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解析).docx
开封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话,作者是南北朝梁代的钟蝶。他模仿班固品评人物高下的汉书古今人 表,把五言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又模仿刘歆按照学术流派把书分类的七略,分别五言 诗人的渊源流派,即所谓“九品论人,七略裁士”。他结合分品和分流派来品评五言诗人,这是当时的 一种风气。诗品的价值不在于分品和分流派,在于发表的论诗见解。当时有一派诗喜欢用典用事,堆砌成篇, 毫无情味。钟噪竭力反对这派诗,称为“蠢文已甚”。他提倡“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要求作者写 出真景物真感情,达到“自然英旨”。这是他要纠正当时诗歌创作的流弊之一。从刘宋以来,清谈风气影 响到诗歌创作。“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孙绰、许询、桓(温)、庚(亮)诸公诗,皆平典 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这派诗人把诗写得像理论文,是概念化的诗,钟蝶也反对,这是他要纠正诗 歌创作的流弊之二。当时学诗的人,“庸音杂体,人各为容”,“次有轻薄之徒,笑曹植刘祯为古拙”。 他们不分好坏,不辨真伪,“喧议竞起,准的无依”。针对这种使诗歌庸俗化的趋向,这是钟噪要纠正当 时诗歌的流弊之三。就这三点说,钟噪在诗歌理论上确实有卓越见解。他又从文学体裁的发展观点指出四言诗在当时作者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诗歌的形式发展到汉魏六朝, 五言诗已经取四言诗的地位而代之,比起李白说的“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的复古观 点来,就显得高明多了。钟噪强调外界事物对诗人的感染,强调诗的感染作用。他论诗的渊源,能够打破 形式,这些使他成为杰出的文学批评家。诗品又是讲五言诗发展的诗史,它不仅是诗论和诗史,本身也 是文学作品,文字有文艺性。因此,它给后代文学家以很大影响。此外,诗品还反对声律论,反对讲究四声。事实证明,当时的声律论发展成为唐代的格律诗,在格 律诗的创立上是有作用的。还有,钟蛛讲到“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管多有文化的人到村里就得乖乖听他们讲,也许他们的讲述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这一点儿都不重要, 重要的就是他们那个精气神儿。这是他们的村庄,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 “一个村庄,一栋房子,总 是需耍真正爱她的人在那里生活,需耍这些人在那里滋养出柴米油盐的过日子的气息,才是真正的房子, 真正的村庄”等分析,充满精气神的村民让作者迷恋。村庄里的这些人,如有气势的讲解员等,都是村庄 的灵魂,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村庄,这些人在村庄滋养出柴米油盐的过日子的气息,他们深爱村庄。【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文本一写作者进入别人的村庄,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的。如“燕坊古村是第一站”“到达淡阪村的时候, 已经是晚上了” “还去了钓源村”等。抓住“如何贴合着本乡本土的气息,呈现出一种不突兀的自然美,内外融洽的美,实在是一道有难度的考 题”“乡村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除了这些活色生香的人们,我想不出别的答案。一个村庄,一栋房子, 总是需要真正爱她的人在那里生活,需要这些人在那里滋养出柴米油盐的过日子的气息,才是真正的房子, 真正的村庄”“细节里蕴藏着的气息里洋溢着民间特有的想象力,他们就是这样潇洒任性地把他们崇拜的、 喜爱的元素融汇在一起,融汇在自己的日子里,狂放,天真,直接,可爱”等分析,在不同的乡村中见识 到了不同的景象,引发作者的思考。如“是原来的村干部,花白头发,精神矍铢,讲解起来也是自成体系,中气十足”“他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我们跟得汗流狭背” “给我们解说的是个姓彭的女士,身材壮实,眼睛亮亮的,声音高高的,走路噎噎的。 她的讲解是提问式,有点像老师教学生,我们经常被她逗得大笑”“不过于我而言,最动人的还是村里的 这些人”等分析,写村里的人充满精气神,他们天真狂放。所以文本一主要热情赞美村庄人和抒发对村庄 景物的喜欢。文本二是写作者在村中的生活,是自己村子生活的经历者。结合“我的亲人,也许是身处民风淳朴的边塞 的缘故,他们是那么的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不经意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 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 等分析,“我的亲人”让“我”体会了村里人的善良、隐忍、宽厚等,还可以从他们身上领略到那种随遇 而安的平和与超然等。这些品质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即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日:“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日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 秦庭,七日七夜,哭不绝声,遂以存楚。不甘勤苦,安能行此?曾子布衣组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蕾之 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而志逾彰。 不轻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曰彼其 之子硕大且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尾生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四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 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 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在乎身,名传于 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 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 大圣之操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 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日: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 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节选自说苑立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曰/彼其之子/硕大且 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B.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曰/彼其之子/硕大且 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C.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曰/彼其之子/硕大且 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D.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诗曰/彼其之子/硕大且 笃/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哭不绝声”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B. “义不合则辞上卿”与“旦辞爷娘去”(木兰诗)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C. “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D. “三者在乎身”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两句中的“身”字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认为,一个人只有甘于辛勤劳苦,安于贫困穷乏,看轻死亡,才能实行仁义,申包 青、曾子、比 干等就是这样的人。B.比干在将要被处死时,还规劝封王,宁愿牺牲生命来成就忠贞;比干不是不爱惜生命,而是认为正义 不树立,名声不显著,是士人的耻辱。C.古代士人修身厉行,厌恶富贵,乐于贫贱,甘愿为正义赴死,他们追求的是传名于后世,与日月同辉, 其气节操守令人钦佩。D.曾子坚持不接受鲁国国君的赏赐,认为如果接受赏赐,自己便会因此惧怕国君,孔子听闻这件事后,称 赞曾子能保全气节。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2)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答案】10.C 11. B 12. C13. (1)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然后才能与他共同度过危难,这就是贤士能够超出众人的原因。(2)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采邑,说:“请用这来置备衣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说士人想要树立原则、推行道义,要不论艰难或容易,然后才能实行它;立身于世显露名声,要不顾及利害,然后才能成功。诗经上说:“像他那样的人,高大而且忠厚。”不是善良忠厚、修身厉 行的君子,谁能做到这样呢?“立义行道”意为“树立原则、推行道义”,联系紧密,“毋论”的主语应为“士”,而非“行道”,故 应在“行道”后断开,排除AB;“而后能成之”与“而后能行之”结构一致,故“而后能成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断,止/横渡。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句意:哭声不断。/不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B.不接受/辞别。两句中的“辞”字含义不同。句意:如果和他的道义不合即使上卿之官也不接受。/早晨 辞别爹娘离开。C.参与/结交,亲附。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句意:天下推举忠诚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失去自己 的结盟力量。D.自己,自身/自己,自身。两句中的“身”字含义相同。句意:如果忠、信、廉三者兼备于自己一个人身 上。/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故选Bo【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厌恶富贵,乐于贫贱”错。由原文“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可知,古代士人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故选Co【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失”,丧失;“济”,渡过;“所以”,的原因;“越”,超出。(2)第一个“衣”,穿;“弊”,破旧;“致”,送给;“修”,置备。参考译文:子路说:“不能甘愿勤苦,不能安于贫穷,不能轻视死亡,却说自己能行仁义,我不敢相信。”从前, 楚国的申包胥站在秦国的朝廷上,七天七夜,痛哭不绝,于是保住了楚国。不能甘原勤苦,怎么能做到这 样子?曾子粗布衣裳都穿不上,糟糠做的饭、藜蕾做的菜都吃不饱,如果和他的道义不合即使上卿之官也 不接受。不能安于贫穷,怎么能做到这样子?比干都要被处死了,而劝谏封王更加忠诚,伯夷,叔齐饿死 在首阳山上,志向更加昭彰。不能轻视死亡,怎么能做到到这样子?所以说士人想要树立原则、推行道义, 要不论艰难或容易,然后才能实行它;立身于世显露名声,要不顾及利害,然后才能成功。诗经上说: “像他那样的人,高大而且忠厚。”不是善良忠厚、修身厉行的君子,谁能做到这样呢?王子比干牺牲自身表明自己的忠诚,尾生牺牲自身表现自己的信用,伯夷、叔齐牺牲自身表明自己的 廉洁,这四个人都是天下最通情达理的读书人,难道他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他们认为正义不树立,声 名不显著,是读书人的耻辱,因此以牺牲自身来实现自己的原望。从这点看来,卑贱贫穷,不是读书人的 耻辱;读书人所认为耻辱的是,天下推举忠诚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天下推举信义的人,自己不在其列; 天下推举廉洁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如果忠、信、廉三者兼备于自己一个人身上,名声流传于后世,与日 月同辉,即使在无道的时代,也不能砧污他。这样那么,读书人并非喜欢死亡而厌恶生存,也不是厌恶富 贵而喜欢贫贱,按照一定的道理,尊贵落到自己身上,读书人是不推辞的。孔子说:“如果富贵能够追求, 即使是替别人执鞭驾车的事,我也原意做;如果富贵不能追求,还要按照我的意原去做。”这是大圣人的 操守。诗经上说:“我的心不是石头,不可以转动;我的心不是一张席子,不可以卷起。”这是说不失 去自己。能够不丧失自己的节操,然后才能与他共同渡过危难,这就是贤士能够超出众人的原因。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采邑,说:“请用这来置备衣物。”曾子不 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 你为什么不受? ”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 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 他吗? ”最终还是不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节选自说苑立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鸽飞。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是怀古诗,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抒发了对古盛今衰的唱叹。B.苏台览古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C.越中览古描绘了吴越战争的场景,表达对越王勾践破吴得胜的赞许。D.两首诗分别以“西江月”“鹏古鸟飞”等亘古不变的景物来对照变化的人事。15.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但写法各有侧重。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第一首着重写姑苏台今日之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暗示、反衬昔日之繁华, 从而见出昔盛今衰之感。第二首则以前三句的篇幅着重写越宫“昔盛”(昔日的繁华),而最后一句写“今衰”(今日荒凉)来否定之, 从而形成对比,转出新意。【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表达对越王勾践破吴得胜的赞许”说法有误。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意在表现人 事变化和盛衰无常的主题,所以前面对吴越战争的描写只是欲抑先扬的“扬”,重点还是在后面的“抑”。故选C 0【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古诗词写作手法的能力。两首诗都选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昔盛今衰。不同的是第一首诗前两句先实写今日的荒凉景象,后两句说只有西城河的明月见证过吴宫昔日的繁华,用 亘古不变的明月作为见证反衬昔日的繁华,突出了春光依旧,而穷奢极欲的帝王已无处寻觅的现实,体现 昔盛今衰之感。而第二首诗中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越王勾践还宫的情况。 前三句先虚写昔日越王破吴而归的繁华景象。最后结句则突然一转,用“只今惟有鹏鹊飞”来表现今日凄 凉,造成强烈反差,体现昔盛今衰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论证了为学必须 持之以恒的道理。(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析秦王朝灭亡原因之后,又用“, ”,对 后世统治者提出警示。(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两句蕴含哲理,表 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答案】 .鸳马十驾 .功在不舍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鸳、驾、功、鉴、沉舟、侧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歌的魅力之所以,因为它原就是经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民歌之所以广泛流传,因为它 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从不试图揪过耳朵来把你训斤一顿,更不试图把自己装点得多么白璧无瑕甚至 多么光彩夺目;它没有吓人之心,也没有取宠之意;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 就放弃拿腔弄调和;它不想博得一时癫狂的喝彩,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一群乞讨恩施的“信徒”; 它的意蕴是生命的整个过程,耍在中去体味。道法自然,民歌以真诚和素朴为美。真诚而素朴的忧 愁,真诚而素朴的爱恋,真诚而素朴的希冀与憧憬,变成曲调,贴着山走,沿着水流,顺着天游信着天游; 变成唱词,贴着心走沿着心流,“流顺着心游信着心游。其实,流行歌曲的起源也应该是这样一一唱平常人的平常心,唱平常人的那些平常的牵念,喜怒哀乐 都是真的、刻骨铭心的、魂牵梦萦的,珍藏的也好,坦率的也好,都是心灵的作为,而不是喉咙的集市。 几十几百年前可能也有流行歌曲,有很多也那么旋风似的东南西北地刮过,因其不是发源于心因而也就不 能留驻于心,早已被人淡忘。民歌不管是异时的还是异域的,只要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就必定能够流进心 里去。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几个“平常”,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答案】17.长久不衰自命不凡天长地久18 .使用间隔反复修辞,强调突出流行民歌唱的都是真挚感人的,源于生活发自内心,最稀松常见普通平 凡,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难以忘怀,具有真诚素朴的美。【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由后文“民歌之所以广泛流传”可知此处强调经久不衰,应用“长久不衰”之类的成语。长久不衰:精神 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或幼年期到成年期之间的时期的精神特征;青年人的活力或朝气这些古老 故事的诱人力经久不衰。由上文“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就放弃拿腔弄调”可知应该填自以为是之类 的近义词,可用“自命不凡”。自命不凡:是指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由“它的意蕴是生命的整个过程”“体味”可知语境强调长长久久,可用“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意思 是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常见修辞并分析表达效果的能力。“唱平常人的平常心,唱平常人的那些平常的牵念”运用了四个“平常”,形容普通,一般,不特别。属 于反复修辞里的间隔反复,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结合“其实,流行歌曲的起源也应该是这样”中“这样” 一词理解,说明流行歌曲的起源与上文民歌相近,“道法自然,民歌以真诚和素朴为美”“贴着心走沿着 心流”,可见真诚素朴的特点和发自内心的真实。再结合后文“喜怒哀乐都是真的、刻骨铭心的、魂牵梦 萦的,珍藏的也好,坦率的也好,都是心灵的作为” “只要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就必定能够流进心里去” 分析得出:源于生活发自内心,最稀松常见普通平凡,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难以忘怀,具有真诚素朴 的美。(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便利,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大大减少,活动方式也发生较大 改变。网课、居家学习给青少年的身体带来很大负荷,脊柱侧弯已经成为近视、肥胖之后中国儿童的第三 大健康问题,以致检出人数逐年增加。当前,青少年的近视、肥胖等问题备受关注,O不少家长对身 体姿态的认知还停留在“驼背”“高低肩是由于背单肩包”等局限性范畴。正确的身体姿态是指身体在直立或坐姿状态下可以保持稳定状态,且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各关节、韧带、肌肉处于适当紧张程度的状态。:头部前伸、高低肩、驼背、骨盆前倾、平板腰等。 青少年身体姿态问题复杂化、低龄化、进展快的趋势突出。及时发现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是预防更严重 的脊柱相关疾病的必要措施。体育部门要发挥体育科技的引领带动作用,研发适合国情的身体姿态异常干 预“技术包”与“工具箱”,着力构建青少年脊柱健康环境,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 字。20 .请选取四个关键短语,概括正确的身体姿态特点。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但身体姿态问题常被忽视异常的身体姿态包括保障青少年的脊柱健康20 .直立或坐姿状态保持稳定维持正常功能适当紧张程度21 .示例:脊柱侧弯已经成为继近视、肥胖之后中国儿童的第三大健康问题,且检出人数逐年增加。【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处,上句说“青少年的近视、肥胖等问题备受关注”,下句指出家长对身体姿态的认知有局限性,可见, 此处是一个转折句,强调人们对身体姿态的忽视,可填:但身体姿态问题常被忽视。处,冒号提示下文,此句具有总括性,下文指出身体姿态异常的集中情况,据此应填:异常的身体姿态 包括。处,材料关注的焦点是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前文针对谈体育部门的作用,“构建青少年脊柱健康 环境”的目的是保障青少年的脊柱健康,应填:保障青少年的脊柱健康。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结合“正确的身体姿态是指身体在直立或坐姿状态下可以保持稳定状态”概括出“直立或坐姿状态”“保 持稳定”;结合“且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概括出“维持正常功能”;结合“各关节、韧带、肌肉处于适当紧张程度的状态”概括出“适当紧张程度”。【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之后”前面缺少“继”;二是不合逻辑,“以致”是因果连词,而前后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改为“而且”或“且”。 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9月5日12点52分,四川沪定发生地震,人们纷纷逃生。湾东水电站职工甘宇和罗永放弃逃 生机会,反而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拉闸泄洪,避免了下游村庄被淹。他俩说:“一命换几百条命, 必须做。”泄洪后,两人在山上寻求救援,甘宇摔伤无法行走,罗永给他留下食物后找路求生,走了一天 多被救出。救援队根据罗永的提示,连续12天搜救甘宇无果。当地58岁的村民倪太高听说这件事后,带着两瓶 水和一些食品独自进山搜寻。倪太高说:“地震时甘宇没有放弃我们,现在我们也不能放弃他。”经过艰 难寻找,倪太高在一个陡坡下面发现甘宇,甘宇得救了。这是一个好人救助好人的感人故事。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平平无奇,但是到了危难关头,他们 个个都会化身为超级英雄,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中国脊梁”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答案】例文:以平凡之躯,立起中国脊梁汶川地震的阴霾还未褪去,新冠疫情的阴云还正笼罩,泸定地震的突如其来又震碎了无数人的美梦。 但是,无论是危难关头的生死抉择,还是妻离子散的悲恸打击,都未曾压垮我们,只因我们有一个个挺立 着的中国脊梁。面对艰难险阻,甘宇、罗永放弃生的希望坚持逆行拉闸泄洪,倪太高不顾震后山路危险坚持搜救“恩 人”。他们无一不是常人眼中的“小人物”,没有撼天动地的伟业丰功,亦无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但他 们,却以一己之身、平凡之躯,谱写了一曲曲生命壮歌,撑起了中国的脊梁。危难中,正是那一份责任心,让一个个平凡的“中国脊梁”舍生忘己,无私奉献。甘宇、罗永之所以 在最危难的时刻,不顾生命安危选择逆行,就是因为拉闸泄洪,保卫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危是他们的责任。 同样,正是因为责任,无数白衣天使在新冠疫情爆发时选择逆行武汉,芦山地震时村支书袁超不顾癌症痛楚成为救灾一线的超人。在艰难险阻面前,他们都是平凡之躯,却都凭着心中那一份责任感迎难而上。平凡的他们,都是逆行的“中国脊梁”!并非只有在危难中有所作为的人们才配被我们称为“中国脊梁”。和平生活中,那一个个如倪太高一 样与人为善、有恩必报的平凡人,同样是“中国脊梁”。正是那一份朴素的善良,让平凡的“中国脊梁” 与人为善,知恩图报。面对恩情,倪太高选择以乐观与善良对抗人生的无奈与苦难;同样,刚脱贫的汶川 龙竹村村民,驾车36小时运送100吨新鲜蔬菜驰援武汉;云南贫困村石板寨村村民们,得知武汉疫情困难 后开着摩托车把22吨自产香蕉运出村支援湖北。从前,国家帮助他们;如今,他们回报祖国。他们虽平凡 甚至弱小,却也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朴素情感,诠释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平凡的他 们,都是善良的“中国脊梁”!鲁迅对于“中国脊梁”如此定义:“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 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个个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小 人物们,正是“中国脊梁”。在灾难中,正是一个个无名英雄挺身而出,为我们迎来了中国的和平;在发展时,同样是这一个个无 名英雄负重前行,为我们换来了中国的腾飞。他们以凡人之躯,不计回报,却又有恩必报,撑起了中华民 族的“脊梁”。而对于我辈青年来说,也许我们将来也只是一个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但只要我 们能在平凡生活中坚守职责,与人为善,能在面临抉择时坚守担当,关爱他人,我们,就同样能成为中国 未来的“脊梁”!就让这一个个平凡的“中国脊梁”,为中国筑起铮铮铁骨,为中华民族挺起坚实躯体,屹立于世界之 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以四川泸定地震为例,向我们展现了在这一灾难中挺身而出的“中国脊梁”。首先,材料第一段中展 现了第一类“中国脊梁”形象。在这场地震中,甘宇和罗永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危,放弃逃生机会,坚持 逆行开闸泄洪,挽救下游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逆行者”。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脊梁”舍 小我为大我的无私奉献。材料第二段中,村民倪太高秉持着“地震时甘宇没有放弃我们,现在我们也不能 放弃他”的感恩心态,不抛弃不放弃,经过艰难寻找最终成功找到甘宇。从倪太高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 知恩图报的“中国脊梁”形象。而通过材料最后一段,则可以得知,“中国脊梁”并不仅仅是那些在中国 历史上留下过轰轰烈烈的业绩的人,还有那些在危难关头敢于挺身而出,在和平时期与人为善、知恩图报 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兴是托物起兴,比是比喻。钟噪把“兴”说成含蓄,显然 不符合“兴”的原意。诗品里的分三品和分流派,引起后人的驳难。钟蝶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渊源:国风小雅楚辞。 他说:“故知曹植为建安之杰,刘祯、王果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潘岳为辅;谢灵运为元嘉之雄,颜延 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钟噪认为曹植、陆机、谢灵运的诗是最好的。清代王士祯认 为钟噪分到上品的陆机、潘岳,宜在中品;分到中品的陶渊明、鲍照和下品的曹操,宜在上品。钱钟书先 生在谈艺录里说:“钟嵯评文,眼力初不甚高。论诗贵气盛词丽,所谓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故最尊 曹植、陆机、谢灵运三人,以魏武之古直苍浑,特也不屑翰藻,屈为下品,宜与渊明之和平淡婉,不相水 乳;所取反在其华靡之句,仍囿于时习而已。”可见,不少人不同意钟噪分流派和分三品的见解。(摘编自周振甫中国第一部诗话一诗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分别诗人的渊源流派,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B.钟噪提倡诗人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极力反对用典用事、堆砌成篇、毫无情味的诗风。C.钟噪诗品的贡献在于纠正当时诗歌创作的流弊,引领形成反映现实的清新诗风。D.从诗歌形式的发展来看,李白关于五言诗不如四言诗的观点,远远不如钟噪的见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文献资料,目的是论证钟蛛在诗论上的卓越创见以及历代对他的正面评价。B.文章把当时诗歌流弊与钟噪的见解进行对比,并论证了形成诗歌流弊的社会原因。C.文章对钟蝶诗品在诗论上的杰出之处、不足之处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D.文章采用总分论证结构,重点论述中国古代的诗学成就,肯定了钟蝶诗品的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品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话理论,也是五言诗发展的诗史,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 了很大影响。B.钟噪反对诗歌声律论的主张符合诗歌发展的要求,拓展了诗歌体裁,但他对“兴”这种表现手法的认识 却存在偏差。C.在对曹操和陶渊明的品第评价上,王士祯和钱钟书的观点相同,钱钟书还分析了钟蝶品评曹操和陶渊明 不当的原因。D.钟噪的诗品表现了矫正流弊、重视内容情意的深远用心,同时又受时代风气影响,把“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的诗人视为上品。【答案】1. C 2. C 3. B【解析】的一个个善良的平凡人。试题要求以“中国脊梁”为主题进行写作。对此,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去叙写某一位“脊梁”的感人事迹 进而讴赞之;当然,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得知,选用的这一个形象最好是具备善良、奉献等精神的平凡人。 如果写议论文,就要去论证何谓“脊梁”,中华民族为何需要“脊梁”,“脊梁”的价值所在,怎样做一 个“中国脊梁”或“民族脊梁”。对此,还可针对材料最后一段话,论证平凡人只要心怀祖国、积极奉献、 努力拼搏、知恩图报,同样可以成为“中国脊梁”,借此,可倡导人们去做“中国脊梁”等等。立意:1.“奋力拼搏”的人也是中国脊梁。2,为人民“攻坚克难”的人就是中国脊梁。3 .向平凡的中国脊梁致敬。【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 “引领形成反映现实的清新诗风”错误,钟噪诗品确实纠正了当时诗歌创作的流弊,但并未“引领 形成反映现实的清新诗风”,选项无中生有。故选C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 “历代对他的正面评价”错误,不全是正面评价,比如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里的说法就是否定钟蛛 的观点。B. “并论证了形成诗歌流弊的社会原因”,钟蝶诗品的内容主要是“品评”,并未论证形成诗歌流弊 的社会原因。D. “重点论述中国古代的诗学成就”错误,重点论述的是古代诗歌的流弊。故选C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B. “钟蝶反对诗歌声律论的主张符合诗歌发展的要求,拓展了诗歌体裁”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事实证明, 当时的声律论发展成为唐代的格律诗,在格律诗的创立上是有作用的“,可见作者是不同意钟蝶的“诗歌 声律论”的。故选Bo(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远在3000年以前,殷墟甲骨文中的许多卜辞,都为要知道阴晴雨雪而留传下来。到周代前半期,我们 的祖先已经搜集了许多气象学的经验,播为诗歌,使妇孺统可以传诵。如诗经里“相彼雨雪,先集继 霞”,就是说冬天下雪以前,必要先飞雪珠。又如“朝隋于西,崇朝其雨”,意思是说早晨太阳东升时, 西方看见有虹,不久就要下雨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技术和交通工具大有改进,天文学和气象学的 知识也大大提高。如二十四节气的确定,分至启闭、定期风云的记录,桃李开花、候鸟来往的观察,都在 这个时期开始了。吕氏春秋夏小正礼记月令是秦汉时代的作品,但仍不失为世界上最早讲物候 的几本书。从西汉以来我们的气候知识逐渐地累积,广大宏富的经验留传下来,在民间成为天气歌词,如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这类谣谚。到了文人手中便引入诗章,像苏东坡“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 来舶棹风”这类诗句。在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气象和天文是混为一谈的。从西汉以后,关于特殊的气候,如大旱、 大水、大寒、霜、雪、冰、雹等记载不但继续增加,而且记录的地域范围也不断扩大,这类记录详略很不 一致。在各时代,凡是首都所在地的区域,总特别被重视,如东汉时代的河南,唐朝的关中,南宋时代的 两浙,气候记载特别详尽。要从这类记录中来断定东汉到明清1800年气候变迁是有好多问题的。但若加 以适当的处理和选择,仍可作为很有价值的资料。(摘编自竺可祯中国古代在气象学上的成就)材料二:天文学和气象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天文学是研究地球外的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各天体自身内部的 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而引起的天体变化,天文学把地球也看作是天体的一份子。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 中由于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天气变化。天文和气象既然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它们是否就没有关系呢?天气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大气的内因引起 的,但也有外因的作用,影响天气变化最重要的一个外因是太阳的作用,除了引起地球上四季气候变化外, 太阳上的活动还对地球上的天气有着影响。除了太阳以外,还有一些天体对地球上的天气变化有影响。有 人认为,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除了产生地球上海洋的潮汐外,还会引起地球大气的潮汐,影响大气环 流。我们晚上看到的流星,对天气变化也有影响。弄清了这些天文因素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就可以把天文研究成果用来改进长期天气预报。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气预报经验,有些天气预报的农谚就是根据天文因素编来的。天 文观察也要有一定的天气条件,如在阴雨天,望远镜就无法使用。因此,准确的天气预报能帮助天文研究 工作。(摘编自天文和气象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材料三:大家认为离我们最远的天文学,其实离我们的生活最近。我们每天白天看到的太阳,晚上看到的星空, 目之所及都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此外,科学所用的物理规律,比如万有引力定律、量子力学等,都来自 天文学的研究。在早期,天文学家观测到的谱线就是在太阳的光谱和其他天体当中观测到的。正是为了理解天文当中 所观测到的这些现象,我们才建立了物理学理论。而且科学家们还认识到这些理论不仅适用于天上,也适 用于地球。天上和地上的事情都用同样的天文学规律来指导。因为发现的各种规律,才发展出了今天的各 种技术。所以有一句玩笑话:为什么动物和人的区别这么大,因为动物没有天文学家。通常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把技术研发出来,交给企业界,他们再做成各种仪器放到卫星上。在这个过 程当中,有些技术能够得到应用,有些技术却不能,有些技术还可能为未来的科学项目服务。但是,也许 今天来说仅仅是为科学项目服务的这些技术,很多年之后就真的进入我们的日常。不过要注意的是,科研 人员研发一个技术的初衷其实很单纯,就是为了实现前瞻性的科学思想,只不过最后可能延伸出对技术的 各种影响。比如Wi-Fi技术,是天文学家为了射电望远镜所开发出来的技术;网页技术,是粒子物理学家 为了交流方便所开发出来的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李惕储院士就提出“慧眼”这个项目,但当时由于经济、技术能力都不够,国 家没有能力建造天文卫星。一直到了最近几年,科研人员才把“慧眼”研制出来。这个项目2017年发射, 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对黑洞的观测,比如发现了离黑洞非常近的几乎以光速运动的相对论喷流,只不过 它是怎么产生的目前并不清楚。慧眼卫星不仅仅能看黑洞和中子星,它还观测太阳的爆发,来自地球的伽 马射线的爆发,引力波爆发的时候产生的伽马射线,以及来自宇宙的、非常遥远的伽马射线暴。(摘编自张双南天文学,离我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