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
-
资源ID:97764826
资源大小:332.1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马说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
第六单元23.*马说第第1页页自 读 导 航 走进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郡(今河北昌黎)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其散文和诗均负盛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第第2页页说,古代一个文体,用以陈说作者对社会上一些问题观点和看法。写法灵活,通常采取以小见大写法,借讲寓言故事(如马说)、状写事物(如爱莲说)来说明某个道理,这是“说”这种文体惯用写法。文体知识第第3页页 阅读指导阅读指导马说是韩愈代表作品之一,作者借千里马因无伯乐赏识不幸遭遇,表示了对当初社会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现象控诉,以及才智之士对脱颖而出渴望。马说是一篇借物比喻杂文,属于论说文体。“说”就是“谈谈”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能够了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问题”。阅读本文,要理清文章叙述层次和结构,了解作者托物寓意写法特点,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慨之情。第第4页页课 前 预 习1你知道“伯乐相马”故事吗?是个怎样故事?【答案】伯乐善于发觉千里马。“伯乐相马”比喻善于发觉和选拔人才。2本文中“伯乐”和“千里马”有什么尤其含义?【答案】“伯乐”指善于发觉人才人。“千里马”指真正人才。第第5页页课 堂 实 践一、基础知识积累与利用1给以下句中加点字注音。(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栗()一石()。(3)才美不外见()。2找出以下各句中通假字,并写出它本字和意义。(1)才美不外见()(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pinlsdnxin“见”同“现”,显露、表现“袛”同“衹”或“只”,只,仅第第6页页3给以下句中加点“食”字注音并释义。(1)一食或尽粟一石()_(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3)食不饱,力不足。()_(4)食之不能尽其材。()_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执策而临之()(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策之不以其道().sh吃s喂sh吃s喂通晓,知道,明白,知道面对通“饲”,喂养驱使.第第7页页5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示语气分别作出说明。(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3)安求其能千里也()(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不以千里称也()表示必定语气,必定“食马者”无知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表示感叹语气,其间现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辛辣嘲讽陈说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无知给千里马带来严重危害.第第8页页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归纳其意义和使用方法。(1)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2)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5)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即使;连词即使,连词构助词,助词,不译;定语后置标志代词,代马助词,补足音节,不翻译副词,表示诘责语气副词,表推测,恐怕介词,因为介词,按照连词,表示修饰,不翻译连词,表示转折,不过代词,代千里马.第第9页页二、课文了解1依据下面提醒,写出课文中相对应句子。(1)马说中心论点是:_。(2)千里马悲惨遭遇是:_。(3)千里马被埋没根本原因是:_。(4)食马者“不知马”详细表现是:_。(5)对“食马者”无知发出强烈训斥语句是:_。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第第10页页(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语句是:_。(7)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觉美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一句话:_。(8)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语句是:_。执策而临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曰:“天下无马!”第第11页页2作者借“千里马”遭遇,寄托了怎样思想感情?【答案】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强烈不满。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主要?为何?【答案】伯乐更主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4马说标点符号是当代人加,有些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用问号结束。请依据文意表明你看法,并说明理由。【答案】两种符号均可。用问号,即把最终两句综合了解为:到底是真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不能识别千里马呢?选择疑问,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第第12页页5将下面句子翻译为当代汉语。(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答案】所以即使有名贵马,只能辱没在马夫手里,跟普通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能取得千里马称号。(2)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即使有日行千里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第第13页页(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答案】鞭策它不能按照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知道它意思(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答案】是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第第14页页一、课内外比较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拓 展 阅 读第第15页页【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名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列子,有删改)【注释】姓:指子孙。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马。牝(pn):母马。牡:公马。骊(l):纯黑色马。第第16页页1解释以下加点词。(1)一食或尽粟一食()(2)策之不以其道()(3)秦穆公谓伯乐曰()(4)穆公不说,召伯乐()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答案】让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意思。(2)马至,果天下之马也。【答案】马被牵来了,果然是天下最好千里马。3马说一文经过写千里马遭遇,讽刺了当初怎样社会现象?【答案】讽刺了当初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社会现象。有时按照对说通“悦”,高兴.第第17页页二、课外阅读 养竹记 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第第18页页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珍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殄瘁:此指摧残。筐篚:竹器,方形叫“筐”,圆形叫“篚”。彗帚:扫帚。寻:古代八尺为一寻。第第19页页1以下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一项是()A竹本固固:牢靠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解析】B项,求:寻求。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答案】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答案】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普通人区分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人来加以区分。.B.第第20页页3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明分析。【答案】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遭遇联想到人才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能,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觉贤才才能,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主旨。第第21页页【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何呢?竹子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本性;竹子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竹子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收道;竹子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东西。贞元十九年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旧人问询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自从相国死后,他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人来砍,做扫帚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竹子,长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日常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第第22页页却依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像在感激着我知遇之情。叹啊!竹子,不过是一个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因为它与贤人相同,人们就珍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关系,也就像贤人与普通人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分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分,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普通人区分开来,要靠使用贤人人来加以区分。所以,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人知晓罢了。第第23页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