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科技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oc
海门市科技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是海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我市将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大力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提升全市科技综合竞争力,为实现海门经济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首批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县市”、“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市”、“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多项荣誉称号。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03.87亿元,同比增长32.5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6.59%,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南通领先地位。培育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一批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按照国家新认定标准,目前我市已拥有 24家高新技术企业。二是科技项目实施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我市共组织实施南通市级以上重点新产品、火炬、星火、科技攻关、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3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4000多万元。京海集团的“早熟优质抗逆肉鸡新品种京海黄鸡的繁育与产业化”项目、江苏联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利用面粉深加工废水发酵法生产丁醇绿色工艺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通光集团的“超、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用新型节能导线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分别获得700万元、900万元、800万元。三是创新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全市重点骨干企业中62 %的企业相继建立了研发机构,全市建成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南通市级工程中心66家,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5家,南通市级以上科技服务平台5家。这些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企业的技术管理、自主研发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发展迅速。注重发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在科技创新中的孵化效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我市被认定为江苏省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高标准规划了市科技创业园,并与南通华艺成功签约,一期工程土地出让成功摘牌。采取了四大园区和海门镇为孵化器建设主体的“4+1”模式,并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参与建设科技孵化器。目前,已建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孵化面积23万平方米。由科技局与海门镇共同打造的都市科技创业园201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五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创佳绩。出台了申请专利项目资助奖励办法以及对优秀专利实施者的奖励细则等政策措施,鼓励发明创造,推进技术创新。全市专利申请逐年增长,2010年专利申请量达到7678件,授权4167件,2009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首批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县市。六是科技兴农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市共实施农业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100多个,每年引进农业新品种80多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面已达推广面积的95%以上。目前,全市已培育农业科技园区15个,其中南通市级示范园区7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省级现代科技型专业合作社2家。组织开展经常性科技下乡活动,宣传产业发展政策,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拉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面持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解决海门经济社会转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科技需求问题为主线,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中心任务,以引领产业升级、加快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要素、培育科技文化、发展科技金融、创造知识产权为重点,建成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江苏省创新型城市。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区域创新布局日益完善,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科技支撑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发挥区位优势、彰显产业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翻两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 %以上,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45%。2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显著增加。“十二五”期末,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0 项;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超过600件、百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达 2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组织南通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100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3科技投入大幅提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十二五”期末,市级科技经费支出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乡镇、园区的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2%以上。全市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2.8%。4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提档升级。“十二五”期末,省级以上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产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载体40家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省级高新区建设实现突破,科技园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5产学研合作的数量和层次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末,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均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打响科技合作行品牌,建立产学研合作载体100个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0项以上。建立大企大园大学大所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和重大创新载体10个,技术成果转移工作站、技术转移分中心10家。6科技金融业实现突破。积极推进风险投资、科技担保、专利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业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科技金融规模达到5亿元,建成科技贷款担保机构1家,创业投资机构1家,培育科技型上市企业2家。7全社会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十二五”期末,建成省级创新型城市,建立省级创新型乡镇1-2家,全市创新型企业数达200家,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员数达1300人。8现代农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新品种培育推广为重点,以产业化经营为带动,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优势领域的农业科技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四 、主要任务(一)加强产业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层次向高端攀升。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组织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发展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战略产品,培养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做大做强新兴产业规模,加快临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努力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培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化工医药4个百亿级科技产业集群。1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以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为目标,积极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加快培育一批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材料和组件、高倍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风电装备、生物质利用、新型高效能量转换及储存等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加快新材料技术的升级换代。围绕特种金属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实现新材料产业的升级换代,重点做好大口径不锈钢管、高强度高导电铬锆铜合金、复合不锈钢装饰板、锂电池材料、大型铝合金铸件、太阳能光伏背板材料、电碳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功能玻璃材料的做大做强做精,占领行业高端。全面推动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力争最终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建设。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配套系统技术及零部件、网络设备、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研发焊接机器人及其配套控制系统。做大做强光缆电缆产业,发展壮大通信设备和网络产品群。引导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产业。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抓住我市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契机,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统一规划与发展,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类制品产品群,中成药现代化技术,化学合成药,重点发展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抗感染药物以及新型医药中间体。2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着力提升核心部件、关键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推进生产研发一体化和产品配套本土化,推动沿海产业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轨道。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围绕临港产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优化设计、精密成型及加工技术等研究,开发海工装备、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风冷设备等产品。加快现代纺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点开展高性能绗绣一体机技术、后整理技术、无水印染技术、新型纺织梳理技术、纺织行业信息化管理等应用技术研发,促进纺织产品提档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以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为核心区域,开发品牌化高档产品,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延伸家纺产业链,做精高端家纺业。3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以研发设计、创意设计、信息服务和支撑港口物流发展为重点,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重点加强开发区现代装备制造、临江新区生物医药、滨海新区船舶制造、工业园区家纺等研发设计载体建设,形成一批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研发设计服务中心,支持建设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以现有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投资公司、贷款担保公司等为基础,探索推进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质押等科技金融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科技金融规模达到5亿元。(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培育和推广适合规模化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及园艺新品种,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大力实施优良品种培育工程,以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重点开展海蜜甜瓜、海门山羊、京海黄鸡等主要动植物品种选育创新、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地方优质资源保护,壮大特色农产品群。研究开发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专用合作社,加快培育具有我市特色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体系,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三)加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的双轮驱动,加强与苏南及长三角的科技合作,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建设各类科技创业园,形成以省级高新区为“极”、特色产业基地为“带”、各类科技创业园为“节点”的科技创业布局,加快打造全市科技创业走廊。加快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创业园建设。加快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新能源材料科技产业园、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科技产业园、现代装备产业园建设,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占领行业高端。积极推进海门市科技创业园建设,确保一期工程竣工。支持四大园区和海门镇建设软件、创意、研发设计、先进制造等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创业园。加快海门科技创业园、神舟创业园、复旦复华科技创业园、江苏智源科技创业园、南通纺都科技创业园、叠石桥创意设计科技创业园等孵化器建设,有条件的要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积极引导有产业特色的乡镇创建“科技创新型乡镇”,扶持有规模有特色的产业集中区域,申报省级科技产业园区。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和园区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15年全市科技园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支持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3-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家以上,形成较为完备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构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等领域,建设一批设计服务、检验检测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快构建区域创新服务网络。叠石桥家纺城要充分发挥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家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信息、培训服务。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市科技创业园服务中心、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服务品牌,拓宽服务领域,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服务要有更大发展,增强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及对外交流服务,争当科技中介服务的排头兵。引进专利代理、技术咨询等中介机构,并进一步规范完善中介机构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五、保障机制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实施创建“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乡镇、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人才”“五创”工程,继续实施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责任制考核,充分发挥乡镇、园区的组织领导作用,形成立体式的创建格局。2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确保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不低于3%。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抵扣等重点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3加大人才引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针对海门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构筑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大力推动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到海门创新创业。围绕海门产业创新和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创新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4强化技术创新。积极建立校企联盟和产业技术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承担省市重大科技项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科技平台开放的共享机制和科技资源整合的集成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5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企事业单位发明专利申请和申请国际专利。积极推进专利技术实施,对到海门转化先进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的,市级科技计划给予优先立项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配合上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大专利、商业秘密等侵权行为查处力度,为海门沿海开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6扩大国内外创新合作与交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快推进开发。支持有实力的公司在我市建立研发中心或专业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主动承接上海和苏南的技术和产业转移,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7建立科技创新目标考核机制。根据海门科技和产业发展基础,明确到2015年全市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并分解到各乡镇(园区),按年度进行跟踪考核和评估。各乡镇(园区)要根据全市实施方案,对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推进工作方案,确保全市科技创新目标的全面完成。 21 附件: “十二五”第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表1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经费单位:亿元项目名称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目标产品总投入预期产业规模1200mm特大口径不锈钢管机组该项目是在传统无缝钢管生产技术的又一次重大技术提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项目关键技术攻关为:1、淘汰现行的穿孔坯直接冷轧拔工艺,可省去粗轧、扩孔等许多工序的循环操作,它是运用先进的1200穿孔设备,结合多功能轧机、定径机,产品一次成型。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耗和排放量,提高金属收得率,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2、该项目技术所生产的大口径厚壁能源无缝管长度可达15米以上,数倍于国外垂直热挤压大口径厚壁无缝管的长度,可大大降低回路中焊缝的长度,提高能源管道使用寿命和能源系统的安全性,提高能源管道的使用年限。3、通过热处理炉的温度场均匀性的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与热轧变形量的匹配设计,细化无缝管的晶粒度,优化其显微组织,提高热轧工艺的无缝管产品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该项目对于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高品质、高附加值钢管生产,具有较高的工艺灵活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本项目产品主要为面向核电、煤制油、煤化工、电站锅炉管、石化工业等市场的不锈钢、合金钢高端无缝钢管。产品最大口径达到1200mm,壁厚达到120mm,长度达到15米以上。4项目达产后,可生产各类特殊装置用钢管10万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燃料丁醇及其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1)以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类为原料固态脉冲发酵制备高活性纤维素酶技术,将自制纤维素酶添加到发酵过程中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发酵利用率。(2)选育出定向利用农业废弃物等纤维类原料的高产厌氧丙酮丁醇梭菌及产纤维素酶产丁醇厌氧梭菌。(3)采用产纤维素酶产丁醇厌氧梭菌与丙酮丁醇梭菌双菌耦合发酵工艺,建立农业废弃物原料发酵生产丁醇的联合生物加工(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CBP )工艺,将纤维素酶生产、农业废弃物水解和丁醇发酵融合于一步工艺中完成,实现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和丁醇产量的最大化生产。(4)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通过变压吸附分离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和液体氢气;以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纳米催化剂为核心的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反应生产可降解塑料技术;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通过高效环保液化处理技术生产清洁能源液化沼气。燃料丁醇、液体氢气、液化沼气、食品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2年产丁醇10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20万吨,液化沼气2万吨,液体氢气4000吨,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料5000吨创新型化学原料药的研究开发重点开展新结构、新机制的创新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和化合物改构药物的研究。针对不同的疾病,合成一系列具有活性成分的小分子,进一步合成多类具有治疗作用的新型化合物。如目前正在研究开发一类新型噻唑胺类骨架分子,从这类新型骨架分子出发可以方便实现多类具有潜在抗癌作用化合物的合成。目前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有:1)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创新药噻唑胺类化合物;2)1.1类新药苹果酸奈诺沙星的产业化研发;3)用于激活干细胞活性的创新药TG0054的研发。1.2商业化生产规模特色原料药的研究开发针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等重大疾病,重点选择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前景好、技术改造需求迫切的特色原料药。通过技术创新,绕开专利药的技术壁垒,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尤其是对市场占有率高的原料药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及环境污染,并通过欧美等国家GMP认证,进入国际市场。目前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有:1、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抗溃疡药埃索美拉唑,利用一系列新型的酒石酸衍生化的双齿配体,开发新工艺路线; 2、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拉米夫定;3、替罗非班,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b/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1商业化生产规模太阳能光伏组件及背板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提高单位面积太阳能发电效率和功率技术;稳定衰减性能、老化性能技术。光伏组件背板材料专用含氟薄膜组分;背板材料专用的含氟薄膜流涎挤出成型的技术与工艺;环境友好的、与含氟薄膜粘接力更强的无溶剂粘接剂;背板材料专用设备设计与自动控制技术;光伏组件背板材料的省行业技术标准。太阳能光伏组件和背板材料5全面达产,形成年产光伏组件50MW,背板材料500万平方米,年销售10亿元。高强度、高导电铬锆铜合金新材料开发研究铬和锆元素添加量,保证材料高强高导的要求;研究大气条件下大批量生产采用的工频连续炉熔炼技术,解决Cr与Zr元素极易在空气中氧化和真空炉不能生产铁路接触线要求的1500m大长度产品的难题;研究连铸用的结晶器材料;研究材料的进一步塑性加工和热处理强化技术。铬锆铜棒材、线材、卷材1项目分3年实施,全面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2亿元。高性能精密钢丝1、钢丝拉拔的圈形控制技术;2、钢丝的拉拔润滑技术;3、钢丝多线同步控制冷却热处理环保技术;4、钢丝夹杂物在线过滤技术。钢帘线,硅片切割钢丝35年产钢帘线8万吨、切割钢丝2万吨,年销售收入约20亿元。焊接专用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1、研发机器人的关节重要部件RV齿轮;2、研发高精度交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3、解决机器人专用电、油管路系统技术;4、研发机器人控制卡技术。焊接机器人成套设备320亿元复合不锈钢装饰板一种复合不锈钢装饰板是以镀锌钢板为承受强度和硬度的承力基板,在其单面一侧或者正反两面粘合一层不锈钢装饰薄板。不锈钢复合板用高分子热熔胶膜就是将镀锌钢板和不锈钢装饰薄板粘合起来。复合不锈钢装饰板广泛用作电梯、海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建筑、轻工、家电等领域的装饰,在确保被装饰物必要的强度、硬度条件下,仍能保持不锈钢装饰板的装饰效果,其优点是显著节省不锈钢板材消耗量,降低装饰成本。复合不锈钢装饰板11万吨1.8亿元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大型罐体铸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大型铝罐体铸型变形规律及反变形模具制造;大型铝罐体低压铸造工艺参数;带有双升液管的铝合金熔化保温炉及密封技术;特大炉膛固溶炉设计制造,温度场测定与调节;大型铝罐体固溶变形规律及热处理工装设计制造。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大型罐体310亿/年高速造纸机用多层造纸网毯1500米车速以上高速造纸机用三层造纸网、1000米车速以上高速造纸机用宽幅多层造纸毛毯生产技术攻克,主要解决生产过程中织造、插接及原料三个方面的技术攻关,使生产的造纸网毯使用寿命达到5个月,与进口造纸网毯相同,适合高速纸机生产需求高速纸机用三层成形网速度达到1500米/分钟,网子宽度达到13.5米,高速纸机用宽幅多层造纸毛毯达到1000米/分钟,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对环境污染1年产高速纸机用网5.5万平方米 毯500吨,新增销售额3500万元,新增利税1540万元特种钢丝研发及产业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成型技术;材料组份、材料热处理、钢丝制造工艺;材料选用、钢丝成型及热处理技术;油淬火回火工艺、专用生产线研制。纺织器材用钢丝;异型特种钢丝;油淬火钢丝1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2亿元。高性能轮胎还原橡胶生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1产品拉伸强度16MPa;2子午轮胎粉碎及钢丝分离技术;3产品达到欧盟环保标准。轮胎还原橡胶16万吨/年聚碳酸酯汽车视窗高精度复杂曲面模具制作;视窗透光率、耐气候、耐磨损、高韧性技术;太阳能功能视窗、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聚碳酸酯汽车视窗2全面达产,可新增年销售5亿元,年利税1亿元。高纯度甜菊糖研发项目采用含铁和钙的符合溶液沉淀甜菊叶萃取液,同各连续离子交换和活性炭脱色,经两部重结晶得到98%以上的甜菊糖。甜菊糖21000吨新型节能导线研发及产业化1、用国产铝锭稳定制造导电率63%IACS的高导电铝导体技术;2、采用具有非滑动和分线功能的S、Z型线专用拉线设备生产力学性能稳定和尺寸公差小的型线;3、应力转移技术;4、结合运行线路的建设,研制相配套的金具。节能导线1.7形成年产2万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3.6亿元海底光电复合缆研发及产业化1、激光焊接不锈钢光纤钢管外挤包聚乙烯;2、 光纤余长设计;3、铠装工序;5、锌铝镁合金镀层钢丝和高质量沥青浇注。海底光电复合缆1.2年产5000公里,年销售5亿元蝶型布线及接入光缆和小区智能网复合缆的研制和开发1、蝶形光缆的模具开发及工艺研究;2、解决蝶型缆生产后的收缩性能;3、如何提高蝶型缆生产速度和成品率;4、智能网光缆成缆工艺的研究确保复合缆光电等几种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蝶形光缆0.5年产30万芯公里,产值1.5亿元大型海工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门座式起重机、船厂龙门吊、装卸船机、集装箱岸桥、轨道吊等大型重机设备的技术攻关。具体包括起重机防摇系统、差动补差式系统、传动及制动系统等。各类重型机械设备10全面投产后年销售可达20亿元。沿海潮间带滩涂风电机组安装与电缆辅设装备研发解决针对沿海潮间带宽,水深浅,受潮汐影响,大型装备无法到达安装区难题,开发能够解决大型风电机组在滩涂上的风机基础制作、安装和电缆辅设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的新型装备,对沿海开发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安装船舶及电缆辅设船舶2年产值8亿元鲜青特色农产品冷冻加工及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1、原料品质关:通过对重点出口的冷冻农产品的原料生产过程研究,重视品种选用,质量安全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控制,在原料供应链上不断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需求的认可。2、在加工技术上:除通过原料的进厂运送方式,进厂的预处理技术的改进研究,重点对烫煮、冷却技术环节进行攻关,提高产品的品质保持技术水平,生产加工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冷冻鲜青特色农产品,扩大产业开发。3、制冷压缩机的运行技术性能改进提高,实现高效低能耗运行。1、发展既对带动农民增收幅度大的,又受市场欢迎的创汇农产品,如速冻青菜薹、速冻青花菜、速冻鲜青豆类产品等;2、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冷冻干燥类深加工产品。1预期形式年加工速冻鲜青农产品6-7万吨的产业规模,在目前3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带动农户15万户。节能20%以上。京海黄鸡配套系研发及产业化京海黄鸡和现有类群遗传资源为配套系选育的亲本,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理想的杂交组合,培育成符合市场需求,引领市场消费的京海黄鸡多个商用配套系。京海黄鸡配套系商品雏1预期形成年饲养京海黄鸡配套系10万只,年产1000万只京海黄鸡商品雏的产业规模,带动农户3000家,产出社会效益近亿元。优质抗病甜瓜新品种选育及高效配套技术研发1、研究并建立厚皮甜瓜抗枯萎病、白粉病综合鉴定体系,通过田间病圃鉴定与实验室分子筛选相结合,提高甜瓜抗病育种的效率,培育优质多抗新品种。2、把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筛选,同时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新的种质资源加以鉴定利用;培育骨干亲本,配置筛选优良组合;进行一系列甜瓜栽培试验,掌握各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加以归纳概括后形成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减轻甜瓜连作障碍。1、选育12个适宜江苏秋季保护地栽培,抗枯萎病和白粉病,耐盐性强,品质优的甜瓜新品种,中心糖不低于13°,中边糖梯度不超过4°。2、研制适宜江苏省设施条件下的秋季甜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0.05预计累计推广1万亩次,种植户亩均增收3000元,种植户累计增收2800万元以上。通过新品种开发,预计累计新增产值300万元,累计新增利润150万元。2科技平台建设项目项目名称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主要内容总投入国家化学原料药手性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创新手性药物及中间体的开发、技术集成和工程化验证于一体,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技术辐射为己任,以解决我国手性药物产业化共性和关键技术为目标,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手性技术的转化,推动国内手性药物产业的发展。致力于手性原料药的技术开发研究,进行手性原料药制成工艺的转化验证,包括手性拆分、不对称催化合成、新药开发技术的工程化验证与技术咨询,特别是原料药、药物中间体、药物辅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化学试剂的研究和开发、定制合成。在提升原有手性技术研发能力上,并进一步致力于创新型药物的研究开发,进行创新型药物制成工艺的成果转化验证。1.2创新药物的手性技术研究院(省级重大研发机构)顺应医药行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我公司现有的软硬件设施基础及手性合成的优势,建立创新型原料药的研究开发平台,进行手性技术的研究。从手性原料药的基础研究、技术路线筛选、小试研制至成果转化、工艺改进等方面提高我公司在省内手性药物研发行业的竞争力,培养科研人才,使企业能突破前沿技术,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以满足我省战略规划需求及行业技术辐射为己任,以解决我省手性创新药产业化为目标,促进我省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致力于创新型手性原料药的研制,致力于手性工程技术的开发及其成果转化。包括手性拆分、不对称催化合成、新药开发技术的工程化验证与技术咨询,特别是原料药、药物中间体、药物辅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化学及生物试剂的研究和开发、定制合成等。同时,积极承担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将研究开发的创新型药物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1.5江苏省预制装配建筑技术研究院支撑全省新型预制装配建筑的发展,十二五期间通过技术平台的建设,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50名,编制相关江苏省地方标准。为江苏省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及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公司省级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加强与东南大学的产学研结合,在预制装配建筑领域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包括基于不同设防烈度及目标适用高度的预制墙体与局部现浇部分的平、立面布置和比例关系研究;全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适用设防烈度、最大适用高度及适用的最大高宽比研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水平分体系传力机制研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构件连接的性能研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核心构件设计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剪力墙接缝构造和钢筋连接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系列标准图集的设计和编制。1.2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门分中心充分利用上海交大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优势,在轻合金领域进行科技、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科技充分产业化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使合作企业南通爱尔思成为国际国内高压电器铸件的排头兵。1.上海交大轻合金工程研究中心不定期组织研究人员到基地进行应用试验和产业化研究。2.科技成果、专业优先供基地选择使用。3.有针对性进行员工培训。4.派驻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基地进行研究工作。5.定期研究、讨论基地管理工作。23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项目项目名称项目建设总体目标主要内容总投入海门生物医药科创园生物医药科创园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目标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研究机构、留学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导师与研究生提供技术创新的研发实验中试试产试销企业产业化发展的专业孵化平台和全面的政策、环境与服务等支持。充分发挥园区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立足国际化目标,适度超前规划,目标引进生物技术产品、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先进医疗设备及医用材料、工业生物产品等研发企业200家,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150个,全力打造集人居、创业于一体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创业基地。目标到2011年底实现销售总收入20亿元,到2015年前实现销售总收入达100亿元。主要建设具备中高端生物医药研发实验仪器设备、净化操作间、独立及开放系列实验室、数据查询接口、数据处理室、中试车间、GMP标准车间、小规模试制厂房、企业独幢、公共服务平台等。 15海门都市科技创业园科技孵化器建设孵化空间力争达到50000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80家以上;入驻企业申报专利不少于50个,获南通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资金项目不少于2个;确保5个以上中小科技企业从创业园毕业,累计毕业企业在25家以上;种子资金达到500万元(已到账360万元)。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是加大招项引智力度,全面提升入孵项目科技含量。抓住苏通大桥建成通车的机遇,进一步制定并完善孵化器科技招商政策,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项目和优秀科技人才入驻孵化器。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扶持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大。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是加大科技投入,拓展科技创新融资渠道。五是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工作效能。六是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服务提升。集成社会资源建设好四大平台:资金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1复旦复华高新技术园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注册资本5000万元。基地总面积500亩,由复旦复华高新技术园区(海门)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30亿元,税收1.5亿元。本项目科技产业基地总建筑面积预计3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3年。其中药业生产基地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科技产业园将引进以信息服务业和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首期开发项目是在科技产业基地内新建海门复旦复华药业生产基地。15省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及零组件产业园区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群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拉长拉紧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以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及零组件产业为支柱的,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到2015年,园区建成面积1500亩,入驻的关联企业50家。实际产值50亿元。1.修订完善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及零组件产业发展规划。2.加强科技创新机构建设。引导企业独立建立研发机构,提高基业技术开发能力。3.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4.加强对园区建设的集成支持。重点支持输变电设备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5.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20海门科技创业园以高科技研发、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要功能,通过实施较为系统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对创业企业实行有效的保障、扶持和服务,帮助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并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携成果来海创业,以推进我市各类科技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加快海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建成集研发、科技项目孵化、产学研成果转化、服务外包于一体的创业基地,建成“三园一中心”(软件园、新材料创业园、归国人员、科技展览中心),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分为科技企业孵化与培育功能区、高新技术研发功能区、科技产品贸易功能区、科技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区、生活服务功能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争创国家级科技创业园。30海门市官公岛万亩现代农业科技园海门市官公岛万亩现代农业科技园位于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故里常乐镇官公岛地区。园区面积15689亩。园区紧紧围绕“做优产业、做强园区、做大效益”的工作目标,实现了园区面积超万亩,亩产值超万元,辐射带动农民超万户。到2009年底,已建成连片设施栽培面积12000亩(包括6000亩连片钢架大棚、6000亩的中小棚、12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和86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并完成了电、路、沟、林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该园区被认定为江苏省园艺示范园区22强,并进入了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400强行列。把海门市官公岛万亩现代农业科技园建成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旅游休闲的乐园,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展示的窗口,建成省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园。1、在规模上有新突破。通过2000亩连片钢架大棚和占地50亩连栋大棚基地建设,形成8000亩钢架大棚生产基地和100亩连栋大棚工厂化育苗中心。2、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上有新突破。在示范推广草莓、西瓜基质立体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基质甜瓜生产面积,从根本上克服重茬田块病害重的问题;再引进6个瓜蔬新品种,推广3项新技术。3、农产品销售上有新突破。通过园区内3家农业龙头企业把农产品与市场的紧密对接,特别在农产品的直接出口销售上,力争突破500万美元,扩大网上销售总额,建设园区季节性瓜蔬交易市场。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突破,高标准完成园区内的路、桥、涵、林、电等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