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 白虎 玄武 朱雀.docx
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一、古代四神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是所谓的古代四神,又称四灵、 四象、四维、四兽等。四神原本是远古人类崇拜的威武而有 灵性的动物神,其起源与原始星辰崇拜有直接关系。上古人 们仰望天空将群星划分为若干组团,并赋以人、物或神话的 形象,这是中外天文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处于四时分 明的自然条件,所以很早就把春天黄昏时南方的若干星星想 象成一只鸟形,谓之朱雀;东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条龙, 谓之青龙;西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只虎,谓之白虎;北方 的若干星星想象为龟蛇形象,谓之玄武。湖北随州发现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稍后)中, 有画着二十八宿和青龙、白虎的漆箱盖。这说明四神二十八 宿体系起源甚早。二十八宿体系形成后,人们根据其方位, 每七宿组成一种动物形象,即四象或“四宫”。其对应关系如下:东宫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西宫白虎:奎、娄、胃、昂、毕、者、参; 南宫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北还具有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二、四神代表的方位“四神”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为划分天区,制定历 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参照。到了后来,随着阴阳五行学说 的流行,四神“镇四方,避不祥”的守护神职能更为人们所 重视,并被赋予了更高的神性。二十八宿也成了崇祀的对象。 秦汉时期四神与春、夏、秋、冬四季,青、白、赤、黑四色 相配,已被当时文献如淮南子、史记等书所系统记 载,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思想体系。三、四神的广泛用途先秦两汉时期的“四神”广泛的用途:天文家利用以正 四时;舆地家利用以辨九州;军事家利用以定方向。吴子 治兵在论及三军进止时说:“行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 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因为当时人们已非常 熟悉“四神”的方位,故取之以为旗上标志,指挥军阵进退。 当然,“四神”的广泛应用与人们的宗教观念直接有关。 古代宫廷常以四神名其门阙殿楼,西汉有四神纹瓦当。北面的门阙常以玄武名之,元代王士点禁匾一书所 举两汉六朝例证甚多,不胜枚举。汉魏六朝墓葬中,棺上常 刻画或书写龙虎、龟蛇、朱雀,使之护卫墓主灵魂升天入地。 1941年,四川省芦山县发现后汉末年王晖墓石棺(205年造), 左壁刻一有翅之龙,右壁刻一有翅之虎,棺脚为玄武图,呈 蛇缠龟身之状,构图精巧,造型优美。南北朝时期高昌墓葬 的随葬衣物疏中也常有“时见:左清(青)龙、右白虎、前朱 雀、后玄武”之类的句子。另外,汉代还流行八卦四灵纹铜镜,上面铸有“四神” 和“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等铭文,这也有宗 教含义:即镜中反映的是人的形象,灵魂附之,故以四神保 护,避免邪魔侵害。如此说来,古代的四神各自镇守一方, 级别地位该是一样的。而在武当山,他们的地位却发生了截 然变化。玄武经过 出生、修炼等人格化过程,最终成为武 当道教的主神,尊为玄天上帝,在显赫之位享受人间香火。 所以,在武当山各大宫观中,主(大)殿最显要位置都供奉 着玄天大帝。而青龙、白虎虽说也各自有自己的人格化过程,却降为 武当山各宫观守山门的“门卫”,人们可以看到各宫观前殿(一般称为龙虎殿)左右或座或立,均有青龙、白虎日夜守 护着山门。玄天上帝青龙白虎玄武演变升格为道教大神, 是颇有些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