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认识实习》课程教学大纲.docx
地质认识实习教学大纲01.教学单位名称:地球科学学院02.实践环节名称:地质认识实习03.实践环节代码:61407004.实践环节学时:3周05.实践环节学分:3学分06.实践环节性质:必修07.实践环节开设学期:第2学期08.实践环节面向专业:地质学、地质学(基地班)、地理科学、资源勘查工程(固体)、资源勘查工程(油气)、 土地资源管理09 .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10 .后续课程: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相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学等11 .开课单位:地球科学学院12 .实践环节教学目的与任务一年级地球科学认识实习的主题是“地球科学与社会”,它是让学生对地球科学建立必 要的感性认识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目的及其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1)让学生以大地质的观点,充分认识地质与农业、矿产、能源、灾害、旅游等人类 赖以生存的条件的关系;(2)初步了解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如岩石的野外观察描述、构造现象的观察分析、 罗盘与地形图的使用等),初步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质现象;(3)培养学生撰写报告、交流发言、发现和分析地质问题的能力;(对应毕业要求指标 点:固体方向9.2 ;油气方向6.1)(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沟通写作能力,(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固体方 向 9.1)13.教学基本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站在宏观地质的角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初步认识地球科学的理论与实质,了 解地球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 认识一些典型地质现象,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巩固专业思想,促进地球科学的社会化,为人 类建设美丽富饶的地球家园而服务。教学基本内容:实习将扩大地质实习的范畴,将地质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尽可能扩大地质实习的领域。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技能训练1)能较熟练地使用罗盘和地形图。2)初步学习使用航空照片,了解地形地物。3)初步学习地质观察的记录内容、方法和格式。4)初步学习正确绘制地质素描图。5)初步学习标本的采集和编录。(2)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物1)风化作用观察几种主要的风化现象及不同岩石的风化产物,了解风化壳剖面的结构,了解土壤类 型与农作物关系。2)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观察河流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了解河流改道对人类的影响,了解冲积物的特点。 观察河谷地貌并了解其与地壳升降的关系,了解河谷地貌及与城乡规划的关系。了解洪灾防 治、冲沟、泥石流、洪积扇及水土保持。3)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了解地下水的类型、价值、运移、分类;地下水的提取、供给、污染;潜水面变化与地面下沉;地下水的地质作用;钟乳石、落水洞、地下暗河。4)湖泊的地质作用了解湖泊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及产物。5)下坡运动了解下坡运动的类型、发育地区、危害与防治方法。(3)内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物1)构造运动及产物初步学习野外观察节理、断层和褶皱,并掌握其有关产状的测量方法;了解断裂活动与 地震灾害、构造活动与成岩、成矿、油气运移和贮存的关系。认识地堑、地垒,并了解其地 质成因及与地貌的关系。2)岩浆作用及产物了解火山活动的成因、火山机构、火山灾害、伊通火山群及山门、九台火山的特殊性、 橄榄岩的深部来源及指示意义;观察柱状节理景观;了解火山多期喷发作用与岩浆多期侵入 作用;了解岩浆作用与成矿的关系;了解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判断依据。3)变质作用及产物了解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产物的特征;了解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4)岩石基本能结合岩石的地质产状及成分、结构、构造特征正确区分三大岩类,认识几种常见 的岩石,并能初步掌握正确观察与描述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以及简单命名的方法。(5)地层与古生物了解地层层序的建立;了解介形虫、叶肢介、蕨类等化石的特点及研究意义。(6)地质灾害与环境了解火山灾害、地震灾害、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岩溶塌陷灾害、地面下沉灾害、地下水 污染、地下水下降、河流改道、洪水泛滥、土地的沙漠化及盐碱化、水土流失、垃圾污染等。(7)旅游地质了解火山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工程旅游资源、地质造型景观。(8)工程地质了解城市建筑工程地质、拦河坝工程地质与岩石类型及地壳活动的关系;了解水库建设 对河流上下游地质作用、人类活动、环境的影响。(9)水文地质初步了解冲积物地区找水、坡积物地区找水、岩溶地区找水、花岗岩地区找水;水库区 选址等问题。(10)资源地质了解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改良、大面积土地资源大调查与农作物合理种植、土地的沙 漠化与盐碱化防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金银矿、油气的成矿条件、资源的合理开采、废弃 物合理排放。(11)城乡规划了解城乡规划应考虑的地貌、水资源、地质灾害、废弃物排放等基本因素。以上实习内容可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教学学时分配:实习采用野外地质考察与室内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点、线、面相互补充。教师以引 导为主,讲解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多提问题,充分 讨论,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灵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 识。实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室内辅助教学阶段,时间为2天。主要是开发动大会,实习简介,讲解罗盘 和地形图的使用,参观一年级实习陈列室。第二阶段:野外教学阶段,时间为13天。第三阶段:室内总结、考试、编写实习报告阶段,时间为5天。14 .实践环节教学过程管理实习采用队长负责制,由队长和副队长统一安排教学计划、教学路线、教学内容、车辆 安排和时间安排,并根据每年的道路、实习点的完好程度、天气等具体情况灵活制定。实习 过程中根据前一阶段的实习情况,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出局部调整。每天早晨收集各班 前一天的实习情况,并在每天出发前做出具体安排。15 .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分五局部:第一,野外平时表现,主要由教师平时掌握,记10分;第二,野外记录本, 由教师阶段性检查和抽查为主,记20分;第三,实习报告,记20分;第四,闭卷考试,记 40分;第五,罗盘和素描测试,记10分。16 .实习教材、教学指导书或参考书目(1)王义强、单玄龙.地学认识实习指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17 .现有校外实习基地概况长春周边地区地学认识实习基地始建于2000年,并于当年开始使用,现已整整使用13 年。2002年基地建设工程被批准为重点教改工程,2004年出版了实习用的规划教材,并建 立了实习陈列室和实习网站,编制了实习系列课件。2005年基地建设工程获教学成果一等 奖和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由于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地学教学点的人为破坏和自然变化,每年的教学点和教学内容都 有一些变化,同时也在不断的精炼过程中。到目前为止,教学点和教学内容已基本固定,已 基本形成了比拟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研究,所选定的教学点现象十分典型、齐全、 直观,特别适合于地学认识实习,其地学现象优于许多实习基地,是十分难得的实践教学基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