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学生版)高二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97847717
资源大小:22.5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3课《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学生版)高二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第13课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多维达标训练语言文字运用+阅读鉴赏提高+对接高考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 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 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宇宙汪洋,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 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 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 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它因为景色迷人,天下稀有,所以截至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行程所经 历过的所有时空,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 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 们这个世界,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 在暂时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茫无际涯B. 一望无际C.茫无际涯D. 一望无际波涛汹涌 波涛汹涌 碧波荡漾 碧波荡漾气象万千 生机勃勃 生机勃勃 气象万千人才济济 众生芸芸 人才济济 众生芸芸2 .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B.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C.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D.同学们:当你们步入新的课堂,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在你们面前了。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整个宇宙来看,它因为景色迷人,天下稀有,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只 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B.从整个宇宙来看,它因为景色迷人,天下稀有,所以截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 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C.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截至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 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D.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 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4 .下面是宇宙的边疆中的文字,请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为“行星系”下定义。有些恒星可能为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 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 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答: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大自然中红花、黄花似乎更为常见,蓝色花却少之又少,黑色花则几乎绝迹, ?阳光中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可见光,有 的不容易被物质吸收,则会反射出来,例如红花反射的大部分是红光,黄花反射的则大多是黄光。但 ,难以被反射出来,因此我们很少见到蓝色花。而黑色花则会 吸收所有的光,但阳光带有能量,能量过高会灼伤花朵。于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o只有在人工制造的特殊培育环境中,黑色花才可能出现。6 .为了使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激发同学们求知、探索的兴趣,学校从中国科学院请来了张院士给 同学们作报告。假如由你主持这个报告会,你该如何开场?请就此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60个字。答:7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说明性于一体的经典科普作品。请仿照其写法,以“水”为说明对象写 一段文字。要求:(1)说明中有议论;(2)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与排比的修辞手法;(3)运用“不仅而且” 或“不是而是”的句式;(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答: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材料一: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已经没有意义。我 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 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 千米(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不是度 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 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 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 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33,在1之后接33 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节选自卡尔萨根宇宙的 边疆)材料二: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暴胀,即在宇宙大 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 它就永远不会停止。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 是没有终点的。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一个宜居的“口袋宇宙”, 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2017年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 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 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了一个多重宇宙。”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 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摘编自鞠强最后的论 文:霍金没有留下确定的答案)材料三:预言将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 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 为他们能预言未来。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的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去预言未来。但是定律给出的 运动通常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这样,人们在实际 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 所以,人们可以预言,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事实 上,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如果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 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摘编自史蒂芬霍金宇宙的未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常用的度量单位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时会失去价值,人们将速度和距离结合,创造出“光年”来度 量宇宙中的距离。8 .地球处于宇宙之中,但它并不是宇宙的典型代表,行星、恒星或星系在空旷、寒冷的宇宙典型环境中数 量稀少。c.永恒暴胀理论认为,一方面,人类可观测的宇宙是一个暴胀暂时停止的局部区域;另一方面,暴胀在某 些区域内永不停止。D.在霍金看来,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曾经预言过未来,但这些预言大多是错误的,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 然没有放弃预言未来。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按照永恒暴胀理论进行假设,如果宇宙中的若干局部区域发生了暴胀停止,恒星、星系、生命以及宜居 的“口袋宇宙”或将出现更多。B.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取决于宇宙的现有密度,而临界密度的事实似乎表明,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多重宇宙 是宇宙从过去到未来的趋向。C.霍金认为,多重宇宙理论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因为不同的定律在口袋宇宙体积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被检 验,其差异性也就难以验证。D.定律允许人们预言未来,而初始状态微小的改变对后续行为会产生快速而巨大的影响,人们实际上不能 对宇宙未来作出准确的预言。10 .围绕同一话题,三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什么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三对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材料一:探测深空需要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1988年10月,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 (WARC) 0RB-88会议确定将深空的边界修订为距离地球大于或等于200万千米的空间,国际空间数据咨询委员 会(CCSDS)在其建议标准书中也将距离地球200万千米以远的航天活动定义为B类任务(即深空任务);我国 则将月球探测作为了深空探测的起点。深空探测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空间和天体两部分,一般由近及远:月球是起点和前哨站;火星是月球之 后的又一个探测热点;小天体探测日益受到重视;多目标多任务探测是深空探测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太阳系 中心天体太阳的探测活动一直未曾间断过;火星和金星之外的大行星及其卫星探测活动任重道远。探测方式上,一般包括飞越、硬着陆(撞击)、环绕、软着陆(+巡视)、无人采样返回、载人探测等形式。 近年来出现的两个新趋势:对同一探测对象采取多种探测形式交替进行的方式;在一次任务中多种探测手段 组合实现综合探测。深空探测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取决于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支撑,这些关键技术包括深空轨道设计与 优化、自主技术、能源与推进、深空测控通信、新型结构与机构、新型科学载荷技术等。其中轨道设计与 优化技术包括多体系统能量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及不规则弱引力场轨道设计与优化技术等;自主技术包括 自主任务规划技术、自主导航技术、自主控制技术、自主故障处理技术等;新型能源与推进技术包括核能源 技术、电推进技术、太阳帆推进技术等。深空探测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促进对太阳系及宇宙的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 研究,从而进一步明确人类航天活动的重要方向;二是有利于推动空间技术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 提升人类进入太空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催生一系列基础性、前瞻性的新学科、新技术,从而促进一系列相关 科学技术的发展;四是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进步。(摘自科普中国科学百科)材料二:据统计,至今全球火星探测成功率大约为40%,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6个国家和组织发起了 44次火星 探索计划,但只有8次真正实现了火星着陆,火星甚至一度被航天界称为“航天器的墓地”,原因在于火星探 测工程难点众多。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看来,我国首次火星 探测任务实为“弯道超车: 他表示,我们若想实现超越,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实现“两步并成一步走“,一 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这是其他国家火星探测任务从来没有过的,这一跨越式方案将成为 全球首次。当然,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艰巨。事实上,我国很早就开展了相关研究。这次火星探测任 务没有简单重复其他国家火星探测的老路,起点设置很高,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航天工程 技术人员的自信。国家航天局称,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天问系列”命名,也使用同一个主标识“揽星 九天”。这意味着,中国已将行星探测计划进行整体规划,火星只是第一步。据了解,我国后续深空探测工程 初步明确了 4次任务。第一次任务是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2021年到达 火星。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我国还将进行小行星探 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其他行星系探测。(摘自杨戈雄心更在深空外,科学中国人下旬刊2020年5月)材料三:“嫦娥”五号将实现四个重大首次突破。“嫦娥”五号计划在月面采集2千克样品,并且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月壤。一种方式是利用钻取器,获 取深度为2米的月球样品。另一种方式是用机械臂的电铲铲取月壤,取得月球表面具有独特信息的月球样品。 获取的样品必须尽量保持原样,不能破坏其层次结构。此外还要在月面真空环境下完成样品封装,并带回地 球,整个环节必须分毫不差。本次任务的核心是返回,月面起飞是最关键的技术突破。完成月面采样后,“嫦娥”五号的上升器要从 月面起飞,摆脱月球引力抵达环月轨道。上升器只能进行短距离的飞行,因为它携带的燃料有限,不可能直接 飞回地球,只能到达在月球轨道飞行的轨道器,由轨道器携带返回器完成接下来的行程。这是一项十分复杂 的新技术,相当于在月球上发射一个火箭,要实现自动发射,需要许多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月球采集的样品被送入月球轨道后将与轨道器对接,它们的对接将是“针尖”对“针尖”的对接,而 这种对接在距离地球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地球上无法看见,也根本无法提供数据和测控支持,完 全由事先植入的人工智能来完成,比“天宫一号”和神八、神九、神十的无人交会对接难度更大。与“神舟”飞船回家时一头扎进大气层不同,“嫦娥”五号返回地球的速度非常快,将达到11.2千米每 秒的第二宇宙速度,以这样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势必会因为高温而被烧毁。要控制它减速至7.9千米每秒的 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地球轨道,乃至最终安全返回到指定地点,这些都有很大难度。(选自“嫦娥”五号的四个首次突破,文萃报2020年第40期)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同一探测对象交替进行多种形式的探测和在一次任务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探测是近年来深空探测 出现的新趋势。B.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科学问题,明确人类航天活动的重要方向是深空 探测的首要意义。C.叶培建院士认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利用现有的技术一次发射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实 现了弯道超车。D. “嫦娥”五号的返回需要在月球上自动发射一个火箭,将上升器送入轨道器,再由轨道器携带返回器完成 剩下的任务。1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和国际空间数据咨询委员会将深空的边界确定为距离地球200千米以远的空间,是因 为国外的深空探测科学比较发达。B.如果深空轨道设计与优化、能源与推进、新型科学载荷等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那深空探测的深度与广度 很有可能会得到拓展。C.中国已经对行星探测作了整体规划,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只是第一步,未来十年还会对小行星、木 星系和其他行星系进行探测。D.“嫦娥”五号计划将利用钻取器和电铲分别获取月球2米深处和表层的月壤,样品要尽量保持原样并且还 要在月表真空封装,难度非常大。1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嫦娥”五号的重大首次突破的一项是(3分)()A.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B.首次进行无人交会对接。C.首次从月面起飞。D.首次带着月壤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1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我国认可的深空探测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答:1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