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docx
【复习目标】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句式的知识。【自主学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 )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o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o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合作学习】一、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1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7。 , 。 。 足损兴智 满侵高明" " " ” 朦纵愉曾 “ “ ” ” 通通通通, , , , 厌阙说知 ZQ ZQ z( /V.夫晋,何厌之有3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秦伯说,与郑人盟4 .失其所与,不知二、古今异义.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 .名词作状语夜缱而出(表时间,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表处所,在东边).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名词的使动与意动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动词的使动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臣之壮也(壮,壮年人)今老矣(老,老年人)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1 .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 .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缱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3 .焉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4 .其八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5 .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辍耕之垄上(动词,往、至U)四、特殊句式1 .倒装句(1)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应“于郑伯言”)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2)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2 .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敢以(之)烦执事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3.固定结构:”所”字结构形式:所+动词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失其所与(结交的同盟者)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没有害处的)五、翻译句子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大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依靠别人的力量,乂反过来伤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 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应用学习】适用话题:可用于“自强”“自励”“意志” “逆境与奋斗”“国难之时大丈 夫当显英雄本色” “口才与成功”“智与勇”“责任”等写作话题。1、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烛之武退秦师中,面对郑伯之请,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话语间,流露出长期不被重用的委屈,以至以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诚意和对形势的分析,让烛之武尽 释前嫌,毅然受命,“夜绳而出”,说服秦伯,与郑结盟。结果是,晋国悻悻 退兵,郑国化险为夷。烛之武的可贵之处在于,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 国家利益而摒弃个人恩怨。正因为如此,烛之武成了千古传颂的爱国志士,其 深明大义的品质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2、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在秦晋合兵围郑的危急时刻,郑伯老臣烛之武只身赴秦营,向秦 伯幡然醒悟,遂与郑结盟。于是,秦晋联盟瓦解,晋国被迫撤兵,解除了郑国 之危。烛之武凭借自己的巧言机智,使郑国不费一兵一卒,保住了国家社稷, 百姓免遭涂炭,还与秦结成了联盟,使晋国不敢轻举妄动,可谓一石二鸟。战 国策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信然。3、一鸣惊人源于默默积蓄烛之武退秦师中,从烛之武对晋国历史和国君的为人了解之清楚,对联 秦伯心理和秦晋恩怨把握之全面,可以看出:他虽然长期怀才不遇,却一直关 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的方法。长期的默默积蓄,使其在秦伯面前, 不卑不亢,沉稳自信,也使其具备了能言善辩,巧妙退兵的高超智慧。几十年 积蓄的能量,终于迎来了瞬间释放的闪亮时刻。长期的默默积蓄,使老迈的烛 之武最终一鸣惊人,名垂青史。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板凳要坐十年 冷”。读书、治学,都要有这种精神,才能为将来报效国家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