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3章 物态变化含答案.docx
2024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3章物态变化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2020·湖南湘西州中考)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A.0 B.36.8 C.68 D.100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3.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A.放入沸水中煮B.放入温水中泡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4.冬天,东北气温可达到-32 ,河面结冰,但冰面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流水与冰面交界处的温度为()A.-32 B.低于0 ,高于-32 C.0 D.无法判断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 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 ,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6.5 B.39.7 C.76.2 D.无法读数6.两支合格的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细管内径不同。现将它们的玻璃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那么()A.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B.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低,示数较小C.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柱升高的高度相同,示数也相同D.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7.下面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取出温度计。F.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8.“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探究创新9.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标准大气压下,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 知能演练·提升1.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 左右(口腔温度),变化幅度很小,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2.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大约在0 左右,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非常接近23 ,故选D。3.C用沸水煮的方法对器具进行消毒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采用的,但对体温计来说,我们不能忽略温度这个因素,因为沸水的温度已超过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体温计会因此而胀破,A错误;温水虽不能使体温计胀破,但达不到消毒的目的,B错误;在酒精灯上烧会损坏体温计,D错误。4.C流水和冰面交界处相当于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5.B因为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做得非常细的缩口,由于没有甩过就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而他的实际体温比39.7 低,则体温计示数仍为39.7 。6.D用不同的温度计测同一杯热水,温度计都合格,所以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玻璃泡中水银一样多,内径细的那支水银柱上升得较高。7.答案 BAFCDE8.答案 乙的观点正确。把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液柱正在上升,若立即读数,所得结果并不是该热水的温度,插入热水后若过了很久再读数,热水的温度会下降,测量结果不准确,只有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才比较准确。9.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温度计的原理。瓶中气体热胀冷缩,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左移动,温度降低时液柱向右移动;由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故把此装置放入其中时,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答案 (1)热胀冷缩的规律(2)左(3)0第2节熔化和凝固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冰变成水B.把糖块放在热水里,一会儿消失了C.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D.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 松香B.冰C.玻璃D.石蜡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且都大于凝固点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4. 右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描述的过程可能是()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5.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A.冰是非晶体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 min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6.右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探究创新7.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水结成的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都装有水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质量分数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质量分数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质量分数/%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质量分数增大时,其凝固点。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质量分数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选填“冰”或“适当质量分数的盐水结成的冰”)。 知能演练·提升1.B糖块放在水里,消失,是糖被水溶解了,变成了糖水。而A、C、D所述现象都属于物质的熔化。2.B沥青、玻璃、石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3.B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A错误;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B正确;在晶体中,物质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同种晶体的熔点都等于它的凝固点,C错误;凝固需要放热,而不是吸热,D错误。4.B由题图知,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所以是熔化过程;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熔点,该物质是晶体,故此图像为晶体熔化过程,故选B。5.B由题图知,冰在第25 min温度保持0 不变,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 ,故A错误,B正确;冰熔化过程持续了5 min-2 min=3 min,故C错误;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6.D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蜡烛能均匀受热,故A正确;用温度计测蜡烛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故B正确;“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故C正确;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非晶体,它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7.解析 (1)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水的凝固点,有可能低于-2 ,故应选用量程为-20102 的温度计,以避免因为温度计量程不合适而无法实验;(2)图像中保持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凝固点,故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为-4 ;(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质量分数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上升;(4)当盐水质量分数为21%时,凝固点为-18 ,但其邻近质量分数的凝固点没有测出,有可能低于18 ,即数据不全面,无法判断最低凝固点是多少;(5)用适当质量分数的盐水结成的冰好,原因是其凝固点低,冷藏效果好。答案 (1)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4(3)先降低后升高(4)不准确质量分数在21%24%之间的盐水的凝固点有可能低于-18 (5)适当质量分数的盐水结成的冰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蒸发和沸腾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如图甲),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如图乙),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如图丙),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2.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帚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3.下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 的酒精温度计B.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C.当水温达到100 时,水一定会沸腾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4.春暖花开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绿化,园林工人的辛勤努力使城市更加漂亮了。小明发现一些树木部分树冠被剪掉了,这样做的目的是 。 5.(2018·江苏无锡中考)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涂上液态氮,液氮会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同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液氮冰激凌”。 6.小李同学看了油锅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只有当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7.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 。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芳再次实验时采取两项措施节省了加热时间,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那两项措施的图线。探究创新8.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大小;b.液体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 .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 知能演练·提升1.C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里面的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酒精汽化。2.AA项中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B、D两项中都减小了水的表面积,都能减慢蒸发。C项中直接挤掉水分,不属于蒸发。3.B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 ,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故A错误;水沸腾时,不同深度水的温度相同,剧烈汽化生成大量水蒸气,导致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大,至水面破裂,故B正确;液体沸腾的条件除温度达到沸点外还需继续吸热,故C错误;撤去酒精灯后,由于石棉网温度比水的温度高,水还可以暂时吸热,所以水还可以继续沸腾一段时间,故D错误。4.解析 春季,风多,天气干燥,新栽的树木,剪去部分树冠可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易于成活。答案 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5.解析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在常温下液氮达到沸点,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液氮冰激凌”。答案 汽化吸收6.解析 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 ,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 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才会升高。答案 60不会60醋全部汽化7.解析 (1)图中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壁。(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水99 时开始沸腾,此时水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水沸腾后,若停止加热,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4)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水量和提高水的初温,画图线时还需注意水的沸点不变。答案 (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2)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停止加热(4)如图所示(只要显示出初温高、升温快即可)8.解析 本题考查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由图中所给信息可以提出如下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大小,跟液体温度高低,跟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要想探究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就要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再使表面积大小不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有关;在进行本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要采取控制变量法。答案 (2)温度表面附近空气流动(3)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4)有关(5)控制变量第2课时液化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D.夏天加入饮料中的冰块变小2.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3.在公共浴室内,裸露的冷水管和热水管与混水阀相连,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根水管壁上有水珠,而另一根却没有。据此判断,有水珠的一根是(填“冷”或“热”)水管;在这一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4.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身上的水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感觉到凉快,是冰棒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探究创新5.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作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先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喷在患处时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 知能演练·提升1.C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A不符合题意;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蒸发现象,蒸发吸热,B不符合题意;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C符合题意;加入饮料中的冰块变小,固态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D不符合题意。2.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3.解析 浴室内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会液化附着在冷水管上。答案 冷液化4.答案 液化汽化熔化5.解析 氯乙烷是气态有机物,加压则液化;液态氯乙烷喷出后迅速汽化,则会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瘀血。答案 液化汽化吸收第4节升华和凝华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 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液化D.汽化2.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图乙,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图丙,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图丁,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4.(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5.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碘的性质名称熔点/沸点/颜色碘114184.3紫色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6.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8.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探究创新9.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此时()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在-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知能演练·提升1.A结了冰的衣服放在0 以下的环境中直接变干的过程中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中间没有经历液态,所以此过程为升华,故选A。2.D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判断。蔬菜中的水凝固后在低温真空环境中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选D。3.B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4.D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冰雪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B错误。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C错误。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正确。5.C碘的颜色是紫色,和黑沙的颜色很相似,很难分辨,混在一起很难取出,故选项A不合理;都装入烧杯然后放入沸水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所以不能熔化,故选项B不合理;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能够使碘发生升华现象,故选项C合理;用猛火加热,碘的温度在到达沸点之前就会发生升华和汽化现象了,没有必要加热至沸腾,故选项D不合理。6.C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认识和热量要求的理解。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故选C。7.B选项A中,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选项A错误;湿裤子晾干是水分的蒸发过程,蒸发吸热,选项B正确;冬天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凝华放热,选项C错误;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选项D错误。8.D“雾”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属于液化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玻璃内表面,属于凝华现象。9.C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液态氮沸腾时从空气中吸热,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第三章测评(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在物理课上,小明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刚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2.如图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液化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5.下图是我国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作“烧蚀层”的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的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了()A.熔化和液化B.熔化和凝固C.熔化和凝华D.熔化和汽化6.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7.在“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嘴中呼出“白气”是凝华现象B.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D.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有时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热量C.将沸点为12.3 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D.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9.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10.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沸腾时温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该物质(选填“是”或“不是”)晶体,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1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这是(填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即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选填“增加”或“减少”)水在地面上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4.夏天,扇扇子为什么会感到凉快?15.回潮天现象是由于受到南方暖性潮湿气团控制所致,回潮天能使瓷砖、玻璃“冒汗”,晾晒的衣物总也干不透,整日天潮地湿。请你用所学的热学知识解释在回潮天里为什么瓷砖、玻璃会“冒汗”。四、实验探究题(17分)16.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第三章测评(A) 1.D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热水会向烧杯传热,使水的温度降低;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相平;温度计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液体读数,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2.B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弄清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开始时物质是气态,遇冷放热变成小水珠,即液态,故“飞机拉烟”属于液化。3.B污水在阳光下先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上升,遇到塑料外罩后液化变成水,滴到漏水托盘里,然后通过收集杯收集起来。4.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现象;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是凝固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汽化现象;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凝华现象。5.D“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6.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放热;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放热;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放热;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放热。7.C嘴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用雪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冰属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8.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有时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故B错误;将沸点为12.3 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的特点,故C正确;液态的汽油变成汽油蒸气属于汽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9.答案 乙-410.解析 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是壶内水蒸气遇到外面冷的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沸点不变。答案 液化不变11.解析 该物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这说明它是晶体;它从第6 min开始熔化,到第12 min结束,熔化过程共经历了6 min时间。答案 是612.解析 “水缸穿裙子”是水缸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水缸外表面,液化需要放出热量。答案 液化放出13.解析 采用滴灌的方式,水直接进入地下,减少了液体的表面积,减少了水的蒸发。答案 减少14.解析 扇扇子加快了汗液上方空气的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蒸发时要吸热,这样就使从身体的吸热加快,从而人就感到凉快。答案 扇扇子时气流加快,使汗液蒸发加快,从而加快了蒸发时从身体吸热,所以感到凉快。15.解析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回潮天”现象是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答案 初春时节,玻璃、瓷砖等物品温度较低,南方暖湿气流富含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瓷砖上,所以玻璃、瓷砖就出现“冒汗”现象。16.解析 (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测出的水温将偏高;(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看温度计的液面在什么位置,从而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92 ;(3)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可看出水的沸点为98 ,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当时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由于C组水较多,所以升温较慢。答案 (1)高(2)92(3)98小于质量第三章测评(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2.某物质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3.(2020·江苏镇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5.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固,后蒸发D.先凝华,后升华6.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7.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8.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时=5 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 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9.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直接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10.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 1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填“内侧”“外侧”或“两侧”)。 三、实验探究题(第12题16分,第13题17分,共33分)12.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该物质的熔点是。 (2)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保持不变。 13.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 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29497989898(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三章测评(B) 1.D考场内的气温约在28 左右;冰箱内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应高于0 ,在4 左右;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 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约为40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