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97720481
资源大小:11.4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设计.docx
世说新语二则一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美德;教学方法:诵读法、圈点勾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但是,当父母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懂得如 何维护父母的尊严吗?古代有一个七岁的孩子,非常聪明地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今 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他是怎么做的!二、整体感知(一)疏通课文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2、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明确: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发言提出一些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引导学 生讨论解决,并总结一些解决字词的方法和途径等,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 法等。1、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1)与友期行:约定。(2)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3)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4)尊君在不:通“否”,读 “fdu”。 (5)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6)下车引之:拉。(7)入门不顾:回头看。(8)去后乃至:才。2、之:1)下车引之(代词,代指元方)。2)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学生朗读课文,考虑如何用现代语言复述。4、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明确:多媒体显示老师的补充省略部分的意见,作强调。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元方)答曰:“(家君) 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 去1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他的学生听, 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指导点拨,明确统一意见,再请一同学复述,加强理解。4、集体朗读课文(-)分析课文1、思考问题:(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讨 论归纳:(起因)与友期行、(发展)相委而去、(高潮)失约遭斥、(结局)入门不 顾(2)本文写了几个人?主要写了哪些人?讨论归纳:三个人:陈太丘、友人、元方主要人物:友人、元方(3)文中在 称呼他人时,用了不同的称谓,这几种称谓有什么不同?讨论归纳:“君”是有礼貌 地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的谦称。2、品读分析人物(1)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2) 画出人物对话,品味人物语言。a、揣摩友人的两处语言应分别用怎样的语气 读? 明确:“尊君在不? ”询问,很客气。“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J,愤 怒,音调很高。 b、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回答? 明确:“待君久不至,已去J 有礼貌,客气地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声调不高,但义正言辞。(3)模仿客人与元方的语气,同桌之间进行对话。(4) 人物语言反映人物性格,那友人与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明确:友人:“无 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明、懂礼、明理、刚正不阿三、质疑探究1、学生讨论,提出可探讨性的问题。明确:a、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b、元方最后“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 c、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 个主题的?明确: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 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言辞。所以文 章宣扬的是元方的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说他不失礼,因为是“友人”失礼 在前,不尊重元方之父。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 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客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小结:大家对人物有不同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论语中云: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内自省也。关键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四、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