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二五”规划.docx

    • 资源ID:97745622       资源大小:316.28KB        全文页数:1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二五”规划.docx

    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二五”规划二一一年三月目 录前 言51 概况71.1 自然概况71.2 气象水文81.3 社会经济102 水利发展形势112.1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112.2 水利发展现状192.3 薄弱环节及主要存在问题222.4 面临形势233 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263.1 指导思想263.2 规划原则263.3 发展思路274 规划目标304.1 规划依据304.2 规划范围314.3 总体目标314.4 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324.5 分项目标335 主要建设任务385.1 防洪除涝385.2 水资源供给405.3 水环境保护405.4 城市供水415.5 城市排水415.6 农村水利41 3 5.7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426 “十二五”实施重点项目436.1 防洪除涝工程436.2 水资源供给536.3 水环境保护546.4 城市供水586.5 城市排水586.6 农村水利617 水利信息化建设628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639 环境影响分析669.1 环境保护目标669.2 环境质量现状669.3 环境影响分析669.4 环境保护措施669.5 分析结论6710 建设投资和资金来源6810.1 投资需求6810.2 投资政策与资金来源6811 保障措施80 4 前 言“十二五”(2011-2015 年)时期, 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也是苏州市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水利作为国民 经济的基础产业, 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更好地服务建设苏州 市 “三区三城”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总目标,水利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相协调, 创新发展思路, 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 增强污水处理能力, 促进水生态环 境改善, 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和发展, 以水利现代化支 撑和保障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国家、省以及苏州市关于“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法规、 政策,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在 近年来开展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河网 水系总体规划、阳澄淀泖区防洪除涝规划、苏州市区污水工程专项规划、苏州 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新农村水系规划等一批规划研究成果, 并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 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相关要求, 苏州市水利(水务) 局会同江苏省太湖水利 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苏州市“十二五”期间水利、水务发展规划。为科学编制苏州市水利(务) “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切实 有效指导“十二五”期间的水利、水务建设, 苏州市水利(水务) 局多次组织规划编 制组到基层进行调研, 研讨规划思路, 理出规划实施重点, 并分别召开所辖县市、区 以及征求老专家专题座谈会, 为规划编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 结合苏州 市水利、水务的特点, 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 着力发展安全水利、资源水 利、环境水利和民生水利,努力实现建设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 城市供水和排水、民生水利以及水利发展服务等六大体系的规划目标。“十二五”规 划重点内容是评估“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 分析“十二五”期间水利、水务发展所 面临的形势及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提出“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总体目标,围绕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总目标实施支撑其发展的重大项目,并根据实施 计划进行相应投资估算。 5 苏州市“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规划由苏州市水利 (水务) “十二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报告)、苏州市水利 (水务) “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 划纲要)以及附件(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简介) 组成。 规划纲要是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组成部分, 是全市“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水利领域的落实、延伸, 是苏州市“十 二五”期间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报告是规划纲要的详细说明, 并增加了水利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容。附件包括重点工程项目介绍及主要附图附表, 重 点阐述“十二五”期间骨干工程实施内容、实施效果, 增强项目的认可度, 为重点项 目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十二五”规划是一项计划性的管理规划, 既涉及规划、建设、水资源、工程管 理等 “十二五”期间的工作内容,又涵盖各县级市 (区) “十二五”期间实施重点, 范围广、内容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得到有关领导、专家热情的指导和帮助, 以及 县级市(区) 水利局热情配合,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6 1 概况1.1 自然概况1.1.1 地理位置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东北部,东与上海市接壤,南连浙江的嘉兴、 湖州,西及西南与无锡毗邻,北濒长江。全市位于北纬 30°4732°02、东经 119° 55121°20之间,包括常熟、 张家港、昆山、吴江、太仓 5 个县级市以及平江、 沧浪、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7 个区,总面积 8488 平方千米,占江苏省总面积的 8.27%。1.1.2 地形地貌苏州市地处长江、太湖的下游, 属太湖平原地区, 全市地势低平, 地形呈西北高、 东南低, 沿江高、腹部低。地面高程一般在 3.55.0 米(镇江吴淞高程, 下同),低洼 地的最低点高程在 2.0 米以下;西南部多丘陵,全市最高点穹隆山主峰高 351.7 米。 根据地貌特征,划分为平原、水面和丘陵三种类型。其中平原约 4660 平方千米,占 全市总面积的 54.9%;水面约 3607 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 42.5%;丘陵约 22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 2.6%。1.1.3 河网水系及水利分区苏州境内河道纵横, 湖泊众多, 河湖串连, 是著名的江南水乡, 有各级河道 21454 条, 大小湖泊 323 个。流域河道有望虞河、太浦河, 分别在境内北部、南部穿过; 流 域内区域交往河道苏南运河在苏州西侧纵横南北; 其余境内河道主要有张家港、十一 圩港、常浒河、白茆塘、七浦塘、杨林塘、浏河、吴淞江等。境内除太湖外, 较大的 湖泊有阳澄湖、澄湖、淀山湖、独墅湖、元荡、金鸡湖等。根据水系、地形地貌等特征, 全市分成新沙区、虞西区、阳澄区、淀泖区、滨湖 区和浦南区等六个水利分区 (以下水利分区不含长江、太湖水域面积)。新沙区又称沙洲自排区, 南以南横套河和盐铁塘为界, 东、西、北三面滨江, 属 张家港市辖范围,面积 447.5 平方千米。虞西区是太湖流域武澄锡虞高片的一部分, 位于南横套河和盐铁塘以南,望虞河 以西,苏锡分界线以东,分属张家港和常熟两市,面积 516.8 平方千米。 7 阳澄区属太湖流域阳澄淀泖区, 位于望虞河和苏南运河以东、娄江和沪宁铁路线 以北,涉及苏州市区、昆山、太仓和常熟等,面积 2537 平方千米。淀泖区属太湖流域阳澄淀泖区, 位于太湖下游, 娄江、沪宁铁路以南,太浦河以 北,涉及苏州市区、昆山、吴江等,面积 1500 平方千米。滨湖区属太湖湖区, 位于江南运河以西至太湖, 包括太湖湖区的西山等岛屿, 涉 及苏州市区、吴江,面积 668 平方千米。浦南区属太湖流域杭嘉湖区, 位于太浦河以南, 与浙江省交界, 属吴江市辖范围,面积 553.1 平方千米。1.2 气象水文苏州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向北亚热带南部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北大陆冷气 团侵袭, 盛行偏北风, 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受海洋气团控制, 盛行东南风, 气候炎热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干湿冷暖是本地区最大的气候特点。1.2.1 气温全市多年平均气温 15.7 度, 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为 2.1 度。年平均气温在区域内 的分布大致随纬度而变化,南高北低,南北差异为 0.9 度。月平均气温以 7 、8 月份 为最高, 约在 27.529.0 度之间; 1 月份最低, 月平均气温为 2.03.5 度。日最高气温 39.2 度, 日最低气温零下9.8 度。常年平均日照时数 1942.5 小时, 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 天。1.2.2 降水量苏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 19562000 年)为 1086.3 毫米,最大年降水量 1554 毫 米,最小年降水量 600 毫米,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多年平均汛期 5 9 月降 水量 641.7 毫米, 占 60.7。降水特点是春夏之交多梅雨, 夏末秋初多台风, 即汛期 57 月中旬易受梅雨侵袭, 7 月下旬9 月多热带气旋暴雨, 易造成洪涝灾害; 非汛期常持续干旱,往往会形成旱灾。1.2.3 蒸发量全市有苏州、枫桥、西山和瓜泾口四个蒸发站, 多年平均蒸发量( E601 蒸发器)938 毫米,其中汛期 59 月蒸发量 552 毫米,占全年蒸发量的 58.8%。 8 1.2.4 潮位与水位苏州境内的长江河段距海口近, 感潮强, 全年绝大部分时间均处于潮流界内。潮 型为非正规半日浅海潮, 潮位每日两涨两落, 并有日潮不等的现象, 高高潮位与低高 潮位相差较大, 潮差大小在年内分布均匀, 具有河口段的特征。苏州段潮位的高低与 上游下泄径流大小的关系并不密切, 而主要由天文潮的大小决定。历史上出现的高潮 位一般发生在台风影响所造成的壅潮增水与天文大潮相遇时,浏河历史最高潮位达 6.46 米。太湖多年平均水位 3.11 米, 历史最高水位 5.08 米, 历史最低水位 1.78 米。苏州 站多年平均水位 2.83 米, 汛期(510 月) 多年平均水位 2.94 米, 历史最高水位 4.37米,历史最低水位 1.89 米,市区警戒水位 3.50 米。1.2.5 水资源量苏州常年雨量丰沛, 但由于蒸发量较大, 降水量中只有 20%形成地表径流, 本地 产水少,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为 35 亿立方米。2009 年全市本地水资源总量为 44.47 亿立方米,而总用水量为 76.72 亿立方米,本地降雨产水远不能满足用水需要。苏州本地产水少, 但过境水量丰富, 主要为通过沿江河道引长江水和太湖通过望 虞河、太浦河下泄的水量, 过境总水量达 6080 亿立方米,加上本地产水, 苏州多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约 100 亿立方米。1.2.6 水环境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 数和化学需氧量,影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氨氮。根据 2009 年度苏 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全市 26 条骨干河流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水质较好的河流为太浦河和一干河, 水质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为十 一圩港和张家港河; 市区外城河水质自 2006 年起呈好转趋势,内城河水质自 2007 年起呈好转趋势,市区河流水质与 2008 年基本持平。全市湖泊污染主要为富营养化。 2009 年, 太湖、 尚湖水质较好, 总体水质基本 达到水域功能类别类水要求, 但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总氮和总磷指标存在超过类 水质标准现象;独墅湖、阳澄湖和金鸡湖总体为类水体,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 磷。 9 2009 年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3.5%,农村地表水达标率 82.0%。据 苏州市水资源公报显示, 全市 190 个水功能区 286 个监测断面, 溶解氧 DO、高锰酸 盐指数 CODMn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氨氮 NH3-N 和挥发酚 FN 的超标率分别为 34.2% 、38. 1% 、26. 1% 、52.0%和 0. 1%,其中 BOD5 和 NH3-N 较 2008 年略有上升。 286 个监测断面中类和类水断面占 25.9%,类水断面占 15.0%, 类水断面占 14.3%,劣类水断面所占比例为 44.8%,河网中的主要污染物为 NH3-N 和 CODMn。全市共有 12 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源地水质较好, 符合安全饮用水 质,取水口水质达标率为 100% 。全区地下水水质较好, 13 项指标中有 12 项达到地下水类标准,水质保持稳定。1.3 社会经济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历来是我国文化底蕴深 厚、经济发达、人民富庶、城镇密集的鱼米之乡。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建设和发 展,现今苏州又以现代城市和工业文明誉冠华夏。苏州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高速增长的经济大市、开放型经济的前沿地区、 城乡统筹的开拓先驱。 2009 年 GDP 总量和人均量仍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在全国 竞争力排名中成长竞争力年度排名第 3,综合竞争力年度排名第 7,为全国地级市中 综合竞争力最强市, 所辖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 5 个县级市跻身于全国百 强县前 10 名。2009 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再创历史新高, 达 82.27 亿美元。全年新增 5 家投资性 公司、 11 家独立研发中心、 8 家创投企业等具有总部经济业态的外资项目。世界 500 强企业中有 134 家落户苏州。目前市区经济与张家港的规模经济、常熟的专业市场经 济、昆山的外向型经济、吴江的民营经济、太仓的港口经济等六大经济板块并驾齐驱。截至 2009 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 633.29 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740 亿元,地 方一般预算收入 745.18 亿元。苏州在占全国 0.09%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国 2.2%的国内 生产总值。 10 2 水利发展形势2.1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是苏州市在巩固小康建设成果、 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 而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新的发展阶段。 五年来, 苏州水利、 水务保持较好发展态 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积极践行持续发 展的治水思路,全面推进全市水利、水务现代化建设,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在继续巩固流域、区域防洪标准的同时, 完成苏州城市中心区防洪工程建设,扎实推 进城市雨水管网等排水设施建设,城市中心区防洪能力达到200 年一遇;以饮用水源 地保护、节水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的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以太湖水环 境综合治理为契机, 加快推进东太湖整治工程, 切实加强城区水环境、阳澄湖综合治 理等,局部地区水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以城市供水安全为目标, 加快供水工艺提标 改造, 实现区域供水, 全面提升供水质量; 以污水处理厂新建、 扩建或提标改造为重 点的城市水务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以河道疏浚、节水 灌溉等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加快实施; 依法行政能力、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得 到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 全市水利、水务累计投入资金约 147 亿元。凭借已 建工程, 水利在抵御水旱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稳步推进防洪工程建设, 防洪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1、巩固提高长江防洪、抗风浪能力,稳定河势主要是完善干流堤防达标工程,张家港部分堤段按 100 年一遇标准建设,太仓迎风 顶浪段进行抗风浪加固,继续实施河势控制和崩岸守护工程。“十一五”期间,张家港 重点实施朝东圩港至渡泾港段江堤改建、南通灰厂场段江堤加固、华兴灰场段主江堤护 坡、 双山洲堤除险加固等工程;常熟进行江堤达标续建工程;太仓实施“海塘达标建设 纪念碑”以北及杨林口南北侧长江主江堤迎水坡加固工程。沿江三市结合通江河道整治, 实施沿江口门控制工程,有朝东圩港枢纽工程、双山南、北闸翻建工程、海洋泾和荡茜 河江边枢纽等。为控制河势和防止崩岸,相继实施六干河口防护、老海坝节点整治、应 急抛护工程以及白茆小沙边滩整治等工程。累计完成计划投资 11.2 亿元。 11 2 、抓住太湖综合治理的契机,巩固区域外围防洪屏障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 全面推进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工程项目可研报 告、初步设计先后得到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批复。目前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各项目 建设全面推进,“十一五”期末完成投资 15 亿元。配合流域机构、省水利厅开展以提 升望虞河引江济太能力, 稳步推进解决望虞河西岸地区 (虞西区、新沙区) 排水出路 为重点的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其中走马塘拓 浚延伸工程已于 2009 年 10 月开工建设。重点实施环太湖大堤路堤结合工程,完成吴江市环太湖大堤堤顶防汛道路工程 25.2 千米、 苏州高新区环太湖大堤加固工程和道路 25 千米、 吴中区环湖大堤堤顶防 汛道路 1.94 千米;改造黄墅港、北港、新麓港入湖口门控制工程以及移建北渡水桥 套闸、席家河闸等, 实施胥口水利枢纽复线船闸、铜坑配套闸续建、 望亭段太湖大堤 节制闸改造等, 进一步完善、巩固太湖堤防防洪能力。此外, 相城区实施环漕湖堤防 加固,提高望虞河东岸堤防防洪能力。 累计完成计划投资 3.6 亿元。3、有序推进区域治理骨干工程前期工作,重点实施淀山湖防洪工程“十一五”规划区域治理骨干工程有:七浦塘整治工程、白茆塘整治工程、杨林 塘整治工程 (交通部门负责实施)、永昌泾工程、金墅港整治工程、长牵路港开通工 程、牵牛河整治工程和淀山湖防洪大堤工程。 围绕规划目标和工程布局, “十一五” 期间, 全面推进以上骨干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其中长牵路港开通工程和淀山湖大堤工 程初步设计获得水利部的批复, 七浦塘、白茆塘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得到省发改委批 复,永昌泾工程项目论证通过专家评审。根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 的机遇,实施完成淀山湖防洪堤续建工程和长牵路港开通工程等; 建设完成七浦塘(荡 茜河)江边枢纽、永昌泾节制闸。4 、以城市中心区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防洪建设,中心城区防洪 标准达到 200 年一遇“十一五”期间城市中心区相继完成了青龙桥河、大龙港、澹台湖、胥江等十座 枢纽工程以及外围防洪闸,形成大包围, 实现了 “十一五”防洪建设目标, 达到 20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园区、高新区、相城区和吴中区等也按照苏州城市防洪规划, 有 序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累计完成投资 6.7 亿元。 12 切实推进城市排水(雨水系统)工程的建设。加快实施城市中心区雨水泵站工程, 结合城市道路改造以及沧浪、平江、金阊新城的建设, 实施雨水管道以及泵站的建设, 优化了城市雨水系统排水方式,巩固、提高城市管网排水标准,累计完成投资 30 亿 元。下辖各县级市均编制完成了城市防洪规划或水资源综合规划,“十一五”期间已 按照规划逐步推进。5、加大县级市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实施力度“十一五”期间, 加大了县级市河道疏浚整治等重点水利地方基建项目的实施力 度。相继实施了常熟市海洋泾整治工程、金泾塘城区段拓浚工程;太仓市湖川塘十八 港以西段整治工程; 张家港市东横河边界段拓浚工程; 昆山市师姑泾、木瓜河整治工 程; 吴江市三里塘河道工程; 吴中区苏东运河整治二期工程、张家浜整治工程、箭泾 河整治工程、北塘河整治工程等。累计完成投资 5.2 亿元。二、 有序推进沿江河道整治,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1 、扩大引江,提高区域引排能力积极利用长江优质水源,加强沿江河道整治。“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了张家港 市朝东圩港、环城河整治工程,常熟市海洋泾整治工程,进一步增加引长江水能力, 提高部分地区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2、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在增加水资源供给能力的同时,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城市建设。张家港、 昆山、吴江市已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苏州市区、常熟市、太仓市被命名为江苏省节 水型城市。在全市火电、化工、纺织、冶金、建材、食品、造纸、机械行业开展了节 水行动,实施 268 项节水技改项目,年节水量达 6400 万立方米;张家港市被列为全 国县级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三、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应急水源地建设;结合河网整治改善部分地区 河网水环境1 、围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水源地建设及保护是重中之重,尤其 2007 年太湖“蓝藻事件”之后, 苏州市进 一步加大饮用水应急水源地建设及水源地保护力度,从源头上保障供水安全,积极开 13 展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的环境整治、 生态清淤以及蓝藻打捞等应急治理措施, 保障了 区域供水安全。结合长江、太湖和阳澄湖等三大饮用水源地特点及周围环境, 通过设臵水源地卫 生防护带, 合理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并在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建设防护拦网, 实施水源地 生态修复等措施, 水源地水质、取水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水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 强。 完成了金墅港水源地一、二期4 平方千米的生态清淤;昆山阳澄东湖 0.2 平方千 米的湖体清淤,建立了傀儡湖水源生态保护圈, 实施退耕(窑、渔) 还湖, 扩大水面 3000 亩,建成 10.6 千米环湖人工湿地;常熟尚湖湖体清淤。西太湖养殖围网全部拆 除,东太湖的养殖面积压缩到 4.5 万亩,阳澄湖养殖面积压缩到 3.2 万亩,并实施了 生态放养。2 、加强应急水源地建设,提高供水应急能力按照江苏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加快应 急水源地建设,各县级市(区) 基本确定了应急水源地建设方案。“十一五”期间, 通过入阳澄湖清水通道建设、减少围网养殖面积、加大引入长江水力度等综合措施, 不断改善备用水源地阳澄湖水质。在阳澄湖第二水源地水质达到饮用水源标准之前, 利用“引江济太”的有利条件,建设西塘河应急水源工程,实施了规模为 60 万立方 米/日的应急取水泵站,可应对太湖突发大规模蓝藻事件,保障苏州市区供水安全。张家港市规划一干河作为应急水源地,总蓄水量约 305 万立方米, 有效蓄水量约 241.5 万立方米。 常熟市规划结合福山水道南岸边滩整治,加快总库容 561 万立方米 的应急水库建设。太仓市将长江白茆口至新太海汽渡 2000 米岸线和浏河三井村至上 海界的 6500 米岸线列入水源及生态保护岸线, 规划建设总库容为 1742 万立方米的避 咸调节储备水库。 吴江市利用太湖围垦地退渔还湖的有利时机, 在太湖中规划建源水 水库。 昆山市长江引水工程的水源取水口位于常熟市滨江水厂取水口下游 50 米处, 规划日供水能力 90 万吨,其中一期工程日供水能力为 45 万吨。此外,编制了苏州市地下备用水源应急利用规划,在确保不引发地质灾害的 前提下,把地下水资源作为水厂的备用水源,进一步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水平。3、加强水源地实时监测,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十一五”期间,水功能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及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14 以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了水质监测站点布设, 扩大水质指标监测 范围, 初步实现水质监测现代化, 提高了预警和防控能力。 对水源地水质实行自动站 实时监测、人工常态监测和湖体巡测,县级市以上水源地水厂取水口均安装了 24 小 时自动监控系统, 并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 建成了国内首个内湖水质气象综合浮标站 和金墅港、渔洋山、上山村“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蓝藻水华的实时监控, 每年 4- 10 月对太湖苏州水域蓝藻及湖泛实施监测,对水源水质疑及藻类生长情况进 行跟踪监测。4 、结合河道疏浚整治, 实施调水引流, 局部地区河网水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完善、畅通城区水系, 对城区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利用西塘 河引水进入城区,通过城区分片引水泵站,进行调水引流,促进河网水体有序流动, 改善城区河网水环境。随着朝东圩港、海洋泾等通江河道的实施, 在增加沿江地区引 排能力的同时,也可积极利用优质的长江水和良好的沿江水系, 合理调度运用, 增加 水体流动, 为改善张家港市城区、常熟城区水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结合各乡镇的新 农村建设水系规划, 进一步完善河网水系, 以河道畅通工程为重点, 加快农村河道综 合整治,改善农村水环境。 全市 190 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上升 10 个百分 点。四、 实施供水水厂扩建和管网互通工程, 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城市供水是城市重要公用事业的基础设施, 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 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保障措施。“十一五”期间围绕区域供水的目标,改造供水水厂 处理工艺, 新建、扩建供水水厂, 构建了区域供水管网互通工程, 提升供水水质, 保 障区域供水。1 、全面实施供水水厂提标改造,提高供水质量在确保饮用水源地良好取水条件的同时, 进一步加快净水厂工艺改造, 保证水厂 供水能力及出厂水质。对 2006 年前建成的白洋湾水厂、新宁水厂、横山水厂、度假 区水厂、园区水厂、吴中水厂、吴中新水厂、金庭镇水厂等 8 座净水厂(供水规模 147 万立方米/日),增建净水工艺设施或对落后的工艺设施进行技术改造。 “十一五” 期间, 共投入资金 5.16 亿元。2 、有序推进水厂建设, 增强供水能力 15 进一步加快新(扩) 建净水厂建设, 满足城市供水能力与城市总体发展相适应。 “十一五”期间,市区新(扩)建相城水厂、新区二水厂、横山水厂、吴中新水厂、 金庭镇水厂等 5 座净水厂, 新增供水能力 78 万立方米/日。 新(扩) 建水厂累计投入 资金 10.50 亿元。3、以区域供水为目标, 加快供水管网系统建设根据“统一规划布局、分片联网供水”的供水原则, 苏州城区供水管网建设打破 行政区划, 充分利用已建成供水管道资源, 建设分片联网的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区域 集中自来水普及率达 94, 基本实现了供水管网全覆盖。“十一五”期间, 共计投入 供水管网建设资金 15.59 亿元。五、 加大污水处理建设力度, 全面提升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1 、升级改造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实施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十一五”期间,全 面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完成除磷脱氮提标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 “十一五” 制定的规划目标。加大了污水处理力度, 建成污水处理厂 102 座, 达到 281 万吨/日, 农村建成生活污水独立处理设施 400 多个。苏州中心城区实施了福星、娄江污水处理 厂二期扩建工程,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 36 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 90%。2、完善配套管网建设, 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加大主次干道雨水管网提标改造力度, 结合主次干道改造同步进行提标改造; 结 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配套污水管网建设, 实施污水支管到户工程建设; 结合市 区老街巷、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工程, 以及平江、金阊、沧浪新城建设、轻轨工程和 火车站综合整治工程等实施雨、污水改造,切实加大污水管道建设力度。3、加快污泥处臵, 避免二次污染随着污水产生量的逐年增加和污水处理设施的不断完善, 苏州市区污泥产生量也 是逐年递增。 据统计,市区 2006 年共产生污泥量 12.76 万吨,2009 年增至 22.14 万 吨。“十一五”期间, 市区逐步提高污泥处理水平,避免二次污染。4、有序推进再生水资源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水资源利用, 全市再生水利用量约 18 万立方米/日, 再生水资源主 要用于冲洗脱水机滤带、景观用水、绿化、电厂冷却水循环等。 16 六、 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水利大发展围绕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等问题, 大力开展农村水利建设。 “十一五” 期间, 苏州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注重实效抓建设,环环紧扣强管理, 在农村水 利工作上亮点凸现, 许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 决, 农村河道基本完成一轮疏浚, 小型农田水利全面加快建设, 围绕现代农业有计划 实施灌区改造, 全市基本形成了“挡、排、引、降”的水利工程体系,促进了农业发 展、农民增收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1 、省内率先完成农田水利规划坚持以规划为龙头, 不断强化水利规划工作, 在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乡镇水系 规划的基础上,全市各地率先完成了市、区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扎实基础, 同时为争取全国重点县建设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建设提 供了依据。2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随着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等市区域供水工程快速推进和 相城区北部供水建设, 将大多数镇村水厂统一并入区域进行供水, 全市农村自来水供 水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 供水保证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等 市的农村饮水安全达到 100%。3 、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全市共投入资金 11 亿元, 疏浚各级河道 1.3 万条, 完成河道绿化 1387 千米,农 村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提前一年完成计划任务, 并建立完善农村河道的轮浚机制。通过 整治,全市共改善排涝面积 410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123 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 12 万亩,增加土地复垦 9486 亩,绿化河道 1387 千米,植树 296 万株。4、农村河道畅流工程成效明显针对河道填、堵,引排不畅、水质恶化的情况。“十一五”期间实施了拆坝建桥 河道畅流工程。全市累计投入资金 3 亿多元, 拆坝 3244 处, 建桥 ( 涵 ) 2564 座, 通 过拆坝建桥等畅流工程的建设, 河道引排功能和水环境状况都有明显的改善。张家港 市、昆山市已经提前一年全面完成畅流工程建设任务。 17 5、全面开展河道长效管理全市已拥有河道长效管理机构 368 个,形成了完善的长效管理体系, 每年落实经 费超过 1 亿元, 逐步实现了“投入公共化、保洁市场化、装备现代化、宣传经常化、 考核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的“六化”目标,这一成功的“苏州经验”在全省得到肯 定和推广。6、全面推进圩区达标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圩区达标建设,通过联圩并圩、整治河道水系、加高加固圩堤、 建设闸站工程, 建成 200 亩以上农村联圩 652 个, 完成加高加固圩堤 629 千米, 更新 改造排涝站 459 座 3.4 万千瓦,更新改造圩区三闸 453 座,建设护岸 671 千米。7、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十一五”期间共建设防渗渠道 343 千米,受益面积 9.97 万亩,建设喷滴灌溉 面积 0.98 万亩, 更新改造灌溉泵站 285 座 5083 千瓦。 完成张家港、吴中区等部级节 水灌溉项目和张家港、常熟、太仓、吴江、相城9 个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七、持续深化水利改革, 进一步加强水利管理持续加强依法管理。 以依法行政为第一抓手, 以法制建设为基础, 以规范执法行 为为重点, 完善水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水法规的普及和宣传, 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一 是立法工作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起草和出台了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苏州 市蓝线管理办法、苏州市中心城区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苏州市节约用水管理办 法、苏州市城区排水分类管理办法、苏州市节约用水条例等法规和管理办法; 二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 提高全社会的水法律法规意识。三是推进水行政执法责任制,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的规定、要求, 明确了执法程序、标准时限和相 应责任;四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加大了对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 十一五”期间, 以水功能区管理为重点, 加强水资源保护措施。 加强监测,重点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对太湖、阳澄湖进出河道水量、水质同步监测, 及时掌握水质动态。控制入河污染物, 执行入河排污口设臵论证, 依法审批, 使排污 口管理从无序为有序管理; 实施水生态修复试点, 通过生态修复措施, 进一步消减水体中的污染物, 改善入湖河道水环境。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规范了浅层地下水开发 利用行为, 按照“先规划、后开采”的原则, 各市、区先后完成了浅层地下水开发 18 利用评价报告,对在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过程中的取水许可审批权限、凿井、发证、 计量等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做到按计划开采。水利工程管理全面加强。 一是规范水管单位管理,推进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现代化,“十一五”期间,沿江三市的水管单位都获得了国家级水管单位称号;二是 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引进竞争机制, 深化人事、 分配制度改革;三是规范河道建设项目管理, 保证河道工程的安全完好, 保障防洪安 全。水利建设管理逐步完善。 强化和完善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 同管理制、 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和竣工验收制等规章制度。完善防汛调度系统,提高防汛防旱科学化水平。 实施实时水雨情和历史水文数据 库及工情数据库系统, 防汛防旱远程视频系统。完善信息共享、传输迅捷的水情、雨 情、工情、灾情信息平台,实现省市县防指视频会商。八、加强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水利服务水平创新水利发展思路。 围绕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 的协调发展, 调整水利规划思路, 积极推进资源水利的规划体系建设, 突出加强河道 湖泊的管理与保护;大力推行城乡河道长效管护制度, 推进河湖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与 标准化。加大水利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 实施“科技兴水”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 强化 科技管理。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水利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与 优化,为苏州市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许可效率;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 增强网站功能; 组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培训, 增强政务公开意识。2.2 水利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的持续建设, 苏州市已初步形成防 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 城市供水和排水、农村水利以及水管理服务保障 等体系, 为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一、 防洪减灾

    注意事项

    本文(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二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山***)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