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2.docx
课题游褒禅山记课型 新授授课时间教学 目标1、疏通第一、二段大意,识记重点字词。2、分析第一、二段作者情感。教材 分析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疑难预设翻译课文模式 方法小组合作、诵读法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时间分配课前检测:提问:王安石字,时人,著名的家和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学史上被称 为“唐宋"之一,他的著作收在,游褒禅山记是他的传世名作之O此文把和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和“”的道理。明确: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时临川人,著名的政治家和 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中,游 褒禅山记是他的传世名作之一。此文把游山和治学两 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说明了处事、 治学,都要“尽吾志”和“深思”的道理。研习课文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2 .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细读课文1、2段,借助工具 书,弄懂疑难词句。3 .研读课文1、2段(1)指名朗读、口头翻译,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 答,或教师点拨。重点掌握词语“卒”“文”“道”“极”。(2)掌握词性活用,学生解答。大屏幕出示检测内 容,教师指名学生回 答。学生小组合作翻译 课文,教师答疑并检 测。“舍”:"始舍于其址”。“舍”,句词活用为动词, 筑舍定居。“名”:“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命名。而莫能“名”者,名词活用为动词。“名”是“说清 楚” “说明白”。“穷”:“好游者亦不能穷也”。这里的“穷”是“穷 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出示投影)“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 式。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 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廉颇者,赵 之良将也。”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 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四、讨论1 .概括这两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什么表达方式?(讨 论后学生回答)明确:本文是游记,1、2两段主要记叙游山的见闻和 经过。第一段是把所游之地交代清楚(所游之地有褒禅 山、慧空禅院、华山洞),本段主要说明褒禅山和华山 洞名称的由来,辨识如“华实”之“华”应为误读。第 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介绍出前洞、后洞的方位, 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 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 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后 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 阳” “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这一段先介绍前洞和后洞,接着写游后洞的情形,然后 简析了他们本来具有进洞尽游的条件,结果却是半途折 回。介绍前洞极简略,只点明因“平旷”而“记游者甚 众";介绍后洞较具体,写“窈然”突出其艰险,写“寒”和“深”都与“窈然”有关,也是“好游者不能 穷”的原因。写前后两洞相互对照,着力突出“窈 然”一一洞险、深、尽、寒,为下文写半途退出作铺垫。 这两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2 .提问:第一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 字?明确: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教师引导,学生回 答。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 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而慎取” 的依据。3.提问:第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这用了哪些对比? 有哪些作用?明确: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 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 深对比;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 少”对比;“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 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 垫。点拨:本段写游洞,并不写景,只是写了半途退出的经 过,这与第一段中写上山独写一块倒在路上的碑类似。 显然记游不是重要的,而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 是为后面进行议论准备材料的。五、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问:本文是游记,从第一段的交待看,作者参观游览 的三个点是: O从全文 看,作者又是以记游为主,课文第二段就先后写了游、的情况,其重点又在记游O明确:三个点是:慧空禅院,到华山洞又到仆碑。从全 文看,记游华山洞为主,课文第二段就先后写了游前洞、 后洞的情况,其重点又在记游后洞。六、布置作业诵读全文,找出“其”字句,体味它在句中的意义。大屏幕出示,学生回套口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