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燕饥赵将伐之》(附参考答案与译文).docx
-
资源ID:97864867
资源大小:15.9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燕饥赵将伐之》(附参考答案与译文).docx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燕饥,赵将伐之(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赵恢曰:“使除患无至, 易于救患。伍子胥、宫之奇不用,烛之武、张孟谈受大赏。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 患之道,而无使除患无至者。今与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听吾言而说赵王 曰:'昔者吴伐齐,为其饥也,伐齐未必胜也,而弱越乘弊以霸。今王之伐燕也, 亦为其饥也,伐之未必胜,而强秦将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赵居强吴之处,而使 强秦处弱越之所以霸也。愿王之熟计之也。'”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乃 止。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 以与寡人有郤,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2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 军之意乎? ”或献书燕王:“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万世之 jfo (甲)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合弱,将奈何合弱而不能如一,此臣 之所为山东苦也。(乙)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至 其相救助如一也。(丙)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 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愿大王之熟虑之也。”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材料二:赵地乱,武臣、张耳、陈余定赵地,立武臣为赵王,张耳为相,陈余为将军。 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三分其地,乃归王。张耳、陈余患之。有 厮养卒谢其舍中人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乃洗沐往见,张耳、陈余 遣行。见燕王。卒曰:“君知张耳、陈余何人也? "燕王曰:“贤人也。”曰: “君知其意何欲? ”曰:“欲得其王尔。”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此 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两贤王左 提右挈,执直义而以责不直之弱燕,灭无日矣。“燕王以为然,乃遣赵王,养卒 为御而归,遂得反国,复立为王。(选自新序,有删改)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王而不能A自恃B不恶C卑D名以事强E事强可以F令国安长久G万世H 之计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六国论“燕赵之君”中的“之”用 法不同。B.相与,本义是互相交往,与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中的“相与” 含义相同。C.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因以“胡越”比喻疏 远,隔绝。D.谢,文中指告别,与孔雀东南飞并序“阿母谢媒人”中的“谢”含 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恢认为重要的是防患未然,对于这个观点,伍子胥等人不认可,而烛 之武等人认可,所以前者没被重用,后者被重用。B.赵恢以吴国攻打齐国的史实为鉴,通过一名楚将来劝说赵王不能攻打燕 国,如果赵国攻打燕国,就会重蹈吴国的覆辙。C.有人给燕王上书,认为燕国如果投靠强国却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那就 不如选择与其他弱国联合起来,燕王接受了他的意见。D.赵王被燕国囚禁,燕国要求赵国割地才放赵王,赵国有个士兵前往燕国, 该士兵设身处地,晓以利害成功说服燕王,赵王最终回到赵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4分) 译文:(2)况两贤王左提右挈,执直义而以责不直之弱燕,灭无日矣。(4分) 译文:14 .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文中甲、乙、丙处的哪一个位置?请说明理由。(3 分)比目之鱼,不相得则不能行,故古之人称之,以其合两而如一也。今山东合 弱而不能如一,是山东之知不如鱼也。【答案解析】10. BEG【解析】本题考查借助已有的文言知识和语感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文语 句的能力。原文标点: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 万世之计。11.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的能力。孔雀东南飞并序“阿母谢媒人”中的“谢”意为“推辞,拒绝”, 与文中“有厮养卒谢其舍中人日”中的“谢”含义不同。12. 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说法不正确,原文的意思是伍子胥等人防患未然,不被重用,而烛之武是除 患的,被重用,所以出谋划策的人大多倾向于除患。13. (1)您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可以的,但这怎么能够报答先王对将军的 情谊呢?(2)何况两位贤王相互支持,打着正义的旗号来讨伐理亏的弱小燕国,燕 国灭亡是没有多少时间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计” 意为“打算”;"遇”意为“对”;“意”意为“情谊”。第(2)小题的关键 点:“左提右挈”意为“相互支持”;“直义”意为“正义”;“责”意为“讨 伐”。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1分。14. 乙。(1分)这段材料是以比目鱼为例来论证山东六弱国应联合一致, 与后文胡人、越人的例子所论证的观点一致,前后文联系更紧密。(2分)(意思 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甲处,后文与上文衔接紧密,文 字不能放在甲处;丙处,前文是以胡人、越人为喻,后文是得出的结论,文字不 能放在丙处。【参考译文】材料一:燕国发生饥荒,赵国准备攻打燕国。楚国派一名将军到燕国去,途经魏国时, 见到了赵恢。赵恢对楚将说:“预防灾祸不让它发生,比救灾要容易得多。历史 上伍子胥和宫之奇的劝谏都不被君王采用,而烛之武和张孟谈的谋略却受到君王 的赏识。所以出谋划策的人都致力于除患的方法,而没有(致力于)防患未然的 人。如今我与其送您百金,不如送您几句话。您如果能听我的话就去劝说赵王: 过去吴国讨伐齐国,是因为齐国闹饥荒,可是没有等到伐齐取得成功,弱小的 越国就趁吴国疲惫之机打败了吴国而称霸一方。如今大王要攻打燕国,也是因为 他们闹饥荒,讨伐燕国未必能获胜,而且强大的秦国可能在西部出兵乘机进攻赵 国,这是让弱赵处在当年强吴的不利地位,而让如今的强秦处于当年弱越的有利 地位啊。希望大王仔细思考这件事。'”楚国的使者于是就用赵恢的这番话去规 劝赵王,赵王听后非常高兴,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乐毅逃往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燕王就派人责备乐毅,又婉转地说:“将 军误听别人的话,对我有了意见,抛弃燕国去了赵国。您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 可以的,但这怎么能够报答先王对将军的情谊呢?”有人献书给燕昭王说:“大王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存国家,不如不在 乎名声的卑贱臣事强国,假如臣事强国可以使国家长久,也是泽被万世之策。认 为臣事强国不能奠定万世基业,那就不如联合弱国,为什么弱国联合而不能团结 一致,这是臣下为靖山以东各诸侯感到忧虑的事。(比目鱼,不能互相配合就不 能游动,古人所以这样称呼它,是因为它能合二如一。如今靖山以东各弱国联合 却不能步调一致,这就看出靖山以东六国人的才智赶不上比目鱼。)胡人和越国 人言语不相通,思想观念也不同,可是他们却能同舟共济,彼此互助有如一个人。 如今靖山以东各国互相交往(相互联合),正像同舟共济一样,秦兵一旦到来, 不能互相救助像一个整体,智慧又赶不上胡人、越国人了。希望大王仔细思考这 件事。”燕国果然出兵向南和韩、魏、赵三国结为军事同盟。材料二:赵地爆发混乱,武臣、张耳、陈余控制了赵地,立武臣为赵王,封张耳为丞 相,封陈余为将军。赵王武臣在微服出巡时,被燕国的军队俘获,燕国把他囚禁 起来,想要三分之一的赵地,才释放赵王。张耳、陈余为这件事非常忧虑。赵军 中有一位砍柴做饭的杂役兵辞别他同屋的人说:“我要替丞相和将军游说燕王, 和赵王一同乘车回来。”于是他沐浴后去见张耳、陈余,张耳、陈余派他出行。 见了燕王。杂役兵问:“您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样的人吗? ”燕王说:“贤明 的人。”杂役兵继续问:“您知道他们的意图是什么? ”燕王回答说:“想要救 他们的赵王。”赵国杂役兵笑着说:“大王您还是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打算。这两 个人名义上是为了救赵王,实际上是想让燕军杀死他,这两个人就可以平分赵地 自立为王。以一个赵国的力量尚且轻视燕国,何况两位贤王相互支持,打着正义 的旗号来讨伐理亏的弱小燕国,燕国灭亡是没有多少时间了。“燕王认为他说的 有道理,就释放了赵王,杂役兵驾着车子载着赵王回到了赵国,又立为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