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最苦与最乐》学历案.docx
-
资源ID:97720404
资源大小:10.3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最苦与最乐》学历案.docx
最苦与最乐“教一学一评” 一致性学历案设计者:唐余芳一、学习主题/课时:最苦与最乐1课时内容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23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二、课标要求: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 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 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三、学习目标1、把握作者观点。2、理清文章思路。3、领会语言风格。四、评价任务1、通过略读,勾画、分析、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完成课堂活动一。2、通过尝试画出思维导图,理清论证思路。完成课堂活动二。3、通过对重点段落、字词进行品析,领会语言风格。完成课堂活动三。五、学习与指导过程资源与建议1、主要内容:本篇文章是主题为“中华美德”的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文章主 要从“最苦”与“最乐”两个角度论述责任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尽责任最乐,负 责任最苦”的观点,利于增强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的责任感。2、写作背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痛定思痛写下本文。3、课前结合助读系统预习。4、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讲课中必定要涉及三要素,但七年级刚刚入门,如果深究论 证方法等会有较大难度,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注重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六、学习过程课堂活动一:略读,勾画出作者的观点。用时6分钟。学习指导:先找出带有作者观点的句子,注意句子间是否有包含关系并进行分析、归纳。课堂活动二:在略读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结构图。用时6分钟(4分钟 自主作图,2分钟小组内交流修改)。学习指导:形式可以多样,但要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交流修改要说明被修改处的不妥处 及修改后的合理性。课堂活动三:在老师所给的几个能体现语言风格的角度中选择一个进行交流。学习指导:要明确体现了什么风格,然后阐述是如何体现的。七、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八、小结正是在梁启超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而严谨、语言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论述中,我们 才容易接受他的告诫。九、课后反思本堂课所设目标过多,导致时间不宽裕。在对论证思路的梳理过程中没有对学 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且分析得不太透彻。但根据学生课后反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学生们还是能体会到文章构思的巧妙性,对责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