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7757095
资源大小:42.2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7.2归园田居(其一)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东汉末年,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才子,他们为一个时代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出响彻天地的呐喊。建安文学,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为后世文学之楷模。建安时期的作品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真实地反映了动乱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抒发 了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因其宏大的意境,雄浑壮阔、慷慨深沉的风格,文学 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以“三曹”为代表。曹操所作辞赋俊极硬朗,慷慨悲凉,他是建安文学的 开创者。曹操的诗文风格是在汉乐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的名篇短歌行是汉乐 府的旧题,字里行间都表露出求贤若渴的心情,迫切希望人才都投奔到他这里,为他建 立不朽功勋。整首诗极具感染力,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豪言壮语,是一种情感的真实 流露,充斥着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再比如他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境宏大,气势开阔,有胸怀宇宙之气,有大海雄奇壮阔之势, 言简意赅而又气象万千,清新俊朗的风格之中难掩气势恢宏的做骨,开了一代诗风。又 比如龟虽寿:“老骥伏才历,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志向高远不说,积 极进取的决心是永不消退的,这样的作品充满了生机,让人读罢也充满希望,这是一种 独领风骚的傲骨,是俊逸永久的遒健。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汉魏时期简约清俊的风格,他的诗赋没有鸿 篇大论,也没有利用辞赋文学进行政治宣扬,就是因为热爱而热爱,所以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是建安风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曹丕的弟弟曹植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为人熟知的七步诗写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成诗,可见曹植的文学天赋极高,虽生在王侯家,却 是个纯粹的文人,所以他的文学成就最高,所作辞赋作品最多。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可见曹植的文学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 度。“建安七子”属于曹魏文化集团,他们受战乱影响投奔曹操,待生活安定了,思想 解放了,文学创作就达到了新的境界,他们是建安作家集团的主力和传播者,对诗、赋 的发展都做出重要贡献。受曹魏宽松的文化政策影响,他们得到重用,他们的才能得到 施展。因此,曹魏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景象。“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是李白有名的两句诗,可见后世对建安 文学充满了仰慕和欣赏之情。建安文学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是后世文学之楷模。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和陶归园田居(其一)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注释】这首诗是苏轼晚年被贬惠州所写。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乱, 周公率兵东征,平定叛乱。华颠:白头,指年老。17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和苏轼的和陶归园田居(其一),抒写了同样的心情:18 .张孝先说,“(陶渊明)其诗天然不可及。余读东坡所和诗,仍是东坡本色。盖各有其佳处耳请结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或苏轼的和陶归园田居(其一), 对陶诗或苏诗的特色加以赏析。六、选择题19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魏晋(古义:更不用说。今义:连词,不管,不论。) B.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 C.明明如月(古义:明亮。今义:显然如此;确实。) D.复得返自然(古义:理所当然的。今义:自然界。) 20 .下面对归园田居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 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 的原因。B.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从上文转接下来, 集中描写作官时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C.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是, 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般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 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D.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静室,这 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21 .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人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那一套。“丘 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B.本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 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C.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对尘世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 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D. “久在樊笼里”一句中的“樊笼”就是“误落尘网中”一句中所说的“尘网”,既指当时复杂的社会关系,也指当时复杂的人际关系。22 .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按春夏秋冬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际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A./B./C./D./23 .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此时此刻,已是金秋季节,草色开始枯黄,白霜已经迷茫,鸿雁又在南飞。皑皑白雪已经在远方的山颠闪现。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 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 A.山颠 B.瓦砾C.废墟D.陨灭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性本爱丘山丘山:山峰。 B.误落尘网中尘网:俗世的种种束缚。 C.鸡鸣桑树颠颠:颠倒。D.少无适俗韵韵:好听的声音。2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何时可掇B.乌鹊南飞 C.天下归心D.榆柳荫后檐 26 .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作者是()A.杜甫B.孟浩然C.王维D.陶渊明七、语言表达27 .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28 .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恬静;29 .仿照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对酒当歌,酒,被三滴泉水不停润泽,朦胧中任时空穿越,依然能看到智者对酒当歌时 的潇洒。酒,让人于热烈、奔放与豪迈中回味着“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时词人的多愁 善感,,.如今,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佳酿孕育的诗句,倒 是历久弥香。30 .根据归园田居(其一)的相关诗句,运用想象进行扩写,描绘陶渊明归隐田园 后的生活情形,不少于80字。31 .你喜欢田园生活吗?如果喜欢,描绘一下你喜欢的田园生活。八、小阅读-课外32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一诗中的“二字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不 在污浊的世界中失去自我。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 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九、小阅读-课内34 .请分别概括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的主旨。35 .归园田居诗人在描绘田园风光时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至少写出四种。36 .阅读归园田居(其一),概括诗歌第三层抒发的思想感情。十、句子默写37 .课文默写填空。(1)盈盈一水间,O(2) ,性本爱丘山Q(3) ,池鱼思故渊。(4) ,依依墟里烟。(5)久在樊笼里,o(6)周公吐哺,o参考答案:1. B2. B3. C4. BC5.祖上曾经的辉煌激励着陶渊明少有大志。良好的家教使陶渊明学习努力。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对他最终归隐产生了影响。 6.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 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 多年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 7.桃花源是一个心灵的大美所在,想要体验桃花源的境界需要人放下名利。表达了作者对 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认可和对桃花源的喜爱。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抛弃功名利禄之后,才 真正走进了自己的心灵,才真正有了酣畅淋漓的自由,享受了天人合一的境界。陶渊明所 构建的桃花源,风景如诗如画,人们天性真纯,社会自由和平,是让人向往的美的所在。它 成了中国历代失意文人心灵的寄所和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生活中,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执着名利,也应该尝试在山水田园中体味人生的大美。8. C 9. C 10. B 11.材料一侧重比较东西方隐士的特征,分别在类型、追求、 表现上分析其异同。材料二侧重比较东西方知识分子归隐后的出路问题,指出二者的巨大差异,突显中国古代 知识分子无奈而凄凉的隐士命运。 12 .从材料引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以看出, 保持独立人格,维护个体尊严,是他归隐的直接原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 明天性淡泊,他的归隐出自向往自由和亲近大自然的本性。“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表明陶渊明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想彻底摆脱现实政治的束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明陶渊明早已厌倦官场生活,并怀有对田园生活(自 然生活)的强烈向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想通过隐居求得自身精神的解脱 和内心的平静喜悦,安享自然本真的富足。“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从归隐后的解脱 感可以看出,脱离俗世尘杂是他夙愿,为此宁愿舍弃名利追求。13. A 14. B 15. C 16. (1)于是修筑营寨,整治兵器装备,练习武艺和勇力,要凭一座孤城来抵御敌寇的进攻。(2)两广自韩雍离开后,便不再设置总督一职,诸路长官观望形势相互推卸责任,盗贼侵 扰劫掠的事情日益增多。17.轻松愉悦(乐我所然、适物自闲)18.示例一:陶渊明的诗言浅意丰,自然质朴。归园田居(其一)用寻常的田园意象、白描的手法描绘恬静美好的田园风光,用"爱”"恋”"思”等词直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在平实简约的语言中流露出“返自然”的 欣喜、激动之情。示例二:苏轼的诗平淡而富有深味。和陶归园田居(其一)勾勒了一幅旷远的自然山水图 景,以“孔丘”“颜渊”“周公”“管蔡”等典故表现乡邻品德高尚,用“不二价”“不争田”“馈”“救” 等词描述了淳朴的民风;苏轼陶醉于美景、乡情,反映了他超然旷达的心胸、安贫守节的志 趣。19. D20. D21. C22. C23. A24. B25. A26. D27. 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 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28. 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辛弃疾说,生活是“把 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29. 回味着“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时词人的放荡不羁回味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词人的不凡气魄30. 开荒,种田,拿起锄头,他闻见带着泥土香味的朴素。此时村里的草屋,背朝蓝天,面 对大地,浸润在湿漉漉的雾里。他看见柳树与榆树依偎在房后,守护着这村里的宁静。桃、 李也不寂寞,带着秋的喜悦。不觉夕阳徐徐西下,一缕缕的炊烟弥漫在乡村的上空,被夕阳 余晖映成了金黄色;在地里工作了一整天的农民,正扛着锄头,哼着歌儿回家去,他也不例 外。夜幕降临,乡间亮起了星星灯火。不知谁家的狗在巷中吠,夜更静了;不知谁家的鸡在 树梢头鸣叫。而劳作了一天的陶渊明,终于可以在自己干净的茅屋里畅饮了。31. 漫步于乡间小路,观赏成片的野花,体验乡村的淳朴自然。南面的山,山高树茂。名贵 的白松、红松,一样样,一片片,郁郁葱葱,清秀挺拔,万年长青。经常有两只可爱的小鸟, 捉住河边柳树的梢头,四目相对,鸣鸣啾啾,无限柔情,相依相偎。一对早晨出来透气的鲤 鱼,趁着雾气迷蒙,尽情嬉戏,全不管老渔翁羡慕又无奈的目光。一杯清茶和着清凉的心境, 这三月的乡下是一幅别致的画卷。32. 愿33. 这段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用最朴素简练的语言,如实地勾勒出秋天菊花盛开的景象。34. 短歌行主旨: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 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归园田居主旨: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 陶醉。35. (1)白描,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2)远近,如“榆 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远景;(3)视觉听觉,如“暧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视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听觉;(4)对偶,如“榆柳荫 后檐,桃李罗堂前工36. 抒发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37. 脉脉不得语少无适俗韵羁鸟恋旧林暧暧远人村复得返自然 天下归心免费增值服务介绍承学科网,学科网()致力于提供K12教育资源方服务。,网校通合作校还提供学科网高端社群 出品的老师请开讲私享直播课等 增值服务。扫码关注学科网每日领取免费资源回复ppt免费领180套PPT模板回复天天领券来抢免费下载券“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智能题库,拥有小初高全学科超千万精品试题,提供智能组卷、拍照选题、作业、考试测评等服务。回扫码关注组卷网解锁更多功能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建安文学因以“三曹”为代表,因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成为后世文学的楷模。8. “建安风骨”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作品所具有的意境宏大、雄浑壮阔、慷慨深沉的 风格C.曹操所作辞赋具有俊极硬朗、慷慨悲凉的风格,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代表者, 成就最高。D.属于曹魏文化集团的“建安七子”,他们的创作因为得到曹氏父子的支持而走向辉 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概述背景并提出本文的观点:建安文学,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为后 世文学之楷模。B.文章主体分别从三曹、“建安七子”角度对论点加以阐述,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 论证了论点。C.文章列举短歌行龟虽寿等作品,来阐述曹操诗歌的内容及其境界风格, 让读者信服。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提观点,中间从曹操、曹丕等角度分叙,最后总 结性地重申论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实反映动乱时期的人民生活,抒发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是建安时期 作品的主要内容。B.曹操的短歌行表露出求贤若渴的心情,言辞质朴,情感真挚,充斥着慷慨悲 凉的阳刚之气。C.曹丕诗歌特点是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没有鸿篇大论,不做政治宣传,风格 简约清俊。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李白对建安文学评价的诗句,是对建安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及其 影响的肯定。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桃花源里的陶渊明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 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 翻思远翥。”在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 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 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老人,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 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陶渊明长大后,就搬出外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 他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 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 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途生涯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 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 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 自解归” 了,第一次仕途结束。公元398年,陶渊明三十三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 二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 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踵这造反的浑水,后来,陶渊 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4年,刘裕在家乡京 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 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405年,刘裕迎司马德宗复位,十几年后司马德文(司马 德宗之弟)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平定桓玄后,刘裕开始掌 握朝政,并逐渐露出登帝的野心。在对平定桓玄之战的论功行赏中,刘裕却仅仅让陶渊 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 位野心”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他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 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 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 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 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潺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 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 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幸甚啊,幸甚!归去来!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 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 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 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 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 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龊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 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 望了。 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 于言表。但同时他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 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 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 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 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 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 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 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漫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 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社会和平,人们天性真纯。桃花源成为历代中国文 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 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B.陶渊明仕途历经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 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官归隐。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一段承上启下, 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语 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形象丰满可信。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 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5 .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哪些?6 .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7 .文中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漫花香的所在”?请 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的隐土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土、宗教性隐土和生活性隐土。 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是隐 土或当过隐土,比如梭罗、惠特曼、巴勒斯、缪尔等。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 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 生。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他们都对繁华尘世感到 深深厌倦,不喜欢过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 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 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 自然运行之道。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 现实的牵绊。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 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 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 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 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 但“欲辩已忘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写作较少,主要修身养性,力求自身精神的 解脱和内心的平静喜悦。而且中国的隐士们虽然也享有极大的声望,但他们与现实世界 脱节,认为为人所识并不值得称道,宁愿做一枝无人知晓的空谷幽兰。东西方在哲学思 想和生活方式上大相径庭,东方隐士多是纯粹为了远离喧嚣而出世,属于个人主义;西 方隐士多是为了入世而出世,属于功利主义。两者在不同的地域和文明中的“不约而同”,则反映出人类向往自由和亲近自然的本 性,而这恰是后工业时代人们弥足珍贵、求之不得的,也正是现代隐士文化重新兴起的 主要原因。(摘编自张薇中外隐士文化对比,有删改)材料二: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做官的,一类是不做官的。而在不做 官的当中,又有做不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将其归为“隐逸”“逸士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假如您不把所学 知识“货与帝王家”,简直没有出路。而归隐便是这其中一条若隐若现、充满荆棘的羊肠 小道。表面看,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其实不然。隐士们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不得已 而为之。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或对现实政治不满, 以此作为一种不得已的抗议。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读书就是为了做 官。假如读书而不做官,那也就自动甘居下流了。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后,看穿了越 王的为人,弃官不做,泛一叶扁舟于江河湖海之上,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这 是非常稀少的例子,而且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有些知识分子不能医国,就去医 人,但看看华佗,你就知道得罪政治权威是个什么下场了。无奈之下,只好隐居,绝不 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联系,哪怕生活清贫一些也没有关系。可以这么说,但凡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或博览群书,或 德性高尚,或多才多艺,为乡里所称。他们隐居以后,虽说也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书画 与专著,比如陶渊明、陆羽等,但对于大多数隐士来说,所学非所用,随着他们的辞世, 其一肚子学问也就随之带进了坟墓,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 费。在西方,教会是与政治权威相抗衡的另一种权威,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 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自得其乐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 明的进步。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则没有这么幸运,一旦选择了隐居,则衣食住行皆成了问 题,要亲自“种豆南山下”了。并且,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更无自然科学的内容 可供他们研究(中国无此传统,即使研究了也没有出路),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好在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帝王允许这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逍遥于世俗 生活之外,如尧时的许由,周时的伯夷、叔齐等,算是给了这些人一条出路。隐士中也有具清醒政治头脑者,如东汉恒帝延熹时的汉阴老父,汉桓帝“幸竟陵, 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只有他“独耕不辍”;更有南郡襄阳人庞公,面对荆 州刺史刘表的责问“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他这样回答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 暮而得所栖;翟墨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 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这是隐逸者何等理直气壮的宣言!只可惜这些知识分子,因种种原因,既不能从政,又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而 默默终其一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损失。(选自郁土谈隐逸,有删改)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美国,隐士们的“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山水文学几乎一 样久远。B.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大相径庭,造成了东西方隐士在个人价值的认知方面的 巨大差异。C.举范蠡和华佗的例子意在证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归隐常常是摆脱政治瓜葛的 无奈之举。D.南郡襄阳人庞公认为,从政为官不应是人生的唯一理想和必然归宿,而作者对此 并未肯定。9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中,东西方隐士的出世与入世都取决于个体选择,他们也都有选择的权 利和余地。B.东西方隐士大多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他们并不拒绝名声,但拒绝唯 名利是图。C.隐居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无论生活质量还是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都无法和西方 隐士相比。D.在古代中国大一统专制统治下,除了做官,当权者不会给不合作的知识分子留下 任何出路。10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明的对比:充分的例证,增强了两则材料的说服力;精当的比喻又为两则材料的论证增添了生动性。B.杜甫诗“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洋溢着隐逸之趣,可以用来证明材料一中东西方隐士的隐逸情怀。C. “有关,现代隐士,的新闻时见报端,隐士中甚至不乏商界名流、文化精英。”可以作为材料一的例证。D. “唐朝的终南山,成了真假隐士争相结庐之地乃至谋取功名的,终南捷径,”不可作为材料二的例证。11 .两则材料都对东西方隐士做了比较,请指出其比较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12 .根据两则材料,结合你所熟悉的陶渊明的诗句,综合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高、廉、惠、肇诸府,破城杀吏 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 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 "皆曰“诺”。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 以孤城捍贼冲。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 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成化二年从总督韩雍征大藤峡。雍在军严重,独于 鲁未尝不虚已。用其策,辄有功。其冬会参将王瑛破剧贼廖婆保等于钦、化州,大获, 玺书嘉劳。明年,贼首黄公汉等猖獗,偕参将夏鉴等连破之思恩、潺州。两广自韩雍去, 罢总督不设,帅臣观望相推诿,寇盗滋蔓。鲁奏请重臣仍开府梧州,遂为永制。秩满, 课最,进副使。鲁治兵久。贼剽两粤,大者会剿,小者专征,所向奏捷。二十年,以征 荔浦瑶功,增俸一级。又九载,课最,进湖广按察使,治兵两广如故。弘治四年,改湖 广左布政使兼广东按察副使,领岭西道事。人称之为“三广公”。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 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 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 凡斩截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 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言:“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 建学以兴教化。十一年,鲁卒,其子进副千户,世袭。嘉靖初,鲁殁三十载矣,新会人 思其德,颂于朝,赐祠祀之。(选自明史陶鲁传,有删改)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 度一人/语毕/令退B.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 度一人/语毕/令退C.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 度一人/语毕/令退D.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 度一人/语毕/令退14 .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完全一致的一组是()A.无赖子弟B.严重猖獗C.始终长城D.不得已教化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鲁初任县丞,展现非凡才能。两广境内贼寇蜂起,陶鲁能发动长者,动员百 姓,共同抵御流寇,在他的带领下,新会百姓总能击退敌人。B.陶鲁军功显赫,仕途少有挫折。陶鲁受到巡抚叶盛的赏识,得到升迁,又因战 功得到皇帝的嘉奖,为官四十五年,权位盛极一时,成为一代名臣。C.陶鲁治兵仁德,注重百姓教化。陶鲁心怀仁德,他认为要感化贼寇,而不是动 用武力;陶鲁每平定一个地方,都会在那里建学校教化当地百姓。D.陶鲁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陶鲁为政一方,百姓深受其恩,两广百姓倚重 他,视他为“长城”,陶鲁去世三十年,新会人对其恩德念念不忘。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2)两广自韩雍去,罢总督不设,帅臣观望相推诿,寇盗滋蔓。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