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
资源ID:97852185
资源大小:19.2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及教学反思1.学校一班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赶 忙练习说话。2、理解课文内容,让同学知道下雨前会消失燕子低飞,鱼 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缘 由,激发同学观看大自然的爱好。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终三段课文。【重点难点】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自然学问。难 点是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缘由。【课前预备】1、词句条及活动的小白兔图。2、小白兔、燕子、鱼、蚂蚁的头饰。【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下雨前会消失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并初步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缘由。要下雨了与前面学过的课文相比,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而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让同学了解小白兔是怎么知道下雨了。为了 完成这一重点教学任务,我没实行以往的讲解分析的教学方法, 而是用读一读的方式去试着解决重点问题,效果较好。在课前预习时,我提出预习要求凭借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 课堂上,要求同学读课文找出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时感受难过的 句子,并找出小白兔都观察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些 什么话?由于同学有课前预习的基础,很快就完成了老师提出的 问题。这时候老师就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耳听听, 亲眼看看,感受一下小白兔看到的这些情境呀?同学心情高涨。 于是,我说:请同学仔细读一读,小燕子、小白兔、小鱼、蚂蚁 说的话,待会儿让同学扮演这些小动物读一读它们的对话。同学们一下子来了爱好,开头读课文了。边读边仿照着小 动物的语气和动作。大约五六分钟以后,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 争先恐后地要求扮演这些小动物。于是,我选了一组平常不爱说 话的同学分角色朗读。读时“小演员”虽然没有把各自仆人公的 语言表达得很真实,但对小动物的动作表演得很好。我就针对这 方面赐予充分的确定,座位上的“小观众”以掌声给“小演员” 鼓舞。同时老师稍加点拨:记住表现每个小动物行为不同的语气。 同学的爱好很浓,都在仔细地领悟这些小动物的不同语气,只见 每个同学都布满奇怪心,摆着不同的姿态读起来了。我接 着又选了一组“小演员”,他们“表演”得可真是淋漓尽致,小白兔的奇怪,小燕子捉虫子时的劳碌,小鱼游出水面时的急促,蚂蚁搬东西时的匆忙都充分呈现。这组同学演完之后,同 学们都想表演。我为了满意同学的“表演欲 望”。又分四人小组 进行了 “表演读”。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于是我就势而问:“谁 能说说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小手纷纷举了起来,经问 得知:同学对课文内容全部理解了。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中,适当地让同学设身处地的用形象 去感知,用语言去领悟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形式既充分 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乐观性,激发了同学主动参加学习的爱好,也 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比老师口干舌燥地讲解收益大得多。4 .学校一班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 低飞,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 这些现象的缘由。这篇文章生动好玩,在生动好玩的语言文字中, 有机地渗透身边的自然科学学问。不仅能引导同学留心身边事物, 注意观看,而且激发了同学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爱好,从而 在同学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 到喜爱科学的思想教育。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想:一、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刚上课我就放下雨前课件,吸引、调动同学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为同学爱好盎然地思索、理解奠定基础。依据低班级 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我采纳课件出示图片的形式使可爱的动物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 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从整体入手,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条理。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讨论这三 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 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从而达到关心同学理解课 文内容的目的。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灵与创设教学情境有 机地结合,让同学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 营造了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二。教学巩固字词,活跃课堂在巩固识字时,我从易到难运用课件逐步加深,激发同学 学习爱好,在充分敬重同学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同学印 象。三、加强朗读感悟,培育说话力量。朗读时,我把小白兔和小鱼说的话作为重点,引导同学理 解句与句之间的因果联系,培育同学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同学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 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我在教学中通过“角色 体验,同桌合作,男女生对说”这三个层次的读文,让同学在老 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关心下,自主地读和感悟,不仅激发了同 学的阅读爱好,使他们较好地感受、体验了课文深刻的现象联系, 从而较有实效地挖掘了这个教材的重难点;引导同学熟悉到雨前 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育同学留意观看 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存在不足:1、教学方法还很传统,教学设计创新不够。2、课堂上给同学制造读的机会还不够多。5 .学校一班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 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 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缘由。这篇课文, 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 给同学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这既是一篇学习 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留意了以下几个 方面:一、用多种方法关心同学理解词义。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 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尤其是留意在讲读课文中关 心同学理解字义。例如:在理解“搬”时,首先我让一名同学上 台表演搬的动作,其次让同学观看老师手中的粉笔能不能用搬, 为什么,该用哪个词。进而让同学明白“搬”是在拿很重的东西 时才会用到这个词。二、留意联系,训练思维。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讨论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 系。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 的虫子来理解。还可问同学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同学 进一步发觉燕子的思索过程:虫子飞不高一翅膀上沾了小水珠一 空气很潮湿一所以要下雨。三、准时渗透品德教育。依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文 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相互关怀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 想教育。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当心淋着 雨。”要指导同学很好地体会感情。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 的事情能乐观去问别人,教育同学要多观看四周的自然现象,激 发同学观看大自然的爱好。四、加强朗读训练,留意形式多样。对学校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 要手段。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 同学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 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 问一答的对话式读,还有引读等等。老师以读助讲,同学以读助 学,不仅使同学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育了同学的朗 读力量。【教学过程】一、揭题析题(一)谈话、板书课题。(二)区分下雨了与要下雨了。二、小声自读课文要求同学边读边留意三点:(一)看清课文中加拼音的字,读准读音。(二)想想课文中消失了哪几种小动物?(三)看看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三、检查提问(一)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二)课文中消失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燕子、鱼、蚂蚁)(三)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写的?在书上标出来。四、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有几句话?每句 话说了什么?(师板绘山坡、树、草等)2、提问:(1)这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小白兔是怎样割草的?(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弯腰的动作。)(2)这时小白兔感到天气怎么样?天气很闷时会让人感到 怎样呢?(师生共同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来体验。)(3)于是,小白兔便怎么样?(用活动图演示小白兔直起 身子的动作。)(4)在小白兔刚才的动作中,有两个是正好相反的;你看 出来了吗?在书上用划出来。(二)学习二、三自然段。1、当小白兔直起身子时,看到了什么?(师板绘小燕子图)2、燕子和平常一样不一样?从哪儿看出飞得低?(板书:飞得很低。)3、小白兔是怎样问燕子的?(指名读、齐读)4、燕子是怎样说的?(引读第三段)5、谁来当小燕子,边飞边说?(指名表演)其他同学留意 看燕子的话一共有几句。6、燕子的话有几句?谁来读读其次句和第三句?(指名读)7、空气很潮湿说明空气中什么多了?什么时候空气就很潮 湿呢?8、正忙着的正是什么意思?忙着又是什么意思?9、小白兔现在知道燕子飞得低的缘由了。你知道了吗?10、燕子说要下雨了,他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同学 发觉燕子的思索过程。)11、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三)学习四、五、六段1、指名读四、五、六段。2、听了燕子的话,小白兔是怎么想的?(引读。出示句子: 是要下雨了吗?)这句话用了什么符号?说明小白兔对燕子的话 是信任还是不信任?3、这时候他又看到了谁?只有两条小鱼吗?小鱼怎么样了? (板书:游到水面)4、小白兔是怎么问的?(引读)有空是什么意思?5、小鱼是怎么说的?(引读)透透气又是什么意思?6、谁能说说小鱼游到水面的缘由?师归纳:平常小鱼在水里呼吸,水中的空气就够用了,因此 不需要游到水面上来,但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少了,小鱼在 水里觉得很闷,所以就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7、指名两位同学分角色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引导同学 体会小鱼对小白兔的关怀。(四)学习第七段。1、同学轻声读第七段。2、小白兔听了小鱼的话信任要下雨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赶忙)赶忙是什么意思?小白兔赶快干什么?什么是挎? (师表演挎篮子)3、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观察了谁?是多少蚂蚁?他们在干什么?(板书:往高处搬家)为什么要往高处搬家?4、指名同学读第七段,同学边听边想,究竟是小白兔告知 蚂蚁要下雨了,还是蚂蚁告知小白兔要下雨了?5、指导读是要下雨了。(指名读、齐读)(五)学习八、九自然段1、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出示:加快步伐) 他一边跑还一边喊什么?(引读)2、正在这时候,一阵雷声,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师画 雨点)这雨下得怎么样?3、指导朗读第九段(齐读)五、总结课文学了这课,你知道要下雨了会消失什么现象?(同学用自己 的话回答)除了这三种现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还有很多与平常不 一样的现象。你还知道哪些?(让同学谈)盼望同学们要像小白 兔那样看到不明白的现象乐观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查找答案, 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学问,就会越来越聪慧。六、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字形。七、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四名同学分别当课文里的四种小动物,并戴上头饰,其 他同学读旁白)。2.学校一班级语文要下雨了教案学习目标:1、熟悉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在有史以来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 爱的部分。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 关系。学习重点:1、熟悉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难点: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导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发爱好,提示课题1、听录音,让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1、同学们听到这些声音,知道了什么?(板书:下雨了)2、下雨了,自然界有变化,那么下雨前,自然界又有什 么变化呢?学习了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知道更多 的自然常识。补上课题:要下雨了(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2、同桌同学互查生字读音。3、分段接读,订正字音。(三)朗读课文,感悟文意1、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了呢?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2、燕子、小鱼、蚂蚁都说了什么?分别请扮演这些角色 的同学来朗读。1、大家替他们想一想,这时候燕子什么心情?读读说说。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王老师正忙着O!()正忙着()!2、小鱼、蚂蚁什么心情?请其他的扮演者再读课文。3、通过听读,大家争论一下,要下雨了,你知道什么啦?4、小白兔知道了吗?他是什么做的?怎么说的?齐读最 终一段。5、小白兔的想法前后全都吗?下雨前,小白兔自己有什 么感觉呢?6、请同学再分角色朗读。7、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解释一下,要下雨了,燕子为什 么低飞,小鱼为什么游到水面,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8、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四)课后延长,练习背诵1、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要晴天了 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2、练习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五)实践作业1、口头填空(1)要下雨了,燕子()。(2)要下雨了,小鱼()。(3)要下雨了,蚂蚁()。(4)要下雨了,天气()。2、学做小小气象员,可分别通过观看燕子、小鱼、和小 蚂蚁预报下雨:还可观看其他事物,每次都要做好记录。并评出 气象员。板书设计:天气很闷燕子低飞捉虫16、要下雨了鱼游出水面透气蚂蚁搬家防水其次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检查1、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2、老师出示生字卡,指名抽读。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 组成词语。(二)分析字形并记忆1、小组沟通运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生字。2、说说识记方法。(1)熟字带生字记忆:池潮湿悄消吃一喊门闷(2)加一加记忆:申伸车阵华哗皮坡害割(3)数笔画记忆:虫也可以熟字去部分记忆:蜂虫3、猜字嬉戏。(三)指导书写1、描红查找关键笔画。2、老师出示字贴,同学说出关键笔画,老师描黑。3、同学临写。4、同桌同学互换课本再写。5、展现评价。(四)课堂作业设计1 看偏旁写字。口 ()()()2、读句子加标点。(1)是要下雨了吗O(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3)天气很闷()3.学校一班级语文要下雨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