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舟山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 .doc

    • 资源ID:97745779       资源大小:1.08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舟山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 .doc

    舟山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目 录前 言1一、发展基础2(一)工业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主导作用更加突出2(二)产业结构加快优化,船舶产业集群异军突起3(三)技术改造逐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4(四)经济素质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开创新局面4二、战略安排6(一)面临形势6(二)总体战略10三、产业结构15(一)船舶工业15(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17(三)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18(四)海洋新能源产业20(五)临港装备制造业20(六)临港化工产业21(七)海洋电子信息产业21(八)海洋新材料产业22(九)其他优势产业22四、空间布局23(一)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23(二)打造工业发展大平台28五、重要举措31(一)重大项目推进行动31(二)龙头企业培育行动32(三)产业集群提升行动33(四)技术创新引领行动35(五)企业管理优化行动37(六)节能减排攻坚行动38(七)内外市场拓展行动40(八)“两化融合”推广行动41六、保障措施42(一)加强产业政策保障42(二)加强人才资源保障44(三)加强生产要素保障45(四)加强规划实施保障47II前 言工业是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的重要支柱,是推动舟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快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发展的主线,其本质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是转型升级的主要领域和重要推力。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指出:“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按照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的总体规划和中共舟山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部署,结合本地工业实际,编制实施舟山市“十二五”转型升级规划,对于积极应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临港大工业,走出一条具有舟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创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编制依据是: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讨论稿)、浙江省“十二五”建设工业强省规划。规划编制时,与舟山市各有关规划作了必要的衔接。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本规划是舟山市“十二五”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工业转型升级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工业经济工作、尤其是落实工业布局和安排重要资源的主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舟山市工业领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着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尽力克服市场和要素的明显制约,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工业经济发展上新台阶,有力支撑全市现代化建设。(一)工业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十一五”时期全市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3%,比全省平均增长率高6.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2010年工业总产值1197亿元,工业增加值213.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倍和2.5倍。五年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73亿元,年均增长29.7%。工业出口年均增长率高达67.6%,累计引进工业类合同外资3.2亿美元;201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达51.6亿美元。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明显增强。五年间工业增加值对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达44.6%,2010年生产总值的工业比重为45.1%;在工业的有力支撑下,“十一五”时期舟山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居全省首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2010年工业从业人员18.6万人,比2005年增加2.5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27.9%。工业有力促进了现代农渔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对外开放格局,带来经济和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二)产业结构加快优化,船舶产业集群异军突起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导向,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取得较大进展。以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石化为主的临港工业快速发展,形成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十一五”时期临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2010年临港工业总产值9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7.5%。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重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42.5%提高到2010年的77.6%。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临港石化工产业实现突破,以风电为主的海洋新能源产业起步成长;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改造提升,2010年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61.4亿元。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发展,建成全省最大、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2010年船舶工业总产值548.9亿元,是2005年的9.4倍,一跃成为全市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船舶工业基本形成集船舶设计、建造、修理、拆解、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迅速形成产业集群优势。造船能力达到800万载重吨,三大造船指标均占全国份额的10%以上,修船产值占到全国的18%,在全国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有3家企业进入世界造船30强,3家企业进入全国修船10强。船舶工业成为全省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区域创新体系、专业化协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三)技术改造逐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成效明显。全市限额以上技术改造投入占全部投资总额比重,从2005年的27.9%上升到2010年的44.3%。重点实施一批以大型现代化装备改造升级为代表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引进关键先进设备500余套,研发了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首制船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首台(套)产品。加快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传统产业,2010年全市水产精深加工比例达到45%,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电机等传统产业涌现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建成以产品研发、生产设计、质量监测等为主的船舶和水产品两大公共技术平台,拥有国家级海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5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研究院,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6%;自主品牌建设成果显现,获得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专利开发申请和授权大量增加。(四)经济素质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开创新局面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2010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得分320.8分,比2005年 提高134.9分;在全省11个市的排名从2005年的末位跃升至首位。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58.9亿元,是2005的4.2倍,其中利润总额45.9亿元,是2005年的6.3倍。大企业快速成长,“十一五”期末工业总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有18家企业,上50亿元和超百亿元的分别有5家和2家;一大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向“专、精特新”发展。骨干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大力加强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实施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形成较完善的工作保障体系。将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促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十一五”时期,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9.62%和19.74%,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发展清洁生产和工业循环经济,创建一批绿色企业。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6.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4%。总的看,“十一五”时期舟山市工业发展成就突出,为“十二五”时期的更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仍然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工业总体实力不强。工业经济总量比较小,近年来虽发展很快,但经济规模仍在全省靠后。二是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对区域经济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偏少,“低小散”现象仍然存在。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不少企业管理落后。三是产业结构缺陷明显。呈现以低技术产业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结构特征,临港工业结构相对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快;高技术产业比重偏低,高精尖加工能力较弱。四是工业增长方式粗放。工业较快增长与土地、岸线和能源等制约的矛盾较突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节能减排的难度较大,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压力。二、战略安排进入新时期,认清新形势,谋划新战略,确定新目标,开创舟山工业转型升级新局面,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一)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舟山工业既面临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又面对严峻的挑战。1主要面临三大机遇(1)实施工业强国和工业强省战略的机遇中央强调:要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浙江省在实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也提出要打造工业强省。建设工业强国和工业强省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这是进一步发挥工业在工业化中主力军作用的需要。当前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工业是工业化阶段的主导产业,抓住了工业就是抓住了推进工业化的关键。其二,这是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需要。实体经济是一国的立身之本,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实体经济如不稳,经济全局势必不稳。其三,这是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需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经过深刻反思,实施重振制造业政策,国际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工业面临新的挑战。其四,这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我国工业大而不强,工业增长方式粗放,工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亟待通过走出一条工业化新路,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转变。建设工业强国和工业强省,为舟山工业带来新的重大推力。必须进一步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抓住建设长三角全球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舟山工业现有基础和诸多资源优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提高整体素质,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实施海洋经济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我国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已经启动,“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期。浙江被列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国务院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标志着浙江经济发展重心将进一步向沿海地区东移,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向沿海地区倾斜,生产要素将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新的经济发展极将进一步在沿海地区形成。舟山是国内实行海洋经济大开发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舟山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和最优越建港条件,适宜开发建港的岸线总长约279.4公里,占浙江省的55.2%和全国的18.4%;港口资源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舟山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基础较好、潜力巨大,2011年海洋生产总值5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8.6%。舟山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突出,是全省海洋经济大开发的核心区域和先行地区,正在建设的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将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海洋经济示范基地。“十二五”时期,舟山将乘我国启动新一轮海洋经济大开发之机,突出建设全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以海洋产业为主导的舟山工业有望开创一个大发展的新局面。(3)实施建设舟山群岛新区战略的机遇舟山岛群区位条件、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综合优势明显。舟山处于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地带,背靠长三角经济腹地,随着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相继建成,舟山群岛作为长三角海上开放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舟山是全国唯一的外海深水岛群,拥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数量占全国的20%;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滩涂、盐田及浅海围垦区域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开发利用前景可观。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现已成为国家战略。规划通过10至20年努力,将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成为我国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主要目标是建设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实施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打造全国大宗散货物流枢纽港,必将使临港工业迎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实施海洋经济大开发的先行先试,必将给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增添资源和政策保障,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2主要面对两大挑战(1)要素和环境制约加大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工业尤其是船舶工业发展难以再现“十一五”时期的外需强劲拉动。当今进入到创新制胜的时代,但是企业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人力资本结构难以适应工业创新的需要。生产要素供需矛盾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工业发展面临全方位的高成本约束。劳动力短缺长期存在,劳动力比较优势快速递减。海岛可供建设用地少,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非常困难,实施临港大项目的用地难度增大。海岛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水资源需求与供应的矛盾日渐突出。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加强和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工业增长已经到了能源和环境约束的边界。现实表明,原有的工业发展方式难以维持,必须加快转型升级。(2)新一轮区域激烈竞争的挑战“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面临全方位的竞争格局。国家批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区域之间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将不断加剧。工业发达地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超常的战略思维,谋划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推出更加扎实的对策举措,特别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推进,力求抢占区域竞争的制高点。与此相比,舟山工业在发展阶段、增长状况和重大举措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区域竞争局面,不进则退,慢进也要退。必须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采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开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二)总体战略“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重要时期,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攻坚时期。1发展主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转型升级的本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处于工业化时代,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转型升级的主要方面。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十二五”时期舟山工业发展的主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是解决当前矛盾和长期积累问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从两方面着力:(1)努力在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上实现较大突破着力从增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式发展,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集约式发展转变。切实推行创新驱动发展:一是推动体制创新。坚持以改革开道,突破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二是推动企业创新。注重激活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2)努力在产业升级上实现较大突破着力推动低层次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提升。把加快产业升级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点,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注重优化产业组织,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3)努力在新兴产业培育上实现较大突破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点发展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三大主导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高端临港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三大先导新兴产业。2发展战略(1)指导思想根据中共舟山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确定“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创新发展为主要动力,以做大做强现代临港工业为主导目标,以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重要抓手,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工业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取在工业转型升级上走在全省前列,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富民强市和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提供有力支撑。(2)战略定位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海洋产业岛。充分把握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国家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十分突出的海洋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规划建设国际物流岛和自由贸易岛的有利条件,充分体现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作用,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大力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洋支柱产业,在全国现代海洋产业领域形成规模大、素质高、特色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优势,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核心和示范效应。建设长三角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立足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按照长三角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目标,充分利用舟山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的优势,以海洋产业为主导,加快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围绕“十二五”时期“再造一个新舟山”的宏伟目标,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建成一批国内较具竞争力的制造中心和产业基地,主要是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产业集群和海洋工程基地,全国一流的海洋生物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基地,全国海洋新能源开发示范基地,全国知名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工业总量和投资总额“双翻番”。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5%。实施“三大千亿工程”:培育发展千亿产值产业集群和千亿产值工业强县(区),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工业增长质量稳步提高,投资效益明显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工业增加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临港先进制造业比重不断上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较快发展。船舶工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临港石化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明显提高,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三大主导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高端临港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三大先导新兴产业实现突破。产业集中度实现新提高。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大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加快培育工业集聚区和工业强镇建设,力争到2015年,培育10个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集聚发展的工业强镇。加快培育工业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0家,其中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0亿元以上企业5家;培育一大批成长型中小企业。企业创新实现大提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形成。到“十二五”期末,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00家;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管理现代化有效推行;企业发明专利数、标准制订数、国家级品牌数明显增加,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制造模式,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到“十二五”期末,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98%以上。三、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结构从低层次产业为主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为主转变。充分发挥海洋和海岛资源优势,努力形成以现代临港工业为主导,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要成长点,具有产业集群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结构。主要发展九大产业:(一)船舶工业建设全国一流的造船基地和世界级船舶修理基地。到2015年,船舶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包括海工制造),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船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相配套,造船、修船、拆船、船舶配套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产业格局。以转变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提高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积极应对船舶产业周期性调整的严峻挑战,实现船舶工业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船舶制造。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年造船完工量1000万载重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比重明显提高,5家造船企业进入全国前20强。龙头骨干企业基本建立现代造船模式,造船周期明显缩短,钢材利用率、预舾装率、下水/出坞完整率等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一步提高主流船型的建造水平和竞争优势,力争在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着力发展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液化天然气(LNG)船、豪华游轮、特种船舶等船舶产品;努力掌握重点船型的关键开发设计技术,加大绿色环保造船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绿色造船。扶持龙头企业,整合中小企业,提升船舶行业集中度;积极推行“一企一品”,实行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支持中小型船舶企业转型发展钢结构加工等船舶配套。船舶修理。以建立世界级船舶修理基地为目标,优化船舶修理业整体素质。到“十二五”期末,修船产值占到全国的20%,5家修船企业进入全国前20强。加大关键修船(改装船)技术攻关,尽快掌握FPSO、大型LNG船、海洋工程装备以及特种船舶的维修技术,不断提高产品档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修船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形成一批精品修理项目,为船东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海舟修造二期项目、东邦修造二期项目建设进度,促进中天重工特种船舶修造项目、虾峙亚泰船舶修造项目尽快投产达产。绿色拆船。按照规范有序发展的原则,适度发展拆船业,积极向上争取拆船指标。实行定点拆解,杜绝非法拆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和环保建设,实施绿色战略,有序推进舟山长宏国际船舶再生利用项目等绿色拆船项目,开展清洁生产。力争“十二五”末实现拆解废船总量100万轻吨。船舶配套。着力做大船舶配套制造业,不断提高本土化配套率,促进船用配套业与修造船业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一批“专新特精”的配套企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资本、技术和品牌合作,提高船用设备设计和制造水平,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船舶动力装置、甲板机械、舱室设备、船舶电气及自动化系统、船用通讯导航等船配产品,力争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等船用配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取得较大突破,通用件制造规模与配套能力明显提高;逐步推进关键零部件的二轮配套。推进船舶中间产品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船体分段、上层建筑、管系加工以及船用零部件铸锻造、热处理专业加工技术水平。鼓励在综合保税区发展以核心零部件装配为主的配套加工。推进船舶配件制造企业产品认证工作。大力推进常石集团机械加工项目、新基海工机械制造项目、舟山浪峡大型船用舱口盖生产项目、中基日造低速柴油机制造项目(二期)。(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着力突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培育船舶工业的重要后续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处于海洋经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和较强带动力的产业特征,属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海工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到“十二五”期末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有3家企业成为海工装备制造的专业化企业。围绕深水油气田、海底矿产的勘探、钻井、开发、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服务和后勤等装备需求,重点引进发展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以及深水工程勘察船、深水钻井船、自航半潜船、风机安装船等大功率多用途海洋工作船等;发展海工修理和改装,发展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相协调的配套产业。大力引进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海洋工程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本地船舶企业向海工发展,力争在海工装备制造实现重大突破。加速长白太平洋海洋工程二期、长宏国际海洋工程项目、惠生海洋工程项目建设,力促新港牛头山海工基地项目、六横中远海洋工程项目、金海重工海洋工程项目落地。(三)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国内外著名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和集散基地。到“十二五”期末,水产加工业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占全国海水产加工业产值的10%以上;精深加工产值比例达到55%以上;加工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支持企业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丰富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坚持内外贸并举,发展自主品牌,稳固传统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鼓励水产品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壮大规模经营。重点发展口味丰富和食用方便的模拟食品、配制食品、休闲食品以及海洋调味品等产品;加强海上保鲜加工,做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鲜活”产品规模;深化低值水产品和废弃物的加工利用。推进富丹食品水产精深加工项目、西峰水产鱿鱼精深加工项目、大洋水产金枪鱼精深加工项目、海宇水产高效节能型冷链产品加工项目、宝发水产精深加工项目、腾华水产精深加工项目、舟富水产海洋营养套餐加工项目等一批建设。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成长点。到“十二五”期末,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全行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加快生物技术开发运用,发展海洋调味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保健品等海洋生物制品,加快建设舟山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推进海洋药物关键技术的研发,开发先进的海洋药物、生物功能材料、海洋生物酶制剂等产品。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和规模优势,引进市外海洋生物产业落户,重点推进兴业海洋高纯鱼油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加快海力生海洋医药产业项目、舟山神舟海洋医药产业项目、海中洲小分子醌类抗癌化合物开发项目建设。(四)海洋新能源产业利用深水岸线和海洋资源优势,打造全省最大的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全国海洋新能源开发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布局建设海上能源项目,重点实施煤电一体化和LNG热电联供分布式项目、LNG综合利用项目,积极探索海岛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科学开发丰富的海洋风能资源,有序发展近海风力发电,积极稳妥推进已规划布局海上风电场,包括嵊泗小洋山海上风电场、岱山七姊八妹岛近海风电场、岱山北部近海风电场等,加快建设普陀六横海上风电场。推进潮流能发电示范项目,积极开发波浪发电和潮汐发电,推进太阳能的推广和应用。引进和培育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企业,发展新能源配套产业,建设以风电、潮流能等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重点推进中交三航局海上风机安装项目和新港园区大型风机制造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应用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在海洋新能源应用及相关产业发展上有较大进展,在海岛海洋性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上有重大突破。(五)临港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积极发展临港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大型港口机械、集装箱设备制造、大型风电设备、潮汐能发电设备、海洋环保设备、海水淡化成套装置、物流装备及轨道交通机械、矿山机械、汽车等临港装备制造业。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着力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引进有实力的制造商,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推进关联产业和配套加工环节发展。加快推进科鑫重工耐腐蚀性钢管项目、浙江升宇港口机械及钢材加工项目、宝进钢铁机械加工项目、浙江友宁钢制品加工项目、格罗斯高档新型机械装备项目等项目建设。(六)临港化工产业紧抓国内外石化产业布局向沿海集聚和结构调整的机遇,发挥舟山区位、岸线、港口、环境容量等比较优势,突出培育绿色临港石化产业。把握石化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采用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和产业联合的发展模式,构建布局合理、技术领先、产业链完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借鉴新加坡裕廊石化岛先进建设经验,启动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发展适宜于海岛的石化中下游产品。适时推进中海油舟山石化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大长涂岛、鱼山岛围垦,作为舟山石化产业布局的备选区域。加快生物燃料乙醇加工项目的获批落地建设,推进定海、普陀甲醇汽(柴)油项目等。(七)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我市海洋产业优势,一方面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龙头骨干企业的合作,引进海洋电子信息企业落户舟山,一方面积极扶持本地海洋电子信息企业,积极发展以远洋卫星通信运营及设备制造、船载娱乐设备、导航设备、船舶自动化系统等为主的船舶电子、海底光缆和各类涉海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加快裸视3D广告机、LED等新型产品的研发制造,加快推进以海洋探测、监控、涉海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海洋电子信息应用,力争建成集海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八)海洋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挥海洋防腐涂料产业基础优势,加快研发生产新型海洋防腐涂料、海洋工程材料等,为我市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提供配套。引进一批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海水淡化用膜材料等海洋高分子材料和碳纤维、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以及新一代功能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大力发展各种节能、环保、多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积极发展新型电池材料、风电材料、船用复合材料、高抗腐海洋工程用涂料等项目,形成低碳新材料基地。(九)其他优势产业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引领,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制造、化纤纺织、汽配等传统产业,增强整体竞争力。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向工业发展平台集聚,完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和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形成集群式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兼并联合、控股经营,做大做强;扶持一批产品优、市场好、技术高、带动强的行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严把行业准入门槛,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工艺和产品。加快推进一批汽车安全气囊、汽车关键零配件、新型塑机螺杆、高档纺织面料制造等传统行业领域的重大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四、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工业生产力布局,建设好工业发展平台,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支撑,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一)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工业生产力布局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产业集聚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坚持区域联系与产业分工相协调;坚持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相互动;坚持海岛开发与保护环境相统一;坚持工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相促进。根据舟山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舟山市域总体规划,针对海岛特点、岛屿空间和区域发展定位,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的要求,确定“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整体布局。总体上形成“一带十区块”的工业布局架构。1“一带”“一带”,即舟山本岛北部临港工业发展带。这是引领“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和主要阵地。范围为:东起普陀区展茅,西至定海区岑港;包括舟山经济开发区新港园区、定海工业园区、小沙、马岙、干览、白泉、北蝉等相关工业区块;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该工业发展带的主要布局:舟山经济开发区新港园区:主要发展以临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高端船舶及船舶配件为主的临港先进制造业;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服务生产第一线的中试基地和临港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加快推进本岛北部综合保税区建设,重点发展保税加工。定海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船舶修造、海洋工程、临港装备制造、绿色拆船、船舶配件等临港产业。岑港小沙白泉北蝉一带:提升现有纺织、机械、水产加工等产业。马岙工业区块:主要依托临港石化基础,加快产业提升,重点推进中海油舟山石化二期扩建项目建设。干览工业区块:主要推进区域性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约发展,吸引本岛南部水产加工企业集聚,打造现代化的大型水产品精深加工集散基地。展茅工业区块:重点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船配制造业,同时承接沈家门、勾山的产业转移。2“十区块”“十区块”,即金塘、长白、六横、虾峙、小干、岱山本岛、秀山、小长涂、衢山、小洋山等主要工业集聚区块。在主要区块中,把有条件的岛屿培育发展成有特色的临港工业岛。金塘工业集聚区块:范围包括西堠区块、北部围垦区、北岙及沿岸区域。重点推进西堠区块和北部围垦区开发建设,引进发展以临港装备制造、大宗物资加工为主的临港工业,推进大宗商品的储运、中转、加工、贸易为主的增值服务,加快岛内零星工业逐步向北部集聚。依托金塘国际集装箱港口码头优势,在集装箱码头附近和北岙区域重点发展集装箱保税加工。长白工业集聚区块:依托优越的深水岸线资源,以太平洋海洋工程项目、中天重工修造船项目和华电风力发电项目为基础,重点推进海洋工程、船舶修造、新能源等工业项目建设。六横工业集聚区块:范围包括六横龙山区块、涨起港区块、小郭巨围垦区域、小湖区块及六横周边岛屿。依托现有临港产业基础和优越的深水岸线,打造现代化的综合性临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港口电力、临港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培育发展以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等为主的新兴产业,着力提升船舶产业。加快建设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重点推进六横小郭巨围垦区和小湖区块的开发建设,重点引进发展临港装备制造、新型汽车制造、船舶及海工配套设备制造、特种钢制造等产业;涨起港区域重点布局生物燃料乙醇加工项目。虾峙工业集聚区块:范围包括虾峙岛、西白莲、金钵盂等周边小岛。依托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和区位优势,主要发展船舶修造、大宗物资加工等,将其建设成为舟山群岛南部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小干工业集聚区块:主要依托现有船舶修造和船配制造产业基础,重点整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不再新建工业项目,为下步区域功能调整做准备。岱山本岛工业集聚区块:范围包括岱山经济开发区及西侧、北侧的废转盐田和围垦区域,以及邻近的江南山。建设以船舶及装备制造为主的临港产业基地。结合岱山经济开发区的整合提升,依托现有船舶修造和船配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船舶修造、船舶配件等船舶工业和临港装备制造等,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现有的汽配、玩具产业。重点建设岱西临港产业区,沿海区域发展大型船舶修造和临港装备制造,后方依托废转的盐田,发展船舶配件产业和相关后勤服务配套产业。江南山以中基船业项目为基础,重点发展船舶修造。秀山工业集聚区块:以常石造船、惠生海洋工程为基础,重点提升船舶及配套产业,推进海洋工程产业,加快建设常石造船四期项目和惠生海洋工程项目。小长涂工业集聚区块:依托现有的船舶产业基础,重点提升发展船舶修造,完善产业配套,提高骨干企业的产业竞争力,加快引进发展海洋工程。衢山工业集聚区块:范围包括衢山岛和小衢山。依托深水岸线优势,重点发展船舶、临港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以及铁矿石、木材及水泥构件等大宗物资加工。重点建设衢山南部的临港产业区,重点布局船舶修造、大型木材加工基地和水泥构件制造;小衢山重点布局水泥构件制造等。小洋山工业集聚区块:重点建设小洋山北侧围垦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区的平台优势,发展为国际集装箱物流配套的增值加工业,建设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功能区。积极推进马关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加工、海岛电力设备制造等。附图1:“一带十区块”分布示意图(二)打造工业发展大平台工业发展大平台,是工业集聚发展所依托的、规模较大的空间区块。按照优化工业布局的要求,突出打造工业发展大平台。进一步在完善布局规划、创新开发机制、加强基础建设、集约利用土地、集聚发展产业、构建服务平台上下功夫,为大项目的落地、大投资的实施、大产业的崛起提供空间支撑。重点建设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集中力量建设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形成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将之打造成我国海洋综合开发的重要示范区、长三角主要的海洋产业集聚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在集聚区内规划建

    注意事项

    本文(舟山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 .doc)为本站会员(山***)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