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会考政治复习纲要.docx
2024 届高中政治(必修 14)复习纲要(会考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拓展归纳:原始社会解体的传导过程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家庭私有-土地私有(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逐渐产 生阶级)-原始社会解体。2.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 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3.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 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补充: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4.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历史前提:工人运动的兴起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4.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 品实行按劳分配。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 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2. 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1)总的来说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帝国主义不允许。(3)封建势力阻碍。( 4)民族资产阶级弱小。( 二)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2. 主心骨中国共产党3. 革命道路和制胜法宝-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4. 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民主革命。5. 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第 2 页 共 18 页对中国: 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 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对世界: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 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2.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即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2)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3)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4)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组织起来。(5)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3.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1.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 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 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关键一招。第二框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中特道路-必由之路。(2)中特理论体系-正确理论、科学理论。(3)中特色制度-根本制度 保障。( 4)中特文化-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强大精神力量。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4)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 意义(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3)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实现中国梦的原因?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 了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2.如何实现?(1)依靠人民,为了人民(2)小我融入大我,汇聚强大力量。( 3)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二)中国共产党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2) 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有效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解决矛 盾。(3) 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 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4) 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 自信。第三框 名字略(一)创立的背景世界背景+国内背景+党情+科学社会主义(二)核心内容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 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框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 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3.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4. 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1)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 为国家建设等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物质制度的基础。(3) 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第 3 页 共 18 页( 二)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不充分。(2)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 非公有制经济能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国家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第二框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1) 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 做优 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 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3) 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二)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国家角度: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 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 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框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一)市场调节1. 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2.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价格、供求、竞争3.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合理配置+优化配置结论: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所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市场体系1.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原因:(1)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2) 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2. 建设什么样的市场体系?( 目标) 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換的现代市场体系; 提高资源配置资源效率和公平性。3. 怎样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 措施) (1)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2) 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三)市场缺陷1.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 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3. 市场调节失灵的危害单靠市场调节, 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 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 5 页 共 18 页1.重要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 显著优势: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的显著优势。3. 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4. 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见下表)职能作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科学的宏观调控(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1.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 支平衡。2. 为什么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 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3. 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关键词:税收、国债、政府补贴、转移支付、社会保 障等。货币政策:存款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逆回购、正回购、公开市场业务等。比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同点制定者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内容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来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通过货币的供应量、信贷量来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关键词税收、国债、政府补贴、转移支付等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等相同点都是经济政策,都是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都有扩张性与紧缩性之分基本原理相同:都是逆风向调节(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一框 坚持新发展理念( 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 内涵及要求: 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 原因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1)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第 5 页 共 18 页(2)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3) 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4) 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5) 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3. 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4.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5. 建设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6.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7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8.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绿色)9.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经济, 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変,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0. 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4-10 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7 个方面, 这是内容也是措施)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措施(怎么做?)(1) 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3) 初次分配: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4) 再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强化税收调节。(5) 第三次分配: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6) 分配秩序: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7) 消除贫困:必须坚持消除贫困。(8) 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作用1. 稳定功能: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 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2. 调节功能:通过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3. 互助功能: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 会持续健康发展。第 7 页 共 18 页(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形式和内容1.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2. 社会救助-最先形成、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最后一道防线”。3.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4. 社会优抚(三)怎样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1. 全覆盖原则: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2. 适度原则: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3. 权责统一原则: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合理分担各方责任。4. 总要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高中政治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本书的总逻辑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逻辑:中国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近代中 国的两大历史任务。4.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在马克思列 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5.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2.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 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富起来4.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强起来结论: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 选择。第 8 页 共 18 页1. 为什么?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一框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 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执政理念决定的。(2)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 怎样做?(1) 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2) 践行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民)(3) 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 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靠民)第二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总结:党为什么能(怎样)始终走在时代前列?1.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2. 四大法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3. 坚强保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是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 聚力、战斗力的源泉,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注意区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一框坚持党的领导(一)为什么要坚持党的的领导(1) 国家性质+宪法规定。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2) 第一课。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实践证明(3) 第二课党的先进性。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决定的。(4) 党的地位+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党是领导一切的。(5) 重要性: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二)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三)怎么做:即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 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拓展:在怎么做这里,可以加上三大领导方式和党的领导方式总要求。易错提醒: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不负 责国家具体事务的管理。第二框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全面从严治党1.为什么(1) 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个考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2)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勇于自我革命,推进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3)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 死存亡。(4) 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怎么做(1)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 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 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2) 加强党的建没,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 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的执政方式:(1)科学执政(2)民主执政(3)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第一单元 党的知识 整理汇总(一)党为什么做某事?1.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的要求。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 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等。2. 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 10 页 共 18 页3.党的地位+作用4. 是坚持和完善.领导方式的要求,能为.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思想基础/组织保证)。5. 是党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纯 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6. 是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需要。(二)党怎么样做某事?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宗旨和.执政理念。(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等)2. 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指导思想+四大法宝+党员作用)3. 党的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提供根本政治保证。4. 坚持和完善(领导方式)+(适度阐述,比如增强四个意识、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培养高素质人才等)+为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思想基础/组织保证)5. 要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6. 坚持执政(执政方式)+适度阐述7.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框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一)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民主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维护 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三)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二者是统一的。注意易错易混:人民当家做主不等于公民当家做主,全过程民主不等于全民民主。专政不等于专制。第二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 我国的国家性质+本质。只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 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即为什么民主)2.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 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即为什么专政)3.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即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二)怎么样坚持?1. 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2. 履行国家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表现:对内职能: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总结:人民民主专政范围内的相关考题答题模板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3. 坚持专政职能,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民主或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4. 履行国家职能,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或对外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二)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第 12 页 共 18 页1.职权:审议权、表决权和提案权、质询权等。2.义务:(1)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 人民政府推进工作。(2)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 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3)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履职意识和 履职能力。(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 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怎么样完善人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1.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1)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 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4) 根本的活动准则: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4.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 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5.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略(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 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注意: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职能。它不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也不直接处理行政事务。 2.主题:团结和民主3.职能:(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 民族方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 权的制度。(2) 原因:(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传统+民族分布特点+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 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3) 要求:(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 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等。 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 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4. 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和 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 14 页 共 18 页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 含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 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特别提醒】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政权基层组织,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是一种指导关系,村委会在乡镇政府指导下工作,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村支部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的工作,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民主选举(2)民主协商(3)民主决策(4)民主管理(5)民主监督。【知识总结】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村民) 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 法律的本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 法律的作用: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4. 法的特征: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 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5. 法的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6. 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7.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8.1 法治国家1. 基本特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2. 做法: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 律实施机制。3. 意义: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8.2 法治政府1. 内涵: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2. 做法: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履行职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3. 意义:促进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促进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 新型关系。8.3 法治社会1.具体表现:对法治普遍信仰 + 一致追求。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法律。依法解决纠纷,维护公平正义。2.要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 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第 15 页 共 18 页3.意义:能够更好地形成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9.1 科学立法如何推进科学立法?要依法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9.2 严格执法1. 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