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实验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XI 707() 18020学时/学分:32/2一、课程性质与适用专业实验动物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生理学、解 剖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本课程是动物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共 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方法,独立开 课,独立考核。适用专业:动物药学专业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到达以下几方面的目标:课程目标1 : 了解我国实验动物科学领域的有关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课程目标2 :掌握正确选择和应用药学学科科研所需的实验动物、防止或排除可能影响 动物实验研究的各种干扰因素;课程目标3 :熟悉动物实验的常用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了解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和实验动 物设施环境检测的方法;课程目标4 :能够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观察、分析解释各种生命现象;使学生在毕业后能 较好的适应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工作和动物实验工作。(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分析序号课程目标所支撑相关专业的毕业要求1课程目标1、2熟悉国家兽药管理体系、动物生产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课程目标2、3掌握药物分析、药效评价、质量控制和药物残留检测等技术3课程目标3、4具有协同创新意识,有较强的互动沟通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理论教学局部1,绪论(支撑课程目标1)(1)掌握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中医实验动物学、AEIR、3R的概念。理解实验动物的三大特点。了解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2)理解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实验动物学对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和实验动物在制药与化工工业、国防和军事科学上的应用。(3) 了解国内、国外实验动物学的开展简史和动物福利的基本内容。2 .实验动物遗传学(支撑课程目标1、2)(1)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和品种品系的概念和分类、近交和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 和杂交群动物的概念。(2)理解实验动物的基因型、表现型、演出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模式。掌握近交系动 物的命名、亚系和支系的概念、重组近交系、重组同类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 系的概念。(3) 了解亚系的命名、常见的亚系单位或个人的英文缩写。封闭群动物的命名。杂交 群动物的命名、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3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的标准化(支撑课程目标2、3)(1)掌握实验动物按微生物控制分类及四种级别动物的概念(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 物、SPF级动物、无菌动物)。(2)理解清洁级动物、SPF级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的特征和应用。3 3) 了解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检测的方法。4 .实验动物营养学(支撑课程目标2、3、4)(1)掌握实验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的概念、实验动物饲料所含的六大营养成分、体内不 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名称、食性的概念。(2)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的生理功能。(3) 了解饲料的种类及营养特点、饲料的质量要求、饲料的配方。5 .常用实验动物(支撑课程目标1、2、4)(1)掌握小鼠、豚鼠、豚鼠、家兔、猫、犬和掰猴的习性和行为、在生物医学研究中 的应用、常用品种品系名称和饲养管理要点。(2)理解小鼠、豚鼠、豚鼠、家兔、猫、犬和琳猴的动物学分类和突变系小鼠的名称。(3)了解小鼠、豚鼠、豚鼠、家兔、猫、犬和梆猴的主要解剖学特点和生理学特点。6 .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支撑课程目标2、3、4)(1)掌握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的概念。掌握影响实 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那些。(2)理解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实验动物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分类。(3)了解实验动物环境监控与动物实验结果的关系。了解气候因素和理化因素对实验 动物的影响。7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支撑课程目标1、2、3、4)(1)掌握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概念、分类和设计原那么:免疫缺陷动物的分类。(2)理解常用免疫缺陷动物的特性和应用。(3) 了解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应用的意义。8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支撑课程目标1、2、3)(1)通过理论讲授和试验操作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编号和标记的方法; 实验动物麻醉方法.(2)理解常用实验动物给药、采血和处死的方法。(3) 了解家兔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静脉插管和尿道插管的操作方法和用途。9 .动物实验质量监控(支撑课程目标1、3、4)(1)掌握实验动物选择的原那么、成年实验动物的体重标准,慢性实验选择未成年实验 动物的体重、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意见。(2)理解动物实验设计应具备的条件、应遵循的伦理原那么。理解性别、生理状态与健 康情况、品系和等级等实验动物选择的具体问题。(3) 了解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样本含量和动物实验结果的评价及其意义。10 .转基因动物与克隆动物(支撑课程目标1、2、4)(1)掌握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概念、基因转移的方法和动物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2)理解动物克隆技术的意义与应用。(3) 了解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概况、转基因动物的应用、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与基因治 疗动物模型、克隆动物的研究概况、转基因动物和克隆动物的生物安全与社会安全。(二)实验教学局部实验一小鼠动物实验(支撑课程目标1、2、3、4)(1)了解小鼠的分组和标记方法、小鼠的保定、雌雄鉴别、灌胃给药和注射技术。(2)掌握小鼠的各种采血方法、麻醉技术和体液采集技术。(3)掌握小鼠的颈椎脱臼处死法、断头处死法,小鼠的体表检查、剖检和病理取材程 序、脏器测量和称重等技术。实验二家兔的动物实验(支撑课程目标1、2、3、4)掌握兔的分组和标记编号方法,兔的抓取保定、雌雄鉴别、灌胃给药、注射技术(皮下 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耳缘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采血技术(耳缘静脉采血、耳中 央动脉采血和心脏采血)。实验三鸡的动物实验(支撑课程目标1、2、3、4)(1)掌握鸡的分组和标记编号方法,鸡的抓取保定、雌雄鉴别、灌胃给药和注射技术 (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脱毛法。(2)掌握鸡的各种采血方法、麻醉技术和体液采集技术。(3)掌握鸡的颈椎脱臼处死法、断头处死法,鸡的体表检查、剖检和病理取材程序、 脏器测量和称重:。四、教学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序号知识单元学时讲授 学时上机/ 实验 学时其他学时1绪论222实验动物遗传学223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的标准化6244实验动物营养学225常用实验动物6246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227人类疾病动物模型228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6249动物实验质量监控2210转基因动物与克隆动物22合计322012实验工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序号实验名称学时类型必做选做1小鼠的动物实验4综合性必做2家兔的动物实验4综合性必做3鸡的动物实验4综合性必做合计12五、成绩评定本课程属于考试课。课程成绩可由以下3个局部组成,分别为出勤及课堂表现(20% )、 课后作业(20% )和期末考试(60% )等。期末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六、建议教材、参考书目与推荐网站1 .建议教材(1)实验动物学,何诚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2 .教学参考书(1)动物学实验技术,陈广文,李仲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2)医学实验动物学,刘恩岐,尹海林,顾为望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3)实验动物学,秦川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实验动物学,邹作海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3 .推荐网站(1)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iclas.org/(2)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3)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4)北京实验动物信息网,七、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等基础课程,该课程采取以专题 的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在对实验动物学行业结构及现状、常用实验动物和现代实验 动物技术进行讲解的基础上,重点对常用实验动物生活习性、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等进行重点 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