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
-
资源ID:97858433
资源大小:20.7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
应在和后面,据此可排除A项。另外,中有主语“人们”,中没有主语,所以应在前。此外,是介词结构,放在前作状语,符合语法和语意。综上所述,本题中句子的正确顺序应为。故答案为C项。4.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A项正确,首联概括点出老将心境的寂寞及其门第的冷落。一个 “翻”字,甚妙。老将有别于隐土,不应“爱静”,却“翻爱静”;“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 偏“渐欲似”,写出了门庭冷落之感。B项正确,状“纤草”着一 “垂”字,与“万条垂下绿丝绦”中的 “垂”都是垂落之意。C项错误,不是表现老将生活的清贫,而是表现其生活的闲适;I)项正确,“笼开鹦 鹉报煎茶”,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这两句从侧面 借助物情来反映人情,不仅使画面的形象鲜明生动,构成一个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深刻细腻地揭示出老 将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因此答案为C项。5.B惠存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8. B代词/主谓之间/动词,往/宾语前置标志/助词,的“悌”二、现代文阅读“写出了英格丽老师在颁发奖杯时的矛盾心态”错。“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其实并不是内心的不 情愿,而是假装样子给卡尔看的,让卡尔找到成就感和自信。是英格丽老师教育智慧的体现。故选C。11 .“英格丽老师”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将全文串联成有机整体,使情节集中紧凑“英格丽老师”是 故事的见证者,如此波澜起伏的叙述,可使故事更真实可信借助“英格丽老师”的见闻感受,衬托母亲 的形象,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每点2分)12 .丰富小说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动人;突出人物形象,更加体现出母亲的良苦用心;小说结尾出 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小说韵味无穷;深化小说主题,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答出三点得满分) 三、古诗文阅读(-)“望”为"比较,之意14. B15. A“驳论”的论证方法,从文中看,作者先是肯定先王之时的学政一体,接着指出后世的学政分裂,二者形 成对比,紧跟着作者肯定三位官员重修书院的做法并对学子提出希望,可见应该是“立论”17. (1)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2)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参考译文先王的时候,用学习作为为政之道,学习源于为政的需要,而为政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没有怪异的 习惯,政令没有怪异的方法。从朝廷到郡国,从郡国到天下,追根究底,离不开这两件事。所以土人不求 学,就会有诡异的言行;政令不源于学习,就不会有准则法度。君臣之间从上到下,对待我们的办学,犹 如农人有田地,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不耕耘,就没饭吃,年终时就有忧虑。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 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划一且风俗等同,就是这个缘故呀。后世之人学习,大概兴盛于先王之时。仪容举止之安详,饮食之丰富,教诲约束之严格,先王之时未 必达到这个地步;然而只是为了学而学,只是为了施政而施政,整天聚在一起,贪图安逸,所追求的不过 是能够通晓经文,以取得科举登第,得到功名后,昔日所学习的东西,很快废弃忘却。一旦看到书本或按 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之事,就说:“我刚从政,有什么好学的? ”唉!后人提到治理天下的人常常不敢仰望 先王之时,大概是因为学习与为政分开了!国家办学之道已经很完备了,十户的小地方有老师和弟子,州县的官吏用办学作为扬名之道,难道仅 仅全是为了观美吗?大概想恢复先王的旧道,通过学习来施政。只是最终没能符合上司的心意,这是土大 夫与求学之人的错呀。衡州的学校叫石鼓书院什么的,其由来已久,中途曾经迁到城南,土人认为不方便,又搬回原来的地 方,这事来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的学校,占据潇、湘之要道,挟带着山岳之名胜。它搬迁时,还没有新 教室。提点刑狱王彦洪、提举常平人郑君丙、知州张君松,都于乾道乙酉年上任,这时正有战乱,三人职 责不同但责任均担,虽每天忙得要死,然而都知道办学是为政之本,战乱只是小事,就授命教授苏总龟, 让他马上修葺学校。不久学校修成,战乱也结束,环视三人的地盘,整齐严谨,太平无事。战乱结束且太 平无事,未必立马是学习所致,而我上表称赞他们,大概是欣赏他们三人懂得先王重视学习的原因,在军 情紧急之际,仍然不敢忘记办学,学校修成并且治兵有功,治理地方有政绩,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 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衡州全部土人,知晓三人的心思,就住在这所学校里,不只是专心 学习,还学习以后的为政之道;不只为了科举登第,还想到报效君王,泽被苍生之业。使为政与学习再次 合而为一,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第二年八月初一,历阳张某记。(-)【答案】18. D这些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19. (1)思想感情:登上泰山的兴奋愉悦之情。“快意”一词写出作者站在泰山之巅,纵览壮丽的景观,心 情非常兴奋;尾联的一 “笑” 一 “咏”展现了作者面对美景诗兴大发的兴奋愉悦之情。(2)人生感悟:应胸怀宽广,具有昂扬进取精神。登泰山带给作者新鲜的人生体验,颈联写出以前的自己 犹如居处井底一样狭隘,今后即使巢居也会觉得宽敞无比。四、20 .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 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五、21 .增加结交,同盟 揩拭天道,自然规律过度依靠怎么,哪里 等待对等,比得上尽为情又十分高兴的心理。11 .“英格丽老师”在作品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12 .小说结尾交代了奖杯的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三、古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22分)衡州新学记宋张孝祥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 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 *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 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 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 “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 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 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趣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 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夫兵之己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 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 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 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选自于湖居士文集)注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教授:学官名。乾道:宋孝宗年号。1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元本本元:探索望先王之时望:察看 当上意者 当:符合 细也 细:小事1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15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学无异习,政无异术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A. B. C. D.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就像农民重视耕 耘一样。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难,为重新修书院 做出了重要贡献。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而应研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后施行有益于国计 民生之政。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了后世学者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学、政学分裂的现 象。1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2)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二)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8、19题。(9分)登泰山张养浩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注、【注】洪崖:古仙人名,传说尧帝时已三千岁。笙鹤:仙乐声。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到了登山过程,作者伴着和风,轻云登到岱顶,站在泰山极顶纵览壮丽的景观,“此观”就是颔联 中描写到的泰山景色。B.李贺曾在梦天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作者化用此诗句,用“万古齐州烟九点” 一句描绘出泰 山烟云缭绕中群峰耸峙的景象。C.作者观赏到太阳从云海中涌出的壮观美景。“五更沧海日三竿” 一句泰山日出,“沧海”指云海,刚刚五 更,云海之上日已三竿。D.尾联写作者笑拍洪崖仙人咏唱临泰山的诗作,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泰山共鸣。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 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19 .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四、默写部分(共7分)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侍坐章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 , 描 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O念奴娇过洞庭写被免职后的诗人形象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的句子是,O五、课内基础部分(共10分)21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焉用亡郑以陪邻失其所与,不知善刀而藏之臣之所好者道也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因人之力而敝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杀人如不能举 六、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材料一: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 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材料二: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 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材料三: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 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