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第13课唐诗五首.docx

    • 资源ID:97712247       资源大小:28.9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第13课唐诗五首.docx

    13唐诗五首教材分析本文选入从初唐至中唐的五首律诗。五首诗的遣词造句、意境格调各有特点。五首诗歌深浅有别,有 的诗歌需要教师点拨,学生才能理解其妙处,比如黄鹤楼使至塞上;有些学生自主阅读应能解决, 比如钱塘湖春行。因此,本课教学可根据学情和诗歌特点确定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01 .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2 .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主旨。4 .感受诗歌的格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 .重点:(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2 .难点:(1)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2)结合相关背 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 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今天,让我们一睹唐诗的风采。 二、了解文体知识律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的 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 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律诗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还讲究平仄。(3)限定押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三、学习新课(-)野望步骤一:了解作者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 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 靡诗风显然有别。步骤二:朗读诗歌,疏通诗意1 .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 .教师配乐范读,并校正读音和节奏。东皋(gGo)薄暮(b6) 徙倚(xiyi) 犊(dU) 3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4.教师注解重要字词,请同学翻译诗句,并注意提醒校正。步骤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 又若有所待的画面。2 .作者在薄暮中见到了怎样的景物?明确: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 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3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明确: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 晚图,由远到近,静动相映,搭配得恰到好处。4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明确:写作者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步骤四:品味诗句,体味感情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 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 惘的心情。2,请从“景”与嘴”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 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3 .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 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步骤五:教师小结野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首联借“徙倚” 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 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黄鹤楼导入: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颖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便就此收手。 只在崔颖的诗下面题上“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瓢题诗在上头”便离去了。众多古人称崔景页的这首诗是"第一千 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步骤一:资料助读1,了解作者崔颖(?-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 外郎。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 得志。2.知识链接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扬名天下,故又被誉为“江 南三大名楼”之首。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传说费祎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名黄鹤楼。历代名士崔颍、李白、白居易、陆游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步骤二:朗读诗歌,疏通诗意1 .教师范读,强调注意节奏及声调的抑扬、速度的急缓。如:读“空”应低沉婉转,声音略为延长,“晴 川”句可读得恬淡自然。2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3 .小组合作,根据课下注释,互相译读。4 .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步骤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 .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有何作用?明确: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已驾鹤远去,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 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 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潜在的铺垫。2 .诗的颔联写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黄鹤一去''把读者的视野引向茫茫远方,"白云千载''又让人联想到上下几千年的风云变幻。这两 句诗,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创设出一种苍茫开阔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变化的空幻感,也 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了铺垫。3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明确:诗句描绘出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的景象,葱茏茂盛而富有生机:晴空万里,远望汉阳,原野 上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草木茂盛,一片葱绿。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步骤四:品味诗句,体味感情1 .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2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3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愁”该如何理解?明确: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 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 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呢?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 的心情,以起伏根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步骤五:教师小结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联想到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 已离去,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悠悠白云,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四、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2,预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附:【板书设计】(一)野望秋野图:萧瑟衰败暮归图:宁静安详黑卜独无依首联:引传说、,一、帮颂桃 颔联:发感慨 以景衬情田(一)黄鹤梭 思颈联:绘美景情景交融、尾联:抒乡情>乡思亲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集体背诵野望黄鹤楼。二、学习新课(-)使至塞上导入:唐代自开国以来,各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王朝不得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 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 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步骤一:资料助读L 了解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边塞诗人。人称“诗佛”,因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 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王摩诘文集等。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文人,他能诗能画, 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和画被苏 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2 .背景链接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 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步骤二:朗读诗歌,疏通诗意1 .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2 .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并感知诗歌内容。3 .小组合作,根据课下注释,互相译读。4 .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步骤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 .作者在首联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明确: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交代了出使边塞的目的(慰问边关守军)和经过的地方,为下面具体写景做铺垫。2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颔联和颈联的画面。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苍茫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 柱直冲云霄的烽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步骤四:品味诗句,体味感情1 .颔联中“蓬”“雁”比喻什么?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 “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 的激愤抑郁和孤寂落寞。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2 .品读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确: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描绘了塞外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选取“大漠”“烽烟”“长河”“夕阳”这些意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色彩鲜明。且"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虽景物不多,但层次丰 富。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3 .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从首联的“单”字可见其孤独、寂寞;颔联两个比喻,表达诗人的激愤和抑郁;颈联描写塞外壮观 美景,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借典故表达对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情。步骤五:教师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 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 出一种豁达情怀。(-)渡荆门送别步骤一:资料助读1 ,了解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他的诗雄奇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音律和谐多变。有李太白集三十卷,存诗近千首。2 ,背景链接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李白于 开元十三年(725)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而作。李白在25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李白第一次离开故 乡,出蜀东下,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李白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 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 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3 .解读诗题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 门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步骤二:朗读诗歌,疏通诗意1 .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 .教师范读诗歌,并校正读音和节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 .全体学生配乐齐读,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4 .小组合作,根据课下注释,互相译读,列出不懂之处。5 .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步骤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 .首联写了什么内容?明确:首联叙事,交代行踪。作者从蜀地出来,经过荆门来到楚地。2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明确:描绘了船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 阔无垠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这联诗蕴藏着诗人初出四川时喜悦开 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3 .你认为颔联中哪两字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明确:“随”和“入”用得好。“随”字化静为动,将山与平原位置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 和流动感。一个“人”字,表现出长江奔腾汹涌的气势。4 .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 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 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步骤四:品味诗句,体味感情1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明确:拟人。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 谊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离去,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的 情状。2 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宽大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 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步骤五:教师小结渡荆门送别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结尾处,诗人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 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自己大好前程的憧憬。即“水送人,人思乡, 三、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2,预习钱塘湖春行。附:【板书设计】(诗中有画:大漠、孤烟、长河、(一)使至塞上(落日I画中有情:赞叹、赞美首联:叙事一一交代旅程颔联:写景一一山水(近景)(二)渡荆门送别(颈联:写景云月(远景)尾联:抒情一一由景及情,、留恋故乡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呢?先让我们一 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配乐,投影风光图片)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体验一次穿越时空的西湖 之旅吧! 二、学习新课步骤一:资料助读2 ,了解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3 .背景链接唐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 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 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钱塘湖”,即现在的杭州西湖。步骤二:朗读诗歌,疏通诗意1 .学生先自由朗读诗歌。2 .学生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3 .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4 .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小组合作,每人译一联,互相纠正补充。5 .教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6 .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步骤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 .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你是从诗中哪里看出来的呢?明确:早春。“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 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乱花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婉紫嫣红开遍 大地的时候。“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2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其精华所在,读诗句,思考以下问题。颔联中的“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因为初春时分飞鸟不多,“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二 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 达钱塘湖初春的季节特点。如果换成了“处处”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绘早春之景了。(2)颔联中的“争”和“啄”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明确:“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这两个词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3)颈联中的“乱”和“浅”写出了春天花草的哪些特点?明确:“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春天花开繁盛、色彩缤纷的特点;“浅”字写出了初春花草低矮柔嫩的特 占。 八、O步骤四:品味诗句,体味感情1 ,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请简要分析。明确:“最爱湖东行不足”,这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 景的极其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2.全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清新优美、生机勃勃的景色,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步骤五:拓展延伸,欣赏诗句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明确: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三、课堂小结诗人置身其中,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让我们带着一种闲适,一种喜悦与赞美背诵诗作。钱塘湖春行附:【板书设计】所行:孤山寺贾亭西湖东、白沙堤<所见: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寸春的乱花绿草、所感:最爱行不足 > 喜爱和赞美之情课后反思本课的五首诗都是唐代律诗,格律工整,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而“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触动学生 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正如俄罗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 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在之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这一点,增 强学生对情的感受和体验。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第13课唐诗五首.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