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工基础》教学计划.docx
2023年电工基础教学计划2023年电工基础教学计划篇1电工基础是学好机电专业课的必要课程,为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 本学期的计划和教学任务,让学生更好的将电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进一步学 习专业内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地位、性质:电工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作用:使学生掌握与机电专业相关电工电子的知识和基础技能。二、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法(一)课程特点1 .突出了基本理论、概念、技能;2 .体现机电专业特色,紧密联系实际;3本课程知识联系面宽,涉及较多学科的内容,是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学 科。(二)教学法1 .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2 .适当的运用启发、诱导、讨论、归纳等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 的理解。3 .根据本课程逻辑性强,定性分析较多的特点,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 .根据本学科特点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 问题具体化,加深学员对所学课程的理解。三、教学内容考试纲要求: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 法的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范围和要求(一)电工基础1 .直流电路部分(1) 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3)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功率的计算;(4)掌握电阻元件与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5) 了解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及其特性、用途及选用;(6) 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7)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8) 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9)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连接方式及电路特点;(10)掌握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及电功率的计算;(n)掌握支路电流法,会求解二个网孔电路;(12) 了解叠加原理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13)理解戴维南定理,能求解一个或两个网孔的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14)掌握万用表、直流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直流电流、直 流电压及电阻。2 .交流电路部分(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 了解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图、相量图及其相互转换(不要求画波形图);(3)掌握R、L、C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理解感抗、容抗、有功功率、无功 功率,掌握其计算;(4)理解RLC串联电路的分析计算,会判断阻抗性质;(仅限于理想元件串 联);(5) 了解对称三相正弦量、相序的概念;(6) 了解三相对称电源星形、三角形两种联结方式及其特点;(7)理解中性线的作用;(8)理解对称负载作星形、三角形联结时的电压、电流的计算;(9) 了解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10)掌握万用表、交流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交流电流、交 流电压;(11)掌握单相功率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有功功率;(12)掌握单相电度表的使用,会正确测量电能; (13)会正确装接日光灯等单相照明电路;(14)会正确装接三相负载电路;(15) 了解示波器的使用,会正确观测电路的波形。四、教学措施1、加强实训的力度,联系实际注意多听、多想、多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2、注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积极培养学生兴趣,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位。同时贯穿思想道德建设, 建构学生公德意识体系。五、教学建议1、教学中应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指导。以“课题”、“任务”为载体, 引导学生学习探究。2、学生采用小组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发挥“大师傅”和“小师傅”的 作用,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六、考评方法考评方法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 价和教师评价,以各个课题中的实训内容为考核依据;二是终结性评价,为理论 考核,主要体现为平时考试测试和统一模拟考核。2023年电工基础教学计划篇2电工基础是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此教材从学生 实际情况出发,突出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 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知识系统、详略得当。 根据本学期秋电工班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14秋电工班,班级总人数为56人,男生40名、女生16名,学生基本是 初中毕业,但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差,这就使他们在学习专业课上,所表现出的难 度和积极主动性较差。但由于是他们的电子专业主课,通过学习,对电学要有一 定的基础,对课本身的兴趣比较大,喜欢动手操作。二、教材分析:从教材看,电工基础是采用中等教育出版社,张金华主编的电类专业 通用类教材。此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突出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学生接受知 识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三、教学目标1、认识二极管及其应用;2、掌握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3、掌握常用的放大器及其分析、应用;4、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5、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6、了解触发器的基本知识。7、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与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主动性和趣味性。由于学生基础差,教材内容覆盖面广,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我在平时的教 学工作中尽用清晰的思路去分析基本电路,从而去掌握复杂电路的知识。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为了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中要通过实践、举例、讲解、练习来 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在给他们授课上尽量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课的增加 可以把学生的感官认识加强,适时通过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学 习理论的动力,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好电工基础的重要性。3、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家中都是独子或是由爷爷奶奶带大,这就使他们在性格 上和与人交流上比较偏执。由于此课程实践课上对学生要求较大,有很多的实验 要求学生自己来做,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如果上课他们不能很好的听课 在实践课上就做不出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会在课下和学生主动交流,了解 他们的对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这门课学习的的想法,并尽可能的把他们的想 法用到实践课上。4、从学生自身出发,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不一样,在学习上就会形成参差不齐的现象,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让每一位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成就感。在平时的教学中实行 分层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对于个别认知度较好的学生, 我会让他们多做一些课外的实验以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水平,并在实践课上单独 留一些时间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电路,碰到问题我在给他们讲,以不断提高他们 的成就感。增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实践课。2023年电工基础教学计划篇3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 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 的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 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基本知识教学目标:电工基础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力目标:1、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电路图2、初步具备正确使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力3、初步具备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能力思想教育目标: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加强职业道德观念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了解电路的组成掌握电流、电压、电动势、电位、电能、电功率、电阻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理 解电路的三种状态:开路、通路、短路掌握电阻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会计算简单的电阻混联电路掌握直流电流、电压的测量原理和直接测量的方法,了解扩大电流、电压 测量量程的方法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掌握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了解测量电阻的其他方法理解基尔霍夫定律、能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一般电路(二)正弦交流电路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相位、 初相位、相位差的基本概念及相关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波形法、矢量法能正确分析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 路 掌握电阻与电感串联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功率因数的概念了解电感性负载电路并联电容器对改善功率因数的作用掌握交流电流、电压的测量原理和直接测量的方法,了解单相交流电能的 测量方法(三)三相交流电路掌握三相电源作星形联结、三角形联结时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及相电 流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联结、三角形联结的方法及电流、电压、功率的相 互关系,了解中性线在星形联结中的作用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了解电气设备常用的安全措施(四)交流电动机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及转子转动原理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基本结构和原理实践性教学模块1、练习使用万用表2、电压和电位的测定实验3、基尔霍夫定律4、荧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提高功率因数的实训5、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实验 6、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