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
资源ID:97756911
资源大小:14.6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T4题。亡妻王氏墓志铭苏轼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轼铭其墓日: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 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 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 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 日:“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 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日:“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 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 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 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末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君得从先大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 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语凄凉。纵使相逢应不 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处,明月夜,短松冈。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 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B.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 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C.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 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D.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 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事吾先君先夫人”的“先”与“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中的 “先”意思相同。B.讳:旧时可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如:汉讳武帝名“彻”为通,子 厚讳宗兀。C. “生十有六而归于轼”中的“归”与“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的 “归”意思不同。D.姑:本义为旧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引申指“父亲的姐妹”或“丈夫的姊 妹”。文中作引申义。12 .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小段起笔,苏轼用通常惯用的志文笔法,略述了亡妻王弗丧葬事宜。 不事雕琢,哀思尽显。B.第二段苏轼略述妻子嫁入苏家前后的情景,言语间可见他和妻子相识已久 且彼此之间了解甚深。C.苏轼以先君一句“命轼日: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从侧面再写王 弗对苏轼的德重情厚。D.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怀妻之语寄寓着的伤婉痛情与本文 异曲同工,情深意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译文:(2)末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译文:14 .苏轼用“敏而静”来形容王弗,除了精于读书,文章第二段还有哪些信 息能体现王弗作为苏轼妻子的这种特质?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解析】15 .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思路点拨 “轼有所忘”中,“所忘”是“所”字结构,为名词性短语,在 这里作“有”的宾语。同时“君”作“辄能记之”的主语,故在“君”前断开, 排除A、D;根据前文可知,“问”的宾语是“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省略 主语“君”,故应在“则”前断开。16 .答案D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化常识的能力。思路点拨 D.文中的“姑”指苏轼的母亲,故作本义。17 .答案B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并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思路点拨 “言语间可见他和妻子相识已久且彼此之间了解甚深”错,根据 后文“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可知苏轼是在王弗嫁 过来后才慢慢了解她的,更谈不上相识已久且彼此之间了解甚深。18 .命题透析 本文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案 (1)每天她拿我父亲用来告诫我的话来告诫我。(关键词“日” “所 以" “相语”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2)不到一年,我的父亲也去世了。我郑重地按照父亲的遗嘱安葬了她。(关键词“期年” “没” “以”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19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句子含义,梳理概括要点的能力。答案详细询问苏轼办事的情况,告诫苏轼办事一定要处处小心。仔细 听苏轼和客人谈话,提醒苏轼远离那些奉承之人。有识人之能,帮助苏轼辨别 出那个急功近利而背弃朋友的人。(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在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这一天,赵郡苏轼的妻子王氏在京师开封因病 辞世。六月甲午将灵柩停在京城的西门外。于次年的六月壬午在眉州城东北彭山 县的安镇乡可龙里把妻子下葬了,妻子的坟墓位于父亲和母亲墓葬的西北约有八 步远的地方,我现在为她做墓志铭如下:死去的妻子叫王弗,是眉州青神县人,她父亲是乡贡进士王方。在她十六岁 的时候就嫁给了我苏轼,为我生了儿子叫苏迈。未嫁之前,在家里她很孝顺父母。 嫁给我之后,对我的父母也很孝顺,她的端庄、严肃在当地是很有名声的。刚嫁 来的时候,她没有告诉我自己认字。她见我读书,就整天不离开,我不明白她是 否懂得我读的书。后来,我读过的书会有忘记的地方,她就会记得这些地方的内 容。我问她一些其他的书籍,她基本上都记住了,自这件事以后我才知道她聪敏 且文静。她陪同我苏轼去凤翔府做了签书判官,我经常外出办公事,每次回来她 都详细询问我办事的情况。她还经常告诉我:“你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办事一定 要处处小心啊。”每天她拿我父亲用来告诫我的话来告诫我。我在外和朋友们说 话的时候,她常常站在屏风后面仔细地听,等我回来她还能复述出来我们曾经说 的话。还说:“某某人啊,所说的话,往往模棱两可,只是顺着您的心思,您为 什么跟这种人说那么多话? ”凡是有事情来求我办且和我走得很近的人,她总告 诫我:“这种人恐怕不能长久做朋友的,这个人与人交上朋友这么快,他背弃朋 友也一定很快。”不久,她的看法果然被证实了。在快要失去她的时候,她的话 很多都是值得一听的良言,像一个很有见识的人。我失去她的时候,她仅仅二十 七岁。刚失去她,我父亲吩咐我说:“你媳妇是和你一起同甘共苦的人,你不能 忘了她啊。以后有机会,千万把她埋葬在你母亲墓旁。”不到一年,我的父亲也 去世了。我郑重地按照父亲的遗嘱安葬了她。我给她做铭文,内容如下:你能在九泉之下跟随着咱们的母亲,我却没有这 种机会。真是可悲啊!失去了你我就失去了永远的依靠。你虽然离开了我,但今 生我能有幸娶你做妻子,你作为儿媳能够安葬在公婆身边,我也没有什么值得悲 伤的了。真是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