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精调施工技术交底.docx
无昨轨道精调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 一、技术交底范围 适用于郑万高铁XXX区间段无昨轨道精调施工作业。二、施工步骤轨排精调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配合全站仪和螺杆调节器进行。上道工序验收合格一轨排检查、清理T精调设备的架设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一轨道精调T轨道几何状态检测 步骤1 :设备检查和校准。在作业前,对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进行轨距 和超高的校准,轨距校准采用0级数字轨距尺进行校准,水平校准采用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测量软件校准功能进行校准。步骤2:全站仪设站。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观测6个连续的临时CPin控制点棱镜,通过配套软件,自动平差计算,确定全站仪的X,y , h坐标,如任一偏差20.7mm ,定向精度之2时,应重新设站;设站时,尽量将仪器靠近中线位置,减小测量偏角,降低站与站之间的误差, 同时尽量使全站仪和棱镜在同一直线上,仪器尽量架设低,以减小因三 角高程的高差计算带来的误差;改变测站位置后,至少交叉观测后方利 用过的6个控制点,x , y如任一偏差22mm时,应重新设站。步骤3 :轨道状态测量。轨道状态测量仪放置于轨道上,安装棱镜,接 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 数据,将误差值迅速反馈到精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精调测量过程中禁止人员在棱镜和全站仪之间穿行,在每一个设站点都 做一个记号,以便于精调复测、浇筑完混凝土后和后期轨道整理检测。步骤4 :调整中线。用专用36mm开口扳手调节左右横向调整器,调 整轨道中线,一次调整2组,左右各配2人同时作业,在调整过程中, 全站仪一直测量轨道状态测量仪棱镜,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 将误差值迅速反馈到轨道状态测量仪的电脑显示屏幕上,直到误差值满 足要求后调整结束,紧扣一侧将中线调整到位,在仪器监控下拧紧松扣 一侧,在此过程中,不得扰动已调整好的中线。步骤5:调整轨道高程。粗调后顶面标高应略低于设计顶面标高,用 36mm开口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使轨排框架 至设计标高,调整后人工检查螺杆与混凝土是否密贴,保证螺杆底部不 悬空,调整螺柱时要缓慢进行,旋转360。为高程变化1mm。步骤6 :轨排精调顺序。为保障轨排精调质量,提高轨排精调工效,在 进行轨排精调时,按照相邻轨排为一个单元,先调整每个轨排两端,后 调整每个轨排中间的顺序进行,具体顺序为1-4一2、3-42、3 -4-5-6、7-4-5-8-5-6、7-8-6、7-8 ,精调完成后,通过 轨排支撑螺杆和横向支撑杆对轨排位置进行固定。步骤7 :顺接过渡。每次精调时需要与上次或前一站重叠至少10根枕木,同一点位的横向和高程的相对偏差均不应超过2mm。控制要点要点1 :所有测量仪器应必须按相关要求进行定期校核。要点2 :精调区域尽量减少其他施工作业。要点3 :高温、大风、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精调作业。要点4 :精调作业完成后,现场任何人员和设备不得碰撞轨道。要点5 :温度变化超过15T或精调时间超过12h未浇筑碎或是发生意外碰撞时,应重新进行精调。无昨轨道几何状态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备注1轨距±lmm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1/1500变化率2轨向2mm弦长10m2mm/测点间距8a(m)基线长48a(m)3局j低2mm弦长10m2mm/测点间距8a(m)基线长48a(m)4水平2mm5扭曲(基长3m)2mm6轨面高度一般情况±2mm紧靠站台+2,0mm7轨道中线2mm线间距+ 5,0mm三、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1、制定安全保证措施,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培训。2、高温、大风、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精调作业。3、测量时全站仪旁应有人看护,防止施工人员将仪器碰倒或被风吹倒。精调作业时,要派专人看护CPIII棱镜,防止人为或机械损坏。4、装卸轨枕时地面应平整、坚实,防止轨枕倾倒,禁使用钢丝绳直接吊运轨道组合排架5、存放模板时,应成对并稳固地放置在平整的地方,防止模板倾倒。6、施工用电应有专人检查防护,电线外皮不能破损,并安装漏电保持 器。电工必须持电气作业许可证上岗。7、精调完成后,禁止轨排上进行任何作业或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