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陋室铭》教案设计8篇.docx
初二语文陋室铭教案设计8篇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 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 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 情韵。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陋室铭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 欢!初二语文陋室铭教案篇1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 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 向和情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 诵读教学法师(小结):看来,从这篇仅仅81字的铭文中,不仅可以看出刘禹锡的 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可以读懂他的豪迈的斗志,而且也可以读到他对那知县 老儿的愤怒与不屑。这真是“片言可以明百意”啊。同学们,你们看,那知县老儿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过来看刘禹锡的笑 话了,我们怎么办?赶紧拿起陋室铭,大声的读起来,为刘禹锡出出气,注 意,最后的“何陋之有”连读两遍,语气要一遍比一遍强。会背的最好背出 来。(五)结束语刘禹锡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是一间陋室哪里困得住你的铁骨,一片青苔哪里遮得住你的壮志,一本 金经哪里掩饰得住你心中的豪情?我清晰的听到,从那间陋室里,传来一个不羁声音一一生活可以贫 困,精神不可潦倒。(六)作业:1、背诵全文。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教学反思1、联想与想象是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 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 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 体地表现出来,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张本。而以往教学此文时,为突出 “陋室不陋”这一重点,一般设计的题目为“陋室环境如何?陋室主人交往情况 怎样?陋室主人有怎样的兴趣爱好?”提问琐碎,学生也不明白回答这些问题的 目的何在。而改动后有力地突出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2、“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 系,方可体现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因此,课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的情操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讨论:“今天的你如何看待这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做法?”这个问题的设计应是学生最有话说的部分,但在教学过 程中学生有些怯场,我也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一起参与学生的讨论,导致学 生没有充分讨论和大胆发言,这是我的失误。3、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学 生质疑发问的环节,鼓励学生从读书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因为留的时间相对充足些,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为 何以陋室铭为题?” “为何自比名人居室?” “篇末为何引用孔子的话作为 结束语?” “为何自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为何将平民比作白 T,是否歧视平民?”等等。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也在思考着如何解答这些问 题,这个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4、语文课上应有琅琅读书声,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铭是一篇文质 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课堂上无论是范读、散读、齐读,乃至背诵,目的都 是让学生从读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陋室铭课堂实录金华四中?郑永威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 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 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 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 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 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 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 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 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 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鳗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 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 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 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 章吧。生齐读。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并屏显出示【“铭”的解释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 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生1:铭文生2:刻骨铭心师:很好生3:铭刻师:不错生4:座右铭师:不错,还可以组什么词?生5:铭记师:不错,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在陋室中想要铭记什么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请大家先来看这四句话,口头翻译一下,并且要思 考一个问题,从这些话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先翻译一下。师屏显:走进 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师:翻译好了吗?翻译的时候发现一个画面就举手,发现两个或两个以 上就把手举高一点。生:我仿佛看见一个房子,他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 帘内。师:好,请坐,这位同学他看到的是房子的外面,外面是太狠碧绿, 草色青葱,外面看完了,里面有没有东西啊?生:我放佛看到了刘禹锡和别的人,谈笑往来的人大都是知识渊博的 人。师:知识渊博的人,你从哪里看出的? 生:鸿儒。师:“鸿儒”是什么意思?注释怎么说的?生:博学的人,我看到和刘禹锡谈笑往来的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并 没有没有没有知识的人。师:没有知识的人是看不到的,和他交往的都是有知识的人,还有吗?生:我看到刘禹锡在弹没有装饰过的琴。师:没有装饰的琴是什么样的琴?生:素琴师:好,我把他写一下,在这里老是要插说一下,他弹的是一种素 琴,住在一间陋室,可见他生活条件怎么样?生:不是很富裕,比较清贫。师:但是,他快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从“谈笑有鸿儒,调素琴”这个画面中看到的。师:同学们想一想,刘禹锡调出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的?我这里 有两种音乐准备的,让大家来猜一猜刘禹锡调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师播放音乐两段:一曲欢快的音乐;一曲高山流水。师:哪一种音乐啊?生:第二种师:这种音乐听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生: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高雅。师:高雅,可见他的志趣也很高雅,刘禹锡在调素琴的时候,他的志 趣很高雅(板书志趣高雅),那么他除了调素琴,他还可以?生:阅金经师:“金经”什么意思?生:佛经 师:他还可以“阅金经”,佛经,那么他看佛经有什么感觉?生:悠闲师:也很悠闲,那么,还有一句话该怎么说呢?生:刘禹锡他在他的房子里弹琴,阅读佛经,旁边没有琴瑟、萧管等 嘈杂的乐器来扰乱他的耳朵,非常清静,让他的心理很宁静,也没有官府的公 文让他劳累。初二语文陋室铭教案篇4教学目标1 .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 .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3 .联系现实对学生铭谈看法并仿写教学重点、难点1 .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刘禹 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 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 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 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二.整体感知,疏通句意1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 .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 的再提出来全班来理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可以给课文内容配上怎样的画面。3 .提供一些画面让学生们匹配相应的课文语句三.精读细品,把握主旨先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1 .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2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班交流提 问: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 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 活态度?学生发表见解并评价四.联系现实,发表见解出示仿写篇学生铭, 提要求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 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 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 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 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学生交流谈看法。五.学生仿作看了刚才的学生铭,了解了刘禹锡借陋室以言志,表达自己不 贪恋富贵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提出要求1 ,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 铭”等等;2 .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3 .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初二语文陋室铭教案篇5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本文2 .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3 ,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二、教学重点1 .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3分钟)PPT展示图片金箍棒和羽毛扇,问同学们是否认识这两样东西,是否也想拥 有它们。大家之所以喜欢金箍棒可能是因为孙悟空,也可能是因为它本身能够 变化,具有魔力,那么,一把平凡的羽毛扇为何能够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原来 是因为它的主人诸葛亮。这样说来,某样东西的价值似乎与使用它的主人有着 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去看看一间简陋的小屋和它的主人之间,微妙的关 系,一起学习陋室铭。导入课题,并图解“铭”这一文体。(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L听示范朗读。要求一边听一边给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划分节奏3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4 .齐读。要求声音洪亮,整齐划一。(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过渡:读完以后,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陋室”真的“陋”吗?如果不能, 也没关系,可能对文章大意不太理解,因为这是篇文言文,它的意思和我们现 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所以,要想理解文章内容就让我们一起来疏 通文意。具体操作:本文共计九句话,全班12个小组,前9组,每小组翻译一句 话,其余三组做评委。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分享成果。要求:先解释重点 字词,再翻译整句话。(四)抽丝剥茧,感悟情思经过了疏通文意,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那么现在能回答老师前面提 出的那个问题吗?(ppt展示问题)作者笔下的这间“陋室”真的“陋”吗?请说 说理由。(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既承认屋子简陋,又不觉得简陋,因为主 人品德高尚。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陋室环境清幽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主人交往之雅4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主人情趣 高雅,生活悠闲,同时也看出作者较清贫,但作者却苦中作乐,体现出作者的 安贫乐道。5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运用类比,引古 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亦有古代贤人的志趣 和抱负。(五)远观全文,探究写法问: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答:写 人。问:主要写人的什么?答:品德高尚问: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答:托物言志(PPT展示)托物一陋室言志一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六)回顾全文,归纳主旨揭示主旨的包壬: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本文主旨:作者以“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 的志趣。(七)当堂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准又快具体操作:以大组为单位,每人背一句,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 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八)拓展延伸(PPT展示两组寝室图片,一组是巴蜀中学的,另一组是本校的。前后豪华 与简陋相对比)教师:虽然我们住得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但我却希望这简陋的屋子因 为有了优秀的同学们而绽放无限光彩。老师期待有一天你们能成为柏家中学的 骄傲。让我们深情齐读: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九)板书陋斯是陋室主人品德高尚陋环境清幽安贫乐道室不陋交往之雅铭情趣之雅高洁傲岸反问引用托物言志六、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朗读环节,每一次朗读都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其次 是重点较突出一翻译课文。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改进。首先,课堂整 体气氛不活跃,尤其是在翻译环节的发言,形式过于单调,没有充分发动大部 分同学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翻译过程中没 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本课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只看原文自行翻译,有 疑问时看课后注释,若不能及时解决,可提出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若还是没 有结果,老师再进行点拨指导;再次,本课采取小组逐句翻译的形式,这不适用 于简单的文言翻译,不妨大胆让学生自行翻译;最后,本堂课最大的弊病是教学 时间掌握不当,内容不够精当,故导致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今后的教学任 重而道远,希望能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大进步。初二语文陋室铭教案篇6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3、当堂背诵全文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导入师生问好;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 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 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学生试读课文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 的目的)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 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二读品析诗句)“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 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 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 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 B,因为)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他的一篇文章 陋室铭很出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适时解题目: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 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 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作者在什么样情况写下这篇文章呢?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有刘梦得文2、背景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 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 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 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 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诵读课文并翻译读一读: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 “上”、“入”二字生动传 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 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 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首尾句有何关系?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 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 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翻译全文:学生合作翻译。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名:动词,出名灵:灵验,神奇。斯:指示代词,止匕这。惟:只。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长到,蔓到。?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初二语文陋室铭教案篇2【教材分析】这篇铭文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选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 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 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 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 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 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内容。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发表自己的感悟。(二)过程与方法: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字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韵文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创作性思维创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由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引出作者一刘禹锡。二、解题: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 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 “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给自己的陋室作的铭。三、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 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多媒体显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 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 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三、整体感悟1、 字词积累:(1)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宾语前置: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O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 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子 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孔子认 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指导朗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3 GB3 MERGEFORMAT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形)。3、翻译课文:齐读一遍课文,提问同学来翻译课文,老师从旁提示:(译文: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水的 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 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 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薛爬上了台 阶, 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 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 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 音乐使耳朵的听觉 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 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 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4、理清条理:(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以山水引出陋室.德馨一词统领全篇,是 文章的点睛之笔,点明全文主旨.(苔痕上阶绿一一无案牍之劳形)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说明“陋 室不陋”三句话分别从环境,交往人物,室中事三个角度来说明。初二语文陋室铭教案篇3简要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浅易文言文,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 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要让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教学陋室铭时,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法来感知文本内容, 理解文章的主旨;试图通过“知人论文”探究法来深入理解文本,从文章的字缝 间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 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他产 生敬佩,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解读课文时先把中间直接写陋室部分 让学生理解,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刘禹锡的经 历和他对生活的态度,明白为什么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在这个基础上,回 到课文中,感受文章中隐含的那种“豪气”,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重点:朗读并分析文章的内容。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教学过程:?(一)课前交谈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 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 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 是太神奇了。“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 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 灵气啊。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 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 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 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 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 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 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一一陋室 铭。(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 “高洁”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 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 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 句话做批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幽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友儒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生活高雅)(板 书:贫乐?调素琴阅金经)4、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如此自得其乐,我们不禁要与刘禹锡对话一番示例:问: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文IJ: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问: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答:问: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答:5、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脱 俗)(板书:高洁)板书:调素琴阅金经高洁6、请大家用快乐、舒缓、愉悦的语气读读“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劳形”。(四)走近作者,深读课文,把握主旨2 “豪气”师: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呢?文章仅仅表达安贫乐道的主旨吗? 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这叫做“知人论文”。请看资料。(出示资料)“永贞革新”失败后,原在朝廷为官的刘禹锡一贬再贬,断断续续在 外漂泊几十年。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陋室铭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时所 作。(请同学朗读)问:上面说他一贬再贬,直到65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有怎样的 心理?(悲伤、郁闷)刘禹锡会怎样去面对呢?“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十年之后才好不容 易被召回京师,他却写了一首诗以桃花讽刺那些权贵,结果再度被贬,十四年 后才再度回京。十四年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不过,刘禹锡还是不改那种 桀瞥不屈的脾气,他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附小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师:他甚至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是何等的豪情!这就是有着铮铮 铁骨的刘禹锡。刘禹锡回朝如此,那他身处“巴山楚水凄凉地”时又是如何的表现呢? 我们来看他写于朗州任上的秋词。在朗州,回京城遥遥无期,妻子不幸去 世,可是我们看看他的这首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学生读)问:诗中透着一股什么气?(豪气)师:难怪白居易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板书:写“豪”1、你能从陋室铭字缝间看出刘禹锡暗含的“豪气”吗?(仙、龙, 诸葛庐、子云亭)(提示: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几句去读读。)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开头三句,看看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气”。 根据PPt改第三句话,快速了解“比兴”。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尾两句,看看这里有没有隐含在其中的“豪 气”。“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典故。(板书:思诸葛比子云)是为了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说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遇到明君, 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和子云一样在文学上名扬天下。3、可见刘禹锡具有怎样的气概?(豪迈)板书:思诸葛比子云豪迈4、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里,这陋室还会陋吗?所以他在结尾写道:何陋之有加横批:陋室不陋5、现在,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充满豪情地读 最后2句。注意,最后一句“何陋之有”读两遍。其实,刘禹锡写陋室铭还有一个故事。(愤然写作)据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县见他是从 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他。半年时间,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 次小,最后只给他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 下这篇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