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缙云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年9月17日目 录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1(一)基本情况1(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2(三)缙云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9(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11二、教育环境与背景分析12(一)发展环境12(二)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15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5(一)总体思路15(二)发展定位17(三)发展目标17四、发展任务及重大改革21(一)发展任务21(二)重大改革32(三)重点工程与工作机制42(四)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49附件一:名词解释 56附件二:缙云县“十四五”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表59附件三:缙云县“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项目建设表69缙云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是缙云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缙云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胜期,也是缙云教育由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为加快缙云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教育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部署要求,结合缙云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制定和实施好缙云县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对于建设现代化的缙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一)基本情况2020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9所。其中公办学校:幼儿园14所、小学41所、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高3所、职高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电大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区域成技校6所。民办学校:幼儿园56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高1所。全县共有学生70862人。其中:公办幼儿园4219人、小学26823人、初中14956人、普高6430人、职高5781人、特教110人。民办幼儿园9330人、小学1268人、初中749人、普高1196人。全县共有教职工5747人,分别是幼儿园1675人、小学1755人、初中1146人、普高763人、职高403人、特教5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20人、小学1678人、初中1071人、普高664人、职高403人、特教5人;民办幼儿园1455人、小学77人、初中75人、普高99人。(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1.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1)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5年来,缙云县全面实施学前教育第二轮、第三轮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持续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加强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科学合理布局乡镇中心幼儿园,以优质幼儿园为龙头,带动新办园、民办园、农村园、薄弱园集团化办学,建立起覆盖城乡、管理有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止2020年底,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26%;缙云县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数量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21.42%,全县幼儿总人数13549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幼儿12894人,占比达95.16%;幼儿园等级园占比达91.4%,覆盖面为95.16%;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规模不断扩大,省二级及以上的优质幼儿园逐年增加,招生覆盖面达到60.48%;幼儿园教师学历和资格持证上岗率逐步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97.03%,教师持证率达到98.2%。幼儿园保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2)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显著改善办学条件。通过编制和实施缙云县教育布局规划(2019-2030年)缙云县基础教育重点县三年提升工程。20162020年,全县共投入各类义务教育建设资金5.9亿元,新增校舍面积14.9万平方米,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面积达15.67万平方米;全县投入教育信息化设备、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等各类教育设备投入资金1.42亿元。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8%;全县小学、初中办学条件均衡系数分别为0.31、0.18。2016年以来,还在城区布局新建了缙云县瑞杰实验学校、缙云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培仁校区、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南顿校区等3所义务教育学校,建筑面积11.36万平方米。二是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全县组建成立教育集团2个,区域联盟4个,实现“品牌嫁接、文化融合、管理同步、师资互派、资源共享”。三是实施初中“壮腰”工程。积极培育实验中学、壶滨初级中学中2所丽水市初中强校,健全初中强校带弱校机制,提升初中薄弱学科质量。积极参与市、县、校三级的大数据质量监测体系,实现全样本、全环节、全过程监测。四是委托省知名教育咨询研究机构,聘请来自上海、杭州及浙江省其他地区的高校教授、知名校长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顾问,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发展超越。(3)高中教育改革创新稳提升。一是推进缙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注重因材施教,逐步扩大特色小班化比例,倡导革新教学模式,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确保了新高考实施的情况下,缙云县高考质量全市绝对领先、全省有名。二是推进创客教育、信息化素养教育,增加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形成科技校园、人文校园、健康校园、智慧校园的教育创新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发现培养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学生机制,为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为普及十五年教育奠定基础。三是实施普通高中名校战略,提高“双一流”大学生源培养能力,打造 1个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基地、1个双一流高校优质生源培养基地。四是加大普通高中统筹力度,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特色高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五是加大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力度,建立“一校一案”的考核制度。做大用好高中学校教育基金,强化高中教师绩效奖励。深化山海协作和校际结对帮扶合作工程,引进杭二中与缙云中学合作办学、推动缙云高中与杭州、宁波等地知名学校一对一结对,实现课程、教材、师资等优质资源深度共享。选拔骨干教师与宁波名师结对,开展结对培养。加强教学质量提升交流合作,与宁波建立高中质量监测共享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优秀学生研学、学科竞赛等帮扶合作机制,提高缙云优秀学生培养能力。“十三五”期间,丽水市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人数为30人,其中,缙云中学被录取人数为19人。(4)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一是统筹职成教资源。推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成人)有机融合,推广产学研用深度融通。成功创建“省级学习型城市”,“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通过验收。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全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多元化办学,整合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优质资源,形成遍布城乡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培训平台。三是成人教育进村入户,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终身教育,做大做强培训服务,依托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四是实施“三名工程”。2016年以来,缙云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功申办为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项目校,连续三年获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优秀单位。缙云工艺美术学校投入5260万元,成功搬迁并被评为浙江省美术特色示范校。成功申报省级名师及名师工作室2个,大师及名大师工作室1个,中职名专业(品牌)1个;缙云工艺成功申报省级名师及名师工作室1个,中职名专业(特色)1个。注重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与省内外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培养”,向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5)特殊教育保障有力。2016年以来,投入300万元完成了特教儿童康复中心建设,出台了缙云县特殊教育第二期提升计划(2017-2020)、缙云县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实施方案等各类制度方案,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健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助学机制,形成了以特教学校教师为骨干、以资源教师为补充的送教上门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缙云县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上好学的问题。(6)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十三五期间,缙云县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补充意见缙云县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舍得把最好的黄金地块用于办学,强化民办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政策保障。将民办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纳入“两免一补”政策享受范围,成功引入优质民办学校缙云县瑞杰实验学校;积极推动了公、民办学校教师的合理流动;开展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开展了民办学校年检年审工作,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2. 入学难题有效缓解十三五期间,缙云县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要求,科学谋划学校布局,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和现代化,近三年完成教育重点项目12个。其中,完成迁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小学各1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各1所,扩建小学2所,新建幼儿园5所,累计投入资金8.43亿元,新建校舍面积23.69万平方米,新增高中学位1200个、初中学位1080个、小学学位4950个、幼儿园学位1890个。通过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严格招生政策,实施缙云中学分配生政策等举措,全县共消除小学45人以上、初中50人以上“大班额”班级61个,义务教育56人以上“超大班额”、起始年级“大班额”现象得到消除。3. 办学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五年来,全县教育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9.914亿元,完成了40个教育建设项目,新建校舍面积31.4万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面积15.66万平方米。通过新改扩建和持续维修改造,全县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显著改善办学条件。二是有效保障校园安全。首先是把校园安全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县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坚持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加强“三防”建设,平安校园建设持续深化。其次是校安技防配置到位。五年来,投入4470万元添置安保设备并投入使用,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385名,配备覆盖率100%;110联网一键式CK报警器配置率100%;平安校园创建率100%;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100%。“十三五”期间,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缙云县教育局连续被评为丽水市校园安全管理先进单位。三是全面保障弱势群体。首先是出台缙云县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子女就学暂行管理办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2020年,全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6.9%。其次是保障“三残”儿童普遍接受教育。2020学年,义务教育段学龄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学前残疾儿童入园率92.85%;高中残疾少年入学率85%。第三是帮扶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及时、足额发放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做到按规定标准“应助尽助”,资助比例达100%。近三年,共资助学生73048人次,累计金额4713万元。4.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针对问题精准发力,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首先是大力实施教育人才工程,发挥人才的引领辐射作用。积极培育名师。评选县级各类名师、带头人80人,骨干教师353人。评选市级以上各类和带头人72人、骨干教师113人,先后有128人获国家级、省市表彰。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以上,形成了层级带动的骨干教师梯队。成功创建缙云县名师工作室,促进县域学科优秀骨干教师“抱团”成长,辐射全县学科教师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县补充教师640人,其中引进普通高校师范类本科及以上优秀毕业生229人,县外优秀教师27人。每年投入20万元用于“银龄讲学计划”和志愿者支教计划,解决乡村学科结构性失衡问题。其次是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师风师德建设成效显著。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常抓不懈,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年平均达到72学分以上;坚持暑期教师备课制度和学科、岗位培训制度,五年共举办县级学科、岗位集中培训265次,受训教师达35175人次,网络培训、送教下乡每年全覆盖,有效提高了全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第三是均衡配置全县中小学校教师。2016年县政府出台了缙云县开展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实施意见 缙云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实施细则 ,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校列入“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全县共有89名教师主动报名参与支教交流,参与二轮竞聘的51名教师全部落实聘任。实施农村教师特岗津贴,落实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考核奖。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要求,2020年已将2019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与本地公务员年工资待遇人均差额5511元补发到位。5.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在财政困难情况下,缙云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57.66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78.8%。近三年,累计投入中小学设备设施添置更新专项经费9337.7万元。6.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一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理念。开齐开足音、体、美、信息技术、劳动等技能课程和“体育大课间”,每学年对体艺等技能课程开展学科素养监测,监测结果纳入学校考核。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探索推行德育导师制,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环境。三是关注学生多样化发展。通过组织实施“缙云县新乡村教育实验”行动研究,推动小微学校开展基于乡村实际和学生生活的、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促进教育教学活动从着重关注共性转为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创建,助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7.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完成全县教育系统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强化清廉学校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清廉学校建设全覆盖。严肃查处教师干部违纪行为,不断把党的建设工作引向深入。(三)缙云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7个方面14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顺利完成11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县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但这些学生升入高等学校的比例较低;普通高中省等级特色示范学校比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是2019年后,省教育厅已不再组织普通高中省等级特色示范学校评估认定。总的来说,“十三五”期间,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构建比较完善的缙云现代化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序号指 标 名 称2015年2020年预期目标完成情况1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979898.26等级园比例(%)9091.4等级园招生覆盖率(%)9595.16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100100办学条件均衡系数0.450.3小学段0.31 初中段 0.18 标准化学校比例(%)83.395983高中段教育普通高中省等级特色示范学校比例(%)257550毛入学率(%)95.229899.24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入学率8592.85高中段教育入学率85855职业教育省等级职业学校比例(%)66.7100100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16055.117继续教育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9.61210.9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3.51515.11(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十三五”期间,缙云县教育显著发展,但由于缙云县教育体量大,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读好书的新期盼、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目标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1.城区学校学位供需依然紧张。2016年以来,缙云县中心城区和壶镇镇城市化进程加速,新区建设加快,城区流入人口增加,建成区面积扩大与人口集聚,对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与教育质量带来巨大压力,存在教育负载量加大与资源供给紧张问题。实验中学、壶滨初级中学、实验小学、紫薇小学、实验二小、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只能超规模办学。2.学前教育优质率偏低。学前教育存在“两头短板”,公办幼儿园主要集中在城区,在园幼儿占比仅为28.7%,招生不堪重负;农村民办幼儿园“低小散”,设施落后,卫生、消防存在隐患,保教质量不高。二级及以上的等级园比例偏低,部分农村幼儿园存在师资水平低、待遇低等现象;园网布局不配套与布点重叠问题比较突出。3.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尽同步。农村薄弱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发展空间不足,拉低了缙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城区流入人口大,随迁子女入学由农村转向城区,农村被动“小班化”与城镇被动“大班化”并存。4.教师队伍建设还须加强。教师队伍编制仍然紧张,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有待优化,部分学校教师学科性缺编,年龄层次不合理问题逐渐显现。城乡师资水平不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校际、城乡分布差距大,教师高层次学历比例偏低,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稀缺,师训工作和校本培训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整体规划。教师流失较严重。教育系统线长面广,教师队伍数量大,由于教师待遇、职业特点、个人发展方向等原因,通过考公务员、外调等方式,教育系统流失优秀教师还是比较严重。5.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有待深入。教育观念、教育理念、育人模式、素质教育、教育管理、教学方式有待深化,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新挑战、新课题。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须破解,教育发展内在活力仍需激发。二、教育环境与背景分析(一)发展环境1.优先发展教育的重教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要竭尽全力让更多的学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快培养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和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更是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并从总体要求、构建全面培养体系、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等八个方面给出了实施意见,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机遇。2.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目标。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率先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更高水平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发展目标,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学校需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将推向纵深,需要学校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方共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重要原则,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建立健全课程、教学、评价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推进补短提升培优,促进区域、城乡、校际优质均衡提高育人品质与办学效益,强化关键要素配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校长教师队伍;激发办学活力,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3. 市县共同富裕山区样板新目标。在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奋斗新征程中,努力把丽水建设成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为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重要历史贡献。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丽水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全省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大局,响应丽水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关切,出台丽水市教育提质行动计划(20192022 年)与丽水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普通高中集团化分类办学促进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和缙云县提出的打造“建设制造之城,打造全省大花园核心区生态工业高地;建设开放之城,打造丽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先行地;建设魅力之城,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都明确学校要科学制定发展定位、主导方向、提质计划和具体措施,并就增强核心竞争力,对硬件设施、师资培训、教师编制、政策制定、课程改革和教育质量等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加大山区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深入实施新时代绿谷工匠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学在缙云的教育品牌也需要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育人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办学特色等方面有更大的提升,彰显“耕读缙云”的教育品质。4.数字信息时代为教育提供新动能。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技术化大环境,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互联网”成为“新常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日益显示其巨大能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精准教学,减轻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治理服务水平,技术更新和思维转变必将为学校提质增量提供新路径、新动力、新内涵和新效率。(二)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十四五”,我国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国家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的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为推进教育公平、巩固提升普及“十五年”教育,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强教先行,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缙云教育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前面提到的学前教育学位不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区和壶镇等大集镇教育资源紧张,学校布局不够优化,教师编制紧张,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经费保障水平偏低,教育体制机制不顺,教育系统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都将成为教育“十四五”面临的严峻挑战。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打造美好教育为根本出发点,牢固树立“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工作方针,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各种关系,科学制订目标和任务,切实提出保障政策和措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比较完善的缙云现代化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2.基本原则坚持党管教育为魂。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坚持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优先发展为基。缙云教育要围绕“耕读缙云”发展战略,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把教育作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先方面,完善体制和机制,保障教育地位优先、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保障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坚持教育公平为根。全面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步伐,促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公共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发展动态的优质均衡。坚持办学品质为重。坚持在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奋斗新征程中,努力把丽水建设成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为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重要历史贡献的奋斗目标,全力推进缙云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强化优质教育体系构建,培育学校特色,塑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内涵,追求教育服务多样化、个性化,促进学校自主、科学发展,提升办学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坚持教育质量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改进教育评价机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提高育人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过程每个环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加强教育队伍建设,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坚持改革创新为要。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招生考试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职级制、教育开放与交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局面。(二)发展定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优质、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特色明显、教育质量满意”的发展目标。缙云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打响“耕读缙云”教育品牌。(三)发展目标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到2025年,实现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奋斗目标;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达到70分以上。 建成更为完善的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教育体系。到2025年,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协调发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格局基本建立。实现更高标准的普及教育。到2025年,在县城开展0-3岁托幼班试点工作,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60%以上,二级以上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80%、90%以上;义务教育集团化覆盖面达到80%以上,小学、初中校际优质均衡系数小于0.3和0.2;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主要劳动年龄(16-59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提供更加全面的优质教育。到2025年,学校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师整体素质明显增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不断创新,教育的选择性进一步扩大,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形成更加广泛的公平教育。有效建立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适应社会各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人有所学,学有优教。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进一步增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到2025年,省现代化中小学校比例分别达到20%以上。完善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撑。实现更加高效的技术支撑。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校园网络万兆接入率、无线网络覆盖率、5G覆盖率、交互式一体机覆盖率、录播教室覆盖率、高中创新实验室覆盖率、智能门禁覆盖率、网阅系统覆盖率均达到100%,促进管理智能化和课堂教学精准化,实现自适应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类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小学建成无线校园网比例达到100%,电子白板多媒体室套比达到11,计算机生机比达41, 100%的中小学实现千兆“班班通”。健全多元开放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更加完善。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机制更加健全。教育对外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优先发展有力的教育保障。教育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教育队伍专业化、教育信息优势进一步增强,建设“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缙云县“十四五”教育发展预期目标类别指标缙云县2020年丽水市2020年全省2020年缙云县2025年丽水市2025年全省2025年规模指标幼儿园在园人数(万人)1.357.67195.61.47.8195义务教育在校生数(万人)4.3920.025364.420.2590高中段在校生数(万人)1.346.671541.46.8160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32510004251000普及指标学前三年入园率(%)98.2698.55>98>100>100>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9998.6499>99>99>99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9.298.33/>98>98/15年教育普及率(%)9998.77/>98>9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1162.162.4>70>70>70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学前段92.8588.47909599>90义务段10096.9998100100>98高中段8578.880>859085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14.82/14.7915.215.515.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910.210.7311.31212均衡指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比例(%)0021006060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比例(%)0001001009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28.741.79/>60>60/省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60.4868.9/>80>80/幼儿教师持证率(%)98.299.4/100100/学前教育集团化覆盖面(%)22.545/>80>80/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9895.63/>9898/义务教育集团化覆盖面(%)11.682.03/>60>90/义务教育校际优质均衡系数小学段0.470.3050.300.30初中段0.220.2770.200.25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比例(%)8685.12/8788/保障指标教育技术装备生均投入值(元)610.651040.591045.475年达到40005年达到40005年达到4000教师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水平全落实全落实全落实全落实全落实全落实骨干教师比例(含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校长、名校长)(%)9.47.5/1815/区域名师比例(含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学名家、教育管理名家)(%)0.1250.12/0.50.66/新招聘优秀毕业生比例(%)1817/2825/学校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的比例(%)初中0.71.55.75810普高7.77.513.9152022中职4.281520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84.358585.8909089质量指标省现代化学校比例(%)/203030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学业质量省中等位次省中等位次/省中等位次省中等位次以上/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省中等位次省中等位次/省中等位次省中等位次以上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占比()0.913233木玩游戏教育覆盖面(%)72.760/100100/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4.7155.7155.5349.7150.5350.53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50.7552.67/5555/四、发展任务及重大改革(一)发展任务1.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推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一体化发展,基本建成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子女就近入园、便捷入园、普惠入园的需求。全县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幼儿园教师持证率保持100%,一二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以上。2025年,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力争5所以上幼儿园创建成浙江省现代化幼儿园。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培育和推广“云和木玩游戏”,积极探索“万能工匠游戏”。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重视片区园长管理,强化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1)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落实政府责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充分调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