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密】20整体读懂诗歌(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原卷+解析).docx
-
资源ID:97867774
资源大小:38.5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考点解密】20整体读懂诗歌(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原卷+解析).docx
20诗歌文本阅读(整体读懂诗歌)A基础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题甘露寺北轩杜牧曾上蓬莱宫里行,北轩栏槛最留情。孤高堪弄桓伊笛,幺票缈宜闻子晋笙。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他年会着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最留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甘露寺北轩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感情抒发作了 铺垫。B.颔联运用桓伊弄笛、子晋吹笙的典故,以古人自比,表现了自己清高孤傲的品格和悠然自 适的心境。C. “天接海门”一句写出在甘露寺北轩上所见之景,远望海门,水天相接,营造出阔大意境, 产生苍茫之感。I).烟雾笼罩下的隋朝宫苑传出暮钟声,乐景衬哀情,使全诗笼罩在凄清的氛围中,饱含世事 变迁的慨叹。15、简要分析尾联的意蕴。(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9分)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释】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长薄:绵延的草木丛。迢 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 熟能生巧。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松汀驿张祜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注】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泽国: 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土。这里指遗世独立 的老朋友。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 笼罩在苍茫的烟波之中。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 雄浑、壮阔的意境。C.颈联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偏僻,营造的意境和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相同。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 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16 .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 C16.前六句通过对山色、水光、日出、涛声以及山间险峻的羊肠小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对松汀驿美景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通过写未遇见隐居旧友,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荒寒”说法错误,“荒寒”的理解不准确,这一联的意思是“山 路险峻啊,只有飞鸟才能通过,人烟稀疏啊,连接着弯曲的小路”,并没有写“荒寒”。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诗歌前六句借景抒情,借助“山色远含空”即山色、水光(泽国)、日出(海日)、羊肠小道 (鸟道)、人烟等意象,这些江南水乡的特有景物构成了一幅气象壮阔、风光明丽的风景画, 表达了诗人对松汀驿美景的喜爱之情。尾联“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中用了“那知”一词,写没有料想到“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情感由喜转悲,写出了未遇见隐居旧友的遗憾之情。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忆庐山旧居处默粗衣物食老烟霞,勉把衰颜惜岁华。 独鹤只为山客伴,闲云常在野僧家。 丛生嫩蕨粘松粉,自落干薪带葬花。 明月清风旧相得,十年归恨可能赊。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即回忆多年前在庐山旧居时的粗朴穿着、粗糙饭食和优美的山水风光。B. “衰颜”表明诗人在庐山时年龄已大,但“勉”“惜”透露出晚年生活的不幸。C.颔联中描绘的“野鹤”“闲云”富有人情,表现了诗人的惬意闲适、悠然自得。D.全诗紧紧围绕“忆”字,所写庐山旧居胜景动静结合、高下搭配,富有层次感。16.有人评论诗歌的结句“一,恨,有余音”,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答案】15.B 16.多年不见庐山胜景的遗憾,不能在庐山享受自在生活的惆怅,岁月逝 去容颜衰老的忧伤。【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透露出晚年生活的不幸”错。“勉”“惜”可以看出诗人仍然看重、珍惜晚年生活。故选Bo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多年不见庐山胜景的遗憾,不能在庐山享受自在生活的惆怅,岁月逝去容颜衰老的忧伤。尾联中的“十年归恨”表明诗人诗人已经离开庐山故居十年了,“恨”字流露出诗人离开庐山后 多年不见庐山胜景的遗憾、忧伤之情。再反观诗歌前三联,我们就能体会“恨”的具体内涵了。首联中“粗衣糊食”描写了诗人身居庐山时的简朴生活,“烟霞”描写了庐山山气缭绕、霞光辉 映的优美环境。“老”字既表明庐山的云雾是一种常态,又表明了诗人的心境:欲在此安享晚 年。颔联中描绘的“野鹤,“闲云”富有人情,“山客”和“野僧”是指诗人自己,这些都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惬意闲适、悠然自得。诗中颔联、颈联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山野之中的优美画面,给人一种悠闲之趣。因而“恨”字含有不能在庐山享受自在生活的惆 怅。“衰颜”表明诗人在庐山的时候年龄已经比较大了,而现在又过去了十年,可以想见诗人更加 衰老了,此句表达了岁月逝去容颜衰老的忧伤。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春游李商隐桥峻斑雄疾,川长白鸟高。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徙倚三层阁,摩挈七宝刀。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注】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面n)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庾郎:东 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晋书庾翼传:“翼字稚恭,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明媚的春天出游,见到高桥之上骏马疾驰,白鸟高飞于长川之上。B.烟轻柳新,春意萌发,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含苞欲放,与诗人心境相契。C.此诗为即事感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不落俗套,自成一格。D.庾翼年少有为,就连青草都要妒忌他的春袍,隐含作者怀才不遇的伤感。2.诗词常借动作细节抒写人物心境,请简要分析诗句“摩挛七宝刀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表现的不同心境。【答案】1. D2.前者:诗人登高望远,蓬勃朝气的春景激发了少年的豪迈得意,“摩拿七宝刀”的动作 细节是诗人渴望早日展现才华、施展宏图远略的信心和憧憬;后者:词人在醉梦中挑亮灯 看剑,抒写了词人为国战斗、收复失地的渴望与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怀才不遇的伤感”理解不正确。尾联用庾翼的典故,谓诗人自己在同游幕僚中最年少,风 度翩翩,所著青袍甚至为春草所妒慕。寄寓作者青春年少的书生意气,表达作者志存高远的 情怀。从注释中也可看出当时的李商隐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描写手法及诗歌情感的能力。本诗“徙倚三层阁,摩章七宝刀、大好春景,让诗人倍感心情愉悦,他禁不住又登高揽胜, 眼前更显一派秀丽风光。义山手按腰挎的佩刀,心中涌起无限遐思,更希望立刻就有机会, 展现自己的才华,并早日建功立业。“摩挛七宝刀''的动作细节是诗人渴望早日展现才华、施 展宏图远略的信心和憧憬。辛词“醉里挑灯看剑”,醉酒时拨亮灯火端详着宝剑。首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 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挑灯”的动作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 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 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醉”是因为报国无门的痛苦;“看佥广则表明雄心仍在,渴望到 战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词人在醉梦中挑亮灯看剑,抒写了词人为国战斗、收复失地的渴 望与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B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注】欧阳修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仁宗嘉祐元年(1056 )刘原甫(名敞)出守维扬,词人写这首 词饯行,便联系自己守扬时有关景物,致其拳拳之意。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平山堂凌空矗立,诗人登堂凭 栏远眺,青山迷蒙,时隐时现。B. “手种” “别来”看似寻常,实则深化情感。两位挚友手植垂柳, 以此表达两人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C.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原甫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 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誉之情。D.下片勉人劝己,面对知己友人,不禁抒发人生感慨,使词在酒筵歌 席之外表现出特别的价值和意义。2 .本词作者一改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 理解的?请结合词句分析。1 . B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B项,“两位挚 友手植垂柳,以此表达两人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错误,由注释一可 知,“堂”是指“平山堂”,所以“手种堂前垂柳”是作者对往事的 回忆。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 想起堂前的杨柳。2 .写景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凭阑远眺之景,气 势磅礴。写人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 夸张手法,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太守形象。抒情豪迈达观。“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写出苍凉郁勃人 生感慨,体现了词人豪放达观的心态。【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风格特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 要到诗歌中找到能展现“豪放”特点的内容,如景、情、人。从诗歌 所写之景来看,开篇介绍平山堂,“平山阑槛倚晴空”使人感到平山 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 疏宕豪迈的基调,可见写景的境界开阔。从诗歌所写之人来看,“文 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是说“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 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干杯,把刘原甫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 括,缀以“一饮千钟” 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于是乎一个气度豪迈、 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人物形象 可以说是豪情万丈。从所抒之情来看,“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 翁”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 感慨,不禁脱口而出。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 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展现了词人豪放达观的心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鹅湖和教授兄韵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注】南宋淳熙二年(1 1 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 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 o主要为朱熹“理学” 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哲学辩论。泰华:指泰山和华山。岑: 高山。易简工夫:简单质朴的学说。支离事业:琐碎的理论。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墟墓兴哀宗庙钦”是说人见到坟墓时,就感觉到很伤感, 一到了寺院里边,就显得很肃静。B.颔联借水、石说明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与劝学中“积土成 山,积水成渊”蕴含的道理相同。C.尾联谈自下升高、辨真伪的法门在于“先须辨古今”,其实所有 答案都在自己的心地上。 D.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作者以充满哲理的笔触为自己的心 学张目,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2 .朱、陆双方辩论的“为学之方”清晰地表现出二人在哲学上的基本 分歧点。本诗中谈到了哪些“为学之方”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注】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 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松人把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这样的 行为不合时宜。B.颔联“寒涧”写出了松树长于深山大谷中,生长环境恶劣,为下 联“瘦叶几经雪”作铺垫。C.桃李虽然沾染了长安城的尘土,但难掩妖艳妩媚,仍是长安城富 贵人家的喜爱之物。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环境对比,“松” 与“桃李”的际遇对比。4 .本诗语言婉中带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答案】1. 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语言平易” “风格 清新” “浓郁的思辨色彩”错误。比如诗中“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 崇成泰华岑”蕴含深刻的道理,语言并不平易;浓郁的思辨色彩更无 体现,诗中主要强调诗人自己的心学。2.“为学之方”首需养心神和尊德性,明确自己的本心。“斯人千 古不磨心” “先须辩古今”均强调木心的重要性。“为学之方”重 在积累,步步累积成就辉煌。“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需要经过一步一步的累积,方能成就辉煌 的事业。“为学之方”亦需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易简工夫 终久大”,可知易简质朴直达本心的为学之道才是永恒的大事业。【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诗中尾联谈自下 升高、辨真伪的法门在于“先须辨古今”,其实所有答案都在自己的 心地上。故“为学之方”首需养心神和尊德性,明确自己的本心。 诗中颔联“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涓涓的细流积累到 沧溟水,拳头大的石头堆成泰华岑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故“为学之方” 重在积累,步步累积成就辉煌。诗中“易简工夫终久大”简单质朴 的学说终将是永恒的大事业,故“为学之方”亦需于人生日常处直接 体悟理。3.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项,“桃李虽然沾染了 长安城的尘土,但难掩妖艳妩媚”错误。沾染“六街尘”的是松树, 注意“徒”意为“白白地”。卖松人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 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4. ( 1)本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 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 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2 )本诗的“讽”体现在诗人对权 贵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社会现实的讽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诗语言婉中带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 析”,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婉” “讽”。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 够欣赏妖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 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好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 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是寒涧青松徒为六街染尘而已。用意很微婉。 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 谋求出路,他们绝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 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 松树的人是晓谕,是劝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求名利的心情。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南邻【注】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注释】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时期。在成都,诗人过了一 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诗人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 人)。月夜,朱山人送诗人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写了这首南邻诗。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锦里先生”园子里收获了很多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明他家的生活不算太穷。 B.颔联写朱山人家常有客人,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在台阶上觅食。 C.颈联“四五尺”与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中“深千尺”的表达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D.尾联“白沙”“翠竹”“柴门”等意象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出锦里先生住处的清幽与闲适。4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角巾,隐士之冠。”你认为隐士的特征是什么?结合诗句 内容说说,杜诗是如何表现"南邻”这位隐士的特征的。【答案】3. C4.示例:我认为隐士应该过着恬淡闲适、不忧不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以乐观 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南邻这首诗歌中杜甫通过院子里笑语相迎的孩子,台阶上悠然自 得的鸟雀以及朱山人的居住环境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位悠然自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的人物形象。【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达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分析错误,颈联“四五尺”是说明一个客观事实,秋天锦江里的 水深不过四五尺,没有任何情感附着,而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中“深千尺”寄托着李白对 汪伦的深厚情谊。故选Co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角巾,隐士之冠”中角巾指方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隐士,即隐居之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 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隐士应该 过着恬淡闲适、不忧不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而且能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南邻这首诗歌中“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 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 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以及朱山人拥有“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 竹林”这样的居住环境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位悠然自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人物形 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梅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天桃艳杏栽。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还写诗人猜测梅花推迟开放的原因。B.颔联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灯下、雪后的梅花比拟为佳人,玉容清香,艳压群芳。 C.梅花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引发了诗人的诗情、酒兴,诗人笔走龙蛇、红袖传杯。 D.这首诗寓意深刻,赞赏梅花不争名利、不惧风雪、高洁幽香、坚贞不屈的品质。6 .尾联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情达意,情感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答案】5 . A6 .诗人与“俗眼”对比,诗人看到了梅花的高洁、坚贞;而“俗眼”却不了解诗人,不了解 梅花,抒发了诗人的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以及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梅花与桃、杏对比,梅花高洁,桃、杏妖艳,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对浅薄与庸俗者 的讽刺。【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还写诗人猜测梅花推迟开放的原因”不合文意,这里 应理解为“写人们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而诗人回答了人们的疑问: 故选Ao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运用拟人手法,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情态,仿佛它们对诗人有 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面写物,实则写人。B.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 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C.尾联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后句“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 点出题目中的“归”字。D.整首诗作者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却又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方回说:“不求工而未 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15、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请简要分析 概括。(6分)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松汀驿张祜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注】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泽国: 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这里指遗世独立 的老朋友。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 笼罩在苍茫的烟波之中。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一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 雄浑、壮阔的意境。C.颈联以夸张手法写朋友所居之地的偏僻,营造的意境和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相同。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 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16 .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本诗主要描绘了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具体从内容上来看,尾联“望尘俗眼那知此,只 买夭桃艳杏栽”,结合上文可知,“此”指的是梅花凌寒独自开放色香俱佳的特点。尾联的意思是:世俗中人的眼中哪知道梅花的这些高贵品质,他们只知道买一些艳丽的桃花、 杏花来栽种。上下句之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梅花与桃、杏对比,梅花高洁,桃、杏妖 艳,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对浅薄与庸俗的桃、杏的讽刺;二、诗人与“俗眼”对比,诗 人看到了梅花的高洁、坚贞;而“俗眼”却不了解诗人,不了解梅花。再结合”有意待春来” 可知,诗人借梅花自喻,表达出自己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苦闷心情,以及自己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情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舍弟题书堂唐杜荀鹤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注: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 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下句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为预感未来会大有作为,所以修缮读书堂以避时局之 乱。8 .颔联与“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相似,运用互文,上下句分别省“唯”与“遇C.颈联描写诗人“藉草”“傍山”,或“醉吟”,或“闲步”,置身自然,闲适自得。D.尾句是反问语气,表达出对“盈仓与满箱”的完全否定,其中“盈仓”和“满箱”都是借代。8.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在人生价值上的诸多自得之感,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 . D8 .人生当自强,越是乱世,越是读书无用处时,越是要读书以自强。人是自然的一份 子,融入自然,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安好。倘若不能得到物质的满足,亲人团圆、共享天伦,也是人生的快慰。【解析】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完全否定”错,不是完全否定“盈仓与满箱是说若不能“盈仓与满箱“,团圆也是美好 之事。故选Do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意思是我们应该知道将来能大有作为,所以在现 在乱世也要修缮读书堂,来增加自己的修为以避时局之乱,表明作者认为,越是乱世,越是 读书无用处时,越是要读书以自强。颈联“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作者在一片花草丛中醉酒吟诗,在药苗香气萦绕 的山中闲庭信步,体现了诗人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心态。尾联“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意思是与家人团聚是很好的事情,即便是不能家 给人足。表达了作者亲人团圆、共享天伦的快慰。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忆庐山旧居处默粗衣韧食老烟霞,勉把衰颜惜岁华。独鹤只为山客伴,闲云常在野僧家。丛生嫩蕨粘松粉,自落干薪带葬花。明月清风旧相得,十年归恨可能赊。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即回忆多年前在庐山旧居时的粗朴穿着、粗糙饭食和优美的山水风光。B. “衰颜”表明诗人在庐山时年龄已大,但“勉”“惜”透露出晚年生活的不幸。C.颔联中描绘的“野鹤”“闲云”富有人情,表现了诗人的惬意闲适、悠然自得。D.全诗紧紧围绕“忆”字,所写庐山旧居胜景动静结合、高下搭配,富有层次感。16.有人评论诗歌的结句“一,恨,有余音”,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春游李商隐桥峻斑雌疾,川长白鸟高。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徙倚三层阁,摩挈七宝刀。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注】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dan)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庾郎:东 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晋书.庾翼传:“翼字稚恭,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明媚的春天出游,见到高桥之上骏马疾驰,白鸟高飞于长川之上。B.烟轻柳新,春意萌发,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含苞欲放,与诗人心境相契。C.此诗为即事感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不落俗套,自成一格。D.庾翼年少有为,就连青草都要妒忌他的春袍,隐含作者怀才不遇的伤感。2.诗词常借动作细节抒写人物心境,请简要分析诗句“摩章七宝刀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佥表现的不同心境。B强化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注】欧阳修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注】仁宗嘉祐元年(1056 )刘原甫(名敞)出守维扬,词人写这首 词饯行,便联系自己守扬时有关景物,致其拳拳之意。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平山堂凌空矗立,诗人登堂凭 栏远眺,青山迷蒙,时隐时现。B. “手种” “别来”看似寻常,实则深化情感。两位挚友手植垂柳, 以此表达两人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C.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原甫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 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誉之情。D.下片勉人劝己,面对知己友人,不禁抒发人生感慨,使词在酒筵歌 席之外表现出特别的价值和意义。2 .本词作者一改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 理解的?请结合词句分析。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鹅湖和教授兄韵陆九渊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注】南宋淳熙二年(1 1 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 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主要为朱熹“理学” 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哲学辩论。泰华:指泰山和华山。岑: 高山。易简工夫:简单质朴的学说。支离事业:琐碎的理论。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墟墓兴哀宗庙钦”是说人见到坟墓时,就感觉到很伤感, 一到了寺院里边,就显得很肃静。B.颔联借水、石说明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与劝学中“积土成 III ,积水成渊”蕴含的道理相同。c.尾联谈自下升高、辨真伪的法门在于“先须辨古今”,其实所有 答案都在自己的心地上。 D.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作者以充满哲理的笔触为自己的心 学张目,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2 .朱、陆双方辩论的“为学之方”清晰地表现出二人在哲学上的基本 分歧点。本诗中谈到了哪些“为学之方”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注】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土。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 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松人把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这样的 行为不合时宜。B,颔联“寒涧”写出了松树长于深山大谷中,生长环境恶劣,为下 联“瘦叶几经雪”作铺垫。C.桃李虽然沾染了长安城的尘土,但难掩妖艳妩媚,仍是长安城富贵人家的喜爱之物。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 “翠楼”的环境对比,“松”与“桃李”的际遇对比。4 .本诗语言婉中带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南邻【注】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注释】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南漂泊时期。在成都,诗人过了一 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诗人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朱山 人)。月夜,朱山人送诗人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写了这首南邻诗。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锦里先生”园子里收获了很多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明他家的生活不算太穷。 B.颔联写朱山人家常有客人,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在台阶上觅食。 C.颈联“四五尺”与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中“深千尺”的表达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D.尾联“白沙”“翠竹”喋门”等意象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出锦里先生住处的清幽与闲适。4,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角巾,隐土之冠。”你认为隐士的特征是什么?结合诗句 内容说说,杜诗是如何表现"南邻”这位隐土的特征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梅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天桃艳杏栽。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责怪梅花为何迟迟不肯开放,还写诗人猜测梅花推迟开放的原因。B.颔联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灯下、雪后的梅花比拟为佳人,玉容清香,艳压群芳。 C.梅花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引发了诗人的诗情、酒兴,诗人笔走龙蛇、红袖传杯。 D.这首诗寓意深刻,赞赏梅花不争名利、不惧风雪、高洁幽香、坚贞不屈的品质。6 .尾联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情达意,情感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舍弟题书堂唐杜荀鹤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注: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 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下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为预感未来会大有作为,所以修缮读书堂以避时局之 乱。8 .颔联与“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相似,运用互文,上下句分别省“唯”与“遇工C.颈联描写诗人“藉草”“傍山”,或“醉吟”,或“闲步”,置身自然,闲适自得。D.尾句是反问语气,表达出对“盈仓与满箱”的完全否定,其中“盈仓”和“满箱”都是借代。8.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在人生价值上的诸多自得之感,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20诗歌文本阅读(整体)A基础训练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题甘露寺北轩杜牧曾上蓬莱宫里行,北轩栏槛最留情。 孤高堪弄桓伊笛,幺票缈宜闻子晋笙。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 他年会着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最留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甘露寺北轩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感情抒发作了 铺垫。B.颔联运用桓伊弄笛、子晋吹笙的典故,以古人自比,表现了自己清高孤傲的品格和悠然自 适的心境。C. “天接海门”一句写出在甘露寺北轩上所见之景,远望海门,水天相接,营造出阔大意境, 产生苍茫之感。I).烟雾笼罩下的隋朝宫苑传出暮钟声,乐景衬哀情,使全诗笼罩在凄清的氛围中,饱含世事 变迁的慨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 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 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15、简要分析尾联的意蕴。(6分)【答案】荷衣,指高人、隐士之服,代指隐士、高人。运用“荷衣”这一典故,表明诗人 渴望出仕,避世隐居的高洁之志。“不向山僧道姓名”表明诗人将隐居甘露寺,与自己过 去的一切和世俗彻底隔绝的心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的意蕴, 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此题考查了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有表达技巧的一定要 回答出来;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理想怀抱。(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9分)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释】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长薄:绵延的草木丛。迢 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运用拟人手法,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情态,仿佛它们对诗人有 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面写物,实则写人。B.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 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C.尾联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后句“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 点出题目中的"归'字。D.整首诗作者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却又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方回说:“不求工而未 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答案】B【解析】该题为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 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15、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请简要分析 概括。(6分)【答案】首联颔联中,去闲闲如有意相与还,体现了作者安详闲适、悠然自得的心情。 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萧瑟、