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docx
-
资源ID:97752400
资源大小:12.7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docx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高书生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国家行 政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 障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主持参加文化体制改革多项配套政策和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主持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 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工作。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GDP总量目标 值将达到55万亿元,文化产业生产增加值在全国GDP中占比将 达到5%,也就是说,到2015年文化产业生产增加值应该接近3 万亿元。根据最新统计,2010年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为 1.1万亿元,这就意味着在2011-2015年期间,文化产业的增 加值增量部分每年要超过4000亿元。而整个2004年的文化产 业增加值仅为3102亿元。换言之,在未来的五年中,每年要增 加超过2004年全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 压力无疑是非常大的。要有新的战略思路显然,再用过去的常规思路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远远 不够,文化产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新的战略思路。而新 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路的确定必须立足于“四化”一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条件)、市场化(体制)、国际化(未来发展方向)。以此为前提,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这是当前文化建设中面 临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我国文化建 设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相对落后的文化生产力与迅速增长的人民 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据专家推算,我国每年文化消 费的总量实际超过了 3万亿元,而现在我们能够提供的仅为1 万亿元;我国演艺市场的规模可达800亿元,而整个2010年该 领域的产出却只有108亿元。所以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 力严重不足,是我们现在遇到的最主要问题。现在的电视台、 电视频道很多,北京现在能看到六十多套节目,但是大家却感 觉现在看电视,一个台就足够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内容太贫 乏。现在我们的电视频道,基本上是电视剧一统天下,除了电 视剧还是电视剧。现在的电视节目贫乏到简直令老百姓难以忍 受的地步。这个问题所反映的正是现在整个广电节目生产、供 给能力的严重不足。再比如去年全国电影生产是526部,但是 真正能够进电影院的只有150部,真正能够票房过亿的大概不 超过十部,大量电影生产是亏本的。现在有一个新词“影院一 日游”,意思就是一部电影放了一天,第二天就不放了,原因 是根本卖不出票房。有的电影耗资上千万,最后的票房却只有 几十万。这是什么问题?结构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我们一定要把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作为战略思路的 首要问题。优化文化产业战略布局。文化产业的发展跟文化建设一 样,同样存在布局问题。比如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应该怎么布 局、内部生产和渠道建立应该如何安排以及各地区之间文化产 业的战略布局等等。当前,文化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非常突 出。比如说动漫产业,现在很多地区都在做。全国有七十多个 动漫产业园,但真正能够在动漫产业上赚钱的没有几个,投入 很大,但基本上没有盈利模式。所以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有 特色,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贵阳、贵州做文化产业,那么就一 定要突出本地的特色。做企业也是一样,他有我也有,肯定不 行,他有我得优才行。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从去年开始,中央已经明确把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发展 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的一条主线。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文化 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 但是文化产业的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个方式转变的问题。当 前,最迫切需要转变的就是如何让我们的文化生产从过去作坊 式小生产方式转变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如果生产 出来的文化产品,提供的文化服务,只是满足于圈内的少部分 人去欣赏,去互相吹捧,那么,这样的发展方式绝对不利于文 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一定要走出小生产,决不 能停留在原始的自给自足、自产自销、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 生产方式之上。惟其如此,文化产业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大 发展。把握两个关键问题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优化文化产业战略布 局、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是实现我国文化战略性发展的三个 关键点、切入点。然而,在如何有效落实这个战略思路上,仍 存在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把握。文化产业的布局。文化产业的布局首先是指文化产业组织 方式的布局,而所谓文化产业组织方式的布局,又主要是指大 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组成关系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方针就 是,一方面需要培育骨干企业,另一方面又要扶持中小企业。为什么要搞大企业,首先,如果没有大企业的迅速扩大, 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是实现不了的。要想迅速扩 大生产规模,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必须把培育大 企业、骨干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其次,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越来 越紧密,应用、采用高新技术,需要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大企 业。此外,中国本身就是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文化产 业方面,我们的对手异常强大,如德国的贝塔斯曼、美国的迪 斯尼等公司,他们一年的产值是我国所有文化产业加在一起的 集合;再如,加拿大太阳马戏团一年的收入几乎是我国同行业 所有企业一年收入的总和。面对这样的竞争力量,我们靠“小 舶板“行吗?肯定不行。中国的大企业不是多了,而是太少。 我们需要在“十二五”时期,经过十年、二十年,打造一些市 值过千亿的文化企业,真正变成文化产业的航母。除了扶持大企业,也要扶持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有活 力,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有它个性化强的特点。这种个性化发 展,中小企业最具优势。文化产业的布局当然还涉及功能布局、地域布局等其他方 面的内容。在“十二五”时期,相关部门要一起来做全国文化 产业的示范区,必须鼓励特色化、差异化。从海外来讲,要把 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做起来,除了产品的对外交流,还要大力 发展对外贸易,加大文化产品的出口;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开 始就要在海外建设文化传播渠道,包括购买或者是并购,甚至 是控股、参股海外的书店、影院、剧场、电视、互联网等。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最重要 的是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提 升传统文化产业;另一方面是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产业。而要把 握好这两个方面,最关键的就是加快实现科技和文化的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主要体现就是数字化的建设。我们中 华文明的展示肯定需要数字化,包括物质的(文物、遗址、建 筑等)、非物质的(节庆、武术等)。此外,我们还需要有专业 的团队对这些中华文化的遗址、文物进行解读。比如故宫, 中央电视台制作了 10集纪录片,反映很好。故宫的几十万件藏 品,全国展出可能需要几十年,我们每次去博物馆看到的也只 是其中的一部分。但通过纪录片,通过考古专家的解读,我们 对故宫的藏品就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十二五”时期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一个重要试验品就是电 子书包,关于电子书包的试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内 容,一个是终端。终端是多接口,回家可以接到家里的电视 上,到学校可以连接到电脑上,外出时则可以只拿电子书。电 子书包的好处,一是具像教学,变革教学方式;二是转变经济 方式,节能低耗。2005年统计的中小学教学课本,每年消耗的 木材相当于九百万棵大树,我们要是用电子书包的话,就相当 于我们每年都种了九百万棵树。电子书包还可以转型升级,带 动终端制造。更重要的是可以转变出版方式,将来的出版社就 不是编辑,而是编导,既有音频,也有视频。(责任编辑/蒋叶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