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生殖医学知识宣讲讲义.ppt
内分泌生殖内分泌生殖医学知识宣医学知识宣讲讲2第三十六章第三十六章 内分泌概论内分泌概论 3第一节第一节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4一、内分泌一、内分泌内分泌(内分泌(endocrineendocrine)是指内分泌腺体或内分泌)是指内分泌腺体或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释放到血液中,发挥作用的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释放到血液中,发挥作用的功能。其分泌过程不需要导管,因此内分泌腺也称无功能。其分泌过程不需要导管,因此内分泌腺也称无管腺。管腺。激素是由机体一些特殊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激素是由机体一些特殊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间递送信息的化学信使。媒介在细胞间递送信息的化学信使。6递送信息的方式递送信息的方式内分泌内分泌激素被分泌入血后,经血流输送至远隔部激素被分泌入血后,经血流输送至远隔部位的靶组织发挥作用位的靶组织发挥作用旁分泌旁分泌激素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的靶细激素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也称邻分泌胞,也称邻分泌自分泌自分泌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挥作用。后者又称内在分泌或胞内分泌挥作用。后者又称内在分泌或胞内分泌腔分泌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神经分泌神经分泌神经元合成的激素直接分泌到血液中,经神经元合成的激素直接分泌到血液中,经血流输送发挥作用血流输送发挥作用789二、内分泌系统二、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由内分泌腺与)由内分泌腺与兼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共同构成。兼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共同构成。10内分泌系统是除神经系统外机体内又一大调内分泌系统是除神经系统外机体内又一大调节系统,它以分泌各种激素的体液性调节方式发节系统,它以分泌各种激素的体液性调节方式发布调节信息,全面调控与个体生存密切相关的基布调节信息,全面调控与个体生存密切相关的基础功能础功能。12三、内分泌与神经、免疫系统共同调节三、内分泌与神经、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分泌对免疫的影响内分泌对免疫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前列腺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前列腺素E E:抑制抑制免免疫应答疫应答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促进促进免免疫应答疫应答 免疫对内分泌的影响免疫对内分泌的影响ILIL1 1使使CRHCRH合成增多合成增多ILIL2 2促使促使PRLPRL、TSHTSH、ACTHACTH、LHLH、FSHFSH、GHGH释放释放增多。增多。13第二节第二节 激素激素一、激素的化学性质一、激素的化学性质胺类胺类多肽和蛋白质类多肽和蛋白质类脂类脂类 14二、激素作用的共同特性二、激素作用的共同特性(一)特异作用(一)特异作用 激素只选择性地对能识别它的靶细胞起作激素只选择性地对能识别它的靶细胞起作用,表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这主要取决于靶用,表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这主要取决于靶细胞特异性受体与激素的结合能力,即亲和力。细胞特异性受体与激素的结合能力,即亲和力。相应:靶器官、靶腺、靶组织、靶细胞、靶蛋白、相应:靶器官、靶腺、靶组织、靶细胞、靶蛋白、靶基因等。靶基因等。15激素还可调节与其特异结合受体的数量。激素还可调节与其特异结合受体的数量。高浓度激素使其特异受体数量减少的现象高浓度激素使其特异受体数量减少的现象称为减衰调节(称为减衰调节(down regulation),简称下调。),简称下调。低浓度激素使其特异受体数量增多的现象低浓度激素使其特异受体数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增量调节(称为增量调节(up regu1ation),简称上调。),简称上调。16(二)信使作用(二)信使作用激素的作用方式犹如激素的作用方式犹如“信使信使”传递信息。其作传递信息。其作用旨在启动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一系列生物效应,用旨在启动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一系列生物效应,而不作为直接参与细胞新陈代谢或某种反应的角色。而不作为直接参与细胞新陈代谢或某种反应的角色。激素对其所作用的细胞,既不添加新功能,也激素对其所作用的细胞,既不添加新功能,也不提供额外能量。不提供额外能量。(三)激发生物放大效应(三)激发生物放大效应 激素是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激素是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17(四)激素的相互作用(四)激素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表现为多种激素联合作用时所产协同作用表现为多种激素联合作用时所产生的总效应大于各激素单独作用所产生效应的总生的总效应大于各激素单独作用所产生效应的总和和。1819某激素对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没有直接某激素对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没有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发挥生物效应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发挥生物效应的必要基础,这称为的必要基础,这称为允许作用允许作用。如糖皮质激素本身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并如糖皮质激素本身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并无直接增强收缩的作用,但只有当它存在时,儿无直接增强收缩的作用,但只有当它存在时,儿茶酚胺类激素才能充分发挥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茶酚胺类激素才能充分发挥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用。用。20三、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三、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依据激素的作用机制,可将激素分成依据激素的作用机制,可将激素分成组与组与组,分别经胞内受体和胞膜受体中介实现调节组,分别经胞内受体和胞膜受体中介实现调节作用。作用。2122(一)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一)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建立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建立“第第二信使学说二信使学说”基础上。基础上。膜受体是一类跨膜蛋白质分子,主要有膜受体是一类跨膜蛋白质分子,主要有G蛋蛋白耦联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型受体、酪氨酸激酶白耦联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型受体、酪氨酸激酶相关型受体和鸟苷酸环化酶型受体等。相关型受体和鸟苷酸环化酶型受体等。23激素经激素经G蛋白耦联型受体作用途径可产生核蛋白耦联型受体作用途径可产生核外效应和核内效应。外效应和核内效应。核外效应主要为酶系的系列激活或抑制而核外效应主要为酶系的系列激活或抑制而调节特定代谢过程;调节特定代谢过程;核内效应主要是调节基因转录,如通过核内效应主要是调节基因转录,如通过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介导和调控基)介导和调控基因转录,生成新的功能蛋白质等。因转录,生成新的功能蛋白质等。24(二)细胞核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二)细胞核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质受体结类固醇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质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进入细胞核,即经过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再进入细胞核,即经过两个步骤调节基因转录和表达,改变细胞活动。两个步骤调节基因转录和表达,改变细胞活动。25有些激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不同的作用有些激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不同的作用:类固醇激素既可通过核受体影响靶细胞类固醇激素既可通过核受体影响靶细胞DNA的转录过程发挥作用,也可通过膜受体以及的转录过程发挥作用,也可通过膜受体以及离子通道所引起的快速反应迅速调节神经细胞的离子通道所引起的快速反应迅速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兴奋性,即类固醇激素的非基因效应(即类固醇激素的非基因效应(non-genomic effect)。如孕激素可与)。如孕激素可与GABAA受体结受体结合,影响合,影响Cl 电导。电导。26(三)激素作用的终止(三)激素作用的终止 激素产生的调节效应只有及时终止,才能保证靶细激素产生的调节效应只有及时终止,才能保证靶细胞不断接受新信息,适时产生精确的调节效能。胞不断接受新信息,适时产生精确的调节效能。完善的激素分泌调节系统,适时终止分泌激素完善的激素分泌调节系统,适时终止分泌激素激素与受体分离使信号转导过程及时终止;激素与受体分离使信号转导过程及时终止;终止细胞内信号转接;终止细胞内信号转接;激素被靶细胞内吞处理并灭活等;激素被靶细胞内吞处理并灭活等;激素在肝、肾等脏器和血液循环中被降解,清除,激素在肝、肾等脏器和血液循环中被降解,清除,灭活。灭活。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生成的中间物质限制自身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生成的中间物质限制自身信号转导过程。信号转导过程。27四、激素分泌的调控四、激素分泌的调控(一)生物节律性分泌(一)生物节律性分泌 许多激素具有节律性分泌的特征许多激素具有节律性分泌的特征。激素分泌的这种节律性受机体生物钟的控激素分泌的这种节律性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取决于自身生物节律。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可制,取决于自身生物节律。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可能是机体生物钟的关键部位。能是机体生物钟的关键部位。28ACTHACTH分泌的日节律分泌的日节律29(二)轴系反馈调节(二)轴系反馈调节 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靶腺轴:高位激素对下位内分泌靶腺轴:高位激素对下位内分泌细胞活动具有促进性调节作用;而下位激素对高位细胞活动具有促进性调节作用;而下位激素对高位内分泌细胞活动多表现负反馈性调节作用内分泌细胞活动多表现负反馈性调节作用。30长反馈指调节环路中终末靶腺或组织所分泌激素长反馈指调节环路中终末靶腺或组织所分泌激素对上位腺体活动的反馈影响;对上位腺体活动的反馈影响;短反馈指垂体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活动的短反馈指垂体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活动的反馈影响;反馈影响;超短反馈指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受其自身所分超短反馈指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受其自身所分泌调节肽的影响。泌调节肽的影响。3132(三)直接反馈调节(三)直接反馈调节 体液代谢物调节效应体液代谢物调节效应 血糖血糖胰岛素胰岛素血糖血糖(四)神经反射性调节:(四)神经反射性调节:交感交感肾上腺髓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副交感副交感(迷走迷走)胰岛素胰岛素33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七章 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 第一节第一节 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内分泌系统垂体内分泌系统 垂体门脉系统垂体门脉系统3435一、神经内分泌小细胞一、神经内分泌小细胞下丘脑的促垂体区下丘脑的促垂体区 肽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peptidergic neuron)(peptidergic neuron)(parvocellular neuroendocrine (parvocellular neuroendocrine cell,PvC)cell,PvC)促垂体区:正中隆起、视前区、腹内侧核、促垂体区:正中隆起、视前区、腹内侧核、视交叉上核、弓状核、室周核等视交叉上核、弓状核、室周核等36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统称为下丘脑调节肽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统称为下丘脑调节肽。九种。九种。3738二、神经内分泌大细胞二、神经内分泌大细胞 (magnocellular neuroendocrine(magnocellular neuroendocrine cell,MgC)cell,MgC)视上核、室旁核视上核、室旁核3940第二节第二节 腺垂体的内分泌腺垂体的内分泌41一、一、生长激素生长激素4219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22kD因为GH与PRL结构类似,故GH有弱催乳作用。43一、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一、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1.生长激素及其受体生长激素及其受体 血中血中GH以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形式存在。以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形式存在。GH与生长激素结合蛋白(与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结合,占)结合,占GH总量的总量的40%45%。44生长激素受体生长激素受体 620AA组成组成,跨膜单链糖蛋白,跨膜单链糖蛋白,120kD。GH分子具有两个与受体分子结合的位点,先后分子具有两个与受体分子结合的位点,先后与与2分子分子GH-R亚单位结合而使受体成为同二聚体亚单位结合而使受体成为同二聚体.4546GH-R二聚化后随即通过二聚化后随即通过JAK2-STATs、JAK2-SHC、PLC等多条途径转导信号,介导产生多种生物效应等多条途径转导信号,介导产生多种生物效应 47Actions mediated by GH and IGF-1482.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 factor,IGF GHGH的部分效应可通过的部分效应可通过 IGFIGF间接实现间接实现 。IGFIGF由由GHGH诱导靶细胞(如肝细胞等)而产生,具诱导靶细胞(如肝细胞等)而产生,具有促生长的作用有促生长的作用 。49张小军50(二)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二)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GH可促进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对机体各可促进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对机体各器官组织产生广泛影响,尤其对骨骼、肌肉和内器官组织产生广泛影响,尤其对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作用更为显著脏器官的作用更为显著。GH还是机体重要的应激激素之一。还是机体重要的应激激素之一。511.促进机体生长:促进机体生长: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蛋白质合成增加。裂增殖,蛋白质合成增加。GH直接刺激骨骼生长板前软骨细胞或生发直接刺激骨骼生长板前软骨细胞或生发层分化为软骨细胞,并使其对层分化为软骨细胞,并使其对IGF-1的反应性增的反应性增强。强。IGF-1使软骨细胞增殖成为骨细胞,从而促使软骨细胞增殖成为骨细胞,从而促进骨生长发育。进骨生长发育。52性成熟期前的发育特别重要:性成熟期前的发育特别重要:人幼年人幼年GHGH分泌不足分泌不足侏儒症侏儒症DwarfismDwarfism人幼年人幼年GHGH分泌过多分泌过多巨人症巨人症GiantismGiantism 5354刘丽,15Y,2.08M孙明明,21Y,2.36M55成年人如果成年人如果GH分泌过多,由于骨骺已闭合,分泌过多,由于骨骺已闭合,长骨不再生长,但肢端的短骨、颅骨和软组织可长骨不再生长,但肢端的短骨、颅骨和软组织可出现异常生长,表现为手足粗大、鼻大唇厚,下出现异常生长,表现为手足粗大、鼻大唇厚,下颌突出和内脏器官增大等现象,称为颌突出和内脏器官增大等现象,称为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56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57582.调节新陈代谢:调节新陈代谢:(1)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合成大于分解,特别是肝外组织蛋白质合合成大于分解,特别是肝外组织蛋白质合成;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增强成;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增强DNA、RNA的合的合成,减少尿氮,呈氮的正平衡。成,减少尿氮,呈氮的正平衡。59(2)脂肪代谢)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及脂肪酸氧化,减少组织尤促进脂肪分解及脂肪酸氧化,减少组织尤其是肢体的脂肪。其是肢体的脂肪。(3)糖代谢)糖代谢抑制糖的消耗。抑制糖的消耗。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升高血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升高血糖水平。糖水平。GH分泌过多时,可造成垂体性糖尿。分泌过多时,可造成垂体性糖尿。参与免疫反应:促进胸腺基质细胞分泌胸腺素参与免疫反应:促进胸腺基质细胞分泌胸腺素60(三)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三)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1.下丘脑激素的调节作用下丘脑激素的调节作用(1)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GH的分泌受下丘脑的分泌受下丘脑GHRH与与GHIH的双重调节的双重调节。GHRH是是GH分泌的经常性调节者。分泌的经常性调节者。GH、IGF-1对对GH的分泌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的分泌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睡眠:入睡睡眠:入睡 60min 血中血中GH达高峰,脉冲式分泌达高峰,脉冲式分泌(由(由GHRH脉冲引起)脉冲引起)低血糖、运动、应激促进低血糖、运动、应激促进GH分泌。分泌。61(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血管升压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血管升压素:促进促进GH分泌分泌(3)生长素(生长激素释放肽、胃生长调节素)生长素(生长激素释放肽、胃生长调节素(Ghrelin)促进促进GH释放,不促进分泌。释放,不促进分泌。外周:胃壁细胞分泌外周:胃壁细胞分泌促进胃酸分泌,胃排空促进胃酸分泌,胃排空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能量吸收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能量吸收由由2828个氨基酸组成,第三位丝氨酸残基乙酰化后成个氨基酸组成,第三位丝氨酸残基乙酰化后成为活性形式。为活性形式。62(4)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负反馈控制负反馈控制63642.其它激素其它激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雌激素、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雌激素、雄激素促进GH分泌。雌激素或睾酮浓度增高,可使分泌。雌激素或睾酮浓度增高,可使GH分泌明分泌明显增加而引起青春期突长。显增加而引起青春期突长。3.代谢因素代谢因素能量物质缺乏、某些氨基酸增加:能量物质缺乏、某些氨基酸增加:GH分泌增加;分泌增加;特别:低血糖特别:低血糖血糖血糖SS、GH RH GH4.睡眠睡眠慢波睡眠期慢波睡眠期GH分泌有利于生长和体力恢复。分泌有利于生长和体力恢复。656667二、催乳素二、催乳素 PRL199AA,分子量,分子量22kD,分子序列,分子序列92%与与hGH相同。相同。(一)催乳素的生理作用(一)催乳素的生理作用参与乳腺、性腺发育和分泌,参与乳腺、性腺发育和分泌,参与对应激反应和免疫的调节。参与对应激反应和免疫的调节。68691.调节乳腺活动:调节乳腺活动:促进乳腺发育,发起并维持乳腺泌乳。促进乳腺发育,发起并维持乳腺泌乳。(1)青春期:生长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青春期:生长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素、甲状腺激素和PRL协同作用。协同作用。(2)妊娠期:)妊娠期:PRL、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多,乳腺组织、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多,乳腺组织进一步发育,(雌激素和孕激素可抑制进一步发育,(雌激素和孕激素可抑制PRL的泌乳作的泌乳作用,故乳腺虽已具备泌乳能力却不泌乳)。用,故乳腺虽已具备泌乳能力却不泌乳)。分娩时,乳腺分娩时,乳腺PRL受体增加受体增加20倍。倍。(3)哺乳期: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明显降低,)哺乳期: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明显降低,PRL发挥其始动和维持泌乳的作用。发挥其始动和维持泌乳的作用。PRL可促进乳汁成分中酪蛋白、乳糖和脂肪等重可促进乳汁成分中酪蛋白、乳糖和脂肪等重要成分的合成。要成分的合成。702.调节生殖活动:调节生殖活动:(1)卵巢:小剂量)卵巢:小剂量PRL促进卵巢雌激素和孕激促进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大剂量抑制:素的合成,大剂量抑制:刺激刺激LH受体的生成,调控卵巢内受体的生成,调控卵巢内LH受体的数受体的数量量为孕酮生成提供底物,促进孕酮生成为孕酮生成提供底物,促进孕酮生成减少孕酮分解。减少孕酮分解。高浓度的高浓度的PRL可抑制孕酮生成可抑制孕酮生成71PRL还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生物效应或还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生物效应或负反馈抑制下丘脑负反馈抑制下丘脑GnRH的分泌,减少腺垂体的分泌,减少腺垂体FSH和和LH的分泌的分泌,出现无排卵和雌激素水平低,出现无排卵和雌激素水平低下下。72(2)睾丸)睾丸PRL可维持和增加睾丸间质细胞可维持和增加睾丸间质细胞LH受体的受体的数量,提高睾丸间质细胞对数量,提高睾丸间质细胞对LH的敏感性,促进的敏感性,促进雄性性成熟。雄性性成熟。高高PRL血症:降低睾酮水平,减少精子生血症:降低睾酮水平,减少精子生成。成。73 3.参与应激反应:参与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血中在应激状态下,血中PRL浓度升高,并常浓度升高,并常与与ACTH和和GH浓度的升高同时出现。浓度的升高同时出现。4.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PRL可协同一些细胞因子共同促进淋巴细可协同一些细胞因子共同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直接或间接促进胞的增殖,直接或间接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淋巴细胞分泌IgM和和IgG。74(二)催乳素分泌的调节:(二)催乳素分泌的调节:PRL的分泌受下丘脑的分泌受下丘脑PRF与与PIF的双重调节。的双重调节。平时以平时以PIF(多巴胺)的抑制作用为主。(多巴胺)的抑制作用为主。哺乳期,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经传入神经传哺乳期,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使至下丘脑,使PRF神经元兴奋并释放神经元兴奋并释放PRF,反射,反射性地引起垂体性地引起垂体PRL分泌增多。分泌增多。75三、促黑激素三、促黑激素 MSH 主要生理作用:主要生理作用:刺激黑色素细胞,使细胞内的酪氨酸转化刺激黑色素细胞,使细胞内的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同时使黑色素颗粒在细胞内散开,导为黑色素,同时使黑色素颗粒在细胞内散开,导致皮肤和毛发颜色加深。致皮肤和毛发颜色加深。MSH的分泌受下丘脑的分泌受下丘脑MIF和和MRF的调控。的调控。76MSH(melanotropin;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melanocytesMSHPigment abnormalities in humans:“Vitiligo”77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垂体的内分泌神经垂体的内分泌(ADH)(Oxy)78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的血管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的血管升压素(升压素(vasopressin,VP)和)和缩宫素(缩宫素(oxytocin,OT)经轴)经轴浆运输到神经垂体的末梢并浆运输到神经垂体的末梢并储存,机体需要时由此释放储存,机体需要时由此释放入血。入血。7980一、血管升压素的生理作用一、血管升压素的生理作用 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VP)也称抗利尿激素()也称抗利尿激素(ADH)。)。促进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具抗促进肾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具抗利尿作用。利尿作用。在失血、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在失血、血浆渗透压升高时,VP 分泌增多,具分泌增多,具有缩血管有缩血管,升血压的作用。升血压的作用。81二、缩宫素(二、缩宫素(OTOT)的作用与分泌的调节)的作用与分泌的调节 OTOT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在分娩时刺激子宫收缩和在哺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在分娩时刺激子宫收缩和在哺乳期促进乳汁排出。乳期促进乳汁排出。(一)缩宫素的生理作用(一)缩宫素的生理作用 1.1.刺激子宫收缩:刺激子宫收缩:OT可促进子宫收缩。可促进子宫收缩。OT对非孕子宫的作用较对非孕子宫的作用较弱,而对妊娠子宫的作用则较强。弱,而对妊娠子宫的作用则较强。OT 不发动分娩子宫收缩。不发动分娩子宫收缩。分娩时分娩时,胎儿刺激子宫颈引起胎儿刺激子宫颈引起OT加强子宫收缩加强子宫收缩(正反馈(正反馈):):“催产催产”。822.2.刺激乳腺排乳:刺激乳腺排乳:射乳反射:吸吮乳头射乳反射:吸吮乳头感觉感觉N N传入冲动传入冲动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N N元(元(+)+)下丘脑下丘脑-垂体束垂体束 神经神经垂体垂体OTOT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乳腺肌上皮细胞收缩射乳射乳乳汁乳汁排放。排放。营养乳腺。营养乳腺。83(二)(二)OT分泌的调节分泌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吸吮乳头的刺激:吸吮乳头的刺激: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OT神经元兴奋并引起射乳反射神经元兴奋并引起射乳反射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内啡肽释放增内啡肽释放增多。多。多巴胺与多巴胺与-内啡肽可抑制下丘脑内啡肽可抑制下丘脑GnRH的释的释放,使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哺乳期放,使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哺乳期月经周期暂停。月经周期暂停。哺乳活动可反射性引起催乳素和哺乳活动可反射性引起催乳素和OT释放,释放,可促进乳汁分泌与排出,加速产后子宫的复原。可促进乳汁分泌与排出,加速产后子宫的复原。84第三十九章第三十九章 甲状腺的内分泌和钙磷代谢的内分泌调节甲状腺的内分泌和钙磷代谢的内分泌调节85甲状甲状腺是人体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平均重量平均重量2020 3030克。克。868788第一节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一、甲状腺激素一、甲状腺激素主要有四碘甲腺原氨酸(主要有四碘甲腺原氨酸(T T4 4、甲状腺素)和、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三碘甲腺原氨酸(T T3 3)和少量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和少量逆三碘甲腺原氨酸(rTrT3 3)8990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一)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一)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 1.碘碘人人每每天天摄摄入入碘碘100-200g,约约1/3进进入入甲甲状状腺腺内内。甲甲状状腺腺含含碘碘约约为为8000g,占占全全身身总总碘碘量量的的90%。91922.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是由)是由54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660kD的同二的同二聚体糖蛋白,含百余酪氨酸残基,聚体糖蛋白,含百余酪氨酸残基,20个左右可被个左右可被碘化。正常碘化条件下,每分子碘化。正常碘化条件下,每分子TG含含34分子分子T4,约,约5个个TG才含一分子才含一分子T3。TG在甲状腺滤泡细胞内合成并包装存储于在甲状腺滤泡细胞内合成并包装存储于囊泡中,以出胞方式释放到滤泡腔成为胶质基本囊泡中,以出胞方式释放到滤泡腔成为胶质基本成分。碘化的酪氨酸和成分。碘化的酪氨酸和TH始终与始终与TG结合直至最结合直至最终分泌到血液之前。终分泌到血液之前。93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催化是催化TH合成的重要酶。合成的重要酶。TPO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在滤泡腔面的微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在滤泡腔面的微绒毛处分布最为丰富。绒毛处分布最为丰富。TPO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TPO的生成和活性受的生成和活性受TSH调节。调节。硫脲类药物能抑制硫脲类药物能抑制TPO活性。活性。94(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 三个基本环节:三个基本环节:(1)腺泡聚碘:)腺泡聚碘:I-由继发性主动转运进入上皮由继发性主动转运进入上皮细胞:浓度差(细胞外细胞:浓度差(细胞外250g/L,细胞内高,细胞内高2025倍;电位差(倍;电位差(RP-50mV)。)。TSH可调节甲状腺的聚碘能力。可调节甲状腺的聚碘能力。95962.碘的活化碘的活化在在H2O2存在的条件下,存在的条件下,TPO催化催化I 迅速被迅速被氧化为氧化为“活化碘活化碘”I0(碘原子)(碘原子)。973.酪氨酸碘化和碘化酪氨酸的缩合酪氨酸碘化和碘化酪氨酸的缩合酪氨酸碘化是活化碘取代酪氨酸残基苯环酪氨酸碘化是活化碘取代酪氨酸残基苯环上的氢。由上的氢。由TPO催化的氧化过程,在滤泡上皮细催化的氧化过程,在滤泡上皮细胞顶膜与滤泡腔的交界处进行。胞顶膜与滤泡腔的交界处进行。在在TPO催化下,活化碘迅即催化下,活化碘迅即“攻击攻击”TG中中的酪氨酸残基,瞬间即可取代其苯环的酪氨酸残基,瞬间即可取代其苯环3,5位上的氢,位上的氢,生成一碘酪氨酸(生成一碘酪氨酸(MIT)残基和二碘酪氨酸)残基和二碘酪氨酸(DIT)残基,完成碘化过程。)残基,完成碘化过程。9899碘化酪氨酸缩合:碘化酪氨酸缩合:在在TPO催化下,同一催化下,同一TG分子内的分子内的MIT和和DIT分别双双缩合成分别双双缩合成T4和和T3。pMIT+DITT3、rT3pDIT+DIT T4。100101(三)激素的储存和基础分泌(三)激素的储存和基础分泌 合成后的合成后的T3、T4仍然结合在仍然结合在TG分子上,贮分子上,贮存于腺泡腔内的胶质中存于腺泡腔内的胶质中。细胞外、量大,可利用细胞外、量大,可利用50120天。(临床应用抗甲状腺激素药物时,需天。(临床应用抗甲状腺激素药物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奏效)要较长时间才能奏效)102在在TSH作用下,甲状腺滤泡细胞顶部微绒毛作用下,甲状腺滤泡细胞顶部微绒毛吞饮吞饮TG胶质小滴,并形成胶质小泡。胶质小滴,并形成胶质小泡。胶质小泡随即与溶酶体融合成吞噬泡,在蛋胶质小泡随即与溶酶体融合成吞噬泡,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水解白水解酶作用下,水解TG的肽键,释出游离的的肽键,释出游离的T4、T3、MIT和和DIT等。等。103进入胞质的进入胞质的MIT和和DIT在微粒体碘化酪氨酸脱碘在微粒体碘化酪氨酸脱碘酶的作用下脱碘,释出的大部分碘能再循环利用。酶的作用下脱碘,释出的大部分碘能再循环利用。T4和和T3,由滤泡细胞底部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中。,由滤泡细胞底部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中。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以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以T4为主、占为主、占90%,但,但T3活性活性大大5倍。倍。104105(四)运输(四)运输 T3T3、T4T4释放入血后,以结合状态释放入血后,以结合状态(与与3 3种血种血浆蛋白结合浆蛋白结合)和游离状态二种形式运输。和游离状态二种形式运输。T4T4主要主要以结合型存在,以结合型存在,T3T3主要以游离型存在。主要以游离型存在。只有游离型才有生物活性,只有游离型才有生物活性,T3T3的生物活性比的生物活性比T4T4约大约大5 5倍。倍。结合型与游离型可以互相转换,使游离型的结合型与游离型可以互相转换,使游离型的T4T4与与T3T3在血中保持一定浓度。在血中保持一定浓度。106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99.8%99.8%与血浆蛋白结合与血浆蛋白结合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TBG)占)占60%60%、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占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占30%30%、白蛋白占白蛋白占10%10%。意义:意义:在血液循环中形成在血液循环中形成T T4 4的储备库,缓冲甲状腺分泌的储备库,缓冲甲状腺分泌功能的急剧变化功能的急剧变化防止防止T T4 4 与与T T3 3被肾小球所滤过,避免从尿中过快被肾小球所滤过,避免从尿中过快丢失。丢失。107(五)代谢(五)代谢 T T4 4的半衰期为的半衰期为7 7天,天,T3T3的半衰期为的半衰期为1.51.5天。天。T T3 3与与T T4 4的的2020在肝脏、在肝脏、8080在靶组织中被脱碘酶在靶组织中被脱碘酶脱碘降解,变为脱碘降解,变为T3T3(45%45%)与)与rTrT3 3(55%55%)。)。外周的外周的T T3 3主要来自主要来自T T4 4的降解,占的降解,占75%75%。108第二节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机体的所有组织,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机体的所有组织,调节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调节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109一、一、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生长发育 TH是促进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促进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素。TH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激素。在胚是胎儿和新生儿脑发育的关键激素。在胚胎期,胎期,TH诱导神经生长因子和某些酶的合成,促进诱导神经生长因子和某些酶的合成,促进神经元骨架的发育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突起和神经元骨架的发育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突起和突触的形成,促进胶质细胞生长和髓鞘形成,促进突触的形成,促进胶质细胞生长和髓鞘形成,促进神经元的分裂。神经元的分裂。TH与与GH具有协同作用,调控幼年期生长发育。具有协同作用,调控幼年期生长发育。呆小症:多发性先天性缺陷和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智呆小症:多发性先天性缺陷和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智力低下。力低下。110EXAMPLES OF THYROID DISEASES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Juvenile Hypothyroidism111112二、二、调节新陈代谢调节新陈代谢 (一)增强能量代谢:(一)增强能量代谢:除脑、脾和性腺(睾丸)等少数器官组织除脑、脾和性腺(睾丸)等少数器官组织外,外,TH可使全身绝大多数组织的基础耗氧量增可使全身绝大多数组织的基础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大,体温也因此而发生相应波动。加,产热量增大,体温也因此而发生相应波动。1mg 1000Kcal,BMR:+28%;113其效果与其效果与NaNa+-K-K+-ATP-ATP酶的关系十分密切。(酶的关系十分密切。(NaNa+-K-K+-ATP-ATP酶占总能量消耗酶占总能量消耗40%40%)潜伏期:潜伏期:T4T4:242448h48h,T3T3:181836h36h114115116(二)调节物质代谢:(二)调节物质代谢:1.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加强基础蛋白质合成,表现为氮的正平衡。加强基础蛋白质合成,表现为氮的正平衡。生理情况下,生理情况下,TH可促进可促进DNA转录过程和转录过程和mRNA形成,促使结构蛋白质和功能蛋白质合成。形成,促使结构蛋白质和功能蛋白质合成。同时,同时,TH也能刺激蛋白质降解。也能刺激蛋白质降解。117分泌过多:以骨骼肌为主的外周组织蛋白质分分泌过多:以骨骼肌为主的外周组织蛋白质分解加速,尿酸含量增加,尿氮排泄增加,肌肉收解加速,尿酸含量增加,尿氮排泄增加,肌肉收缩无力;骨骼蛋白质分解,血钙升高,骨质疏松。缩无力;骨骼蛋白质分解,血钙升高,骨质疏松。分泌过少:蛋白质合成障碍,组织间黏蛋白沉分泌过少:蛋白质合成障碍,组织间黏蛋白沉积,使水分子滞留皮下,引起黏液性水肿。积,使水分子滞留皮下,引起黏液性水肿。1182.糖代谢:糖代谢:加速肠黏膜吸收葡萄糖,增加外周组织利用糖加速肠黏膜吸收葡萄糖,增加外周组织利用糖以及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提高糖代谢速率。以及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提高糖代谢速率。增强肝糖异生,也能增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增强肝糖异生,也能增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的生糖作用。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的生糖作用。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降低血糖。降低血糖。对抗胰岛素对抗胰岛素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因此,甲亢患者餐后血糖升高,甚至出现因此,甲亢患者餐后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但随后血糖又能很快降低。糖尿,但随后血糖又能很快降低。1193.脂类代谢:脂类代谢:刺激脂肪合成与分解,加速脂肪代谢速率。刺激脂肪合成与分解,加速脂肪代谢速率。甲减:脂肪合成与分解均降低,体脂比例升高;甲减:脂肪合成与分解均降低,体脂比例升高;甲亢:脂肪代谢增强,总体脂减少。甲亢:脂肪代谢增强,总体脂减少。可加强胆固醇合成,但同时也增加低密度脂蛋可加强胆固醇合成,但同时也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可利用性,使更多的胆固醇从血中清除,白受体的可利用性,使更多的胆固醇从血中清除,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甲亢患者血中胆固醇含量低于正常,甲低者则甲亢患者血中胆固醇含量低于正常,甲低者则升高。升高。120三、影响器官系统功能三、影响器官系统功能 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能与中枢神经系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更新有关。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更新有关。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统2.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增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增加。加。1213.其他功能其他功能促进消化道运动和消化腺分泌。促进消化道运动和消化腺分泌。促进生殖系统发育促进生殖系统发育(表(表38-2)122四、甲状腺激素细胞作用机制四、甲状腺激素细胞作用机制 亲脂性激素,进入细胞膜和核膜,由核内亲脂性激素,进入细胞膜和核膜,由核内甲状腺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TH-R)介导。通过启动特异)介导。通过启动特异性性TH应答基因的转录表达功能蛋白质,并产生应答基因的转录表达功能蛋白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有些作用可能不是通过核受体介导的,如有些作用可能不是通过核受体介导的,如增加葡萄糖和氨基酸跨膜转运等。增加葡萄糖和氨基酸跨膜转运等。123124第三节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一、下丘脑一、下丘脑-腺垂体腺垂体-甲状腺轴调节系统甲状腺轴调节系统(一)(一)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是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主要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主要激素,是一种糖蛋白(是一种糖蛋白(211AA),分子量为),分子量为28000,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