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未来期末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97814191
资源大小:1.12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南省新未来期末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金科金科新未来新未来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生物学高二生物学全卷满分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共有元素有 C、H、OB.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固醇在动物体内参与调节,但不构成细胞成分D.维生素 D 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淀粉时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出现蓝色沉淀B.蛋白质变性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不再呈现紫色反应C.用于检测还原糖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检测蛋白质D.斐林试剂是含有 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3.2024 年 3 月 22 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耐旱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比一般植物的要低B.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的水中氢来自氨基,氧来自羧基C.动物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 O2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水D.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4.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信号序列合成后,在信号识别颗粒的识别和引导下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接触,信号序列穿过内质网膜后,蛋白质继续合成,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重新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体现了生物膜流动性的结构特点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不消耗能量C.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过程受细胞核中相关物质的控制D.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是分泌蛋白5.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3 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结果NaCl茉莉酸+-部分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 NaCl 浓度为 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 10-3mgL-1;“-”表示无添加。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 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6.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B.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 N2和 NO3-C.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D.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盐离子可被根系吸收7.曲线甲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 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若 B 点增加酶量,则曲线呈现乙所示的变化C.若增大 pH,则 A、B 点的位置都上移D.若提高温度,则曲线可能呈现丙所示的变化8.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 a 代表附着在着丝粒的星射线的长度B.曲线 b 代表的是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C.曲线 c 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粒间的距离D.曲线 d 代表的是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9.猕猴桃被称为“水果之王”,以猕猴桃为原料进行发酵可以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酿制果酒时,一般要先通气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B.醋酸菌是好氧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形成醋酸的过程为乙醇乙醛醋酸D.猕猴桃发酵后是否有醋酸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10.酵母菌和乳酸菌参与泡菜的发酵过程。在泡菜发酵过程中,上述微生物此消彼长,发酵液的乳酸浓度升高,当乳酸浓度达到 0.6%时泡菜口感最佳。下表是泡菜发酵的三个阶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发酵阶段现象乳酸含量发酵前期大泡0.3%发酵中期无泡0.3%0.9%发酵后期无泡大于 0.9%、小于 1.1%A.发酵前期出现的大泡是乳酸菌发酵产生的 CO2B.随着乳酸浓度的升高,酵母菌的数量逐渐下降C.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以确定取食时间D.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而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11.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而展开,包括消毒和灭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毒只能杀死物体表面的部分微生物B.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C.灭菌不仅能杀死微生物,还能杀死芽孢和孢子D.不同的操作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消毒或灭菌方法12.人参皂苷主要存在于西洋参等人参属植物中,对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科研人员为实现人参皂苷的高产,对西洋参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茎尖无须脱分化就能形成愈伤组织B.用酒精和次氯酸钠处理离体植物组织后应该用自来水来清洗C.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形成D.在长出丛芽的过程中西洋参组织细胞的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13.近年来,野生动物郊狼的数量不断减少、濒临灭绝,采集其精子或卵子开展常规辅助生殖较为困难。种间体细胞核移植(iSCNT)技术在野生郊狼遗传资源的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流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至 M期时可用显微操作法去核B.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囊胚或原肠胚C.郊狼的早期胚胎移植前需对代孕家犬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与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相比,iSCNT 技术成功的难度更大1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操作工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限制酶只能用于切割目的基因B.DNA 连接酶能将两碱基间通过氢键连接起来C.EcoliDNA 连接酶既可连接平末端,又可连接黏性末端D.载体的作用是携带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使之稳定存在并表达15.如图是“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的两个操作步骤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 1 中溶液 a 是 NaCl 溶液,玻璃棒应沿不同方向进行搅拌B.图 1 中丝状物为粗提取的 DNA,其与蛋白质均可溶于酒精C.若图 2 试管中溶液的液面高于烧杯中的液面,可能导致加热不充分D.图 2 试管 2 起对照作用,溶液 b 是溶有 DNA 的 2mol/L 的 NaCl 溶液二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分,共共 15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全部选对得 3 分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分,有选错的得有选错的得 0 分分。16.如图为Na和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中主动运输过程既可消耗来自ATP直接提供的能量,也可利用 Na电化学梯度的势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C.当肠腔 Na充足时,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速率不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D.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上皮细胞,则会减慢小组织液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17.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是植物细胞中参与无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的代谢途径如图 1 所示。为探究 Ca2+对淹水处理的辣椒幼苗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丙组为实验组,甲、乙均为对照组,甲组是正常生长的幼苗,部分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丙组的处理方式是选择生长状态一致的辣椒幼苗进行淹水处理B.丙酮酸生成乳酸或乙醇过程中,利用 NADH 中的能量合成 ATPC.辣椒幼苗在淹水条件下,其根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仅有乳酸D.推测 Ca2+可能影响 ADH、LDH 的活性,减少乳酸积累造成的伤害18.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分为 G1、S、G2期,G1期为 DNA 合成前期,S 期为 DNA合成期,G2期为 DNA 合成后期,M 期为细胞分裂期。为研究某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在 t0时将 S 期的细胞用3H 全部标记,然后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实验,统计其中带3H 标记的 M 期细胞所占的百分比。t1(t1=t0+3h)时发现被标记的细胞开始进入 M 期;t2(t2=t1+1h)时 50%的被标记细胞且处于 M 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t3(t3=t2+4h)时 50%被标记细胞处于 M 期且处于 M 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 M 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周期中 G1、S、G2和 M 期时长分别为 4h、2h、3h 和 4hB.t0t4时间段被3H 标记的细胞可能经历核糖体形成的时期C.t2t4时间段被3H 标记的细胞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t2t3时间段被3H 标记的部分细胞核 DNA 复制时会因环境影响而出错19.微生物驯化是指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逐步增加某种物质,让其逐渐适应,从而得到对此物质高耐受或能降解该物质的微生物。科研人员采用微生物驯化结合传统接种的方法筛选能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的微生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为统计培养基 C 中的微生物数量,在如图所示的稀释度下涂布了 4个平板培养基 D,统计菌落数分别为 250、247、312、25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 X 是敌敌畏,依照物理性质划分,驯化培养基 A 属于液体培养基B.由图可知,将驯化后的微生物接种于培养基 B 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C.测得培养基 C 中菌落数为 1.25107个/mL,则涂布的菌液 Y 为 2mLD.经测定培养基中敌敌畏的剩余量越多,微生物分解敌敌畏的能力越强20.尼帕病毒是一种新型人兽共患病毒,给人及动物带来严重危害。科研人员以猕猴为实验材料来生产抗尼帕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 B 淋巴细胞的基因型为 AA、骨髓瘤细胞的基因型为 B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应向猕猴注射灭活的尼帕病毒,以获得相应的 B 淋巴细胞B.两两融合后的融合细胞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是 AABB、AA、BBC.筛选 1 需使用特定的培养基,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D.筛选 2 为对经筛选 1 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三、非选择题:本题共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55 分。分。21.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其病毒呈球状,表面有两种糖蛋白突起,具有抗原特性,分别是红细胞凝结素(简称 HA 蛋白)和神经氨酸酶(简称 N 蛋白)。HA 蛋白可以使病毒轻松附着在生物细胞的受体,使其感染;N 蛋白会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图示 H7N9 禽流感病毒正在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请分析回答:(1)膜上的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其分布形式通常与其功能相适应,如与多糖结合后的功能是_;贯穿在结构中的蛋白质的功能可能有_(至少写出两点)。(2)H7N9 禽流感病毒在复制时,合成红细胞凝结素(HA 蛋白)的场所是_。假设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由m个核苷酸构成的8个单链的RNA片段组成,则该病毒基因组中含有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3)H7N9 禽流感病毒在正确识别并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随后完成的生命活动是_。(4)禽流感病人通常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人服用头孢霉素_(填“有效”或“无效”),理由是_。22.某科研人员通过在南方鲇基础饲料(含有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中添加脂肪酶,研究其对南方鲇幼鱼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体质健壮、规格整齐、平均体重为 57.6g 的南方鲇幼鱼 900 尾,用基础饲料驯养 20 天。第二步:将 900 尾南方鲇幼鱼均分为 9 组,编号为 19,其中 13 组每天饲喂一定量的基础饲料,46组饲喂等量添加有 0.1g/kg 脂肪酶的基础饲料,79 组饲喂等量添加有 0.3g/kg 脂肪酶的基础饲料。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 60 天后,对南方鲇进行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消化酶活性的检测并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表:脂肪酶添加量(g/kg)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消化酶活性初重(g)末重(g)增重率(%)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胰蛋白酶活力(U/mg)胰脂肪酶活力(U/g)肠脂肪酶活力(U/g)057.6318.7453.369.6773.43346.4331.174.30.157.6329.0471.271.3577.96364.3333.676.30.357.6333.8479.573.8778.02379.4375.578.3回答下列问题:(1)与脂肪酶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该分泌方式与 Na运出神经细胞外的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2)该实验选择南方鲇幼鱼要相似的原因是_;实验前将南方鲇幼鱼用基础饲料驯养 20 天的目的是_;实验过程中每个处理做 3 组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3)由结果可知,添加 0.1g/kg 和 0.3g/kg 的脂肪酶均能提高南方鲇的体重,但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_。(4)根据实验结果,从脂肪酶影响南方鲇体内消化酶活性的角度分析,添加脂肪酶能提高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的可能原因是_。23.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可分为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原初反应中光能经色素的吸收和传递后使 PS和 PS发生电荷分离而产生高能电子,高能电子推动着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电子传递一方面引起水的裂解以及的还原;另一方面建立跨膜的 H浓度梯度,启动光合磷酸化形成 ATP。回答下列问题:(1)PS和 PS表示光系统和光系统,据图推测 PS和 PS都是由_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两者在功能上的共同点是_。与 PSI 相比,PS还具有的功能是_。(2)据图推测,H经 ATP 合成酶的跨膜运输是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图示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形式依次是_。此外,植物叶肉细胞合成 ATP 的场所还包括_。(3)除草剂二溴百里香醌(DBMIB)是质体醌(PQ)的类似物,可充当电子受体。DBMIB 能够与细胞色素 bf 特异性结合,阻止光合电子传递到细胞色素 bf。若用该除草剂处理无内外膜的叶绿体,会导致 ATP含量显著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24.豆科牧草二倍体沙打旺(2n=16)具有耐旱、耐贫瘠、抗风沙的特点,同源四倍体紫花苜蓿(4n=32)固氮能力较强,科研人员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兼具两者优点的杂种植株,实验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用_处理两种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已知红色荧光染料能使得植物细胞质呈现红色,绿色荧光染料能使得细胞核呈现绿色,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当观察到_现象时,可判断该原生质体是由沙打旺和紫花苜蓿融合而成的。(2)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与过程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3)在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光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图中的过程_(填序号)开始需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4)d 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条染色体。杂种细胞培育成的植株为六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_植株。25.THP9 基因是野生玉米中控制高蛋白含量的优良基因,研究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 THP9 基因转到玉米细胞内,从而获得转基因高蛋白玉米新品种。回答下列问题:EcoRBamHKpnMfeHind5-GAATTC-33-CTTAAG-55-GGATCC-33-CCTAGG-55-GGTACC-33-CCATGG-55-CAATTG-33-GTTAAC-55-AAGCTT-33-TTCGAA-5(1)PCR 过程中需要添加缓冲液,缓冲液中的_可激活 DNA 聚合酶。若采用 PCR 技术对一个 THP9基因进行扩增,则第 n 代复制共需要引物_个,PCR 依据的原理是_。(2)THP9 基因游离的磷酸基团侧为_(填“5”或“3”)端,已知图中 THP9 基因转录方向为从左往右,则 THP9 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是_链。(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若科研人员需将 THP9 基因整合到如图质粒上,应使用限制酶_切割图中质粒,使用限制酶_切割图中含 THP9 基因的 DNA 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 THP9 基因的重组质粒。(4)将 THP9 基因导入农杆菌中,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菌落不一定含有重组质粒,原因是_。将从新鲜玉米叶片上取下的圆形小片与已成功导入 THP9 基因的农杆菌共同培养,筛选转化细胞并培育成转基因植株。欲从个体水平检测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实验方法是_。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金科金科新未来新未来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生物学高二生物学全卷满分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共有元素有 C、H、OB.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固醇在动物体内参与调节,但不构成细胞成分D.维生素 D 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答案】C【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详解】A、脂质的组成元素是都含有 C、H、O,有的含有 N、P,糖原的组成元素是 C、H、O,故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共有元素有 C、H、O,A 正确;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的物质,B 正确;C、固醇可构成细胞成分,如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 错误;D、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D 正确。故选 C。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淀粉时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出现蓝色沉淀B.蛋白质变性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不再呈现紫色反应C.用于检测还原糖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检测蛋白质D.斐林试剂是含有 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淀粉遇碘变蓝,不需要加热,也不形成沉淀,A 错误;B、蛋白质变性后仍具有肽键,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 错误;C、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不可直接用于鉴定蛋白质,需要将乙液进行稀释处理才能使用,C 错误;D、斐林试剂是含有 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在水溶加热下还原成砖红色,D 正确。故选 D。3.2024 年 3 月 22 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耐旱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比一般植物的要低B.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的水中氢来自氨基,氧来自羧基C.动物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 O2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水D.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答案】A【解析】【分析】1、自由水:水在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详解】A、耐旱植物的抗逆性强,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比一般植物的要低,A 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时,水分子中的氧来自羧基,氢来自氨基和羧基,B 错误;C、动物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 O2在线粒体内膜上生成水,C 错误;D、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 错误。故选 A。4.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信号序列合成后,在信号识别颗粒的识别和引导下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接触,信号序列穿过内质网膜后,蛋白质继续合成,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重新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体现了生物膜流动性的结构特点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不消耗能量C.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过程受细胞核中相关物质的控制D.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是分泌蛋白【答案】C【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其与内质网的结合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A 错误;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C、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过程受细胞核中相关物质的控制,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 正确;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都是分泌蛋白,如溶酶体体的水解酶,D 错误。故选 C。5.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3 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结果NaCl茉莉酸+-部分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 NaCl 浓度为 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 10-3mgL-1;“-”表示无添加。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NaCl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 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成熟的胡杨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因此放在低浓度或高浓度溶液中,就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A 项正确;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不断失水,导致液泡的体积变小,B 项正确;分析实验表格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NaCl 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否,C 项错误;由对照实验可得,茉莉酸对 NaCl 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D 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以及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和推理能力。6.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B.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 N2和 NO3-C.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D.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盐离子可被根系吸收【答案】B【解析】【分析】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详解】A、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A 正确;B、植物根细胞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不能直接吸收 N2,B 错误;C、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 正确;D、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被根系吸收,D 正确。故选 B。7.曲线甲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 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若 B 点增加酶量,则曲线呈现乙所示的变化C.若增大 pH,则 A、B 点的位置都上移D.若提高温度,则曲线可能呈现丙所示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甲是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 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 AB 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 AB 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 B 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详解】A、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 AB 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 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A 正确;B、B 点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酶的数量,故酶量增加后,反应速率加快,图示反应速率可呈现曲线乙所示的变化,B 正确;C、曲线乙是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的,若增大 pH,酶活性将会下降,A、B 点位置都下移,C 错误;D、曲线甲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则曲线可能呈现丙所示的变化,D 正确。故选 C。8.如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 a 代表附着在着丝粒的星射线的长度B.曲线 b 代表的是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C.曲线 c 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粒间的距离D.曲线 d 代表的是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可知,距离最大为 40nm,说明细胞两极的距离最大为 40nm,而 a 曲线变化趋势为 040nm,说明一开始在一起,后又移向细胞两级,所以 a 表示中心体;b 曲线的变化趋势 0400,可知 b 曲线为纺锤丝的长度变化;c 曲线在细胞分裂的中间时期开始出现,变化趋势由 030,可知为着丝粒之间的距离变化;d 曲线变化趋势为 300,且一开始是距离不变,到在某一时期逐渐接近,可知为染色体和细胞两级间的距离。【详解】ABD、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前期开始向两极移动直至达到细胞两极,对应于曲线 a(a 曲线变化趋势为 040nm,说明一开始在一起,后又移向细胞两极),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粒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被平均拉向细胞两极,即距离缩小,因此曲线 d 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附着在着丝粒的星射线从前期形成到末期消失,在中期时最长,因此 b 代表星射线的长度,ABD 错误;C、后期子染色体在星射线的牵引下逐渐移向细胞两极,所以染色单体分开的两条子染色体着丝粒的距离逐渐增大,对应于 c 曲线,C 正确。故选 C。9.猕猴桃被称为“水果之王”,以猕猴桃为原料进行发酵可以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酿制果酒时,一般要先通气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B.醋酸菌是好氧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形成醋酸的过程为乙醇乙醛醋酸D.猕猴桃发酵后是否有醋酸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答案】D【解析】【分析】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详解】A、酿制果酒时,先通气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增加菌体数量,A 正确;B、醋酸菌是好氧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B 正确;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可以将乙醇先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 正确;D、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而检测醋酸通常使用 pH 试纸或酸碱指示剂,D 错误。故选 D。10.酵母菌和乳酸菌参与泡菜的发酵过程。在泡菜发酵过程中,上述微生物此消彼长,发酵液的乳酸浓度升高,当乳酸浓度达到 0.6%时泡菜口感最佳。下表是泡菜发酵的三个阶段,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发酵阶段现象乳酸含量发酵前期大泡0.3%发酵中期无泡0.3%0.9%发酵后期无泡大于 0.9%、小于 1.1%A.发酵前期出现的大泡是乳酸菌发酵产生的 CO2B.随着乳酸浓度的升高,酵母菌的数量逐渐下降C.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以确定取食时间D.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而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答案】A【解析】【分析】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属于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在泡菜制作期间,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发酵产物乳酸不断积累,因此可以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酸积累量,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酵初期、发酵中期、发酵后期。【详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不产生 CO2,A 错误;B、随着乳酸浓度的升高,pH 下降,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导致酵母菌数量逐渐下降,B 正确;C、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以确定取食的时间,C 正确;D、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 正确。故选 A。11.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而展开,包括消毒和灭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毒只能杀死物体表面的部分微生物B.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C.灭菌不仅能杀死微生物,还能杀死芽孢和孢子D.不同的操作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消毒或灭菌方法【答案】A【解析】【分析】1、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2、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详解】A、消毒也可以杀死物体内部的部分微生物,A 错误;B、消毒一般采用较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杀死部分微生物,B 正确;C、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能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C 正确;D、采取何种无菌操作方法(消毒或灭菌)要根据处理的对象而定,D 正确。故选 A。12.人参皂苷主要存在于西洋参等人参属植物中,对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科研人员为实现人参皂苷的高产,对西洋参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茎尖无须脱分化就能形成愈伤组织B.用酒精和次氯酸钠处理离体植物组织后应该用自来水来清洗C.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形成D.在长出丛芽的过程中西洋参组织细胞的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 和无菌环境等);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在植物组织培养时,通过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能影响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详解】A、脱分化阶段是细胞失去特定形态和结构成为愈伤组织的过程,该过程一般不需要光照,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属于已分化的细胞,都必须经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A 错误;B、植物组织培养时,需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即先用 70%的酒精进行处理,再用 5%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两次消毒后均需用无菌水清洗,B 错误;C、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适中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C 正确。D、长出丛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但西洋参组织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C。13.近年来,野生动物郊狼的数量不断减少、濒临灭绝,采集其精子或卵子开展常规辅助生殖较为困难。种间体细胞核移植(iSCNT)技术在野生郊狼遗传资源的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流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至 M期时可用显微操作法去核B.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囊胚或原肠胚C.郊狼的早期胚胎移植前需对代孕家犬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与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相比,iSCNT 技术成功的难度更大【答案】B【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2、目前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法。也有人采用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3、胚胎移植主要包括供体、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胚胎的移植,以及移植后的检查等步骤。【详解】A、进行细胞核移植前,需要将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至 M期时,再采用显微操作法去核,A 正确;B、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B 错误;C、郊狼的早期胚胎移植前需对代孕家犬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其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C 正确;D、iSCNT 细胞分化程度高,所以与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相比,难度更大,D 正确。故选 B。1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操作工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限制酶只能用于切割目的基因B.DNA 连接酶能将两碱基间通过氢键连接起来C.EcoliDNA 连接酶既可连接平末端,又可连接黏性末端D.载体的作用是携带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使之稳定存在并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 连接酶: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