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南通市“十二五”工业转型发展规划.doc

    • 资源ID:97744701       资源大小:79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通市“十二五”工业转型发展规划.doc

    南通市“十二五”工业转型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南通推进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抢抓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南通工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市工业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地位大幅跃升,为南通全面达小康作出了重大贡献。1工业总量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21.8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306.1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11.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36.8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05倍、3.51倍、4.98倍和5.37倍。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销售收入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8.06%,比“十五”末提高了1.5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56%,实现利税总额年均增长37.84%,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9.97%,总体呈现出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的良好发展态势。2结构调整渐收成效,产业层次持续攀升。工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轻重产业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从轻重结构看,重工业化演进态势更趋明显。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比重为39.1:60.9,重工业开始主导产业发展格局。从产业结构看,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行业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比重逐步下降,2010年轻纺工业比重分别比“十五”末降低了9.9个百分点;机械、船舶、电子信息等行业占比不断提高,2010年分别达到19.95%、7.31%、和13.05%,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4.48、4.7和3.7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达到45.1%,比“十五”末提高了14.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快速兴起,2010年全市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六个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8.5%提高到21.5%。3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品牌战略效应初显。自主创新力度加大,核心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质性进展。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24亿元,是“十五”末的5.69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32.4%。全市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是“十五”末的12倍、28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44家。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均实现了零的突破。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ISO9000、ISO14001、OHSAS18000体系认证企业达3250多家,获全国质量奖1个、省质量奖15个、市质量奖2个。截止2010年,全市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7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5个、江苏省名牌产品187个、著名商标157个,品牌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9.3%。4工业投资量质并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57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其中,2010年全社会工业投入总量达到1530.1亿元,是“十五”末的2.47倍。投资质量不断提升。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投资和装备制造投资分别增长34.8%和20.7%,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幅16.5和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投资占比达37.5%,装备制造业投资占比达53%。重特大项目加速推进。大唐吕四电厂、醋纤四期、中远川崎三期、熔盛造船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王子制纸一期项目投入试生产,中石油LNG接收站、振华重型装备、中远启东海工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抓紧建设。5规模培育取得实效,产业集聚态势喜人。企业规模梯次培育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48家,是“十五”末的2.2倍。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463家,超10亿元企业87家,分别是“十五”末的3.1倍和3.5倍。全市逐步形成了以亿元企业为基础、10亿元企业为支撑、50亿元乃至百亿级企业为带动的金字塔型企业组织结构。熔盛重工、南通醋纤、中天科技、韩华新能源、嘉吉粮油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江苏熔盛重工集团2009年销售收入首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形成10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和6个千亿元级产业板块。南通家纺产业集群、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和天汾电动工具产业集群享誉国内外。苏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等一批跨江联动合作园区相继启动建设。沿海前沿区域开发建设着力推进,启东、海门、如东等滨海产业集中区初具雏形。随着南通家纺指数的发布,标志着我市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纺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南通成为国家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船舶海工产业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6绿色经济有序发展,节能减排扎实推进。推进发展绿色经济,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热电联产、变频调速、绿色照明、节能建材、清洁生产等成熟技术全面推开,风力发电、循环经济试点和环境会计制度等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成为热点。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从“十五”末的0.83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6657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从“十五”末的1.3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796吨标准煤/万元;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十五”末下降18.4%和37.35%,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十一五”期间,南通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还存在着一些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集聚度偏低。产业格局总体上还存在产业集群数量少、产业链短、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关联性较弱等问题。二是企业规模培育任务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单体规模仅为全省平均规模水平的三分之二,百亿元以上企业仅有一家。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产业层次及其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市区工业基础相对县域经济更为雄厚,但发展速度相对偏缓。(二)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南通工业经济总体仍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但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我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面临新机遇,也存在着新挑战。从机遇看:一是世界经济处于复苏期。全球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金融体系、市场、政策战略将作恢复和调整,外部需求逐步加大,经济增长正在缓慢复苏,特别是部分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将更趋强劲。二是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世界正在酝酿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创新应用衍生出新产业和新产品,新一轮国际产业格局将作重大调整,以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为特征的产业转移将成为趋势,参与国际分工、承接产业转移和实施跨国资产重组将具有更多机会。三是国内经济持续向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产业经济将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加快融合的发展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产业振兴政策,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四是区域发展优势明显。国家深入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南通多年持续跨越发展夯实的产业基础和猛攻有效投入积蓄的发展后劲,加上苏通大桥通车、洋口港通航等交通区位条件的根本性改善,都为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 从挑战看:一是全球经济增长中不确定性增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贸易规模增长空间有限,加之人民币升值、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因素,围绕市场、资源、产品出口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对外依存度大的地区和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二是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日趋激烈。美欧等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制造业、谋求结构调整,国际范围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将使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三是资源和环境硬约束持续增强。国家对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共识,工业经济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加快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四是市场环境压力加大。生产经营成本刚性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提升,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房价居高不下,物价仍处上升通道,企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大力实施“现代化、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战略,高端发展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进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南通工业经济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南通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集约发展。以沿江沿海基础产业带、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各类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实行集约经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规模效益。坚持“两化融合”。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有机结合,创新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信息化从局部单项应用到协同、集成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突破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在部分新兴产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引导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利用两种资源,实现内生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创开放型工业经济新优势。坚持绿色增长。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总量与质量、工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体系。(三)发展目标1工业总量。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幅13%左右;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4000亿元,年均增幅14%左右。2创新能力。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0%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超60家。中国名牌、江苏名牌保持全省前列,江苏名牌产品达25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20个,品牌经济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份额达35%。 3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4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企业比重达到45%。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130家以上,30亿元以上企业40家,50亿元以上企业20家,百亿元以上企业力争8家。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66%。培育100亿元级工业园区15个。4绿色制造。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7%,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大型骨干企业主要产品能耗水平国内领先;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98%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建成一批节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清洁生产先进企业。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高端发展优势产业1船舶及重装备加快建设国家级船舶海洋工程产业基地。突出“三高一优”目标,稳定发展主导产品,加快发展高端产品,强力推进装备配套。到2015年,全市船舶及重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700亿元。积极发展高端产品。研发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LPG)、万箱级大型集装箱船、高速客滚船、超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化学品船以及新型游艇、豪华游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提升远洋渔船和全回转拖轮等特种船、工程船和工作船,扩大市场占有率。依托现有集中区,加强企业整合,着力发展环保、经济、专业型内河船舶,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大力推广江海联运、江河联运、三峡联运型优质船型,提高适航能力。提高船舶配套能力。以中远船务、熔盛重工等企业为重点,发展修理、改装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巩固提升一批具有较好生产基础和一定优势的配套产品。继续加快发展舱口盖、柴油机、吊机、热交换器等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引进消化一批船用关键配套产品,重点推动船用动力设备、发电机、主机遥控、海水淡化装置、通信导航设备等产品。自主研发一批市场容量大的船舶配套产品,重点研发生产智能环保安全型船用锅炉、风机、阀门、电子仪表、电器设备等配套和装备产品。2电力能源及装备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大力推进以大型火力发电为主体的重大电力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电力能源装备制造工业。到2015年,全市电力能源及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电力基地建设重点是新上大型高效清洁环保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完善电源点布局,扩大发电装机容量。建成南通电厂“上大压小”合建项目一期工程、如东LNG燃气电厂一期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南通电厂“上大压小”合建项目二期工程、如东LNG燃气电厂二期工程、大唐吕四港电厂二期工程。力争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同时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完善电网网架结构,提高电力输送能力和外输通道容量。电力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发电及输变电设备,主要是大型电站风机、脱硫设备等产品,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交直流大型高效节能变压器、全封闭组合开关等设备,电气绝缘、断路器、互感器、智能化设备和元器件等。3电子信息加快建设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光通讯、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新型显示、高端服务器、新型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网络、数字视听、电子元器件等重点产品,努力推动电子信息企业由简单加工向打造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转变。到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光纤光缆以中天科技集团、通光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军电子信息原材料领域,壮大光传输、光接入、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等光传输产品群。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重点引进和培育超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先进产品。电子元器件重点是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发展壮大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群。鼓励发展为新型元器件核心战略性产业提供自主配套的高性能电子材料及电子元件生产专用设备和真空电子器件专用设备。集成电路测试封装的重点是支持优势企业承担国家、省重大专项,加快测试封装技术升级,并以芯片设计能力的引进、培育为重点,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联动发展。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发展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信息产品高端化,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电子标签(RFID)、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等传统产业,鼓励开发信息安全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图形图像软件、电子商务软件、工业软件等专业化、特色化软件产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产业化,提升集聚度。4化工加快建设国内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实施“前延后伸”拓展工程,优化沿江沿海化工园区布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信息化与生产过程相融合,推广管控一体化技术,促进行业的精益化生产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到2015年,全市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100亿元。发展化工新材料。研究开发“专用性、替代性、功能性、特殊性”等特色的化工新材料,如改性材料、新能源材料、特种化纤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离子交换树脂、膜材料和感光材料。做强国家级新型农药基地。开发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经济、使用方便的烯啶虫胺等农药新品种,加大苦参碱等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利用光气资源,开发新农药,保持农药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重点发展各类高档船用涂料系列及新型纺织助剂系列、醋酸系列、高档染料系列、各种功能性染料系列。提高山梨酸及其衍生品、新型甜味剂、功能食品添加剂等食品添加剂生产技术水平。(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纺织服装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的纺织基地。以自主创新带动品牌建设,通过选择性改造提升,抢占纺织业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加快向时尚化方向发展,实现由纺织服装大市向纺织服装强市的跃升。到2015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700亿元。以环保绿色化做优印染(色织)面料业。加快实施市区城西印染企业搬迁改造,积极推进南通市印染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发挥省面料研究中心的优势,加强合作,形成有影响力的研发平台,开发高附加值面料替代进口。以生态功能化做精茧丝绸业。加大高档真丝、新型共混纺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丝绸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形成高档真丝、仿真两大系列产品。大力发展改性真丝、膨体弹力真丝和新型复合丝,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和功能化。开拓非丝纤维在丝绸产品上的应用,发展棉、毛、化纤与真丝交络、交织、复合、包缠、混纺的新型高档丝绸面料。推进桑、蚕、丝、绸生产的农、工联合、联动、相互扶持的生产经营方式,建设产业配套完整的市场体系。积极发挥国家级研发中心中国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加快海安茧丝绸产业基地的建设。以配套创意化做大家用纺织业。加快三星、川港市场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家用纺织品的设计水平和能力,开发生产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文化底蕴的高品质配套化家纺产品,打造新文化思维、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集合于一体的具有品牌的拳头产品。以品牌时尚化做专服装时装业。广泛开展创牌活动,提高品牌经济比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纺织服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与推广中心,采用服装面料自动监测评价系统、自动裁剪机、电脑平缝机、服装虚拟图形系统、电脑控制多种形式的先进服装加工设备和技术,引进和培育中高端设计人才,提高服装设计开发水平,扩大新型高档品牌服装生产比重,加大出口占有率。以集成创新规模化做强棉纺织业。扩大应用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发展紧密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和推广粗细联、细络联等先进纺织自动化工艺流程,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高支精梳纱、高档防雨布、高档抗皱免烫面料等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高档混纺纱、多种纤维混纺面料、交织面料、提花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以纤维差别化做新化纤业。重点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国际化学纤维工业园和化学新材料工业园建成国内最大的纤维织物制造基地;放大海安锦纶长丝生产基础优势,打造化纤特色板块。通州滨海地区及洋口港打造为重要的新型化纤基地。2轻工食品加快建设华东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轻工业基地。按照“高端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提升轻工品牌经济比重。根据轻工行业不同子行业特色,有针对性推进技术装备改造和关键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产品同质化和档次不高的问题,重点改造提升粮油加工、绿色饲料、电动工具、工艺美术、钢绳制造等产业集群,依托重点企业,强化规模化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醋片醋纤、高档纸品、粮油加工等生产基地。2015年,全市轻工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粮油食品加工以“健康、安全、营养”为宗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争创知名品牌,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和面粉加工基地,依托如东、启东等地滩涂优势,强化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能力,巩固提升如皋长寿食品和南通脆饼、新中乳腐等传统品牌,进一步扩大肉制品加工和休闲食品生产经营规模。酒类酿造以江苏大富豪啤酒、海安品王酒、圣果葡萄酒、海门颐生酒、如皋白蒲黄酒等酿造骨干企业为支撑,加大产业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新品开发步伐,强化产品安全能力建设,形成在华东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酒类生产经营集散地。电动工具依托启东天汾电动工具产业园和海安电动工具板块等重要载体,加强配套协作和产学研联合,以智能集成化、标准化提升产品安全可靠性和国际知名度,大力发展电子调速和控速型产品,强化营销网络建设,进一步推动电动工具规模化发展和国际化经营。工艺美术重点是围绕巩固和扩大在江苏的现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扎染、刺绣、工业鞋帽、蓝印花布及红木雕刻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品种,秉承优良传统,引入时尚元素,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1新能源加快建设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优化电源结构,提升新能源发电占比,加快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统筹沿海风电开发,建设“海上三峡”,重点推进如东、启东大型海上风电场等项目建设,风电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重点发展兆瓦级大容量双馈式和直驱式风电机组,鼓励发展新型高性能微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和风能转换装置,建设风电维修及人才培训基地。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电池基础材料和装备、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组件、薄膜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以及太阳能光伏系统所需的逆变器、控制器。发展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成套设备、生物质秸杆气化发电成套装备,提高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及各县(市)新能源装备园重要载体建设。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2新材料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新材料产业。立足现有技术和产业的提升,使传统材料产业转变为向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新型原材料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材料、纺织新材料、新型精细化工材料和高性能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优质无机增强材料、新型合成纤维材料、功能性金属材料、新型磁性材料、纳米级粉末冶金材料、特种粉体材料、特种塑料、新型包装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推进如皋新材料园、海门特种金属材料基地等新材料特色园区建设。到201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3生物技术及新医药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开发形成一批防治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化学药物,构建以化学合成药、中药及制剂、医药中间体为主体,以医疗设备和器材、药品包装材料等上下游产品为辅翼的产业结构模式。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药物制剂技术,开发处方药物的国际市场;筹建药物制剂的科研中心;扩大传统中药药物制剂的市场及临床运用,包括金荞麦片、王氏保赤丸、正柴胡饮颗粒、季德胜蛇药片、槐耳颗粒等。积极推进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生物蛋白质等家用生物产品的研发。努力发展特色海洋药物,推广海洋生物制品及保健品、甲壳衍生品系列开发。到2015年,全市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4智能装备(含传感网)突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产业。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智能电气主要发展智能变电压、智能开关柜、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化电器等。智能器件主要发展新型复合器件、仪器仪表专用芯片等。智能通讯主要发展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产品。智能工控主要发展电脑监控、工控网络、变频器伺服系统等产品。智能机械重点发展数控车床、自动包装机、自动焊接机等产品。智能建筑装备重点发展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周界监控系统等配套产品。智能仪器仪表重点发展智能化、微型化安全检测、无损检测、材料分析等精密检测产品。智能装备积极拓展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装备等前沿领域。传感产业侧重新型传感器、低功耗传感网、中高速传感网系统设备等领域。到2015年,全市智能装备(含传感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5海洋工程围绕建设国家级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南通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配套和总承包总集成能力,以发展钻井平台、生产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海洋监管船、潜水作业船、三用工作段水下机器人、单点系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和港口机械产品等为重点,加快提升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能力,鼓励南通船用设备制造企业与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生产、研制企业合资、合作,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逐步掌握大型高端深海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不断增强模块制造能力,扩大海洋工程配套产品生产,形成南通海洋工程装备的品牌制造企业。到2015年,全市海洋工程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6节能环保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适应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新需求,重点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培育自主品牌,形成一批系统集成和总承包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重点发展节能装备产品、水污染防治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环境监测仪器、环保材料和药剂等5大产品类别。着力推进节能环保热交换装备、节能环保风机、节能型输变电装备、太阳能热水器、环保产业装备五大产业板块。发挥沿海资源优势,培育海水淡化产业。着力推进节能和环保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工程承包、设施运营等服务,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到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7软件及服务外包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在软件业方面:重点发展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产业化。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软件的产业化。大力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加快发展软件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定制及网络化服务、软件测试服务以及软件与信息系统服务,提高软件服务的产业比重。在服务外包方面:坚持离岸外包和境内外包相结合,培育和开拓服务外包市场,建立和完善接、发包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层次。推动工业企业的业务外包,大力发展产品设计、工程设计、建筑和环境设计、模具设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业务。以南通科技园、南通软件园、能达商务区、如皋科技城、海安软件园等为依托,构筑一批高档次的服务外包载体,重点发展呼叫中心、数据处理以及动漫网游、船舶设计、纺织服装设计等产业。到2015年,全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四、产业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带、集聚区是南通工业经济发展及生产力布局的重要载体,也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根据工业基础和现有产业布局情况,按照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积极引导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载体集聚,形成“1城2带14区”的格局。1城:即南通市中心城区工业布局,形成几大功能组团。市区长江沿岸组团,主要发展船舶修造、港口机械、粮油加工、大型发电等临港型产业。市区重点开发区组团,包括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崇川经济开发区、港闸经济开发区、苏通科技产业园、通州经济开发区、通州滨海开发区、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主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精密机械、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等城市工业。市区纺织集中区组团,包括大生纺织工业园、南通市印染工业园区和川姜家纺工业园等,主要延伸发展现代纺织产业链。2带:指沿江、沿海产业带。充分利用219公里长江岸线和206公里海岸线优势,加快完善产业布局。沿江产业带以如皋港区、南通港区、江海港区、天生港区、狼山港区、通海港区、富民港区、任港港区和启海港区9个沿江港区为重点,连线片状开发。在如皋市长江镇(如皋港区)工业集中区、通州区平潮镇工业集中区、通州区平东镇工业集中区、通州区五接镇工业集中区、港闸区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崇川沿江、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临江新区、启东市滨江医药化工园、启东市沿江船舶工业带,主要发展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粮油加工、高档纸业、精细化工、新材料、新医药、港口物流等产业。沿海产业带着力打造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制造业走廊,主要依托南通港洋口港区、吕四港区,以点带线,纵深推进,促进启东滨海工业园、海门滨海工业园、通州滨海工业园、如东洋口化工园、东安科技园区、海安临港项目区的开发,主要发展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冶金建材、机械、海洋工程、海洋产品、现代物流等产业。专栏1: “十二五”时期县(市)产业布局名 称产 业 布 局海安县新能源以欧贝黎、吉阳恒基、卡姆丹克、中联科伟达为依托,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LED新光源,打造光伏、LED两大特色产业链。纺织服装以联发集团、鑫缘丝绸、文凤化纤为依托,巩固和提升丝绸、棉纺、色织、化纤等传统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以晓星变压器、鹏飞机械、万力机械、申菱电器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培育输变电(智能电网)、建材机械、锻压设备、电梯、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农业机械、船舶配套等特色板块。如皋市船舶海工及配套以熔盛重工为龙头,华泰船务、通宝、长青沙船舶为骨干,打造千亿级船舶海工及配套产业板块。汽车及零部件以江苏英田、双钱轮胎、力星钢球、汤臣汽配为依托,形成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轮胎三大类系列产品,打造500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板块。装备制造以锻压设备、昌昇集团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培育壮大数控锻压、数控印刷、输变电设备、环保机械、纺织机械、工程机械、食品机械、塑料机械等特色板块,打造500亿级装备制造板块。如东县化工医药以洋口化工园为载体,石化原料为基础,大型氯碱项目为支撑,发展壮大农药、医药、特色精细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以明阳风电、如石机械、通用机械为依托,加快发展风电设备、石油机械成套设备。能源及新能源以LNG接收站为依托,加快推进燃气电站和燃气电厂项目。以龙源、中广核、华润东凌为依托,大力发展风电,建设“海上三峡”。新材料以中天科技为龙头,延长产业链,重点发展光电缆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以赛得利差别化纤维为支撑,加快发展纺织新材料粘胶纤维。海门市装备制造以宝钢金属、海新重工、海隆重机等为支撑,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家纺服装以三星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为载体,做大家纺服装业。生物医药以临江新区灵甸、青龙化工集中区为载体,联海生物、慧聚药业、现代制药等企业为骨干,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子信息以通光光缆为龙头,做长产业链。启东市船舶海工以中远船务、宏华油气、太平洋海工、蓝岛来福士、道达重工等为依托,重点发展海洋工程平台、船舶辅机、甲板机械、通信和自动化等主要船用设备。能源及新能源装备以大唐电厂、韩华新能源、神通阀门为依托,加快发展高效、清洁电力能源,高转化效率太阳能电池、薄膜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核电阀门等特色装备。电动工具以东成、国强等企业为依托,打造天汾电动工具产业园,重点发展塑料、橡胶、制箱、模具、电工、铝铸以及轴类、钢片、齿轮、开关等加工企业,延长电动工具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本地配套水平。化工医药以滨江医药化工园为载体,好收成、希迪化工为依托,加快发展化工医药产业。14区:加快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含省级重点工业园1家)建设,加快基础设施配套,系统整合提升现有工业产业布局,形成区域统筹、特色鲜明、错位发展、配套完善的工业布局体系。专栏2:“十二五”时期14区产业发展重点序号开发区名称发展重点1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精细化工、新医药及现代服务业2苏通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精密机电、船舶海工配套及现代服务业3江苏崇川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高新机电、新能源、塑胶建材、现代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港口加工型产业4江苏港闸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港口能源业、新能源及其装备业,现代物流、研究开发、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5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科技孵化三大基地,着力建设电子信息、新型能源、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园6江苏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电动工具、电力能源、石化新材料、港口物流、重型装备制造、特种钢铁产业以及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7江苏通州经济开发区精密机电、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8江苏海门工业园区现代家用纺织产业和物流等生产服务业9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船舶修造、港口机械、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10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风电、光电、石油机械成套设备、汽车电子信息和循环经济11江苏洋口港工业园区石化、能源、冶金产业和现代物流12江苏如皋经济开发区电气、新材料、汽车配件、特色食品、纺织服装13江苏如皋港经济开发区船舶修造及配套、精细化工14江苏海安经济开发区纺织、丝绸服装、电力装备制造、机械机电制造、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五、主要任务(一)突出企业主体,强化创新发展能力。把加快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突破关键技术。充分依托南通及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的人才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高科技产业发展攀登计划,在关系南通产业高端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尽快攻克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技术瓶颈,力争重点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建设创新载体。加强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为重点,做大做强一批创新型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等专项安排中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现有研发平台的示范推动作用,着力构建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以技术中介、成果交易、专利检索、信息查询、检测检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健全区域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完善创新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速建立参与广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形成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产学研联合、服务平台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学研基地和新型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市场、技术优势,互相协作、整合资源,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积极探索有利于产学研联合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产学研联合的人才柔性流动、优势互补机制。(二)强化推广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渗透,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1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围绕实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深入推进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全部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集成创新与协同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产品和装备设计、制造的融合,大幅度提高产品、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商务活动的网络化,实现企业管理、服务现代化,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加强信息服务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的内涵建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组织建设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上下游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项目,不断探索和推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两化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鼓励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全面打造数字化产业园区,完善工业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园区企业协同研发、

    注意事项

    本文(南通市“十二五”工业转型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山***)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