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训练(含解析).docx
-
资源ID:97866036
资源大小:16.5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训练(含解析).docx
第1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2021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期末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早期人类制造石器一般都 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这个时期 应当是()A.北京人时期B.大汶口文化时期C.仰韶文化时期D.良渚文化时期2. 2021 上海松江区高三期末以下文物可用于探究()河姆渡骨相裴李岗石磨盘河姆渡碳化稻谷仰韶文化彩陶A.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生活8. 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C.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D.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3.2021 烟台市高三联考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 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 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4. 2021 威海市高三期末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 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 古发现()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始终领先世界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5.2021 东营市高三期中黄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 “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黄帝播百谷草木,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 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的中华文明先祖。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B.可作为国家形成的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黄帝的真实存在6 .2021 大连市高三联考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大规模的城址、城内成片的大型夯 土建筑基址,而且还有大量的能说明贫富分化、阶级阶层存在的墓葬材料。这可用来证明中 国()A.率先迈入阶级社会B.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C.早期国家形态出现D.文明成就获得世界认可7 .2021 阜新市高三期中传说黄帝时代,民神杂糅,神可以自由的上天下地,人也可 以通过天梯一一“昆仑山”往来于天地之间。之后颛顼时代发生了南正重“司天以属神”, 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的“绝地天通”事件。这一变化()A.反映了社会神灵崇拜的多元化8 .适应了政治权威萌芽的需要C.体现了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提高D.意味着社会产生了阶级对立8. 2021 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期末西方学者一直以来对中国夏商文化持怀疑态度。近年 以来,夏文化探索在考古研究中为国内外所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2020年,我国国家文物局 决定持续实施“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研究项目,注重从源头上挖掘和考据中国文化。 由此推知国家重视夏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还原我国古代史真实面目B.消除西方学者的怀疑C.加强我国古代文化的认知和自信D.使考古材料与古代文献一致9. 2021 三沙市高三期末综合已发现的卜辞资料来看,目前见到的甲骨文单字已达 5000以上。字形结构也相当复杂,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六种构字原则皆可 找到实例。词类上已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区分。这说明甲骨文()A.是周代的一种文字B.与现代汉语没有差别C.是我国最早的文字D.是一种很成熟的文字10. 2021 浙江1月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 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11. 2021 天津市高三联考商朝前期实行一夫多妻制。西周建立后,周公对婚姻制度 进行了改革。礼记曲礼载:“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只有 “后”为真正的妻子,其余都是身份不同的妾。这反映了()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下降B.周天子的权威得到强化C.权力传承方式发生变化D.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12. 2021 广东卷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 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第1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A由材料“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打制成合适的工具”可知,材料描述的是 旧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还使用打制石器,而北京人就生活于这一时期,故选A;大汶口文化 时期、仰韶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都已属于新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故不符 合材料描述,排除B、C、Do2. A河姆渡、裴李岗和仰韶文化都是新石器时期的人类文明遗址,其中骨耙和农业生 产有关,石磨盘和粮食加工有关,碳化稻谷则是进行农业生产的证明,彩陶则是手工业生产 的证明,这些都体现了原始社会的农耕生活,故选A;新石器时期尚未产生早期的国家,排除 B;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都不是在新石器时代,排除C、Do3. D根据“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可得出,中 国古代文明是多元一体的,虽然不同区域各有特点,但始终保持“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的 现象,这正是多元一体的特点,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文明并不是由一处发源的,排除A;从 材料可以看出,各文明之间还是有交流的,排除B; 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4. B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等都是早期国家出现的证明,而良渚文 化距今50004000年,由此可以证实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故选B;材料没有比较信息, 不能说明领先世界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的诞生,排除A、D; 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5. A根据材料“黄帝播百谷草木,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 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的中华文明先祖”可知,黄帝传说历史久远,其中涉及部分史实, 由此折射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A正确;黄帝所处的时代尚未形成国家,排除B;传说中包含 了部分史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C排除;D不符合史实,黄帝是传说人物,尚未证实其存在, 排除。6. C根据襄汾陶寺遗址可知,当时出现了早期的城市,有贫富分化和阶级阶层出现, 由此可知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形态,故选C; “率先迈入”“开始形成”和“获得世界认可”的 说法均无法体现,排除A、B、Do7. B材料体现的是黄帝时代、颛顼时代通过神权来强化政治权威,B正确;A与材料无 关,排除;材料显然体现的是神学色彩,C排除;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国家暴力机器的出现,D 排除。8. C由于西方学者对我国夏商文化持有怀疑态度,因此重视对夏文化的研究,其主耍 目的是通过历史研究来强化我国古代文化的认知和自信,C正确;夏文化研究不一定能达到 “还原古史”的程度,排除A; B表述绝对,排除;夏文化的文献史料有限,而且这不是夏文 化研究的主要目的,排除D。9. D甲骨文中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六种构字原则皆可找到实例,词 类上已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区分,这说明甲骨文是一种很成熟的文字,故D正确; 甲骨文是商代的一种文字,故A错误;甲骨文与现代汉语还是有差别的,故B错误;甲骨文 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故C错误。10.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并拥有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等权力,B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排除;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 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C错误;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年前256年,D排除。11. C材料反映了商朝实行一夫多妻制,到西周时变为一夫一妻多妾制,结合所学可知, 西周宗法制规定,妻所生儿子为嫡子,妾所生儿子为庶子,而嫡长子为王位继承者,一夫一 妻多妾制随之出现,这有利于权力传承的稳定,也说明了西周时期权力传承方式发生变化, 故选C;材料反映了宫廷中妻妾身份地位的变化,不能说明女性社会地位不断下降,故排除A; 材料反映的是婚姻制度的变化,与周天子权威无关,故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男尊女卑观念是 在商周时期开始形成的,故排除D。12. D根据材料河南、陕西出土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结合史实河南、陕西属 于黄河流域,属于北方,北方发现南方风格的青铜器,可知南北文化相互交流,故D正确; 材料的内容是中原受到南方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与各诸侯国维护周礼无关,故B错误; 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