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 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97859342
资源大小:14.4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 新人教版.docx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01组合列举知识点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 .春秋后期,农具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2 .春秋时期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业、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 等都有所发展。3 .春秋时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货币被更多地使用。知识点2王室衰微4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制逐步瓦解。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 减。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 取代了 的地位。知识点3诸侯争霸5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以“”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6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出 现了大规模的 O1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2 .春秋时代特点:经济上铁器和牛耕出现,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 解;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出现统一的趋势。02辨析改错7 .春秋时期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1)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改正:(2)春秋时期,周王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周王室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诸侯之间竞 相争霸,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改正:(3)春秋时期,晋文公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1改正:03单项选择知识点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8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古代人类社会发展最高水 平的是()A.钻孔石斧B.骨耙C.铁犁锌D.青铜铲9 . “图上(如图)绘二牛,一白一黑,牛身细长二牛所挽犁,犁头部分深深切入土中;扶犁 者为一青年男子右手扶犁,左手扬鞭。”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牛耕现象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商朝时期D.西周时期10 .观察下列两组图片,通过比较最能说明()A.建筑技术的发展B.冶铸工艺的提高C.战争武器的改进D.生产力不断进步知识点2王室衰微11 .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一些大的诸侯国,纷纷争做霸主。”材料反 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政治特点()A.尧舜禹时期B.西周C.春秋D.战国12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 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很傲慢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D.周王室地位衰落13 .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出现了 “春秋争霸”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这说明下 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知识点3诸侯争霸14 .春秋末期,先后北上争霸的长江下游诸侯国有()A.齐国和晋国B.鲁国和燕国C.吴国和越国D.秦国和楚国15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 小大轻重,对日:“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16 .孟子之所以说“春秋无义战”,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一时期的战争是()A.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进行的激烈竞争B.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的非正义战争C.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D.封建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17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大变革B.大一统C.民族政权并立D.专制皇权加强18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 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周天子威望下降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B.C.D.04材料解析19 .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 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 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 交错,杂居共处。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3分)(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 “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2分)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01组合列举L铁制牛耕2,青铜冶铁3.金属4分封周平王称霸周天子5.尊王攘夷齐桓 公6 .民族交融02辨析改错7. (1) X “战国”改为“春秋”。(2) V (3) X “晋文公”改为“齐桓公”。03单项选择8. C 9. A 10. D 11.C 12. D 13. C 14. C 15. C 16. A 17. A 18. B04材料解析19.(1)春秋时期。(1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分)(2)齐国。(1分)晋文公、楚庄王、秦 穆公等。(2分,写出两个即可)(3)积极影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影响:给 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