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15.docx
第九章 简单机械第一节 杠杆一、教案背景:活动准备首先由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引入,然后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 的典型的实验材料。本课的探究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初步认识 杠杆的作用,展示杠杆的三点示意图。第二个环节是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自由活动中给出了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幅图片,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拓展活动中展示图片,激励学生将杠杆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接 着让学生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侧重科技与人文。实际上课过程中,为了引发学 生继续探究的欲望。二、教材分析: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由 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亲自 体验使用钳子、锤子、起子能省力,从而提出为什么能省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 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2)学生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学生学会画力臂(4)让学生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 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力臂的画法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讨论质疑精讲点拨六、教学过程学生自主进行活动(一):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预习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二)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概念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在小组内展示或描绘杠杆的使用过程,总结其共同的特点3、教师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3.4-3,学生思考:人类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三):了解杠杆的五要素为了进一步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下跟踪练习画出下列各力的力臂。(1)通过画力臂,教师启发学生思考:(2)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3)让学生对力臂的画法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展示。教师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进行小组实验活动(四):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我们在使用杆秤的时候,什么时候读数?那么杠杆平衡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让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教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一下问题:1、(1)杠杆的平衡状态,我们选择哪一种?如果静止,那么让杠杆在哪一位置静止?为什么?(2)如何让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参考链接地址:3、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参与指导,点拨。实验 次数动力 FKN)动力臂Li (cm)Fi XL (N. cm)阻力F2(牛)阻力臂 L2 (cm)F2XL2 (N. cm)1234、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达标检测:1.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A.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C.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D.两边的力臂与小孩重力的乘积相等2、画出下列两力的力臂图1A3.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80 N,动力臂是40 cm,阻力臂是10 cm,杠杆 平衡时,阻力是。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提高训练1 .如图1所示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点上的力分别为n、尸2、后,其中 最小的力是A.沿竖直方向的力Fi最小B.沿垂直杠杆方向的力正2最小C沿水平方向的力后最小D.无论什么方向用力一样大3.有一根1.5 m长的杠杆,左端挂300 N的物体,右端挂500 N的物体, 若不计杠杆重力,要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在什么位置?如果两端各加100 N的重 物,支点应向哪端移动?移动多少?4、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在中点用细线悬挂起来,铁丝刚好平衡;若把 它右半段对折起来,那么它是否还能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2.如图2所示,用一个小小的弹簧秤,竟然称出了大象的重,他用了一根 10 m长的槽钢,当槽钢呈水平平衡时,弹簧秤和大象到悬挂点的距离分别是9.54 m和().()6m,若弹簧秤指示着2() kg的重量,则大象和铁笼共重约 to大象七、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 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 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 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 出杠杆的五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 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 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 规律。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 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 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 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关于“杠杆应用”的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 学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的认识。这一环节既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 新课程理念,又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了彼此间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了 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王家井镇中 郭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