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定稿).docx
-
资源ID:97719721
资源大小:12.51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定稿).docx
班级:姓名: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习目标事实性知识:识记、积累本课的词语和文学常识。程序性知识:1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2 .学习“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思想3 .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4 .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运用。学习重难点:L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o5 .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运用。预习案一.前置补偿.议论文知识链接:议论文三要素:迨息、迨握、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 点的过程.论点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网 和道理。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1 .作者简介:顾颉刚,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 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二.字词积累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词语。A、因循守旧,不知改进。()B、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C、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D、没有事实根据的。()三.课前奠基.标出课文的段序。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我的疑问:探究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思想【自主探究】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二.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这句话在文中还有何作用?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三.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2 .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运用。【合作探究】精读课文1-6段,讨论探究:一、第一、二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二、第三段:(1)这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2)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3)本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三、第四、五段思考讨论:(1)什么是怀疑的精神?(2)第四段,五段分别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4)第五段和第四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 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四段还写第五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四、第六段:1、(2) (3) (4) (5)四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分哪几个小层次? 2、第(6)、 (7)、(8)三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三句中,又可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3、第(11)句“一切”和 “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为句号? 4、第(12)、(13)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 面论述的?第(13)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拓展延伸】怀疑精神是一种可贵品质,领会这种精神的实质?训练案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描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领会本文论述逻辑的严密性,品析议论文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 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 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1 .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咐此,你怎么看?2 .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