门从严惩罚外,交通等部门坚决不予支配项目资金,彻底变更目前马路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侵占耕地的现象。二是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指导,尤其对施工环境较差、难度较大的项目更要加强巡查,以便刚好发觉问题,刚好予以整改。明确施工单位、乡镇以及村级组织的责任。加强对村干部及村民义务监督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担负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对主要材料要从严把关,建议对水泥、石灰、沥青等外购材料,凭出厂合格单由农村马路管理局提取样品,由相关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用。三是从严要求,确保相关配套设施到位。对已建成路段的错车道设置、路肩培土、急弯和危急地段的警示标记及平安防护等附属设施补救到位,对在建的路段要求在实施时同步到位。四是要坚持合理造价和工期,严格基本建设程序,按技术规范施工作业。坚持项目业主法人制、设计运用年限终身制、社会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业指导,社会质量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建设质量,促进农村马路建设健康发展。 (四)建管结合,尽快出台我市农村马路养护方法,为农村马路建设供应后续保障。随着农村马路建设项目数量和马路里程的增加,若不切实改善这种重建轻养、失管失养状况,将会使农村马路的运用寿命大大缩短,还会带来一些平安隐患,有违农村马路建设的初衷。因此,主动探究,建立健全我市农村马路养护长效机制已燃眉之急。一是要相识到位,加强对管养单位和沿线群众爱路、护路的引导和教化,加强对农夫群众的养路、护路思想培育教化,坚固树立“三分筑路,七分养护”的思想,提高养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二是要制度到位,尽快出台我市农村马路养护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明确农村马路管理和养护机制,逐步实现农村马路养护正常化、规范化;三是要责任到位,实行“谁受益,谁养护”的方式,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方式,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阔农户养护的主动性。要大力推行“农村马路民养化”.通过协议、承包、托付养护等方法将养护责任明确到村、到组、到人;四是相关保障措施要到位,在做好养护工作的同时,市农村马路路政管理局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将清理路障、治理超载作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有损农村马路的行为,为农村马路的健康发展供应保障。五是要确保养护经费的到位。实行市财政从农村马路养护经费中通过“以奖代拨”的方式拨一点,乡(镇)村财政补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模式,建立稳定的农村马路养护经费渠道,为养护工作的顺当开展供应有力的经费保障。 农村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量大,任务特别艰难,它须要全市广阔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样,同心合力,科学规划,细心建设,强化管护,只有这样,我市的农村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