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docx

    • 资源ID:97745387       资源大小:114.04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docx

    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规划目 录一、总则1二、现状与形势2(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二)地质灾害概况 2(三) “十三五”成效3(四)面临形势与新要求 5三、总体要求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8(三)规划目标 9四、地质灾害“三区一点”划定及管控要求11(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11(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2(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12(四)地质灾害隐患点 13五、主要任务14(一)深化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体系 14(二)完善地质灾害预警应急体系 15(三)强化地质灾害分类治理体系 17(四)完善地质灾害数字管理体系 17(五)加强地质灾害专业支撑体系 18(六)深化地质环境信息服务体系 18六、规划保障措施19(一)加强组织领导 19I(二)加强资金保障 19(三)加强监督考核 20(四)加强宣传教育 20七、附则20附表II附表 1附表 2附表 3附表 4附表 5附表 6岱山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岱山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一览表岱山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说明表岱山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说明表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乡镇和重点防治村(社区)一览表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四五”重点工程一览表附图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图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分布图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重点工程部署图一、总则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加快建设“四个岱山”,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推进 整体智治体系建设,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 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 例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律法规、规划和规范性文件, 编制浙 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 划)。规划是依法开展、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 护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舟山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岱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体系的专项规划之一。涉及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活 动的相关专项规划,应当与本规划做好衔接。规划以 2020 年为基准年, 以 2025 年为目标年,展 望到 2035 年。规划适用范围为岱山县所辖行政区域。1二、现状与形势(一)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020 年末,全县辖 6 个镇、1 个乡:高亭镇、东沙镇、 岱西镇、岱东镇、长涂镇、秀山乡、衢山镇; 户籍人口 17.37 万人。“十三五”时期,岱山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 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 聚焦“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 岱山” ,干出了经济逆势上扬新气象。 “十三五”期间年均增 长 17.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43.7%;经济高质量发 展特征不断显现, 连续 3 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 县(市) ,并在 2019 年高居第3 位。2020 年我县主要经济 指标领跑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84.8 亿元,全年财政总 收入 27.26 亿元。“十三五”时期,岱山县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61 处, 减少受威胁人口 612 人, 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 “四个岱山”建设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二) 地质灾害概况1.地质环境背景岱山县位于舟山群岛新区中部, 由 379 个岛屿组成(其 中住人岛屿 29 个),区域总面积5242 平方公里,其中,陆 域面积 326.5 平方公里。属海岛丘陵地貌,丘陵面积约占陆 地面积的 70%。位于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丽水- 宁波隆起 新昌-定海断隆的东北部,出露地层主要有下白垩统、泥盆系2陈菜群和第四系。本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据岱山县 19542020 年 气象资料统计: 历年年平均降水量 1083.6 毫米,最大年降水 量 1886.0 毫米(2019 年) ,最小年降水量 514.7 毫米( 1967 年),日最大降水量 217.5 毫米(2019 年 10 月 1 日) ,影 响本区域的台风平均每年 4.1 次; 其中, 2019 年,18 号台风 过程降雨量最大, 为 321.3 毫米。岱山县境内水文情况复杂,地表水系不发育。海岸潮汐 属不规则的半日潮。岱山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及滑坡, 地质环境资源 主要有地质遗迹、地下水、石料矿等。2.地质灾害现状岱山县为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县, 区域内主要地质灾害类 型为崩塌和滑坡; 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 和降雨。 全县划定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43 处、面积 0.09 平 方公里, 受影响 88 户 218 人;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10 处,已 完成治理待核销 7 处,剩余 2 处小型崩塌、1 处小型滑坡, 威胁人数 0 人,威胁财产 210 万元。(三) “十三五”成效在县委县政府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正确领导下,各 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 广大基层干 部群众密切配合, 圆满完成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 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更加完善3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得到完善, 对全县 64 处隐患点 编制了应急预案。建成了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地 质灾害评估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完成一级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项目 10 个, 二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30 个,三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 38 个,从源头上防范了地质灾害 的发生。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 预警网络,群测群防队伍规模达 74 人。2.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显著实施全县地质灾害隐患“清零行动”和地质灾害除险安 居“三年行动”, 累计投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 6000 万元, 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61 处,减少受威胁人口 612 人。 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 54 处;核减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10 处, 减少受影响人口 39 人。3. 地质灾害预警避险能力逐步提高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42 次,预警信息近 1 万条; 编 制县、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 害风险防范区)应急预案 131 份, 开展应急演练 12 次, 参 演 510 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五个一”宣传行动进农村(社 区) 文化礼堂活动培训 16 次,参培 1800 余人次, 全面推广 “地灾智防”APP 一线使用,基层防灾意识、应急避险能力得 到明显提高。4. 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精度不断提升完成全县 1:50000 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修编了 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图系, 编制了岱山县地质灾害风险4区域划分报告, 为政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避让搬 迁、勘查治理和村镇规划,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损 失提供了依据。在全省率先完成岱山县衢山镇 1:2000 地质灾 害风险调查与评价项目,为实现高精度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提 供了岱山经验; 在衢山镇打水村地质灾害高风险防范区建立 了监测预警点,为灾前决策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和技术支 持。5. 地质环境调查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开展了舟山群岛新区火山列岛海域地质环境调查与评 价,调查范围覆盖整个绿色石化基地建设规划范围, 基本查 明调查区内浅层气的赋存特点、成因机制, 为重大工程安全 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持;完成岱山县 1:5 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 1:1 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与评价工作,基本摸清 了岱山县耕地土壤家底;完成了衢山岛幅 1:5 万区域地质调 查,地球科学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推进舟山海洋地质环境野 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 完成各类监测井建设 27 口,埋设 各类传感器 110 个;试点推进火山列岛浅层气监测,初步建 立国内首套海域浅层气调查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实施地下水 定期监测,为保护地质环境提供基础数据。(四) 面临形势与新要求“十四五”是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全面建成“湾区明 珠 · 自贸港城”的重要时期,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更高要求。5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 力。省委省政府更是明确提出要切实纠正和克服“不是地质 灾害点就不需要人员转移”的麻痹思想等“四种错误”思想, 努力提升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和地质灾害风险区风险管控 能力等三大能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明确提出要实现地质灾害防控精细化、预警监测精准化, 积 极构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长效机制目 标, 并部署开展县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党中央、 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既为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 要求。2.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我 县已实现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清零的目标,但是全县以丘陵 山地为主、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背景没有改变, 加之沿山地 段人口密集, 切坡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时有发生, 地质灾害 依然呈易发多发态势。从近年来的天气形势来看, 随着气象 规律发生变化, 各种极端天气, 特别是梅雨期持续降雨和台 汛期强降雨等的不利影响依然存在,台风、降雨、山洪、地 质灾害等链式灾害呈多发频发态势,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仍 然存在, 有效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的形势严峻复杂。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6受工作精度、技术方法和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及 对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和成灾规律认识不足等原因, 风险隐患 还不能及时识别。 针对短时强降雨、长历时降雨等不同降雨 类型的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研究和阈值总结研究还不够。 大数 据、地灾智防 APP 等数字化手段应用不够,尚未实现对地质 灾害数据的全流程掌上管理。 受台风、大雾等极端天气、 岛 际交通条件制约,外岛区域应急调查、应急处置、信息报送 等还不够及时。4.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基础信息提出新需求一是随着岱山县高水平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工程建 设项目加快落地,对地质环境基础信息的需求愈发迫切, 亟 待调查更全面、内容更详实、数字化程度更高的地质数据信 息;二是面临重大工程运行风险防控, 要求进一步加强地质 安全风险调查监测,提供基础安全信息。三、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的总体目标, 坚持“四个宁可、三个不怕”防汛防台工作理念, 坚决纠正和克服 “四种错误”思想, 实践解答“隐患在哪里”、7“地质结构是什么” 、“灾害何时发生”三个关键问题, 着力提 升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整体智治”能力,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不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现代化,持续改善地质环 境质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建设“四 个岱山”,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 障。(二)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把地质 灾害防治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 将人民群众生命财 产安全放在首位, 全面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提高地质灾 害风险早期识别、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预报预警能力, 努力 把地质灾害威胁降到最低程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根据各乡(镇) 不同地质环境特 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统筹资源,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 能力。有序推进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科普宣传、群测群防、 应急处置工作, 统筹兼顾, 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 协调推进。依法依规,合力防灾。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管理制度, 落实乡(镇) 主体责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 极性,合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科技创新,讲求实效。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优化整 合各类资源,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大数 据、物联网、 5G 等新技术融入到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地质环 境保护中,加快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向自动化、智 能化转变。8(三) 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全面完成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建立“一图一 网、一单一码,科学防控、整体智治”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 机制, 构建分区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新格局, 形成 “及时感知、科学决策、精准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 地质灾害防治新体系, 做到地质灾害隐患点即查即治、地质 灾害风险有效管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环境调查精度进一步提升,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 地质 资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明 显提高。到 2035 年, 实现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走在全市前列,地 质环境保护水平区域领先,支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更加有效。2.具体目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不断健全。深化建设“政府领导、 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防灾共同责任体系;强 化规划引领,推动“十四五”重点目标落地落实;加强源头 管控, 把地质灾害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等工作统筹谋 划,努力避免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夯实防灾基础体系, 深化“三区一点”管理,切实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和受 威胁群众保护自身安全能力。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精度大幅提高。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全 面完成, 开展中易发区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增设地质灾9害专业监测点、雨量监测站, 完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专业 监测网络。地质灾害预警应急能力全面提升。提高应急调查、应急 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强化地质灾害应急装备设备配备和应 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健全责任完备、措施得力、 配合有序、演练到位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加大地质灾害应 急预案演练, 实现灾险情及时有效处置, 应急处置能力全面 提升。地质灾害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落实地质队员 “驻县 进乡”行动, 协助开展应急值守、地质灾害“三查”、监测 预警和应急演练等工作,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开展多种降雨 条件下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机理研究, 建立海岛特色的地质 灾害- 降雨模型,动态调整降雨阈值,支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地质环境基础信息服务不断深入。开展区域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 为国土规划、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 础地质资料。 建成地质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服务重 大项目安全运行。10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重点指标体系序号类别指标单 位2020 年 现状2025 年 目标属性1地质灾害 调查监测县风险普查个01约束性2乡镇风险风险调查评价个12约束性3专业监测点个16约束性4雨量监测站个110约束性5预警应急影响 30 人以上风险防范区应急预 案演练覆盖率%/100约束性6综合治理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置率%/100约束性7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处/10预期性8数字管理“地灾智防”APP 使用率%55100预期性9地质环境 调查监测1:5 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29.1100约束性101:5 万水文地质调查km2/326.5预期性11地质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个/1预期性四、地质灾害“三区一点”划定及管控要求(一) 地质灾害易发区1. 科学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依据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等地质灾 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因素, 划定地质灾害易发 区,全县划分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三 个级别; 全县共划定 45 个中易发区,中易发区面积约 4.65 平方公里,分布于高亭镇和衢山镇;共划定 1 个低易发区, 低易发区面积 234.65 平方公里,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不易 发区面积 87.20 平方公里,分布于平原区。2.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管理要求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单元详细规划(包括村庄规 划) 、工程建设和农村建房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相关部11门和责任主体根据评估结论和建议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加强日常监管, 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对区内的地质灾害风险 防范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村庄做好巡查 和排查工作。(二)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1. 科学划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 结合重点城镇及重要工 程建设布局、旅游开发、农业发展、人类工程活动等特点, 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易损性大小及人民群众的危 害性大小,并突出地质灾害防治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全县共 划分为 8 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 约 2.45 平方千米, 其余均处于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将地质 灾害中易发区面积不小于 0.30 平方公里、区域内地质灾害风 险防范区影响人口不小于 30 人或区域内含有地质灾害重点 防治区的乡镇划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乡镇,共划定了 11 个地 质灾害重点防治村(社区)。2.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责管理要求应综合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区现状, 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 防网络及应急处置和救援系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 作,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加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防治监 督和管理工作。(三) 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1. 科学划定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12以岱山县 1 :5 万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乡(镇) 1 :1 万地质灾害易发区编图中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衢山镇 1 :2000 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为基础, 结合历年地质灾害 灾险情发生情况, 将上述区域及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发育 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等的村庄和人口集聚区作为主要调查 对象,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区域资料,采用定量和半定 量的方法进行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划分, 根据划分结果, 全 县现有 43 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影响人口218 人。2.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分类管理要求积极开展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动态更新和管 理,配合开展年度汛期地质灾害排除, 及时更新辖区内地质 灾害风险防范区信息; 将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纳入年度地质 灾害防治方案, 落实地质灾害防范管理责任人, 指导发放避 险明白卡,落实人员“安全码”,加强日常巡查排查和宣传教 育,做好风险防范区标示牌建设, 加强“智防 APP”在地质灾 害风险防范中的应用;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一区一阈 值”的研究与调整工作;在地质灾害风险程度相对较高的防范 区建立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 根据省政府发布的地 质灾害风险等级做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巡查及区内人 员撤离工作; 按照轻重缓急做好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的治理 工作。(四) 地质灾害隐患点1.及时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地形、地质、人类活动等,结合岩土体裂缝、塌方13等变形迹象, 按照发生地质灾害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可能性大的地点或区域及时确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点, 按照 危害程度划分为特大、大、中和小四个级别。2.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级管理要求按照“即查即治”的要求, 全力推进地质灾害分类处置。 对可以通过清坡、简单支挡等简易措施消除危害的,经有资 质的单位编制应急排险方案后,由所在地乡镇政府组织实 施;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应急治理消除危害的,经有资 质的单位编制应急治理设计方案后,报经本级政府同意后组 织实施, 经“即查即治”后仍认定为隐患的, 列入地质灾害隐 患点, 及时向社会公示。对切实有必要避让搬迁的,在尊重 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异地搬迁、土地整治、生态修复、 美丽乡村建设等, 加大扶持力度, 切实推进地质灾害风险防 范区内群众搬迁避让,从源头上降低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五、主要任务(一) 深化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体系1.持续全面摸清风险隐患家底全面完成岱山县 1:50000 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深入开展乡镇地质 灾害风险调查。充分运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物探、钻 探和山地工程等手段, 采用遥感调查、地面调查、测绘勘查、测试分 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重点地区高精度调查 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进一步摸清地质灾害风险底数,不断完善地质 灾害风险“一张图”。142.完善专群结合网络体系按照“专群结合,全面覆盖”的要求,结合实际推广运 行可靠、功能简约、精度适当、经济实用的普适化专业监测 设备, 实现重点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 化监测设备的应用,统筹水利、气象等部门雨量监测设备及 风险防范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情况等, 加密雨量站;继续加 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资金保障; 切实 提升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水平。3.强化地质灾害风险动态评估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划定的地质灾害风险防 范区、中易发区、重点防治区等区域, 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 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变化 情况, 落实防灾责任和防范措施, 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专栏一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调查。完成全县 1:50000 地质灾害风险普查, 完 成高亭镇 1:10000 1:2000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科学评价重点调查区 地质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建设。 大力推广应用安全、经济、实用的普适性 检测仪器, 建设覆盖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自动化专业监测预 警网络。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 5 个,新增山区雨量监测站 10 个,建立覆 盖重点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自动化专业监测网络。(二) 完善地质灾害预警应急体系1.提升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水平进一步完善舟山市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平台岱山县 子系统建设, 实现省市县三级系统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15一模型、互联互通。牢牢抓住降雨引发地质灾害这一关键因 素,在进一步收集历年降雨、地质灾害灾险情发生情况的基 础上, 动态调整降雨阈值,科学调整管控清单; 深化预警预 报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及时更新各级、各区域、各监测站点 防灾责任人,动态调整 APP、短信预警接收人,确保防灾指 令及时通畅,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到达。2.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机制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构建职责清晰、履职到位的地 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及地质手册,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健全灾前应急准备、临灾应急避险、灾 后应急救援的综合应急体系,严格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 灾情速报等制度。加强应急值守,及时开展应急调查、会商 和处置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3.提高地质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管理, 专业队伍 配备生命探测、土石方清理、个人防护等必要装备、器材, 并加强培训; 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周边的应急避灾 场所, 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及时供应;建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 专家库,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技术指导和政策咨 询;全面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各级应急预案规划期至少 组织一次演练, 重点防治区和重点防治乡镇每年开展一次演 练,切实提高山区群众应急避险能力。16(三) 强化地质灾害分类治理体系按照“即查即治”的要求, 全力推进地质灾害分类处置。 对可以通过清坡、简单支挡等简易措施消除灾害的,经有资 质的单位编制应急排险预案后, 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 对可 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应急治理消除危害的, 经有资质的单位编 制应急治理设计方案后, 报经县政府同意后实施; 经即查即 治后仍认定为隐患的, 列入地质灾害隐患点, 及时向社会公 示,并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工程治理或避让搬迁; 对切实有必 要避让搬迁的,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城市规划、 异地搬迁、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从源头上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专栏二 地质灾害分类治理体系工程地质灾害分类治理。灾害发生后,即查即治,经即查即治后仍认定为地 质灾害隐患的,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异地搬迁、土地整治、 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扶持力度,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 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四) 完善地质灾害数字管理体系做好“风险码”信息采集工作, 将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 信息、危险性区划信息、风险防范区信息、群测群防员信息、 监测预报预警信息、预警预案信息、排查巡查信息等全部纳 入“风险码”统一管理,进一步探索地质灾害“风险码”和 “安全码”在防灾减灾、人员撤离中的应用, 配合全省构建 集地质灾害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应急服务于一体的信 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大数据管理平台, 实现灾前、灾中、 灾后全过程动态科学管理。17( 五 ) 加强地质灾害专业支撑体系1.深化地质队员“驻县进乡”行动在现有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和应急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 上,进一步深化开展地质队员“驻县进乡”行动,安排地质 队员分期分批有序进驻海岛、山区等地灾防治薄弱乡镇, 第 一时间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持续发挥地质专业优势,形成专 业调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题培训和日常宣传相结合、“专 家治”和“群众防”相结合的“新专群结合”地灾防治新机 制。2.加强降雨阈值研究在前阶段降雨-地质灾害模型基础上, 不断收集降雨和地 质灾害灾险情资料,统计地质灾害精确发生时间与临近雨量 站降雨统计数值, 分析地质灾害发生与降雨历时、强度等的 关系, 对模型进行反演和优化, 动态调整触发斜坡失稳的降 雨阈值, 为精准预报预警地质灾害、有效指导人员撤离提供 支持。( 六 ) 深化地质环境信息服务体系1.深入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实施岱山县 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阐明区域内的岩石、 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工程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 互关系。 开展水文地质与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资源 数量和质量,支撑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2.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18在火山列岛区域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及野外观测, 探索并 初步创建地质环境野外综合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长期监测影 响工程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为海洋地质灾害预防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专栏三 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区域地质调查。实施岱山县(除衢山镇) 1:50000 陆域区域地质调查,调 查面积约 253 平方公里,实现全县陆域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水文地质调查。开展岱山县水文地质与地下水资源调查, 评价地下水资源 数量和质量,分析地下水储存量和水化学等动态变化特征及变化过程。舟山海洋地质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在火山列岛区域开展地质 环境调查及野外观测, 加强地质环境变化规律和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调查面积153 平方公里。六、规划保障措施(一)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 健全规划实施监 测评估机制、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监督考核机制,把规划 实施情况作为推进政府工作和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地 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工作负总责,要层层签订责任书, 完善逐级负责制。(二) 加强资金保障各乡(镇) 要统筹安排,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 保护资金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要根据本地实际, 适当增加安 排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要严格资金管理, 确 保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专款专用。要简化灾后地质灾害治理工 程预算外部分的申请程序,及时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19金,确保治理工程尽快开展。通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 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社会捐助、统筹采矿权出让所得等多 渠道筹集资金, 提高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投资保障水平和投 资效率; 切实加强投资项目及投资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实 行项目实施的绩效评价, 提高项目实施的成效。(三) 加强监督考核建立规划实施监测和动态评估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明 确任务分工, 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 总结评估,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进一 步完善从业单位诚信体系减少,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抽 查。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四) 加强宣传教育以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地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及本规划为主要内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 教育和公益活动, 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和环境保护意识, 充分 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与主动性,在全社会营造更加理解支持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 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七、附则本规划由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十四五”规划文本、附图及附表组成。本规划由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解释。20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21附表 1 岱山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序 号编号位置类型坐标规模稳定性威胁对象危害 程度建议采取(已采取)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完 成时间备注东经北纬体积 ( m3 )等级威胁户 数(户)威胁人 口(人)威胁财产 (万元)1330921020043岱山县衢山镇岛万线(劈开山 段) 道路边坡崩塌122°1731.430°2630.25小型基本稳定000低工程治理2020.11.19已治理未核销2330921020045岱山县长西村上船跳 30 号屋后崩塌122°1551.730°1447.63小型基本稳定3550低工程治理2020.11.17已治理未核销3330921010019岱山县倭井潭村兴居路滑坡122°1749.530°1525.450小型基本稳定2280低工程治理2020.11.17已治理未核销4330921010020岱山县秀北村顾家 4 号滑坡122°931.830°1045. 1100小型基本稳定2660低工程治理2020.11.18已治理未核销5330921020046岱山县小衢村蓬莱一支路 121 号村道崩塌122°179.730°2638.25小型基本稳定00100低工程治理2020.11.19已治理未核销6330921020047岱山县衢山镇瀛洲社区人民路 102 号屋后崩塌122°1747.930°2711.85小型基本稳定410200低工程治理2020.11.19已治理未核销7330921010021岱山县浦港路 117 号西侧道路滑坡122°2512.630°2557.810小型基本稳定0020低工程治理2020.11.19已治理未核销8330921020048衢山岛渔线辅逸亭下道路边坡崩塌122°2048. 1330°2620.03200小型欠稳定00100中等工程治理2021 年未治理9330921020049衢山镇打水村网场东侧边坡滑坡122°1714.0030°2543.002000小型欠稳定0030小工程治理2021 年未治理10330921020050高亭镇闸口公墓边坡崩塌122°1124.7630°1517.85300小型欠稳定0080小工程治理2021 年未治理合计2678112372022附表 2 岱山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一览表序号编号所属乡省/市数名称影响户数(户)影响人数(人)影响财产(万元)1330921FF0001高亭镇省库板井潭村联合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后不稳定斜坡防范区101502330921FF0030高亭镇省库南蒲村西闸口 32 号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13553330921FF0032高亭镇市库石马岙梅沿一弄 39-42 号、创新路 1-3 号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471654330921FF0033高亭镇省库石马岙创新路 27-32 号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37535330921FF0034高亭镇市库板井潭村里鲎山 16 号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1226.56330921FF0035高亭镇市库陆家岙 18 号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15457330921FF0036高亭镇市库黄官泥岙村区域 51 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1046.58330921FF0037高亭镇市库南峰村南峰路 335-339 号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29116.259330921FF0038高亭镇省库小蒲岙村 48 、51 、52 号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3467.7510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岱山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docx)为本站会员(山***)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